• 740.00 KB
  • 2021-09-17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2-5光照图的综合判读-高中地理图表素养提升:无图不地理解图释含义学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知识点拨]‎ ‎1.基本图示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公转轨道图 ‎2.解题技巧 地球光照图是主要地理图之一,主要包括侧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俯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矩形投影图及局部光照图等。该类型图主要通过图中特殊的点、线组合来反映某时刻的昼夜分布状况,以此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该类图示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考题之中。‎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抓关键点 北极点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南极点 晨赤点 昏赤点 极昼切点 极夜切点 夜弧中点 昼弧中点 太阳直射点 抓关键线 太阳光线 ‎(1)太阳光线为平行光线且与晨昏线垂直。‎ ‎(2)晨昏线是地球上大圆,平分赤道;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3)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 ‎(4)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晨昏线 日期分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 抓关键面 赤道平面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此时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与赤道平面呈23°26′的夹角 黄道平面 晨昏圈平面 析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北(南)北球时,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析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析日出、日落方位 ‎(1)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2)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3)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典题示例]‎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审答流程]‎ ‎[标准答案] (1)B (2)A ‎ [对点练习]‎ ‎ ‎ ‎ (2014·上海高考)如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26′S B.120°E、23°26′N C.60°W、23°26′S D.60°W、23°26′N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C 读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180°)‎ C.该日是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短的是甲地 D.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解析:3.B 4.C 该局部图复原后可转化成下图:‎ 右图中最外圈为晨昏圈,AC为经线,A点的地方时为12时。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A、C、P三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P三点的太阳高度相同 B.A、C、P三点的昼夜长短相同 C.A、C、P三点的地方时相同 D.A、C、P三点的日出时间相同 ‎6.下列四幅光照图中最能正确反映P点位置的是(  )‎ 解析:5.A 6.C 第5题,据题意可知图示为昼半球,A、C、P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为0;根据赤道相对位置,判断A点是晨昏线和极夜边缘纬线切点,C点是晨昏线和极昼边缘纬线切点,南极点周边出现极昼,A、C、P三点所处纬线不同,昼夜长短、地方时和日出时间不相同。第6题,P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且位于昏线上,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符合条件的只有C。‎ ‎(2012·四川文综,10~1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8.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解析 本题考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第7题,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说明是1月左右,根据海陆位置知,本图为南极俯视图,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选C。俯视图判读时,要把地球自转方向标到图中相应位置,以方便方向的判读,以及晨线昏线的判读。如下图所示:‎ 答案 7.C 8.B 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9~10题。‎ ‎9.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10.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答案 9.B 10.C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45°,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刻B点(  )‎ A.位于晨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昼长为18小时 B.位于昏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夜长为6小时 C.位于晨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昼长为6小时 D.位于昏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夜长为18小时 ‎12.若太阳直射点正在南移,在此后几天内(  )‎ A.武汉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都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先逐渐加快,再逐渐变慢 ‎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北半球相反 解析 第11题,A点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直射点所在经线与A点所在经线相差90°,依据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在150°E经线上。故AB线为晨线,60°E的地方时是6时,则B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9时,B点所在纬线上昼长为6小时。第12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武汉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都变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 11.C 12.B ‎ (2017·天津文综,6~7)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 ‎13.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4.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时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东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时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东南。因此从惊蛰到立夏这段时间,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东北方向的排球场逐渐移向东南方向的篮球场,故本题选A。‎ 答案 13.C 14.A ‎15.(2018·上海十三校联考)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一种情况: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