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复习中国地理综合
测试题+总复习《中国地理》+高考试题+专题复习试题大全
高考复习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中 a、 b、c、d 四点分别表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回答 1-3 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 a、b B a、c C b、c D 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
A、一个行政区 B、二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3、当 a 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A、一定是正午 B、一定是下午 C、有可能是正午 D、有可 能是黑
夜
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 4-5 题。
4、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5、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
A、地势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
读下图,分析回答 6-8 题:
6、2002 年 12 月 17 日,河流在 P 处突然决堤
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7、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内蒙古~河南段 B.中、上游
C.河南~山东段 D.中、下游
8、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
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干寒(温带) 温寒
高寒 湿热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
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 9----10 题:
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a 裸岩荒漠 b 风力沉积 黄土塬 c d 河口三角洲
风力沉积 沙丘 流水侵蚀 沟谷 冲积扇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 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 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10、在 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 沙尘暴 ② 水土流失 ③ 泥石流 ④ 土地荒漠化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下图中甲乙为两个岛屿,据此回答 11----13 题:
11、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 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 都分布在太平洋中 D 西侧都有暖流经过
12、甲岛屿森林树种比乙岛屿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 地跨热量带较多 ② 人工引进品种较多
③ 东西降水差异大 ④ 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13、甲岛屿大量生产笔记本电脑,这种工业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技术密集型 D 劳动密集型
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
关系图,回答 14-----15 题:
14、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 a B b C c D d
15、在我国具有类似于 d a 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 煤炭资源分布 B 气温水平变化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地表高低起伏
16、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的是:
A 青海 B 新疆 C 西藏 D 黑龙江
17、我国下列海港中,属于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的是:
A 大连港 B 秦皇岛港 C 天津港 D 连云港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 18~
20 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
o
C) 七月平均气温(
o
C)
甲 102
o
E,25
o
N 1891 7.7 19.8
乙 113 oE,28 oN 68 4 32
18、甲、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9、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20、乙地所在的省份( )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九线穿过该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 1 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21-22 题。
21、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D.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分布
22、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地质灾害频繁
读下图,回答 23—24 题。
23、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
产业为
A. 制茶业 B. 石油化学工业
C. 棉纺织业 D. 稀土冶炼业
24、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A. 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B. 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 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D. 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近 50 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 1000 多个。据此回答 25----26 题:
25、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少
26、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
27.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
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B.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C.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D.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 28~30 题。
28.图中 a 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是:
A.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C.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9.关于 a、b 两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天山 B.b 为大巴山
C.a属于地垒山(两条断层之间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山地)
D.b属于火山
30.关于 c、d 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c河流汛期长 B.d 河流汛期长 C.c 河流含沙量小 D.d 河流含沙量小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80 分)
31、读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该区域为 (2 分)三角洲,这个三角洲面积大且增长速
度快的原因是 (2 分),今后该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
趋势是 (2分),原因是 (2 分)。
(2)该河河口附近出产一种刀鱼,它在河中生、海里长。但这种刀
鱼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几乎绝迹,其原因主要是 (2分)。
(3)该三角洲发展农业过程中,土地利用最突出的问题是 (2
分)。
32、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和下表回答:(20 分)
东中西 GDP 占全国的比重(%)
1978 年 1990 年 1998 年
东 部 52.52 53.68 58.12
中 部 30.92 29.90 27.92
西 部 16.66 16.42 13.96
东西部人均 GDP 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
1978 年 1990 年 1998 年
东部 483 2080 9483
西部 255 1060 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3分)
① ② ③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 1978---1998 年期间,东部和西部 GDP(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是 。东部和西部人均 GDP 的变化
是 。(2分)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
( )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
是: 。该线西段已与 (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
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5分)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
上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
地 貌 特 点 是 。 选 择 青 藏 铁 路 的 好 处
是 。(5分)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 )(1分)
A 缺氧 冻土 B 太阳辐射弱 地震
C 气压高 土地盐碱化 D 多阴雨天气
(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还有 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
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有哪些?(4 分)
。
33、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
作相关分析:(18 分)
(1)、甘肃省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低处地势第
( )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 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6 分)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 ,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最南段为
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 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地区上属于 和
地区。(6 分)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100 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6 分)
34.(16 分)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 A 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其主要危
害是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 B 处,则
上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
有 。
(2)图乙中 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
有哪些?
(3)国家在该区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南昆铁路,该项目的完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
些?
35、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
、 。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 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 _______ _。
(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
要表现有①_______ ② 。
(6)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项选择)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 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 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 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参考答案
1-5: CCCDB 6-10: ACCAB 11-15: CBCBC 16-20:BBDAB
21-25:BD、BC、BC、CD、AD 26-30:BC、AD、AD、BC、AC
31、12 分 (1)黄河(2 分);黄河泥沙含量大,入海泥沙沉积多;渤海为大陆架,海水浅(2 分)增长
速度减慢(2 分)对黄河中、上游采取了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使黄河的泥沙的含量
减少(2分)
(2)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黄河下游地区经常断流,使刀鱼无法回游产卵(2分)
(3)盐碱化(2 分)
32、(20 分) (1)、青、藏、川或蜀
(2)、东部 GDP 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下降;东部、西部人均 GDP 都增长,但东部增长
快,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
(3)、陇海-----兰新线;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
(4)、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
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
(5)、A
(6)、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和相关工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提
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3、18 分(1)、(每空 1 分,计 6 分):西北 祁连山 二 西北-----东南 黄 兰州
(2)、(每空 1 分,计 6 分):大或显著 温带大陆性 亚热带季风 暖温带 干旱和半干旱
(3)、(6 分)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
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1 分)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1 分)
工矿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或以镍为主)和能源(或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
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1 分)防治三废污染;(1 分)
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欧亚大陆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1 分);合理规
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1 分)
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或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等)发展特色旅游(1 分);保
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1分)
34、(16 分)(l)土地沙漠化(1分)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1 分)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分) 水土流失(1 分) 破坏植被、轮荒(1 分)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
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3 分)
(2)云南省(1 分) 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2 分) 社全经济原因: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分)
(3)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货物流通与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 分)
35、(14 分) (1)暴雨(1 分)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各 1 分)
(3)春季 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3 分)(注:不
强调春季的要扣 1分)
(4)7、8,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而此时气温高、蒸发强。(3 分)
(5)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2分) (6)A、C、D(3 分)
高考地理总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满分 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2007 年 11 月 26 日,在胡锦涛主席与法国总统的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
团签署了《建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
1. 与其他矿物能源相比,核能具有的特点是( )
A.燃料消耗少,建厂方便 B.三废排放少,比较清洁
C.铀矿资源少,分布不均 D.建设投资少,设备先进
2. 中广核集团是中国以核电为主业的大型能源企业,实力雄厚,其与法国电力集团“联手”主要是利用
法国的( )
A.资源优势 B.市场优势 C.技术优势 D.资金优势
3. 中法选择在广东台山布局核电站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重点侨乡 B.能源需求 C.政策支持 D.临海位置
读某地 2007 年 1 月 7 日和 6 月 9 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完成 4—5 题。
4.该地 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地中海沿岸 D.印度半岛
5.读图,关于该地 6月 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12—13 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该日 6: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
6.东部季风区内南北间自然状况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季风风向的差异 C.距海远近的差异 D.海拔高度的差异
7.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农业与福州市闽江两岸农业相比它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更肥沃 B.热量更充足 C.水源更丰富 D.太阳辐射更丰富
8.读图 2,关于 A 省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省沟谷地貌发育是由于风力侵蚀造成的
B.柑橘是该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C.电力资源是该省优势资源
D.冬季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
9.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
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域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 4“南昆铁路示意图”,回答 10-11 题。
10.南昆铁路难修的原因是( )
A.穿过横断山区 B.沿途气候寒冷
图 1
图 2
图 3
图 5
C.多次跨过长江 D.要穿过喀斯特地区
11.南昆铁路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 )
①云南磷矿外运 ②贵州煤炭外运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 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⑤昆明鲜花出口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图 5 中阴影所示地区与 900W 的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同处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
C.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D.同处在本国最大工业区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 13~14 题
13.若此山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a B.b C.c D.d
14.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2007 年 11 月 8 日,装机容量 1260 万千瓦的中国第二大水 电 站
——溪洛渡水电站成功实现截流。读图完成 15—16 题。
15.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16.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17.读图 8,该地区 A 河下游面临最大的威胁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土壤酸化严重 D.泥石流现象严重
右图为河川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回
答 18~20 题。
18.图中 A、B、C、D 四点,河川径流系数<30%的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9.与贵阳相比,昆明附近河川径流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偏多 B.蒸发旺盛 C.喀斯特地形 D.地表平坦
20.根据河川径流系数分析,昆明附近地区发展种植业面临的 主要问
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少 C.地表缺水 D.气温偏低
读右图海南岛,回答 15-17 题
图 4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21、关于该岛气候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充足,夏长冬暖
B、该岛受台风活动影响,西部破坏力比东部地区大
C、地处低纬,该岛不受寒潮影响
D、该岛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22、下列分析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建盐场的因素是( )
A、甲地接近副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B、丙地地势平坦,盐场面积大,利于海水蒸发
C、丁地地处雨影区,降水少蒸发旺
D、乙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23、该岛扩大红树林防护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 )
A、风暴潮的危害 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的危害 D、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 草坡、
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 CO2 浓
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 24—25 题。
24.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地下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 宜的措
施是 ( )
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5.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沙漠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20°N
110°E
甲
丙
丁
乙
五
指
山
黎
母
岭
图 10
图 11
二、综合题(50 分)
26.2007 年 12 月 15 日,中国政府批准位于中部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探索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
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中部经济的崛起打造新引擎。读图 12,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简要说明左图图示区域夏季防洪压力大的自然原因。(3分)
(2)简述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4分)
(3)长株潭城市群占优势的工业部门是什么?说出其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4分)
2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
疆风大。近两年行驶在兰新铁路沿线的列车经常遭遇狂风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材料二:坎儿井是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的特殊灌溉系统,是新疆特有的文化景观。它结构巧妙,径流
稳定。但近年来,不少坎儿井因多年无水而废弃,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
(1)简
要说明
图示地
区大风
天气多
发的季
节及其
原 因 。
(4 分)
(2)某班同学在研究性学习对坎儿井的水源产生了争论,有的认为主要来自地下承压水,有的认为主要
来自大气降水,也有的认为是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你能够对这一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吗?(2分)
(3)请你利用所学分析不少坎儿井干涸废弃的原因是什么?(2分)
(4)如今不少人提议将“坎儿井”列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如果你也是支持者,请阐述申报理由。(2
分)
图 12
28.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2007 年 12 月 10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调查: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
以下为节目部分内容实录:
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我们的记者最近在珠江
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 业的日
子越来越难过。据记者调查发现,上午十点,正是 上班的
时间,不少工厂的大铁门却紧紧地锁着,零乱的场 景告诉
记者,这里似乎已经人去楼空。如今在加工制造业 聚集的
珠三角地区,像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亚洲 鞋业协
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在广东鞋厂大概有五六千 家,关闭
的应该有一千多家。……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 不仅是
制鞋企业,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 都出现
了同样的状况。
材料二:在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中,研发、生产、 流通诸
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而中间低的形态,很像人笑时嘴的形状,所以俗称“微笑曲线”。(图 14)
材料三:下图 15 为 2005 年部分省市科技经费支出图(左图)和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的国
家比较图(右图)。
(1)倒闭的企业大多属 型企业。(1 分)
(2)材料
一中提到的
“成本上升”,
是哪些因素导
致的?(3 分)
(3)结合
材料二、材料
三,分析珠三
角制鞋、制衣、
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并请你为企业出路提出建议。(6分)
29.(6 分)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下图图 16 和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
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2 分)
万元 %
图 14
图 16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4 分)
30.(13 分)
(l)分析图 17 中甲地春、夏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对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2)据图 18 中信息判断,水资源与耕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 ,请提出解决该矛盾的合理
化建议。(5 分)
(3)据图 18 提供的信息,比较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的各流域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的比重差异,并
分析原因。(5分)
图 17
图 18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B C B B C A D C D A
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D A B A C A B A B C
题 21 22 23 24 25
答 C C A C C
26.(14分)(1)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支流多,长江、汉江径流量大;该区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
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萎缩,容易泛滥成灾(3分)
(2)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好;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
科技实力雄厚;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交通便利;武汉市经济辐射作用强;政策优势(4分,答对其中
4条得 4分)
(3)有色金属冶炼(1分)锑矿、铅锌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3分)
27.(10 分)
(1)冬春季节 ①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②距冬季风的源地近,风力强
劲③受山口地形的影响,狭管效应显著,风速加快,风力强劲。(4 分)
(2)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坎儿井的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量最大(2 分)
(3)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绿洲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2 分)
(4)坎儿井利用山麓倾斜的地势,可顺势引水;采用暗渠输水可减少蒸发,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2 分)
28.(10 分)(1)劳动密集(1 分);(2)工资水平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地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
上涨;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压力增大等。(每点 1 分,满分 3 分。)
(3)原因:这些企业大多位于产业链的组装环节,利润空间小;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低,没有核心
竞争力。(2分)
建议:实行产业转移,向东西两翼、粤北及内地转移;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
竞争力;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建立自主品牌;增强市场行销能力和行销水平;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
业升级等。(每点 1 分,满分 4分。)
29.(6 分)(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
30.(13 分)(1)春旱、夏涝、风沙、上地盐碱化。(3分,每点 1 分)
(2)黄淮海地区(1分)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防治水污染等。(4分,
答对 4 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东北地区比重小,黄淮海地区比重大。(l 分)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相比:人口少;开发历史晚;
热量条件不足限制其开发;林地、草地及末开发的土地多;自然保护区多。(4分,答对 4 点即可,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
地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
品。读图回答1 ~2 题。
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5 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
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 ~4 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
图回答5 ~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学.科.网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 ~8 题。
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B. 下渗
C. 蒸腾D. 地下径流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
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9 ~10 题。
9.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 学.科.网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 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 11 ~12 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 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 8 点 B. 北京时间 11 点
C. 北京时间 14 点 D. 北京时间 17 点
12. 图示 5 个城市中
A. 有 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 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
D. 有 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图 7 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14 题。
13. 图 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图 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学.科网读图回答 15 ~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 ④⑥ D.②③⑥
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②③ ④⑥ D.①③⑤⑥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 学.科网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
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
雪……”据此回答17 ~18 题。
17.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 山地针叶林带B. 高山草甸带C. 高山苔原带D. 冰川带
18. 阿尔泰山南坡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D. 学.科网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 ~22 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图11、图12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23 ~24 题。
23. 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4.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 学.科网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 ~26 题。
25. 与2003 年相比,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 供水总量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 题~ 第29 题)和选做题(第30 题),共计60 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
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 年
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 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这主要是因为。(3 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月份。(3
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4 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学科&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的措施有、。(4 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
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
人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4 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学科&网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 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 年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
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 等
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图17 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
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4 分)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 (填序号)。淮安-盐城
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3 分)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2 分)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4 分)
30.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
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 [海洋地理]图18 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①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该海峡南侧海
岸类型以为主。(3 分)
(2)①海域和②海域相比,海水盐度更低的是,其主要原因是。(2 分)
(3)海域②的海底地形是,形成的原因是, 学科&网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破坏性
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3 分)
(4) 图示海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2 分)
B. [城乡规划]陕西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
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图19 为西咸
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为实现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
、、。(3 分)
(2)规划区生态用地的分布特点是,它的主要生态作
用是、。规划区内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4 分)
(3 ) 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其优点是、。(3 分)
C. [旅游地理]
图20 是我国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区域旅游景区与重要旅游资源
分布示意图。现有旅游线路L1(厦门-马洋漂流-温泉度假村-野山谷生态乐园-厦门)
和旅游线路L2(厦门-鼓浪屿-清源山-大地土楼群-厦门)。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该区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2 分)
(2)旅游线路L1 的主题是,线路L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3 分)
(3)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5 分)
D.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图21 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
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 学.科网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
关注。图22 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2 分)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2 分)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
作用有、、。(4 分)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2 分)
2016 年高考试题江苏卷地理试题答案(正式版)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D2.C 3.B 4.D 5.D 6.A 7.D 8.B 9.C 10.D
11.B12.C 13.A 14.C 15.A 16.C 17.B 18.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9.BC20.BD 21.AD 22.AC 23.BD 24.CD 25.AC 26.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 27 题~第 29 题)和选做题(第 30 题),共 60 分。
27.(14 分)
(1)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 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28.(13 分)
(1)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学科.网
29.(13 分)
(1)部分铁路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②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路基地质条件较差
(3)多条铁路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学科.网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
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0.【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
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10 分)
(1)地理位置优越航道条件好(风浪小)淤泥质海岸
(2)①①处海域淡水注入多
(3)海沟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块之下海啸
(4)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
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丰富
B.[城乡规划](10 分)
(1)农林用地文化古迹生态用地(环境)
(2)沿河分布保护环境减轻洪水威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学科.网吸烟滞尘都市型农业(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
(3)组团式有利于亲近自然(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化)
C.[旅游地理](10 分)
(1)远离城市比较分散(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2)生态旅游人文景点为主景区知名度高感受闽南文化
(3)改善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D.[环境保护](10 分)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
(4)风能太阳能
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010·大同模拟)图中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 1~2题
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 )
A.油气 B.煤炭 C.铁、铝 D.稀土金属
2.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
主要说明了 (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解析:本题组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条件及自然资源的特性。第 1题,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为山
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第 2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
系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B 2.C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 10 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
据此回答 3~5题。
3.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解析:引黄济青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环境效益上看,主要是保证了生态用
水,避免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质的现象。
答案:C
4.引黄济青每年 11、12月至次年 2月进行引水,最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降水少,青岛缺水严重
B.冬季河水含沙量低,同时可避开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用水量大
D.冬季黄河流域降雪对径流起到补充作用
解析:由于黄河流域是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为了缓解矛盾,采取了冬季调水
的措施,同时冬季也是水质较好、含沙量较低的季节。
答案:B
5.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目的可能是
(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解析:鲢鱼是草食性鱼类,栖于水中上层,可抑制浮游生物和藻类的生长,有利于净化水质。
答案:A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 6~7题。
6.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系统。
答案:D
7.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
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P过程是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过程。对资源利用不当或者开采过度,都可能会产生资源
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答案:C
(2010·盐城联考)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
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
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
势。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图 a、b),回答 8~9题。
8.从 1954年到 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 )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解析:结合题干中“景观优势度”的解释及(b)图即可分析。
答案:A
9.近 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变暖 B.人类开垦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
解析:由(a)图可知,近 20年来,浓江流域湿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大,即人类开垦影响其景观
多样性与景观优势度的变化。
答案:B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 10~11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1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答案:10.D 11.C
(2010·枣庄调研)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
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
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 12~13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 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2.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解析: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
答案:A
13.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
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增加就
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危害。
答案:C
(2009·海南高考)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
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 14~15题。
14.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15.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答案:14.A 15.D
图 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 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 )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
A.基督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 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 年 7 月 28 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
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600 千米 B.900 千米 C.1200 千米 D.1500 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 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 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
珍禽异兽……。据此回答 11 题。
1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12.从自然条件考虑,图 7 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乙
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同 B.①地的大气环流形势与③地明显不同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均
14.关于④、⑤、⑥三地,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沿海海域盐度最高的是③ B.⑤地的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
C.三地中属同一类自然带的是⑤、⑥两地 D.三地气候属夏雨型的是⑥
读图 1“欧洲一月等温线图”,回答 15 题。
图 1
15. 欧洲一月等温线总体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 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 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
瑞典、刚果、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据此回
答 16 题。
16.据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判断,该物资属于( )
A.森林资源 B.玉米小麦 C.石油资源 D.水力资源
图 1为世界部分地区等干燥度线分布图,干燥度即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读图回答 17~18 题。
17.图中 4 条等干燥度线的数值关系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18.图示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太阳能 B.石油资源 C.核能 D.水能
1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是欧洲西部的工业密集地带
B.自英国到俄罗斯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C.自英国到俄罗斯一带人口密度小于北欧和南欧
D.自英国至俄罗斯一带的河流由于地势东高西低,流向多为自东向西
读图,完成 20~21 题。
20.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二、综合题
16.(2009·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内 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
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下表。
表 某城市群内 A、B、C三座城市各产业的年产值(亿元)
城市( i)
年产值(Qi)
产业(j)
A B C
产业 j年产
值合计( j
)
纺织业 70 40 60 170
装备制造业 150 150 50 350
文化产业 100 50 30 180
其他 280 260 260 800
城市 i年产值
合计(i
)
600 500 400 ij
=1500
注: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
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
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
某城市 i的某个产业 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Qi为城市 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 i为城市 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j为城市群内 j产业
的年总产值; 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1)已知 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 1.03、1.07和 1.39,B城的纺织业、
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 0.71、1.29和 0.83。据表计算 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
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
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
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
(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
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
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纺织业应向 C城集聚;装备制造业应向 B城集聚;文化产业应向 A城集聚。
(2)意义:调蓄洪水;增加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影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
(3)玩具制造业可行。理由:①是珠江三角洲急需转出的产业项目;②劳动力密集行业,能提供大
量就业岗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③长株潭地区房
租、地价等较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该产业污染少、耗能低;⑤交通方便,出口便捷。
飞机制造业不可行。理由:①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期向外转移的项目;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争取国家投资或者引进资金的难度大;③技术密集型产业,长株潭地区科技人才条件尚不具备;
④与飞机制造配套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差。
高考地理专题要点(附参考答案)
一、等值线专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值=垂直
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
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
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
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
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
“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
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
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
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
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
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
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
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
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
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
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
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
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
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
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 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
我国 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
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
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
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
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
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 月或 7 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
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
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
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
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
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
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
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
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
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
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
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
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四)、其它等值线专题
1. 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
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 14~15 时;冬季则在 13~14
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
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
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
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 3.0~
4.0℃。
(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
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
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
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
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
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
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 7 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 1 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 8
月为最高,2 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
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 6℃,上海(31°N)为 25℃,海拉尔(49°13′N)达到
46℃。图 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
差可达 40~50℃。
(b)海陆 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
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 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 20~
60℃。
(c)距海远近 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
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
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2、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
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高纬
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
4、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
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5、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
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
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6、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
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专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
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
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 111km,1°纬线长 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 (其中 n 表示
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
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
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
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
地经度差×4 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 0:00 经线,以东早一天,
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 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
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 0:00 经
线向东到 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 0:00(切
点为极昼)或 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 15°;②地球上赤道处
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 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 赤道 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
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 0,昼半球 h>0°,夜半
球 h<0°,晨昏上 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
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
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 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
=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 24 小时,极夜区昼长为 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 12 小时,两分
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 12 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
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 12:00 的经线;②直射
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 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
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 100m,气温下降 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
沉 100m,气温增加 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 100m,地温增加 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三、河流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②河流
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
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
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 流量季节变
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
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 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
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
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
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
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 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
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
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
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
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
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 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
四、地下水专题
1.类 型:地
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地下水的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
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它的起
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
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
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
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类型 位置 流向 补给 分布 深度和水质
潜水
(重力水)
地表以下第一
个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流向低
处
雨水和地表水
分布区与补给
区一致
埋藏浅,易开
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
上下两个隔水
层之间
从压力大处流
向压力小处
潜水
分布区与补给
区不一致
埋藏深,水质
好,流量稳定
举例: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形成还与地质
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
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水层埋藏在上下
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顺着倾斜的含
水层流向盆地中部。盆地中部为承压水的承压区,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在盆地地势较低处打井,有的可以
自然喷出,形成自流井。 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
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注意: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承压水与潜水不是一回事。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深
度来区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是依据埋藏条件来区分的。
五、太阳高度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
地方时是 12 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
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
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
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
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 0°等太阳高度线,即
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 0°
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 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
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
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
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
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
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
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
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
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
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
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
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三)其它知识点:
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
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 0º到 23.5º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 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
度为 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 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 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 6 点日出 18 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 90°和 66.5°
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 0点日出,24 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
高度为 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
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 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
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47°(非极圈)
六、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 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
寒等五带的划分。② 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
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
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
温较低。暖锋相反。②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
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 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
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
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
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
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
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
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 锋面:冷、暖锋、
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 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
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
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
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
低云比效区多。
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陆地
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4)、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4、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
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
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5、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
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
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
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6、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
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 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 米——2000 米变化较小,
2000 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7、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 深度: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 200 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
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
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
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例如我国
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8、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①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
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②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
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9、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10、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1). 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高。同
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
(2). 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同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雪线;海洋性冰川雪
线低于大陆性冰川。
(3). 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
雪线下降。
11、农业区位选择: ①自然因素(光热水土):②社会经济因素:
12、工业区位选择:
13、城市区位选择:
14、交通的区位选择:
铁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交流和联系(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线路长,经济效益高;新修
线路短,成本低;稳定客货源(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自然条件好,施工难度低(地形平坦)
港口:陆上→筑港条件(地形平坦); 腹地条件(稳定客货源) 水域→停泊条件(水深,等深线密集,
较封闭海湾);航运条件
15、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16、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
地的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有关。
(1).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
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类似。
(3). 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4)同一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一般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七、问题地理专题
1.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
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④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
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
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
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 →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 → 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
大量使用致冷剂 →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③废渣:占用土地、
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②水库:淹没
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
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
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b 地表植被稀少;c 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 植被的破坏;b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c 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 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 增施有机肥,
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
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b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
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
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 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 南水北调;b 修建水库;c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
高利用率;e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
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
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 月受副高
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等. 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4)、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
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
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②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
盐渍化,水质恶化。
③治理措施:a 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 跨流域调水
(6)、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
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
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a 人类生
产、生活用水增多;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
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
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8)、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⒊产生原理:CO2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 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⒌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
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9)、酸雨(酸雨、酸雾、酸雪)
十几年来,由于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
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⒈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⒉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 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
放 SO2
⒊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
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⒋欧洲和北美的酸雨危害比我国严重得多,试从历史角度加以说明
(欧洲、北美工业化起步早,比我国多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规模也比我国大得多,在追
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的治理,因此酸雨危害比我国严重得多)
⒌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性,
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⒍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
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⒎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的排放 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10)、臭氧层空洞
⒈产生原理: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臭氧含量
低于 200DU,DU 为多布森单位)
⒉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⒊南极地区的臭氧在 9—11 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⒋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 11%左右),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
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 C.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
河流水位猛涨 D.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⒌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
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⒍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11)、海洋沙漠化效应
1、成因:
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烈吸
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海水之间热量的交换,导致了
海洋上的油层表面象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2、危害
海洋沙漠化,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干
旱面积将会扩大。
(12)、厄尔尼诺 (ELNINO)
⒈概念:“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意思。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
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
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
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
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
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就我国来讲,“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我国有可能出现暖冬气候;夏季,东北地区
温度容易偏低,主要降雨带位置偏南,华北雨季偏弱的可能性大;登陆我国的台风也比常年减少。
3.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
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4.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
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
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
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
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13)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
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书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14)生态问题的地区分布
①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洪涝灾害和低温冻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地盐碱化、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②东部平原地区:暴雨与洪水灾害,春旱与伏旱、地震、土地盐碱化与沙化,沿海台风与风暴潮、渤海冰冻
③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塌陷、滑坡、干旱、地震、雹灾
④华南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⑥蒙新区:风沙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原病虫害与鼠害、雹灾、冻害、地震
⑦青藏地区:风暴、冰雪与冰雹、草原虫害与鼠害、地震
6、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
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 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
海河道(淮河);f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h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a 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 退耕还湖;c 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 裁弯取直,加固大
堤;e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 修建分洪蓄洪区;g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
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
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
开矿。
③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 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②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
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
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
害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
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6)、台风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7)、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
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八、地质地形小专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
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
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东南
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 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
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
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
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 2000 米,冰层以
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
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九、干旱小专题:
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
少。
2、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
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
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
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
高温高盐,大气稳定。⑤南部的副高可达 18º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
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
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
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6、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
春季蒸发旺盛。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
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 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 减少水污染;减
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
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8、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
原因)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
少.(社会经济原因)
9、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十、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
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
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
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
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 5----6 个纬度?① 雅鲁藏
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
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
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
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
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
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
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
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
温快。
19、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
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
的影响,西岸相反。
2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
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2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十一、农业小专题: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 气候湿润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
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
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
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 调整
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 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
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
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 国土面积狭小,
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
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 美
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
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
阔;⑤ 工业比较发达;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
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 交
通便利; 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 专
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1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①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
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
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
产品多供出口。
②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
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
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
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17)、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最为突出。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
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 5 国成
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
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
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
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
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
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
温低,热量不足
(20)、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
作物
水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
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
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
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
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
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地
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
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
南(36°N)
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
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
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
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
耐寒耐旱、适应
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
分界线为古长城(或 3500℃积温线),
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
秋收
糖料
作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
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
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
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
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
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
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 20°—
22℃左右,年降水量在 1000—1800 毫
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
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较高的温度、湿
度和雨量分配均
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
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
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纤维 剑麻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
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
占世界总产量的 60%。
喜高温耐旱
黄麻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
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
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
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
和肥沃的沙质土
壤
全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
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
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
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水果
柑橘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
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
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油料
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
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量占全国
1/3 以上
喜温干燥、砂质
壤土
要求积温在 3000℃以上,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
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
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喜温暖气候,肥
沃土壤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
热森林地带。
芝麻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
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要求积温在 3000℃以上,不耐霜,不
耐涝。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油棕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
森林地带。
喜高温多雨、充
足阳光和湿润肥
厚的沙壤土
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
江为最多。
为中温作物
要求积温在 2000℃—3000℃,需水较
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出口农产品
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
地
十二、工业小专题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
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
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
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
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 9 个大
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 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
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
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 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
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
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
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十三、能源小专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
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
源紧张;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
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 调整措施: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
量;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 稳妥发展核电;⑥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
海洋能等;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 实现产业升级,
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 利用乙醇汽油。
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
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
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
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 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 经济
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 对西部的意义:a.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 带
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 增加就业机会;d.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十四、交通小专题
(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
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
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
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港
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
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
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
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
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 4 个要素:①路宽;⑦与市
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 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 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3) 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十五、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
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mm 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mm
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
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mm 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
降水量一般在 400mm 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
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
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
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4.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
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6.一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8.水系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
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10、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
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
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
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十六、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征.如南北
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
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
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
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
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 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
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
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 林业、牧业、副业
山地丘陵 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
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
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
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
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
高爽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
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
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 1%、32%和 67%,世界上的
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
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
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河流对
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
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
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
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方位为东北--西南方向或西北--东南方向。
7.地形、气候与工业
(1)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
(2)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
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在冬夏季风相反的地区布局
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8.地形、气候、河流与交通-----考虑造价
(1)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
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
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害.才能保
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飞机场不宜建在多云雾、多暴雨、风速大、能见度差的地方。
9.资源与工业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更
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比如.我们了解各种矿
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世界、中国主要工业区的资源种类与工业部门
(2)因地制宜.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工业
以法国为例.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石油和煤严重不足。铁矿主要分布在东
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
在地中海沿岸。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
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
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 70%以上。
(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超
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各种工业原料.制成
工业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时至今日.这种靠资源决定工业
布局的重要性。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空运被认为尖端技术
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4)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例如.中东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
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工业并不发达。中东各国自己的石油消费量不大.所
产石油 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中东地区的工业为何不发达?因为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
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
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5)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例如.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生产中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石等原 料。
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料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
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 车制造、造
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
对外贸易的海港。
二十五、问答题专题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2、原因分析类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
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
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
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
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
利和不利的。
4、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6、意义类
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7、画图类
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8、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
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
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
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
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
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
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社会因素:
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
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
环境承载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
小)两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
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
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拓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
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
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12)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
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
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
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
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山西省如何将资
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
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
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