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 MB
  • 2021-09-17 发布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高考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2020.06‎ 一、选择题 ‎1.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刺丝泡尖端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随后刺丝泡发射至体外抵御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刺丝泡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B. 草履虫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C. 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成分基本一致 D. 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 ‎2、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刺丝泡中的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B错误;‎ C、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的成分基本一致,都是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 D、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膜的流动性属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D正确。‎ 故选B。‎ ‎2.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7 -‎ A.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B. 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 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升高 D. 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详解】A、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A正确;‎ B、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发生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但此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 C、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若将原生动物置于高于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C错误;‎ D、动物细胞和原生动物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而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D错误。‎ 故选A。‎ ‎3.最新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环状染色体外DNA(ecDNA)oecDNA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的环状DNA,容易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ecDNA类似酵母菌的拟核结构 B. 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相同 - 27 -‎ C. 细胞分裂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导致ecDNA转录和翻译水平较低 D. 抑制e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可成为治疗癌症新思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肿瘤细胞中存在着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但癌细胞增殖方式依然是有丝分裂。‎ ‎【详解】A、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不含拟核,A错误;‎ B、由题意“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可知,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可能不相同,B错误;‎ C、oecDNA是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的环状DNA,容易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不受染色体高度螺旋的影响,C错误;‎ D、根据题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可知抑制e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可成为治疗癌症新思路,D正确。‎ 故选D。‎ ‎4.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l(暗栗色眼基因)与w(白眼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B. 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w只位于X染色体上 C. 控制朱红眼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辰砂眼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岀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 - 27 -‎ 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而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因为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常染色体上,白眼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 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w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控制朱红眼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辰砂眼性状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级,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格里菲斯实验中提出了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的假设 C. 将S型菌的DNA注射到活的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 D. 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菌,其遗传物质中不含R型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实验是在小鼠体内发生转化,艾弗里实验在体外(培养基)上发生转化,转化都需要S型DNA和R活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DNA中特有的P和蛋白质中特有的S,从而追踪两物质的去向。‎ ‎【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带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 B、格里菲斯实验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小鼠死亡,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B正确;‎ C、S型菌DNA须与活的R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才能分离得到S型活菌,C错误;‎ D、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菌,其转化前是R菌,转化过程属于基因重组,故含有R菌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 27 -‎ ‎6.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下图是原核细胞DNA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R环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B. 酶A和酶C只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C. R环中存在A-U、T-A碱基互补配对 D. 图示体现了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区别与联系:‎ DNA复制 DNA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的间期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条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 27 -‎ 碱基配对 A→T,G→C A→U,T→A,G→C A→U,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实例 绝大多数生物 所有生物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据图可知,R环中有三条链,其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A正确;‎ B、酶A是DNA聚合酶,酶C是RNA聚合酶,前者只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后者除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外,还能作用于氢键,B错误;‎ C、R环中有RNA与DNA链的配对,因此存在A-U、T-A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 D、图示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合成分别是以解开的两条DNA单链为模板复制完成的,体现了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故选C。‎ ‎7.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图中c随体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 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 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 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7 -‎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由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人自身具有b激素的抗体,应该是自身免疫病。‎ ‎【详解】A.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只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正确;‎ B.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不作用于甲状腺,故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不同,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C正确;‎ D.根据以上的分析,Graves病人自身具有b激素的抗体,应该是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一一CD4+T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编码的趋化因子蛋白,这种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调查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特异性攻击方式依赖于HIV和CD4+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 B. CCR5基因突变体可能有效抵抗HIV感染 C. HIV特异性识别并入侵CD4+T细胞后以二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 D. 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 ‎2、根据题意可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一一CD4+T细胞,精确识别的原因是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编码的趋化因子蛋白,这种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即HIV能够识别T细胞表面的CCR5‎ - 27 -‎ 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并与之结合,从而侵染T细胞,在T细胞内进行增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蛋白进行精准的识别侵染T细胞,即二者的识别依赖于HIV和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A正确;‎ B、若CCR5基因若发生突变,不能产生相应的趋化因子蛋白质,则HIV不能识别T细胞,从而不易感染HIV,B正确;‎ C、HIV必须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其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C错误;‎ D、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CCR5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C。‎ ‎9.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 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 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了生态学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 B、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 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了生态学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无废弃物,无污染,D正确。‎ 故选D。‎ ‎10.‎ - 27 -‎ ‎—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同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蚂蚁等消费者会加快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B. 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C. 角蝉种群能量的10%—20%传递到跳蛛种群 D. 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3)竞争是指两种生物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 ‎2、分析图形:具有蚂蚁的植物和不具有蚂蚁的植物相比较,具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多,而没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不会增多,说明蚂蚁的存在对角蝉有利,有利于角蝉的繁殖。‎ ‎【详解】A、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消费者存在,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A正确;‎ B、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所以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错误;‎ - 27 -‎ C、根据题意可知,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因此角蝉种群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入蚂蚁,一部分流入跳蛛种群,C错误;‎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会增加,但是环境资源有限,不会持续增加下去,D错误。‎ 故选A。‎ ‎11.某高校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加快发酵速度,应将发酵罐置于35°C的恒温环境中 B. 给发酵罐适时排气,后期可缩短排气间隔时间 C. 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D. 若定期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发酵最适的温度为20°C,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 ‎【详解】A、酵母菌适宜的温度环境为18~25°C,为加快发酵速度,应将发酵罐置于20°C左右的恒温环境中,A错误;‎ B、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给发酵罐适时排气,随着发酵过程的加深,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B错误;‎ C、葡萄酒发酵的原料是糖类,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C正确;‎ D - 27 -‎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显微直接计数法和活菌计数法,因此,若定期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除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错误。‎ 故选C。‎ ‎12.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E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细胞,使其染色体核型更稳定。这样的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 A. 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 B.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C. 图中B细胞取自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或脾脏等 D. 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除了抗原刺激之外,还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该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 ‎【详解】A、本实验中EBV的作用是使B细胞染色体核型更稳定,而不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抗EBV的抗体,A错误;‎ B、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B正确;‎ C、B细胞分布在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所以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细胞取自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或脾脏等,C正确;‎ D、据图可知,骨髓瘤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死亡,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以单克隆抗体制备为载体,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EBV - 27 -‎ 的作用是本题的易错点。‎ 二、选择题 ‎13.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 7.0mmol/L,餐后2h 11.1mmol/L。科学家在对血糖平衡的研究中发现,正常人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可初步判断甲和乙都是糖尿病患者 B. 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C. 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D. 正常人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对胰岛细胞的调节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 7.0mmol/L,餐后2h 11.1mmol/L,根据图甲的结果可初步判断甲和乙都是糖尿病患者,A正确;‎ B - 27 -‎ ‎、乙个体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逐渐上升,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上升,而胰岛素浓度的上升却没有使血糖浓度下降,反而上升,可能的原因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所致,B正确;‎ C、患者会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错误;‎ D、正常人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B。‎ ‎14.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体外诱导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MSC能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 B. MSC能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 D. 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析题图:图示表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 ‎【详解】A、MSC能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是由于在不同环境下影响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而图中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B错误;‎ C、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比如各种管家基因,C正确;‎ D、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由于其本身是干细胞,保留了分裂能力,D错误。‎ - 27 -‎ 故选BD。‎ ‎15.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X子叶浅绿抗病(♂)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X子叶浅绿抗病(♂)→F1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相同 B. 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2:3:6.‎ C. 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2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75%‎ D. 若要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色抗病大豆新品种,最好选取与实验一中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进行自交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大豆子叶颜色和花叶病的抗性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表中F1的表现型及其植株数可知,两对性状均呈现出固定的比例;因此,都属于细胞核遗传,且花叶病的抗性基因为显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实验一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实验二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A错误;‎ B、F1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BbRr,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表现性状和所占比例)分别为BBRR(子叶深绿抗病,占1/16)、BBRr(子叶深绿抗病,占2/16)、BBrr(子叶深绿不抗病,占1/16)、BbRR(子叶浅绿抗病,占2/16)、BbRr(子叶浅绿抗病,占4/16)、Bbrr(子叶浅绿不抗病,占2/16)、bbRR(幼苗死亡)、bbRr(幼苗死亡)、bbrr(幼苗死亡),因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的分离比为3:1:6:2,B正确;‎ C、子叶深绿(BB)与子叶浅绿植株(Bb)杂交,F2的基因组成为BB(占1/2)和Bb(占1/2),随机交配,F2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BB(子叶深绿,占9/16)、Bb(子叶深绿,占6/16)和bb(‎ - 27 -‎ 幼苗死亡,占1/16),BB与Bb比例为3:2,B基因的频率为3/5×1+2/5×1/2=0.8,C错误;‎ D、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为BbRR,与其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子叶深绿抗病的个体的基因组成一定是BBRR,D正确。‎ 故选BD。‎ ‎1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时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d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田鼠种群数量在b~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 C. 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 从图中可知0~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R=出生率/死亡率,当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a~b时期R一直大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b点时对应的田鼠种群数量大于a点,同时c-d时段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在b~d时期R值先大于1再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 C、c~d时期R值一直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田鼠种群数量最小的点为d点,C错误; D、在0~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D错误。 故选B。‎ ‎17.‎ - 27 -‎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下图。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黑色。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 ‎ A. 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B. 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C. 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 D. EMB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黑色菌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大肠杆菌的代谢能与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黑色,因此可以制备EMB培养基来鉴别大肠杆菌。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杂菌的污染。‎ ‎【详解】A、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对滤杯、滤膜和滤瓶进行灭菌,防止杂菌的污染,A正确; B、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 C、由于过滤完后细菌粘附在滤膜上,将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可以将粘附的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C正确; D、EMB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不是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18.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生理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提高CO2浓度对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图示和表格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RuBP竣化酶能催化CO2的固定)。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27 -‎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CO2浓度 ‎(umol/mol)‎ NaCl浓度(mmol/L)‎ 叶绿素a(m/gFW)‎ 电子传递速率(cm/s)‎ 净光合速率Pn(umolm-2•s-1)‎ ‎400‎ ‎0‎ ‎1.80‎ ‎220‎ ‎19‎ ‎80‎ ‎1.65‎ ‎186‎ ‎17‎ ‎800‎ ‎0‎ ‎1.69‎ ‎230‎ ‎20‎ ‎80‎ ‎1.53‎ ‎201‎ ‎18‎ 注:电子传递速率的大小可反映光反应速率的大小 ‎(1)叶绿素a存在于黄瓜幼苗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可采用___________法分离。黄瓜幼苗遭受盐胁迫时,叶绿素a含量减少会导致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减少。‎ ‎(2)上图为采用叶龄一致的黄瓜叶片,在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RuBP竣化酶活性结果图。由图可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RuBP竣化酶的活性减小。‎ ‎(3)据图分析,温室大棚内缓解盐胁迫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利用题中信息分析采取该措施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纸层析 (3). ATP、[H]和O2 (4). 土壤含盐量增加,CO2浓度减小 (5). 施用干冰 (6). 盐胁迫条件下,提高CO2浓度,一方面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RUBP羧化酶活性有所增强,从而使暗反应速率加快,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 - 27 -‎ ‎【分析】‎ ‎1、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 ‎2、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是否有盐胁迫,因变量为RuBP羧化酶的活性,图中表明无论是否有盐胁迫,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该羧化酶的活性,盐胁迫下该羧化酶的活性下降。‎ ‎【详解】(1)叶绿素a存在于黄瓜幼苗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叶绿素,用纸层析法分离;黄瓜幼苗遭受盐胁迫时,叶绿素a含量减少会导致光反应产物ATP、[H]和O2减少。‎ ‎(2)当图中土壤含盐量增加,RuBP竣化酶的活性减小;当CO2浓度减小时,RuBP竣化酶的活性减小。‎ ‎(3)高浓度CO2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盐胁迫条件下,提高 CO2浓度,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同时 RUBP 羧化酶活性有所增强,从而使暗反应速率加快,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故温室大棚内缓解盐胁迫的具体措施为施用干冰。‎ ‎【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净光合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难点,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通常结合图形、实验来考察,要注意对图形、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19.某二倍体植物(2n=20)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________,其应用优势为___________。‎ ‎(2)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灰色)。‎ ‎ ‎ - 27 -‎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_____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个正常的四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产生含有1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灰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11条染色体和含有10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____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答案】 (1). 母本 (2). 不必进行去雄操作 (3).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 10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 50% (7). 3∶7 (8). 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进入极体中(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同时进入极体中) (9). 灰 (10). 茶褐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该植株多了一条发生易位的染色体,所以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分离,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详解】(1)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只能作为亲本的母本;在杂交过程中可以不必进行去雄操作。‎ ‎(2)①三体植株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并且存在易位的现象,所以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原理。‎ ‎②正常体细胞2n=20,且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所以形成正常四分体10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因此含有1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50%。‎ - 27 -‎ ‎③根据②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情况,该植株可以产生两种配子mr(含有10条染色体)和MmRr(含有11条染色体),MmRr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则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mr能与雌配子结合,因此受精卵的基因型有mmrr(灰色不育)占70%,MmmRrr(茶褐色雄性可育),所以可育雌配子的比例mr∶MmRr=7∶3,所以含有11条染色体和含有10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3∶7;‎ 易位片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的原因是: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进入极体中或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同时进入极体中。‎ ‎④自交后代有两种mmrr(灰色不育)和MmmRrr(茶褐色雄性可育),如果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需要选择mmrr(灰色不育)留种,如果需要通过自交继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则选择MmmRrr(茶褐色雄性可育)进行留种。‎ ‎【点睛】本题结合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生需要结合减数分裂理解配子的产生过程,特别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可能造成基因丢失。‎ ‎20.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是由于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 ‎(1)图1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是感受器,其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____________产生痛觉。‎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如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推测通道N - 27 -‎ 开放,会引起____________,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②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该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频率的变化。若____________,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答案】 (1). A (2). 突触小泡 (3).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4). 大脑皮层 (5). 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 (6). 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 (7). 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成传导,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处于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机理:钾离子外流造成的,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表现为外负内正。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后膜的作用为兴奋或抑制。‎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神经节存在,那么该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元,故A为感受器,则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B为效应器。‎ ‎【详解】(1)据图1可知,A为感受器,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则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改变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2)①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②根据以上结论可知,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抑制兴奋的产生,从而减轻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 27 -‎ ‎(3)根据题意,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若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和能够准确识图判断图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机理和电位的表现,把握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能够掌握兴奋型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果和表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的条件和所学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1.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对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在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图中未提及的是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 ‎(2)水稻插秧前用“移栽灵”处理,可提高成活率。“移栽灵”的有效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 ‎(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根的长度会__________________。‎ ‎(5)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根据上图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2). 生长素类似物 (3). 反馈(负反馈) (4). 变短 (5). 不需要 (6). 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根系生长 ‎【解析】‎ ‎【分析】‎ - 27 -‎ ‎1、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生长,但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 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②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5、乙烯:①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1)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题干中提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未提到的有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2)“移栽灵”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所以有效成分应该为生长素类似物。 (3)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促进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会降解细胞分裂素,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所以这种平衡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4)突变体被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因此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这会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抑制根系生长,因此该突变体根的长度会变短。 (5)由于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根系生长,因此不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图信息,正确分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机制,再准确答题即可。‎ ‎22.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査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 27 -‎ 绿头鸭 ‎1513‎ ‎98‎ ‎1‎ ‎1‎ ‎7&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2为海三棱薦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____保护。‎ ‎(2)据表分析调查青脚鹬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该自然保护区是休闲、旅游和观鸟的好去处,人类适度干扰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固沙利器"被引入崇明东滩,用作护岸固堤,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互花米草在东滩疯长。对当地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 ‎(5)请描述绿头鸭的生态位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___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1). 就地保护 (2). 标志重捕法 (3). 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 (4).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5). 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种类减少) (6). 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7).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基础知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 27 -‎ ‎【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因此属于就地保护;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而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种群,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 (3)该生态系统在人类适度的干扰下还能保持原状,抵抗干扰,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互花米草疯长,与当地的原生植物之间竞争阳光和空间等资源,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得当地生物的物种种类减少,即生物多样性降低; (5)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外来物种入侵会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与其竞争能力强,天敌少等因素有关。‎ ‎2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核酸检测使用逆转录PCR技术。将待测样本处理后,先将样本RNA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样本RNA逆转录成cDNA的原料是_________。‎ ‎(2)逆转录PCR反应中使用DNA聚合酶是从水生栖热菌中分离提取,该DNA聚合酶优势在于_________。‎ ‎(3)下表是用于2019-nCoV的cDNA扩增的两种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引物1‎ TTCG 引物2‎ TCAC ‎①引物1对应的模板链序列(3'—5')为_________。‎ ‎②下图为cDNA的部分序列,引物1和引物2对应的位置是_________(选填Ⅰ、Ⅱ、Ⅲ或Ⅳ)‎ ‎ ‎ ‎(4)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优势是_________。‎ - 27 -‎ ‎(5)目前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2019-nCoV的遗传物质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请说明原因_________。‎ ‎【答案】 (1).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 耐高温 (3). AAGC…… (4). Ⅱ、Ⅲ (5). 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6). 不能 (7). 2019-nCoV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目的基因无法整合到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上,且RNA无法在细胞中稳定存在 ‎【解析】‎ ‎【分析】‎ ‎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到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 ‎【详解】(1)合成DNA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因此逆转录过程过程中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cDNA。‎ ‎(2)传统的DNA聚合酶高温易变性,水生栖热菌在热水器等高温环境下存活着,因此从该菌分离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具有耐高温的优势。‎ ‎(3)①根据表中引物的信息可知,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物1对应的模板为:-AAGC……。‎ ‎②由于DNA聚合酶都是从5’端到3’端复制子链,因此引物应结合到模板的5’端,即图中的Ⅱ和Ⅲ。‎ ‎(4)PCR技术的优势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可在体外大量复制DNA片段。因此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优势是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5)因为载体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因此目的基因无法整合到2019-nCoV的遗传物质RNA上,且RNA无法在细胞中稳定存在,因此不能利用2019-nCoV的遗传物质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为背景,考查PCR扩增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PCR扩增技术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根据DNA聚合酶复制过程中的特点,能够正确选择引物和模板的连接,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根据题意把握2019-nCoV的组成特点和核酸类型,理解基因工程载体的条件和作用,这是突破第(5)问的关键。‎ - 27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