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4.00 KB
  • 2021-09-17 发布

重庆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水 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 糖尿病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D. 肥胖的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详解】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无机物,A错误;‎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 C、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样,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肥胖的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不是脂肪,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含量的考查,对于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比较记忆是解题关键。‎ ‎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B. 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C.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D.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详解】A ‎、固醇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所以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A正确;‎ B、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而不是完全一致,C错误;‎ D、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生物膜系统是指生物细胞膜以及细胞内各种有膜细胞器的膜还有核膜等形成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个整体。‎ ‎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错误的是( )‎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C. 制备细胞膜可选用猪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D. a~e五种方式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甲为蛋白质,乙为磷脂双分子层,丙为糖蛋白;a和e的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c、d过程都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 ‎【详解】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有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经过丙糖蛋白,B错误;‎ C、猪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可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C正确;‎ D、a~e五种方式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D正确;‎ 故选B。‎ ‎【点睛】知识易错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用其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能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实现 B. 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出现紫色 C. 从唾液中分离唾液淀粉酶等蛋白质可用盐析方法 D. 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是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当盐浓度较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详解】A、底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A错误;‎ B、蛋白质类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紫色,B错误;‎ C、从唾液中分离唾液淀粉酶等蛋白质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 D、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的能量与没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的能量一样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知识易混点: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化学反应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5.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说明( )‎ A.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 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有密切关系,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与题干信息无关,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与题干信息无关,C错误;‎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说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与题干信息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提取信息。‎ ‎6.ATP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DNA的基本单位 C. 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D. 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相同,但作用结果不同,所以图2不是可逆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为ATP的结构,其中A是腺嘌呤,P是磷酸基团,b、c是高能磷酸键;图2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1中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图1中的五碳糖为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错误;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是ATP水解的反应,ATP水解时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C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于图2中向右反应和向左反应所需要的酶种类不同、场所不同等,所以图2中反应不是可逆反应,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胎干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的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B.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C.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D.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含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如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全能性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强。‎ ‎【详解】A.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其细胞膜上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B错误;‎ C.成熟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两细胞内的酶存在差异,C正确;‎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mRNA B. 基因突变产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从而导致了细胞癌变 C. 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D. 细胞凋亡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合成酶基因和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详解】A、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mRNA,如所有细胞中的ATP合成酶基因和呼吸酶基因都能表达,产生相同的mRNA,A正确;‎ B、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 C、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C正确;‎ D、细胞凋亡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熟记细胞衰老的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选项。‎ ‎9.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A. 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C. 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豌豆栽培周期短,子代数量多;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而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其他植物的杂种后代也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故选D。‎ ‎【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0.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所示。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孩子的概率是()‎ A. 1/4 B. 1/2 C. 1/16 D.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约翰是平发际,它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属于无中生有,所以平发际是隐性性状,尖发际属于显性性状.由此推出约翰的父母基因型为Aa.‎ ‎【详解】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尖发际的夫妇生出了平发际的约翰,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尖发际的基因A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平发际的基因a,即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孩子的概率是1/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重点要掌握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和分离定律的分析方法,注意审查题目的信息,考查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 1/4 B. 3/8 C. 5/8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ddEeFF(隐显显)和DdEeff(显显隐),要求子代性状表现型与两个亲本不相同,可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即可。双亲ddEeFF×DdEeff子代隐显显出现的比例:1/2╳3/4╳1=3/8。子代显显隐出现的比例为0,所以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1-3/8=5/8。‎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12.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后期 B. 有丝分裂末期 C.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 D.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细胞内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共6条染色体,而图中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为6条,所以为有丝分裂后期,只有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加倍到体细胞的二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指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分离定律指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两大定律中均认为基因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A正确;‎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孟德尔两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特别提醒:自由组合定律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4.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奧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D. 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后人对中心法则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没有推翻。‎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A错误;‎ B、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 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补充和完善了中心法则,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相关科学家所做实验内容、方法和结论。‎ ‎15.用噬菌体去感染用15N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15N存在于( )‎ A. 只在噬菌体的外壳中 B. 只在噬菌体的尾部 C. 在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 只在噬菌体的DNA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中均含有N元素。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故选C。‎ ‎16.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D. 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和序列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于转录以DNA的编码区为模板,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tRNA的作用是在翻译时运输氨基酸。‎ ‎【详解】A、由于DNA分子中含有非编码序列,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小于n/2,A错误;‎ B、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不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C错误;‎ D、DNA分子上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的碱基种类和碱基的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解题关键是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基因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一个DNA双链被3H标记的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后,放射性DNA所占比例为多少 A. 1/4 B. 1/8 C. 1/16 D. 1/32‎ ‎【答案】C ‎【解析】‎ 一个DNA双链被3H标记的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后,一共形成了25=32个DNA,根据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其中含有放射性DNA只有2个,所占比例为2÷32=1/16,故选C。‎ ‎18.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B. mRNA是翻译时的模板 C. m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来的 D. 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能转运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核糖体的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A正确;‎ B、翻译时是以mRNA为模板,B正确;‎ C、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形成的,C错误;‎ D、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并将氨基酸转运到相应的位置,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核糖体的成分、转录、翻译过程以及反密码子、密码子的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据正确的思维判断的能力。‎ ‎19.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酶与性状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B. 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C. 细胞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 D. 基因控制性状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所以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不一定有相应的酶,因为在细胞中基因是选择表达的;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或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生物性状。‎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A错误;‎ B、一种性状可能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B错误;‎ C、基因在不同细胞中是选择性表达的,所以细胞虽然含有某种酶的基因但不一定表达出相应的酶,C错误;‎ D、基因控制性状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本质,基因与酶的关系,酶、基因、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解题关键是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理解酶、基因、染色体的概念。‎ ‎20.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由于生活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 有性生殖的个体,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子代 C. 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高 D. 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的突变是定向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随机性等特点。‎ ‎【详解】A、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A错误;‎ B、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不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不会遗传给子代,B正确;‎ C、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很低,C错误;‎ D、不管自发诱变还是人工诱变,都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点,理解环境的改变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 ‎21.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甲过程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乙过程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故选D。‎ ‎【点睛】深刻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2.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的下列哪种细胞一定含有该致病基因( )‎ A. 胰岛细胞 B. 精细胞 C. 成熟的红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等位基因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 ‎【详解】A、胰岛细胞是体细胞,含有全部基因,所以含该致病基因,A符合题意;‎ B、精细胞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B不符合题意;‎ C、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一定不含该致病基因,C不符合题意;‎ D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思路是从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的要分开方面来分析:致病基因携带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中的正常基因和该致病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如果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该基因,则由此次级精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也不含该致病基因。‎ ‎23.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 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B. 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C. 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 (2)杂交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 缺 点 ‎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 技术复杂,成本高 ‎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A错误;‎ B、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B错误;‎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改造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C正确;‎ D、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这是杂交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D错误。‎ ‎24.图为某正常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摄影,这时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一般用于细胞核型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女性一个染色体组 B.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C. 图中染色体共有23种形态 D. 核型分析可诊断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人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46条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确定染色体病的重要方法。‎ ‎【详解】A、图示细胞中着丝点未分裂,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根据题意,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应处于分裂中期,B错误;‎ C、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共有23种形态,C正确;‎ D、核型分析可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诊断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对题图的分析:女性体细胞中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共23种形态,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 ‎25.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C. ①②③含有该生物的一套遗传物质 D. 图中基因g可由基因G突变而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①②③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含有该生物的一套遗传物质,C正确;G与g是一对等位基因,图中基因g可能是由基因G突变而来,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确定图示细胞所处分裂时期,以及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DNA数等;能够根据细胞中基因写出生殖细胞可能的类型。‎ ‎26.下列教材中的实验,科学家使用的科技手段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 )‎ A.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 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你,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故选A。‎ ‎27.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 杂交、自交和测交 B. 自交、杂交和测交 C. 杂交、测交和自交 D. 测交、自交和杂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先通过具有一对或者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产生子一代,再让子一代自交,随后提出问题,由问题提出假说,最后做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详解】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先通过具有一对或者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自交→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创立假说,演绎推理,最后用测交验证假说,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使已经在S 期复制好的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详解】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减数分裂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C正确;‎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掌握两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点,注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现象。‎ ‎29.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其中绝大多数生物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而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见,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A项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B项错误;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也有可能是雄配子,C项错误;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其染色体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但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的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 ‎30.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详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1.如图曲线表示物质M生成物质N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 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 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结合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进行解答。  (1)酶的催化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以及pH值等;  (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点的速度,酶本身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也不能参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发生改变。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4)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没有催化剂时,反应物M要达到活化态需要能量为ac,在有酶催化时需要活化能为bc。所以ab段代表的意思是: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酶所降低的活化能,也就是说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 ‎【详解】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酶所降低的活化能,AB错误;因为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故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错误;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改变,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识图分析曲线图的能力。‎ ‎32.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B. 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相同 C. 图2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光饱和点的变化 D. 图3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图1中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温度,A正确; 当光强大于7时,5℃与15℃条件下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相等,但是5℃比15℃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小,15℃比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B错误;从图1中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光饱和点在25℃最高,35℃时有所下降,因此图2可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光饱和点的变化,C正确; 5℃和15℃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相等,25℃和35℃下呼吸作用速率依次增加,因此用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D正确。 ‎ ‎【点睛】本题为曲线分析题,涉及的变量较多,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住“变量唯一原则”去分析,在分析曲线时要把握以下几点:不同温度下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同温度的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 ‎3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植物细胞内4过程产生的CO2若参与到2过程中至少需穿越4层生物膜 B. 2过程完成了从活跃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过程 C. 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D. 图中只有3、4、5过程产生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过程1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过程2表示暗反应,包括CO2固定和C3的还原;过程3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过程4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水解成CO2和[H],过程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 ‎【详解】A、物细胞内4过程产生的CO2若参与到2过程中至少需穿越4层生物膜(2层线粒体+2层叶绿体膜),A正确;‎ B、2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B正确;‎ C、过程是3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该过程,C正确;‎ D、图中1、3、4、5过程产生都能产生ATP,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分析图示各过程,注意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34.果蝇的直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得到68只直毛果蝇与23只截毛果蝇,己知这对等位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亲代直毛雌蝇为杂合子 B. 可以确定控制直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当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当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得到68只直毛果蝇与23只截毛果蝇,接近3:1,即直毛为显性,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即亲代直毛雌蝇基因型为Aa或XAXa。‎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代直毛雌蝇为杂合子,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无法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置,B错误;‎ C、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C正确;‎ D、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根据子代分离比接近3:1和“等位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3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中生物测交后代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 乙图细胞为有丝分裂细胞,则该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为4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症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X、aY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 丙图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A、甲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测交后代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4,A错误;‎ B、乙图细胞为有丝分裂细胞,则该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为4条,B正确;‎ C、丙图家系中虽然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但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症,C错误;‎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X、aY和AY、aX四种,D错误;‎ 故选B。‎ ‎【点睛】遗传系谱图分析时,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由于亲代父亲患病而女儿表现正常,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6.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细胞分裂示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的错误有( )处。‎ A. 0处 B. 1处 C. 2处 D. 3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可知,图示前段为有丝分裂过程,后段为减数分裂过程.①是有丝分裂前、中期,②是有丝分裂后期,③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⑤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应该没有联会现象,①错误;‎ ‎②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②正确;‎ ‎③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③错误;‎ ‎④同源染色体分离使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④正确;‎ ‎⑤过程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⑤正确;‎ 综上所述,图中有2处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37.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转录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B. 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可在线粒体中进行 C. DNA边解旋边复制 D. 转录和翻译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可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转录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G/C、C/G,翻译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G/C、C/G。‎ ‎【详解】A、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错误;‎ B、线粒体中有DNA,可进行转录和翻译,B正确;‎ C、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C正确;‎ D、转录和翻译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A。‎ ‎【点睛】知识易混点:比较DNA复制和转录、翻译时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转录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G/C、C/G,翻译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G/C、C/G。‎ ‎38.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bAB Ab aB ab 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 P种表现型 (12:3:1)‎ A. 该图中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过程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发生基因重组;过程②③表示杂种自交,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其中M表示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为12:3:1可知有3种表现型。‎ ‎【详解】A、基因型为AaBb个体经过程①能产生四种配子,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图中子代的表现比12:3:1可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M、N、P分别代表16、9、3,C正确;‎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如果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之和为16,不管是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将异常的分离比与正常的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题中的12:3:1则为(9+3):3:1的变式。‎ ‎39.一个家庭中,父亲色觉正常但多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 B. 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 C. 该夫妇生下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 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设色盲的基因为a,多指的基因为 B,父亲色觉正常但多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推测父亲的基因型为BbXAY,母亲的基因型为bbXAXa。‎ ‎【详解】A、根据题干和分析可知,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A正确;‎ B、父亲的基因型为BbXAY,是杂合子,B正确;‎ C、该夫妇生下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1/2×1/2=1/4,C正确;‎ D、父亲的基因型为BbXAY,可产生BXA、bY、BY、bXA四种配子,其中不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遗传病的概率计算: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的计算,即将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40.下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B. 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 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产生中间产物I依赖型突变细菌,说明其不能合成中间产物I,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无法产生酶1,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 C.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细菌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D.3个基因的表达是独立的,酶1基因不表达,不会影响酶2基因和酶3基因的表达,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为证明淀粉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ABC三只试管,分别加入2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 第二步:取DEF三只试管分别加入1mL 2%可溶性淀粉酶溶液;‎ 第三步:将A和D混合、B和E混合、C和F混合;‎ 第四步:将上述三种混合液分别置于冰水、60度水浴、沸水浴中保温5分钟;‎ 第五步:向保温后的上述三种混合液中加入碘液,观察比较颜色变化。请回答:‎ ‎(1)该实验步骤有明显不科学的地方,请给出改正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碘液检查淀粉剩余量,而不用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生成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如果淀粉溶液用量过少,应适当___________(答“延长”或“缩短”)反应时间,以观察到最佳实验现象。‎ ‎【答案】 (1). 第三和第四实验步骤颠倒了。因为酶有高效性,如果先加入淀粉酶,淀粉就可能在常温下被催化水解。 (2). 温度 (3). 加斐林试剂得水浴加热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4). PH,底物浓度 (5). 延长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课题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实验思路:先将酶和底物同温处理后再混合,观察不同温度下底物的分解情况。‎ ‎【详解】(1)因为酶有高效性,如果先加入淀粉酶,淀粉就可能在常温下被催化水解,所以该实验步骤中第三和第四实验步骤颠倒了,应该先将酶和底物同温处理后再混合。‎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用碘液检查淀粉剩余量,而不用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生成量原因是加斐林试剂得水浴加热,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3)除了温度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PH和底物浓度,它们属于无关变量。如果淀粉溶液用量过少,应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观察到最佳实验现象。‎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完善,解题第一步是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步是理解实验原理,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第三步是控制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第四步是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42.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用①-⑤表示)看图回答问题:‎ ‎(1)细胞核内能发生①过程细胞都是能_____的细胞,①与②过程所需模板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在正常人体内不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填标号)。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被HIV侵入的人体细胞内能发生该过程,因为HIV向寄主细胞内注入核酸的同时还注入了__________。‎ ‎(3)若通过③过程合成的多肽链中含有N个氨基酸,则对应mRNA上的核苷酸数目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3N,分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分裂 (2). ①是两条链作模板②是一条链作模板 (3). ④⑤ (4). 逆转录 (5). 逆转录酶 (6). 大于 (7). 有终止密码子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过程表示DNA复制,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④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表示RNA自我复制。‎ ‎【详解】(1)①过程表示DNA复制,细胞核内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都是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①是DNA复制,以DNA中两条链作模板,②过程是转录,以DNA中一条链作模板。‎ ‎(2)图中所示在正常人体内不存在的过程有④过程表示逆转录、⑤过程表示RNA自我复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被称为逆转录,被HIV侵入的人体细胞内能发生该过程,因为HIV向寄主细胞内注入核酸的同时还注入了逆转录酶。‎ ‎(3)若通过③过程合成的多肽链中含有N个氨基酸,因为mRNA上有终止密码子,则该多肽所对应mRNA上的核苷酸数目大于3N。‎ ‎【点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中图解的含义,联系中心法则分析各过程发生的场所和意义,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进行分析。‎ ‎43.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和白,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用基因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并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P F1‎ F2‎ 一 红花甲×红花乙 红花 红花:白花=15:1‎ 二 红花甲×白花丙 红花 红花:白花=3:1‎ ‎(注: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两对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和C、c表示,以此类推)‎ ‎(1)表中结果显示花色的遗传至少受_____对基因的控制,遵循___________定律,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为__________。‎ ‎(2)杂交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杂交组合二白花丙的基因型为_____,子二代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 ‎(3)只考虑与花色相关的基因,杂交组合一中的F2红花产生的配子有______种,若让其自由交配,产生的F3开红花的概率为_________。‎ ‎【答案】 (1). 两对 (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白花 (4). AAbb ‎ ‎ aaBB (5). aabb (6). 1/3 (7). 4 (8). 216/225‎ ‎【解析】‎ ‎【分析】‎ 分析杂交组合一的F2表现型比例为15:1,是9:3:3:1的变式,推测花色的遗传至少受2对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基因型为A B 、A bb、aaB ,杂交组合一的F1基因型双杂合,杂交组合二的F1为单杂合。‎ ‎【详解】(1)据分析可知,花色的遗传至少受2对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为白花。‎ ‎(2)杂交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组合二白花丙的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3)只考虑与花色相关的基因,杂交组合一中的F2红花产生的配子有4种,种类及比例为4/15AB、4/15Ab、4/15aB、3/15ab,若让其自由交配,产生的F3开红花的概率=1-9/225=216/225。‎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 ‎(1)乙果蝇的性别为___,对果蝇进行染色DNA,测序应至少测___条。甲果蝇两条II号染色体相同位置处的基因是控制___(答“同种”或“不同种”)性状的基因。‎ ‎(2)果蝇眼色有红和白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清楚性状显隐性的条件下,某兴趣小组利用纯合果蝇若干(有雄有雄,有红眼有白眼),欲探究这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①兴趣小组先选用纯合的红眼雌性与纯合的白眼雄性杂交,F1只出现红眼性状,由此现象是否可以判断基因的位置? __(答“是”或“否”)由此能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 ‎②在①的基础上该兴趣小组想换用其他纯合亲本重新设计实验,亲本的最佳选择应为_________。‎ ‎③若不换用其他纯合亲本,也可以让①的子代自由交配,请预测出现的结果:‎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 ‎【答案】 (1). 雄性 (2). 5 (3). 相同 (4). ①否 (5). 红眼 (6). ②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7). ③雌雄果蝇都即有红眼又有白眼 (8). 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 ‎【解析】‎ ‎【分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一个染色体组包括Ⅱ、Ⅲ、Ⅳ和X或Y。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处的基因控制的是同种性状的相同或相对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无论正交、反交,子代的表现型相同,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1)乙果蝇中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其性别为雄性,对果蝇进行染色DNA,测序应至少测Ⅱ、Ⅲ、Ⅳ、X和Y共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甲果蝇两条II号染色体相同位置处的基因是控制同种性状的基因。‎ ‎(2)①纯合的红眼雌性与纯合的白眼雄性杂交,F1只出现红眼性状,即红眼为显性性状,但不能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 ‎②如果①的杂交为正交,可在此基础上用反交的办法确定基因的位置: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如果选用纯合白眼雌果蝇和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全部为红眼,则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则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③若不换用其他纯合亲本,也可以让①的子代自由交配: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即雌雄果蝇都即有红眼又有白眼;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会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即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染色体组及基因组的概念及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要求掌握伴性遗传的方式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