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50 KB
  • 2021-09-17 发布

生物卷·2019届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D.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答案】C ‎【解析】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一些遗传病,C错误;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尿毒症等,D正确.‎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准确、快速 B. 通过反射弧调节 C. 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 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答案】D ‎【解析】神经调节准确、快速,A错误;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进行的,B错误;体液调节的物质不一定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如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调节,C错误;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D正确。‎ ‎3.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①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故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②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③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综上,选B。‎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据此分析解答。‎ ‎4.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质⑥呼吸酶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成分;钠离子属于内环境;血浆蛋白存在于的血浆内,则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②③④⑤,故选D。‎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人体内液体成分成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尿液、汗液等液体由于其与外环境相接触,因此属于外界环境,B错误。‎ ‎6. 当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则人体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答案】B ‎【解析】人体从常温到低温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会通过加快细胞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即耗氧量增加,A错误。此时通过汗腺散发的水分减少,会通过尿液排出水分,所以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含量是减少,C错误。体外温度改变但体内温度相对稳定,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B正确,D错误。‎ ‎7.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A、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A正确;‎ B、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胰岛素,而不是由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C错误;‎ D、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D错误.‎ 故选:A.‎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8.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 ‎②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④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①正确; ②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②错误;③下丘脑能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正确;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④错误。‎ ‎【考点定位】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名师点睛】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9. 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 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 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③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正确;‎ B、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负反馈调节使①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增加,B正确;‎ C、图中只有两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即激素3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两个箭头.C错误;‎ D、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与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IV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B细胞,使患者免疫系统瘫痪 B. 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 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致靶细胞裂解 D. 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机体将产生更激烈的免疫反应 ‎【答案】D ‎【解析】HIV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患者免疫系统瘫痪,A错误;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致靶细胞裂解,C错误;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机体将产生更激烈的免疫反应,D正确。‎ ‎11.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 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B ‎【考点定位】免疫失调病 ‎【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2.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炎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B. 一次性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增加 C. 细菌再次入侵人体→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细菌 D. 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炎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舒张,A错误;‎ B、一次性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 ‎..............................‎ D、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D正确.‎ 故选: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A.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将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B.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兴奋始终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是运动性言语区,若损坏,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可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称为运动性失语症,A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突触间传导时要经过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4. 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B. 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相同 C. 越靠近顶芽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越高 D.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B ‎【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AD正确;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越靠近顶芽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越高,C正确。‎ ‎15. 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A. 直立向上生长 B. 不生长 C. 向左弯曲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云母片插入尖端下部,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所以云母片插入尖端下部,不影响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进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弯向光源(右)生长,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名师点睛】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 ‎(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16. 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甲 B. ②—甲 C. ③—丙 D. ④—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图(一):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 ‎2、图(二):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相反关系,应为捕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 ‎ 故选:A.‎ ‎17. 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C.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D. 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答案】D ‎【解析】‎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A错误;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B错误;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呈“J”型增长,也可能倍淘汰,C错误;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变,增长速率为0,D正确。‎ ‎18. 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 C. 图中的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D. 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正确;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B正确;图中的鹰属于第四、五营养级,C错误;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 ‎19.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 ‎(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 ‎(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 ‎(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 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 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 B、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 C、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 D、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 故选: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0.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 54只 B. 48只 C. 120只 D. 144只 ‎【答案】D ‎【解析】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依题意可知,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54×48/18=144只,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多选题 ‎21. 下列免疫细胞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A. 记忆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ABC ‎【解析】记忆细胞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得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说明B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正确;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结合,说明效应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C正确;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但是没有与抗原结合,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 ‎22. 张占海博士率领的中国南极科考队于2005年1月18日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当他们由温暖的棚内来到寒冷的棚外时,下列生理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A. 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B. 身体耗氧量变化 C. 肾上腺素分泌量 D. 汗腺的分泌量 ‎【答案】BC ‎【解析】‎ 随着温度的降低,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A错误;人是恒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量,B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C正确;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量,D错误。‎ ‎2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 B. 为了将刚摘下的青柿子熟化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 C.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插枝月季生根 D. 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答案】ABCD ‎【解析】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因此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A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插枝月季生根,C正确;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D正确。‎ ‎24.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标志重捕法 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 豚草和狗尾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ABC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龙葵消失了,说明物种丰富度在降低,A错误;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B错误;豚草入侵会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C错误;豚草和狗尾草都是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25.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 每根插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和叶 C. 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插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插条,可能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答案】BCD ‎【解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自变量,而扦插枝条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A错误;为了保证单一变量,每根插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和叶,B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植物的生根情况,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插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插条,可能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正确。‎ 三、非选择题 ‎2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2)⑥、⑦、⑧、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3)⑥、⑦、⑧、⑨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组织液中氧气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参与有氧呼吸。‎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______。‎ ‎(5)若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则下丘脑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渴觉。‎ ‎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 ‎【答案】 (1). ⑥和⑦ (2). ⑧ (3). ⑧ (4). 3 (5). ⑦ (6). 渗透压感受器 (7). 大脑皮层 (8). ⑦组织液 (9). 水肿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毛细血管壁,B为红细胞,C 为组织细胞,⑥为血浆,⑦为组织液,⑧为细胞内液,⑨为淋巴,其中⑥⑦⑨组成内环境。‎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⑥和⑦。‎ ‎(2)图中⑧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3)CO2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故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即图中的⑧;组织液中氧气需要经过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3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参与有氧呼吸。‎ ‎(4)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 ‎(5)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出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以及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27.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________,结构_______(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_________.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具体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中枢 (2). ① (3). 单 (4).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 负→正→负 (6). AB的中点 (7). 偏转2次,方向相反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②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则①表示感受器;‎ ‎③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③是神经中枢,①是感受器。‎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刺激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后,又恢复成静息电位,故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故两个电极的电位会由负电位同时变成正电位,然后再恢复成负电位,故指针不会偏转;若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两个电极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电表指针发生偏转2次,方向相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判断方法:一是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二是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 ‎28. 如图甲为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为激素.图乙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细胞分泌的_______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使得__________(填标号)激素分泌增多.在此过程中,③与肾上腺素起______作用,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正常个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③,随后激素①②的分泌量____,这是一种_____调节.‎ ‎(3)当人体大失水时,则④_______激素的释放增多,该激素只作用于肾脏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是因为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有关.‎ ‎(4)图乙中神经分泌是指具有神经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细胞分泌激素的现象,图甲激素①②③属于此类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①②③ (3). 协同 (4). 减少(或下降) (5). ‎ 反馈(或负反馈) (6). 抗利尿 (7). 受体(特异性受体或抗利尿激素的受体) (8). ①‎ ‎【解析】试题分析: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甲中物质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②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④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吸收。图乙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自分泌是指自身分泌的直接作用于自身,而③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自身细胞,所以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 ‎(1)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使得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在此过程中,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起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正常个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③甲状腺激素,随后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3)当人体大失水时,则④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增多,该激素只作用于肾脏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与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受体或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有关。‎ ‎(4)图乙中神经分泌是指具有神经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细胞分泌激素的现象,图甲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中,属于此类传送方式的有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9.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 ‎③实验结果:(写出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4)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NAA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以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按照下表设置了浓度梯度:‎ 组别 A B C NAA浓度/(mol•L﹣1)‎ ‎10﹣14‎ ‎10﹣12‎ ‎10﹣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有实验相当于该同学进行实验之前的_______.该同学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生根,在用NAA溶液对插条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10-10mol•L﹣1 (2). 10-8mol•L﹣1 (3).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 促进 (5). 小于 (6). 重力 (7). 促进 (8). 两重性 (9). 直立生长 (10). 弯向光源生长 (11). 弯向光源生长 (12). 预实验 (13). 浓度设置过小 (14). 浸泡法 (15). 沾蘸法 (16). 形态学下端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根据丙图可知,本实验需设置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云母片阻断的部位不同,同时实验还需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即不处理。‎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的效应是促进。‎ ‎(2)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所以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③a.由于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胚芽鞘尖端,所以阻断A段后,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 b.阻断B段后,生长素能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c.不作处理的对照组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弯向光源生长。‎ ‎(4)①要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先进行预实验,找出α-萘乙酸(NAA)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再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与曲线图中数据相比,该同学浓度范围设置过小,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该实验中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③用NAA溶液处理插条形态学下端。‎ ‎30. 生态学家对某岛屿中新迁入的昆虫跟踪调查25年,绘制种群λ值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该种昆虫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常需要采用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该种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____”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则第5年种群数量为________;该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达到最大值.‎ ‎(3)若该岛屿在第15年时经历了一场火灾,之后又重新恢复,期间该岛屿发生了_______演替,同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 ‎【答案】 (1). 种群密度 (2). 样方 (3). J (4). 25N0(32N0) (5). 14 (6). 次生 (7). 自我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前5年λ不变,而且大于1,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5到14年λ减小,但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15到25年λ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该种昆虫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常需要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该种昆虫在0~5年间λ不变,而且大于1,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则第5年种群数量为25N0,即32N0;0-14年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第14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3)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则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1. 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_____.‎ ‎(2)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过程.‎ ‎(4)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效应T细胞 (2). 抗体 (3). 浆细胞 (4). ②③④⑥ (5). ⑤⑦ (6). 抗原 (7). ③⑦ (8).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 (9). 自身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即A表示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则B为抗体。‎ ‎(1)由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的A是效应T细胞,B是抗体。图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图示①表示非特异性免疫,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其中②③属于特异性免疫,即人体第三道防线。二次免疫反应是记忆细胞在发挥作用,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⑥、⑤⑦。‎ ‎(3)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即主要发生题图中的③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⑦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4)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 ‎(5)根据题意,酿脓链球菌作为抗原引起的免疫,产生了抗体,该抗体不仅攻击酿脓链球菌,还攻击人体的心脏瓣膜,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免疫调节的种类和过程,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免疫的类型、物质和生理过程的名称。‎ ‎32. 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最长的食物链含有________个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____.食物网中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最高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结果将_______(填“偏低”“不变”或“偏高”) ‎ ‎【答案】 (1). 5 (2). 草→兔子→猫头鹰、草→鼠→猫头鹰 (3). 5 (4). 捕食和竞争 (5).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 分解者 (7). 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 (8). 猫头鹰 (9). 偏高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食物链从草开始,到猫头鹰结束,一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子→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条食物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兔子→猫头鹰或者草→鼠→猫头鹰。‎ ‎(3)猫头鹰捕食了蛇,且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所以猫头鹰和蛇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上述5条食物链中,占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各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都是猫头鹰。‎ ‎(5)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是: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捕捉相同个体数的话,标记个数所占比例小,间接体现出种群密度就会偏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食物网中的生物组成,明确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进而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