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0 KB
  • 2021-09-17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3.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5.免疫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合成及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B淋巴细胞 C.记忆细胞 D.T淋巴细胞 ‎6.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7.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 A.树突→轴突 B.树突→细胞体 C.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D.轴突→轴突 ‎8.下列腺体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唾液腺 ‎9.燕麦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 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B.向光侧细胞生长快 C.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D.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 ‎10.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1.在根冠和衰老叶片中含量较多的植物激素是(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 ‎1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正常人血液中葡葡糖稳定在80﹣120毫克/分升,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 A.消化食物后吸收 B.肝糖元分解 C.非糖物质的转化 D.肌糖元分解 ‎14.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15.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下丘脑 D.垂体后叶 ‎16.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17.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别是 ‎①下丘脑 ②垂体后叶 ③肾上腺 ④肾小管和集合管(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9.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  )‎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 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2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垂体 D.脊髓 ‎2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递 D.反射弧 ‎23.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是(  )‎ A.躯体运动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语言中枢 ‎24.下列各组疾病中,均是由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 A.软骨病和色盲 B.夜盲症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2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一是生长素发现的燕麦向光性实验的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一显示燕麦胚芽鞘在单测光下的向光弯曲生长,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2)图二是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图解,从图解可以看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反应最灵敏的是  .从图解还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  ,这种作用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 ‎27.如图所示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G  H  ‎ ‎(2)写出a、c两种激素的名称:a  c  ‎ ‎(3)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4)在a、b、d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当人体体温上升后,a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机制被称为是  调节.‎ ‎28.如图所示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一个反射弧  .‎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  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来传递的,其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  三部分,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  ,不能反向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以  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  .‎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因此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背光侧生长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云母片插入尖端下部,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尖端,所以云母片插入尖端下部,不影响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进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直立生长,A错误;‎ B、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下部促进生长,B正确;‎ C、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左侧分布多,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 ‎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面一段是弯曲生长的部位.‎ ‎【解答】解: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故选:B.‎ ‎ ‎ ‎3.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性,B正确;‎ C、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C错误;‎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D错误.‎ 故选:B.‎ ‎ ‎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个种化学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温度、PH、渗透压是内环境稳态的组成部分,温度、PH、渗透压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酶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不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故选:B.‎ ‎ ‎ ‎5.免疫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合成及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B淋巴细胞 C.记忆细胞 D.T淋巴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2、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答】解:A、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能合成并分泌抗体,A正确;‎ B、B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但不能合成及分泌抗体,B错误;‎ C、记忆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但不能合成及分泌抗体,C错误;‎ D、T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但不能合成及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A.‎ ‎ ‎ ‎6.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且在突触间隙中需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进行传递,因此突触处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据此答题.‎ ‎【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选:B.‎ ‎ ‎ ‎7.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 A.树突→轴突 B.树突→细胞体 C.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D.轴突→轴突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过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种.‎ ‎【解答】解:树突的作用是将兴奋传到胞体或轴突,轴突的作用是将兴奋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故选:C ‎ ‎ ‎8.下列腺体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唾液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答】解:A、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等,A正确;‎ B、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错误;‎ C、胰腺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错误;‎ D、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激素,D错误.‎ 故选:A.‎ ‎ ‎ ‎9.燕麦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 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B.向光侧细胞生长快 C.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D.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解答】解:A、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A错误;‎ B、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因此背光侧细胞生长快,B错误;‎ C、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因此背光侧细胞生长快,C正确;‎ D、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D错误.‎ 故选:C.‎ ‎ ‎ ‎10.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高由于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C.‎ ‎ ‎ ‎11.在根冠和衰老叶片中含量较多的植物激素是(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分布的考查,回忆细胞分裂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在植物体中的分布,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衰老的叶片中,因此在根冠和衰老叶片中含量较多,A正确;‎ B、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B错误;‎ C、细胞分裂素主要分布在根尖、茎尖等分裂能力强的部位,C错误;‎ D、赤霉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错误.‎ 故选:A.‎ ‎ ‎ ‎1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解答】解:毛细血管管壁细胞靠近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远离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靠近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淋巴,远离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C.‎ ‎ ‎ ‎13.正常人血液中葡葡糖稳定在80﹣120毫克/分升,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 A.消化食物后吸收 B.肝糖元分解 C.非糖物质的转化 D.肌糖元分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解答】解:人体血糖的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肝糖元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其中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和吸收,但肌糖元不能分解.‎ 故选:D.‎ ‎ ‎ ‎14.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为拮抗作用,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升高血糖,二者为协同作用,B正确;‎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C错误;‎ 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促进产热,在体温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B.‎ ‎ ‎ ‎15.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下丘脑 D.垂体后叶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大脑皮层为人体反射的高级中枢,脊髓为人体反射的低级中枢,构成二者的神经细胞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只能传导兴奋;神经细胞都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垂体是人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合成许多促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下丘脑是大脑基部相对较小的区域,是一高级植物神经中枢(神经部),也是一功能复杂的高级内分泌中枢(分泌部),如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解答】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 故选:C.‎ ‎ ‎ ‎16.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正常成年人每天随饮食进入体内的水分与排出的水分大致相等.如果进入体内的水分过多,多余的水将由肾脏排出,尿量就会增加,反之则减少.人体内的无机盐种类很多,它们是构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并且在维持人体正常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化钠(食盐)随食物进入体内的量和排出的量基本相等.食物中完全缺乏食盐时,肾小球滤出的钠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排出的尿中则可以无钠.‎ ‎【解答】解: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低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减弱.肾脏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 ‎ ‎17.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别是 ‎①下丘脑 ②垂体后叶 ③肾上腺 ④肾小管和集合管(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在正常情况下,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实现的.研究证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受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一些电解质的成分,则主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所调节.‎ ‎【解答】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并运输至垂体后叶暂时储存,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是由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外液的容量和一些电解质的成分,则主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调节.‎ 故选:D.‎ ‎ ‎ ‎18.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 题干中给予的症状,是糖尿症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比正常人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回血液的水比正常人少,排出的尿液量就会比正常人多.‎ ‎【解答】解: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增高,浓度差减小,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水分减少,尿量增多,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19.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  )‎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 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青蛙为两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体温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 ‎2、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1、青蛙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均从25℃降到5℃,则体温下降,体内酶活性都下降,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耗氧量减少.‎ ‎2、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 故选:C.‎ ‎ ‎ ‎2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垂体 D.脊髓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①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 ‎④脑干:维持呼吸等;‎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但大脑皮层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错误;‎ B、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垂体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 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B.‎ ‎ ‎ ‎2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B.‎ ‎ ‎ ‎2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递 D.反射弧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这个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该处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称为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神经冲动得以以电信号双向传导.‎ 故选:B.‎ ‎ ‎ ‎23.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是(  )‎ A.躯体运动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语言中枢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解: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是语言中枢.‎ 故选:D.‎ ‎ ‎ ‎24.下列各组疾病中,均是由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 A.软骨病和色盲 B.夜盲症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2、巨人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 ‎3、夜肓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l(硫胺素)造成的疾病,软骨病是缺乏维生素D,大脖子病缺I.‎ ‎【解答】解:A、软骨病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不是激素,色盲症是遗传病,A错误;‎ B、夜盲症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在婴幼儿时期缺乏,发育不良,尤其脑发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胰岛B细胞受损,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足,糖进入细胞出现障碍,糖氧化利用发生障碍,糖异生增多,导致高血糖,能量供应不足,饥饿而多食,血糖升高,导致糖尿,C正确;‎ D、生长激素在成年前分泌过多,人患巨人症,若饮食缺碘,则可能同时发生甲状腺增生肿大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地甲症,D错误.‎ 故选:C.‎ ‎ ‎ ‎2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解答】解: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一是生长素发现的燕麦向光性实验的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一显示燕麦胚芽鞘在单测光下的向光弯曲生长,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 ‎(2)图二是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图解,从图解可以看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反应最灵敏的是 根 .从图解还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生长 ,这种作用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两重性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植物的茎具有弯向光源生长的特点,这是由于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快,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曲线中看出,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芽其次,茎再次.‎ ‎【解答】解:(1)图一中,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此时生长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下的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2)从图二可以看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反应最灵敏的是根.从图解还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但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故答案为:‎ ‎(1)尖端 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2)根 促进生长 两重性 ‎ ‎ ‎27.如图所示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 下丘脑 B 垂体 G 肾上腺 H 甲状腺 ‎ ‎(2)写出a、c两种激素的名称:a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c 肾上腺素 ‎ ‎(3)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 ,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蒸发散热 .‎ ‎(4)在a、b、d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当人体体温上升后,a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机制被称为是 (负)反馈 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B是垂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当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 解:【解答】(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当温度感受器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皮肤血管、汗腺、肌肉、肾上腺等效应器,使之做出反应,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下丘脑还能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共同促进代谢,提高产热.因此A是下丘脑,B是垂体,G是肾上腺,H是甲状腺.‎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肾上腺素.‎ ‎(3)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4)当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故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甲状腺 ‎(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3)皮肤 蒸发散热 ‎(4)(负)反馈 ‎ ‎ ‎28.如图所示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一个反射弧 1→2→3→4→5 .‎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外负内正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 内 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突触 来传递的,其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 突触间隙 三部分,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轴 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 树突或胞体 ,不能反向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以 胞吐(外排) 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 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解答】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时变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故答案为:‎ ‎(1)反射 1→2→3→4→5 ‎ ‎(2)外负内正 内 ‎ ‎(3)突触 突触间隙 轴 树突或胞体 胞吐(外排) (特异性)受体 兴奋或抑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