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7.00 K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9.11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卷Ⅱ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进行修订。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注射促胰液素,则血液流经如图
所示的组织后,血液中的胰蛋白酶含量 会增加
B. 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
用要经过6层生物膜
C. 如果血糖浓度过高,流经如图所示的组织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
D. 正常情况下,A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B液
2. 下列几项中可以分别代表图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是
A. 垂体和甲状腺
B. 下丘脑和垂体
C. 甲状腺和下丘脑
D. T细胞和B细胞
3. 如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 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4.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 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 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消除EV71
5.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6.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如下表处理,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根 据图表判 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解除顶端优势
C. 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7. 右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
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则b→c
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
B.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 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C. 如果X代表CO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D. 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 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8.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9. 糖原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
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 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
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A. 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
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B. 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
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10.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11.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 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A期间,若对害虫喷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
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 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12.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 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 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13. 右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
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②是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的
B. 甲图中③受损时,刺激⑤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C.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内 流导致的
D.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
14. 如图所示,若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
A点(为10-10 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作用效果相同
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 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
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 在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15. 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
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 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 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6. 研究者发现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起源于胸腺,在体液免疫中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B. 人体中随着HIV浓度的增大,效应T细胞数量会逐渐增多
C. 某人感染HIV而患艾滋病,说明HIV已突破人体第三道防线
D. CCR5蛋白由T细胞合成分泌,与神经递质一样属于信息分子
17. 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可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图乙可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图丁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18.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 和Mg2+ 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位:mmo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19.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20.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1.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 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
C. 幼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发育迟缓
D. 信息分子E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2. 用燕麦幼苗重复向光性实验,将幼苗尖端切下置于琼脂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取下幼苗尖端,将处理过的琼脂块,继续在黑暗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加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去顶的燕麦幼苗的弯曲程度可能会增加
B. 若用人工合成的2,4-D取代尖端在上图的处理,燕麦幼苗也会弯曲
C. 科学实验也证实:幼苗尖端所合成激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若将处理过的琼脂块置于切去尖端的燕麦幼苗正上方、完全盖住尖端切口,则此燕麦幼苗不生长
23. 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24.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增长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D.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会随食物、空间等的变化而变化
25. 下列是两个关于演替的实例。一是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沙丘是湖水退却后逐渐暴露出来的,最后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大约经历了1 000年;二是美国东南部农田弃耕后经历了约100年发展成栎一山核桃群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执安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任何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最后都有可能发展到森林阶段,但所经历时间往往不同
C.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是不完全一样的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之一是初生演替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
三、非选择题(共45分)
26. 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促进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____________中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________。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27. 由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病毒(简称H1N1病毒)裂解疫苗获批准,投入使用。疫苗注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接种疫苗后,疫苗将作为________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该过程中,①是指______,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感染甲型H1N1病毒,由于体内已产生________(填图中标号)而具有免疫力。此时,从感染甲型H1N1病毒到快速产生抗体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人接种疫苗后会有发烧现象。发烧时由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节,加速散热,这时会觉得身体发冷,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射弧的形式作答)。
(4)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若要调查五味子植株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该调查方法在确定计数对象时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取样方法是 。
(3)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①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关系,最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
②甲种群生物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甲图所示为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IAA)的反应,乙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所进行的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是经前体物质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激素的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3)在用N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N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_____(“高”、“低”)的地方进行,以保持NAA溶液的较低浓度。
(4)如乙图所示,____μL/L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正式实验应在_______μL/L浓度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高二质量调研试题
生物参考答案 2019. 11
一、单选题
1-5 BADDD 6-10 BABDD 11-15 BDDAA 16-20 CCBAD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 ACD 22 ABC 23 AC 24 BD 25 ABCD
三、非选择题(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均1分,共40分)
26.(11分)
(1)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递质) (2分)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
(2)转录和翻译 甲状腺激素和cAMP
(3)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热能
(4)神经调节和体液 脂肪分解增加 ATP合成减少
27. (13分)
(1)抗原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分)
(2)④⑤⑦(2分) 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2分)
(3)下丘脑 散热增加→体温下降→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冷觉中枢→形成冷觉 (2分)
(4)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2分)
28. (10分)
(1)次生演替 增加
(2)样方 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2分)
(3)①竞争 寄生、捕食(答案合理即可) (2分) ②只以甲种群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2分)
29. (11分)
(1)吲哚乙酸 色氨酸 基因组
(2)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分) 抑制 根
(3). 浸泡法 高
(4)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