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50 KB
  • 2021-09-17 发布

生物卷·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  )‎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4.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 D.前3项都可 ‎5.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A. B. C. D.‎ ‎6.已知某玉米基因型为YYRR,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叫做等位基因 ‎8.下列对减数分裂的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本质区别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保证了生物能够稳定遗传 ‎9.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10.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粒 B.有四个DNA分子 C.四个染色单体 D.有四个染色体 ‎11.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的含量相等 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2.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A.2个、1个和2种、1种 B.4个、4个和2种、2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13.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1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16.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17.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子代(  )‎ A.都为芦花鸡 B.都为非芦花鸡 C.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 D.雄鸡为非芦花鸡、雌鸡为芦花鸡 ‎18.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哪种基因的传递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外祖父→母亲→女儿 B.祖母→父亲→儿子 C.祖母→父亲→女儿 D.外祖母→母亲→儿子 ‎19.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D.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20.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2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亲代噬菌体提供 B.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搅拌、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该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某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完成复制 D.DNA分子需要完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 ‎24.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25.某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已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800个 B.1600个 C.2400个 D.3200个 ‎26.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  )‎ ‎①DNA分子的多样性 ‎ ‎②DNA分子的特异性 ‎ ‎③遗传信息 ‎ ‎④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27.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该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到右 C.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中至少含51个碱基 D.图中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出的多条肽链是互不相同的 ‎2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①DNA复制 ②转录 ③翻译 ④逆转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不含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 C.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一共有64种 D.此过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 ‎3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人的白化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D.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31.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数如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是(  )‎ A.4种 B.6种 C.8种 D.9种 ‎3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33.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D.与该精子同时生成的其他3个精子基因型为 aXb、Y、Y ‎3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35.如图为一家族的遗传图谱:甲病(用基因D、d表示)和乙病(用基因F.f表示)这两种疾病都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家族遗传图谱可推知甲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导致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代的1号个体 C.若Ⅲ﹣2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男孩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3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并将其命名为基因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37.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38.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3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将失去其功能 B.RNA一般为单链、较短能通过核孔适于作DNA的信使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R型菌混合,能产生活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D.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40.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中能发生①、④过程而不能发生⑤过程 B.②③过程可在某些病毒体内发生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②过程中,遵循A﹣T、U﹣A、C﹣G、G﹣C的配对原则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 组合 D、H同时存 在(D_H_型)‎ D存在、H不 存在(D_hh 型)‎ H存在、D不 存在(ddH_‎ 型)‎ D和H都不 存在(ddhh 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  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该概率是  .‎ ‎42.如图是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4的中文名称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  的;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  中.‎ ‎(4)基因与DNA分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5)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 ‎4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a时期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判断依据是  ;b阶段表示  细胞的减数分裂,判断依据是  .‎ ‎(2)如果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m条,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n条,则m与n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以发生在图中的  阶段.‎ ‎44.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系谱图中Ⅱ﹣1和Ⅱ﹣2生出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据系谱图推测,Ⅲ﹣1的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45.如图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的模板链是  (填数字序号),若其互补链也发生转录,则造成的结果是  ‎ ‎(2)④在过程Ⅱ中的作用是  ‎ ‎(3)若图中虚线方框内的“G﹣C”被替换成“A﹣T”,那么最后合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UUC,亮氨酸的密码子为UUG、UUA);这对生物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意义是  .‎ ‎(4)你认为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是如何损失的?‎ ‎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  )‎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此题考查豌豆异花授粉的过程.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解答】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在花蕊期去掉雄蕊.‎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 ‎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并没有提出基因在染色体,B错误;‎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正确;‎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特别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解释,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一词,更不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 ‎ ‎ ‎3.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A、高茎×高茎→高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B正确;‎ C、矮茎×矮茎→矮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 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说明一个是杂合体,一个是隐性纯合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生物显隐性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秘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4.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 D.前3项都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检测一只黑毛兔的基因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与多只褐毛兔(隐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只有黑色个体,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褐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杂交法、自交法、测交法的应用,能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 ‎ ‎5.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双杂合自交性状分离比得出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再计算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 ‎【解答】解: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明显是9:3:3:1的变形.因此可以得出控制家鼠颜色性状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假设分别用Aa,Bb来表示.白色是1,很显然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而比例是9:6:1即9:3:3:1的变形,说明F1代的基因型肯定是AaBb,黑色占了9,说明黑色为A_B_;浅黄色占6,说明浅黄色为A_bb或者aaB_.其中AAbb和aaBB为纯合子,占6份中的2份,即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 ‎ ‎6.已知某玉米基因型为YYRR,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杂交组合,根据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A、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A正确;‎ B、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B正确;‎ C、由于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是YR,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Y和R的基因,后代不会有yyRr的个体,C错误;‎ D、YYRR×yyrr→YyRr,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YyRr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排除法,进行一一的推断排除,或者可以采用配子的方法进行直接的判断,例如C的解析.‎ ‎ ‎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叫做等位基因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解答】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正确;‎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同卵双胞胎,哥哥在野外工作较黑,弟弟在室内工作较白,B正确;‎ C、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等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8.下列对减数分裂的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本质区别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保证了生物能够稳定遗传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错误;‎ B、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B正确;‎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是有性生殖中配子发生的必经过程,C错误;‎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物种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9.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一间期首先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减一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成为四分体;减一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可以认为是特殊方式有丝分裂,并且在减二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解答】解: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这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 ‎③对四分体时期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②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⑥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⑤④①③②⑥.‎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够明确先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后,才有四分体的出现,该知识是考生容易混淆.‎ ‎ ‎ ‎10.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粒 B.有四个DNA分子 C.四个染色单体 D.有四个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解答】解:A、一个四分体有两条染色体,因此含有两个着丝点,A正确;‎ B、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及时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 ‎ ‎ ‎11.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的含量相等 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解答】解:A、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图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的含量不等,B错误;‎ 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8个,C错误;‎ 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12.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A.2个、1个和2种、1种 B.4个、4个和2种、2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解答】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2)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只有一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要求考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能列表比较两者,同时掌握它们形成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 ‎ ‎13.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解答】解: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这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这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 ‎ ‎1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子代全是红眼可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在雌雄性中的性状情况可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解答】解:A、由题干已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杂交,子代全是红眼,子二代出现了红眼和白眼,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C错误;‎ D、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即红眼有雄果蝇也有雌果蝇,白眼全部是雄果蝇,故可判断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 ‎ ‎ ‎1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短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 C、抗维生素D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 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6.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①中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②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B错误;‎ C、③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C错误;‎ D、④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各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7.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子代(  )‎ A.都为芦花鸡 B.都为非芦花鸡 C.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 D.雄鸡为非芦花鸡、雌鸡为芦花鸡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已知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解答】解:根据题意,让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ZBZb(芦花)、ZbW(非芦花),所以后代雄性全部是芦花,雌性全部是非芦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难度适中.考生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 ‎ ‎ ‎18.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哪种基因的传递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外祖父→母亲→女儿 B.祖母→父亲→儿子 C.祖母→父亲→女儿 D.外祖母→母亲→儿子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可以表示为XbY,女患者为XbXb,女携带者为XBXb.‎ ‎【解答】解:A、外祖父可以将Xb传给母亲,再由母亲将Xb传给女儿,A正确;‎ B、祖母可以将Xb传给父亲,父亲只能传给儿子Y染色体,不能将携带致病基因的Xb染色体传给儿子;父亲只能将Xb传给女儿,B错误;‎ C、祖母可以将Xb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传给女儿,C正确;‎ D、外祖母可以将Xb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儿子,D正确.‎ 故选:B.‎ ‎【点评】考查伴性遗传的应用,需掌握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 ‎ ‎19.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D.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所以能控制性别,但也有与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 ‎【解答】解:A、性染色体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有关,A错误; ‎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B正确;‎ C、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C错误; ‎ D、初级精母细胞一定有Y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伴性遗传中的性别决定,需要掌握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 ‎ ‎ ‎20.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DNA中含有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32P放射性.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用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 ‎ ‎2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亲代噬菌体提供 B.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搅拌、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该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A错误;‎ B、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搅拌、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B错误;‎ C、该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 ‎ ‎2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某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为遗传物质,病毒含有DNA或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解答】解:A、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除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完成复制 D.DNA分子需要完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复制:‎ ‎(1)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 ‎(2)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 ‎(4)方式:半保留复制;‎ ‎(5)结果:一个DNA复制形成两个DNA. ‎ ‎(6)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A、DNA分子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A正确;‎ B、DNA分子复制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B错误;‎ C、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完成复制,C错误;‎ D、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特点及方式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4.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的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C+G含量越高,DNA分子就越稳定,也越能耐高温.‎ ‎【解答】解: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其胞嘧啶含量为18%,则胞嘧啶和鸟嘌呤含量为18%×2=36%,A错误;‎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其胞嘧啶含量为33%,则胞嘧啶和鸟嘌呤含量为33%×2=66%,B正确;‎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其胞嘧啶含量为20%,则胞嘧啶和鸟嘌呤含量为20%×2=40%,C错误;‎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其胞嘧啶和鸟嘌呤含量为15%×2=30%,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C+G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再计算出各选项中C+G含量,最后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5.某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已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800个 B.1600个 C.2400个 D.3200个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后,形成子代DNA分子需游离的胸腺嘧啶为(2n﹣1)×m个.‎ ‎【解答】解:(1)某DNA分子中A+T占60%,则A=T占30%,C=G占50%﹣30%=20%.该DNA分子中有脱氧核苷酸4000个,则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为4000×20%=800个.‎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22﹣1)×800=2400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掌握其应用,能根据题干数据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分子数;识记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计算.‎ ‎ ‎ ‎26.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  )‎ ‎①DNA分子的多样性 ‎ ‎②DNA分子的特异性 ‎ ‎③遗传信息 ‎ ‎④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解答】解:①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其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①正确;‎ ‎②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②正确;‎ ‎③遗传信息存储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③正确;‎ ‎④密码子是指信使 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而信使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故密码子的排列顺序是由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④正确;‎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由于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不变,以及碱基之间的氢键有关,⑤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 ‎ ‎27.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该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到右 C.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中至少含51个碱基 D.图中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出的多条肽链是互不相同的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解答】解:A、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酸(mRNA),A错误;‎ B、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能沿①从右向左移动,B错误;‎ C、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中至少含17×3=51个碱基,C正确;‎ D、由于控制多肽合成的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都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基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翻译的相关知识,对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 ‎ ‎2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①DNA复制 ②转录 ③翻译 ④逆转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这些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明确中心法则中的各个过程都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29.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不含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 C.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一共有64种 D.此过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翻译的方向,即从左到右,因此图中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左侧的氨基酸才是起始甲硫氨酸.‎ ‎【解答】解:A、图示结构为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糖体RNA,A错误;‎ B、根据图中箭头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因此起始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的左侧,B错误;‎ C、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翻译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人的白化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D.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基因既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A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有可能合成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人类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 ‎ ‎31.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数如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是(  )‎ A.4种 B.6种 C.8种 D.9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由柱形图可知,杂交子代中,粒大:粒小=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油少:油多=1: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因此亲本基因型是BbSs、Bbss,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3×2=6种.‎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出亲本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正推法进行推理、计算.‎ ‎ ‎ ‎3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考点】受精作用.‎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实质,掌握受精卵中染色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33.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D.与该精子同时生成的其他3个精子基因型为 aXb、Y、Y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异,则可产生aXb、aXb、AY、AY或AXb、AXb、aY、aY两种4个精子;目前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Xb、Y、Y,说明在配子中出现了相同基因和等位基因.因此,可以推测:Aa在同一精子中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AA在同一精子中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复制的基因在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相同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能结合题干所给精原细胞和精子的基因型,推测其他三种精子的基因型.‎ ‎ ‎ ‎3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伴性遗传.‎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性别决定无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 ‎【解答】解:AB、由分析可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 CD、由于亲本表现型不同,后代雌性又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基因型为XGXg、XgY,子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说明雌蝇中G基因纯合致死,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最直接方法就是结合题意代入法,可快速获得正确答案.‎ ‎ ‎ ‎35.如图为一家族的遗传图谱:甲病(用基因D、d表示)和乙病(用基因F.f表示)这两种疾病都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家族遗传图谱可推知甲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导致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代的1号个体 C.若Ⅲ﹣2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男孩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4、Ⅱ﹣5患有甲病,其女儿Ⅲ﹣7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题意知,甲乙两种病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性遗传病,Ⅱ﹣4、Ⅱ﹣5不患乙病,后代的Ⅲ﹣5、Ⅲ﹣6患有乙病,因此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乙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家系中的患者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B正确;‎ C、Ⅲ﹣2是乙病患者,XfXf,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FY,二者婚配,所生孩子的基因型是XfY、XFXf,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女孩,C错误;‎ D、Ⅲ﹣患有甲病,其母亲正常、父亲患有乙病,因此基因型是DdXFXf,Ⅲ﹣5及其双亲患有甲病,并有正常的姐妹,因此Ⅲ﹣的基因型是AAXfY、AaXfY,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应用遗传规律计算子代发病率.‎ ‎ ‎ ‎3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并将其命名为基因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蛋白质与DNA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因此嘧啶数等于嘌呤数,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 ‎ ‎37.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色盲基因用h表示,正常基因用H表示,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是iiXHXh,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是IAiXHXh、IAiXhXh、IAiXHY、IAiXhY、IBiXHXh、IBiXhXh、IBiXHY、IBiXhY,比例是1:1:1:1:1:1:1:1.‎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AiXhY=,A正确;‎ B、单独分析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hY,女性的基因型是XHXh,后代女儿的基因型是XHXh:XhXh,=1:1,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是50%,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IAiXhY,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IAiXHXh、IAIAXHXh、IAiXHXH、IAIAXHXH,因此后代可能会出现O型血色盲女儿,C正确;‎ D、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是IBiXhXh,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二者婚配,后代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BIBXhY+IBiXhY=,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 ‎ ‎38.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的示意图.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 ‎【解答】解:AB、由题意知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不含逆转录酶,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一条模板可翻译多条肽链,C错误;‎ D、由题意知,QβRNA可直接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 ‎ 故选:B.‎ ‎【点评】本题以“Qβ噬菌体”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将失去其功能 B.RNA一般为单链、较短能通过核孔适于作DNA的信使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R型菌混合,能产生活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D.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与RNA的异同.‎ ‎【分析】1、DNA和RNA的异同:‎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但其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并没有失去,A错误;‎ B、RNA一般为单链、较短能通过核孔适于作DNA的信使,B正确;‎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R型菌混合,能产生活S型菌,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C错误;‎ D、tRNA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异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及异同;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40.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中能发生①、④过程而不能发生⑤过程 B.②③过程可在某些病毒体内发生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②过程中,遵循A﹣T、U﹣A、C﹣G、G﹣C的配对原则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逆转录过程,③为RNA的复制过程,④为翻译过程,⑤为DNA的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解:A、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进行DNA的复制,但能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因此该细胞中能发生①、④过程而不能发生⑤过程,A正确;‎ B、②③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B错误;‎ C、⑤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③为R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④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 D、②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中遵循A﹣T、U﹣A、C﹣G、G﹣C的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 组合 D、H同时存 在(D_H_型)‎ D存在、H不 存在(D_hh 型)‎ H存在、D不 存在(ddH_‎ 型)‎ D和H都不 存在(ddhh 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测交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 验证 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1:1:1:1 .‎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野生型:黑色=2:1 .‎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80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DdHh与Ddhh ,该概率是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甲:野生型×白色,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所以亲本为DdHh×ddhh.‎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所以亲本为Ddhh×Ddhh.‎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所以亲本为ddHH×DDhh.‎ ‎【解答】解:(1)甲组是用野生型与隐性纯合子(白色)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测交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阶段.野生型(D_H_)×白色(ddhh)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DdHh:Ddhh:ddHh:ddhh=1:1:1:1.‎ ‎(2)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Ddhh,纯合黑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杂交后代野生型(DdHh):黑色(ddHh)=: =2:1.‎ ‎(3)丙组F1的基因型为DdHh,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黑色杂合子(ddHh)概率为×=,橘红色概率为,因为橘红色个体120条,所以黑色杂合子有80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即D_H_×D_hh→ddhh,所以亲本为DdHh×Ddhh,出现ddhh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测交 验证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与Ddhh ‎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的实质,能根据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判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并掌握自由组合的相关计算.‎ ‎ ‎ ‎42.如图是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4的中文名称是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 反向平行 的;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 含氮碱基 中.‎ ‎(4)基因与DNA分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5)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一个含有”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 ‎2、由题图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腺嘌呤A,4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是脱氧核苷酸链.‎ ‎【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4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 ‎(3)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含氮碱基中.‎ ‎(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含有”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故答案为:‎ ‎(1)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磷酸和脱氧核糖 ‎(3)反向平行 含氮碱基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一个含有”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 ‎ ‎4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a时期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判断依据是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亲子代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b阶段表示 精原 细胞的减数分裂,判断依据是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 .‎ ‎(2)如果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m条,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n条,则m与n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n=2m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以发生在图中的 GH 阶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解答】解:(l)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亲子代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因此a时期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因此b阶段表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 ‎(2)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如果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m条,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n条,则m与n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2m.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GH段.‎ 故答案为:‎ ‎(1)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亲子代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精原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 ‎(2)n=2m GH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 ‎44.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系谱图中Ⅱ﹣1和Ⅱ﹣2生出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性状分离 .据系谱图推测,Ⅲ﹣1的性状为 隐性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Ⅲ﹣1、Ⅲ﹣3和Ⅲ一4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Ⅰ﹣2、Ⅱ﹣2、Ⅱ﹣4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Ⅲ﹣2 (填个体编号).‎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先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中Ⅱ﹣1、Ⅱ﹣2不是深色,Ⅲ﹣1深色,说明深色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遗传规律解答问题.‎ ‎【解答】解:(1)系谱图中Ⅱ﹣1和Ⅱ﹣2都表现正常,生出患病的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双亲不具有、子代具有的这一性状是隐性性状.‎ ‎(2)Y遗传具有只在雄性中传递的特点,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Ⅲ﹣1、Ⅲ﹣3不应该是深色,而Ⅲ﹣4应该是深色.‎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Ⅰ﹣2表现型正常,生有深色儿子,则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2表现型正常,生有深色儿子,则Ⅱ﹣2的基因型为XAXa,Ⅱ﹣4表现型正常,生有深色女儿,则Ⅱ﹣4的基因型为XAXa,故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可能是杂合子的是Ⅲ﹣2.‎ 故答案为:‎ ‎(1)性状分离 隐性 ‎(2)Ⅲ﹣1、Ⅲ﹣3和Ⅲ一4‎ ‎(3)Ⅰ﹣2、Ⅱ﹣2、Ⅱ﹣4Ⅲ﹣2‎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及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各选项.‎ ‎ ‎ ‎45.如图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的模板链是 ② (填数字序号),若其互补链也发生转录,则造成的结果是 转录的RAN序列会与mRNA互补配对,阻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翻译过程) ‎ ‎(2)④在过程Ⅱ中的作用是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并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 ‎(3)若图中虚线方框内的“G﹣C”被替换成“A﹣T”,那么最后合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UUC,亮氨酸的密码子为UUG、UUA);这对生物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意义是 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增强了基因的容错性) .‎ ‎(4)你认为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是如何损失的?‎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中Ⅰ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Ⅱ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解答】解:(1)根据③UUG,推出过程I转录的模板链是②(AAC),若其互补链也发生转录,则造成转录的RAN序列会与mRNA互补配对,阻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翻译过程).‎ ‎(2)④转运RNA在过程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并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3)若图中虚线方框内的“G﹣C”被替换成“A﹣T”,则相应的密码子由UUG变为UUA,其编码的氨基酸还是亮氨酸变,可见最后合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不会发生改变;这对生物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意义是 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增强了基因的容错性).‎ ‎(4)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基因中的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转录出终止密码的序列.‎ 故答案为:‎ ‎(1)②转录的RAN序列会与mRNA互补配对,阻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翻译过程)‎ ‎(2)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并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3)不会 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增强了基因的容错性)‎ ‎(4)基因中的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转录出终止密码的序列(内含子、非编码序列)‎ ‎【点评】本题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