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2.50 K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平行班)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 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B. S型菌的DNA+R型菌
C. S型菌荚膜多糖+R型菌 D.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
【答案】B
【解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没有光滑菌落产生,A错误;
B、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有光滑菌落产生,B正确;
C、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没有光滑菌落产生,C错误;
D、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被水解,不再携带遗传信息,不能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没有光滑菌落产生,D错误。故选B。
2.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 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 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B. 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
C. 图中的A表示噬菌体侵染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
D. C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
【答案】A
【解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
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需要加入31P的无机盐,A错误;
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正确;
C、图中的A表示噬菌体侵染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C正确;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提供遗传信息,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D正确。故选A。
3.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RNA酶,丁组加入DNA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叶上病斑的数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提取液中含有烟草花叶病毒,此后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甲组不做处理故含有该病毒的遗传物质RNA;乙组加入蛋白酶只是破坏了该病毒的蛋白质,但不影响RNA;丙组加入RNA酶,破坏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RNA;丁组加入DNA酶,对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无影响。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只有丙组加入了RNA酶,破坏了其遗传物质,故其接种后的子代病斑数量最少,甲、乙、丁三组实验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无影响,故三组实验病斑数量多且数量应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准确理解题干信息中加入的各种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DNA是一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
A. ①②④ B. 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②错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DNA是一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③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④错误;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⑤正确;综上所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5.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不同人体内DNA
A. 所含碱基种类不同 B. 所含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 空间结构不同 D. 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不同的DNA分子所含碱基种类相同,A错误;
B、不同的DNA分子所含五碳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
C、不同的DNA分子的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C错误;
D、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故选D。
6.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A+T)/(C+G)的比值为
A. a B. 1/a
C. 1 D. 1-(1/a)
【答案】A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两条链的总碱基数相等;A=T,G=C或嘌呤=嘧啶或各占1/2;不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相等或占总碱基数的1/2。
【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一条链、互补链和双链DNA分子中均相等,所以A选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
7.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实验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B. 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是实验③和实验④
C. 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50%的分子全部含14N
D. 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边解旋边复制
【答案】C
【解析】图中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3/4在轻带位置,1/4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是实验③和实验④,B正确;
C、以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一次复制后,全部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只含14N,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三次复制后25%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75%的DNA分子只含14N,C错误;
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掌握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能结合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答题。
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 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40=600个。
【详解】A、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含14N的DNA分子有16个,A错误;
B、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1/16,B正确;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40=600个,C正确;
D、复制4次产生24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
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②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④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⑤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⑥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⑧DNA分子结构中,每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一个碱基相连
A. 四项 B. 三项
C. 两项 D. 一项
【答案】D
【解析】遗传物质:
定义: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化学本质: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存在部位:这种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它还存在于细胞核外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基本特性:相对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仅位于染色体上,还可以位于其他DNA分子上,如线粒体DNA、叶绿体DNA等,①错误;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和基因不是同一概念,②错误;
③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所以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③正确;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是固定的,不同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基因的4种碱基对不会随机排列,④错误;
⑤当一条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会含有2个DNA分子,⑤错误;
⑥DNA是遗传物质,但遗传物质并不都是DNA,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传物质为RNA,⑥错误;
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由一个基因复制而来,为相同基因(未发生交叉互换),⑦错误;
⑧DNA分子结构中,在两条链3’端的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一个碱基相连;其他的脱氧核糖和两个磷酸基团、一个碱基相连,⑧错误。故选D。
10.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 10 条 B. 10 对 C. 5 条 D. 5 对
【答案】A
【解析】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所以体细胞中含19对染色体的生物产生的卵细胞只有10条染色体,选A。
11.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B。
12.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图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④。故选C。
13.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完成形成的精细胞时期。
【详解】甲图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丙图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但没有染色单体,应是DNA没有复制的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二倍,C错误;丁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精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14.如图是某高等动物(2n)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正常情况下,cd段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
C.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n 2n
D.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cd段细胞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不符合题意;
B、cd段细胞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互换,B不符合题意;
C、cd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C符合题意;
D、cd段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对图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
B.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C. 共有4个四分体
D. 1和2形态、大小和来源都相同
【答案】A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了联会现象,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由于每条同源染色体中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C错误;
D.识图分析可知,1和2属于同源染色体,二者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但是来源不同,D错误。故选A。
1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B.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C.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 精原细胞只可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精(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精(卵)原细胞,又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显示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
B. C~H、I~M段可分别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
C. A~I表示减数分裂
D. E~F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A
【解析】A、图中显示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A正确;
B、C~H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能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A~H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C错误;
D、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故选A。
18.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①过程
B.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
C. 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答案】D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能产生4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中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
2、AaBb自交所得子代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①双显: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②一显一隐:1/16AAbb、2/16Aabb;③一隐一显:1/16aaBB、2/16aaBb;④双隐):1/16aabb。
【详解】A、分析题图,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A正确;
B、由于AaBb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故雄配子结合方式有4×4=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4种,B正确;
C、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该基因型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1/2×1/2=1/4,故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C正确;
D、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有性生殖过程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要求考生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19. 下列杂交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D项组合(EeFfGg×eeffgg)一个为隐性类型的个体,另一个为杂合体,属于测交。故选D。
20.下列对遗传学中一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是一对相对性状 B. 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一定相同
C. 性状分离指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现象 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类型的现象;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详解】A、棉花的短绒与长绒是一对相对性状,细绒与粗绒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表现型相同,B错误;
C、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故选D。
21.孟德尔用花顶生和花腋生两种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全为花腋生,F1自交后,得到花腋生植株651株,花顶生植株207株,比例接近3:1.用F1与隐性类型杂交,得到了花腋生:花顶生≈1:1的表现型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时,要对雌雄个体分别去雄和去雌
B. F1与隐性类型杂交,子代出现1:1的表现型比例是孟德尔进行的演绎推理
C. 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核心解释
【答案】C
【解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时,只需对雌性个体去雄,雄性个体不需要去雌,A错误;
B、F1与隐性个体杂交得到1:1的表现型比例是孟德尔对假说进行的验证,B错误;
C、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孟德尔才容易发现规律,做出解释并加以验证,C正确;
D、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是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核心解释,D错误。故选C。
22.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果实(花生)的厚皮对薄皮为显性,果子狸毛色深褐色对浅灰色是显性。若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花生和一只深褐色果子狸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的遗传方法分别是( )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厚皮落花生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对闭花受粉的植物而言,自交比测交操作简便。让深褐色的果子狸与多只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全为深褐色,则可认为是纯合子;若后代有隐性个体出现,则是杂合子。
考点:自交、测交的应用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分清动植物鉴定是否纯合的方法,属于对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3.科学家对人类的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存在于Ⅱ同源区
B. I、Ⅱ、Ⅲ区段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相关
C. 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的基因只存在于I、Ⅲ非同源区
D.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态有差异。I、Ⅲ为非同源区段,说明在I上存在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在Ⅲ上存在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Ⅱ为同源区段,在X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在Y染色体也有对应的基因。
【详解】A、X、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存在于Ⅱ同源区,如果是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还能存在于女性XX染色体上的I区段,A正确;
B、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主要是存在于Ⅲ区段的睾丸决定基因,而且性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都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遗传上与性別相关联的基因存在于Ⅰ、Ⅲ非同源区段和Ⅱ同源区段,C错误;
D、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就比X染色体长,D错误。故选A。
2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
A.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C. 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 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所以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将其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女儿,则女儿全部发病;患者的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双亲之一,所以其双亲至少有一个患者;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故选D。
考点:考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2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 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 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C.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 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眼)、XAXa(红眼)、XaXa(白眼);雄果蝇有:XAY(红眼)、XaY(白眼)。
【详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后代雌雄均为白眼,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可判断子代白眼的一定为雄性,但后代雌雄均有红眼,所以不能判断子代红眼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后代雌性是红眼,雄性是白眼,所以可以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后代雌雄均有红眼、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
26.如图表示某种生物体细胞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A. A、a与D、d
B. B、b与A、a
C. A、a与C、c
D. C、c与D、d
【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正确;
C、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
D、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
27.假定5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 1/32 B. 1/8 C. 1/16 D. 1/4
【答案】C
【解析】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控制性状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1/2杂合,1/2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与dd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
【详解】A. 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32,A错误;
B. 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8,B错误;
C. 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 C正确;
D. 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4,D错误。故选C。
28.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 2种,13∶3
C. 3种,12∶3∶1 D. 3种,10∶3∶3
【答案】C
【解析】题意显示,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结合选项信息可知,控制西葫芦皮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群体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为,基因型为Y—W—
和yyW—表现为白色;Y—ww表现为黄色;wwyy表现为绿色,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则产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 Y—W—+3 yyW—)白色∶3 Y—ww黄色∶1wwyy绿色。
【详解】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有白、黄、绿3种,比例为12∶3∶1。即C正确。故选C。
29.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 1/8 B. 1/16 C. 3/16 D. 3/8
【答案】C
【解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
【详解】已知,纯合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为DdRr,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所以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ddR_)的比例为3/16。
故选C。
30.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右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据图可知,子代中白色:黄色=3:1,说明双亲都是杂合子,即Aa;盘状:球状=1:1,类似于测交,即Bb和bb,因此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下面甲图中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是_________酶,可断裂氢键;B是________酶;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开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期。
(3)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碱基A︰C︰T︰G=1︰2︰3︰4,则该DNA分子中上述碱基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
(4)图甲过程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中,7是________(填中文名称),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
(6)该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________种小分子。
【答案】 解旋 DNA聚合 半保留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6:4:6(或2:3:2:3) 细胞核、线粒体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与脱氧核糖 6
【解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分析乙图: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详解】(1)甲图中A是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是DNA聚合酶;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开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
(3)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原则,所以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在双链DNA中,一条链中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的该比值是3:4:1:2,则双链中的该比值是4:6:4:6。
(4)图甲过程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
(5)乙图中,7中含有碱基T,其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6)该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共6种小分子。
【点睛】对于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复制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叫作________________。
(2)图B细胞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如图C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____________期。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丁的名称叫_____,则细胞Ⅳ基因组成是_____。
(5)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aB,则另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
【答案】初级精母细胞 (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0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② (第一)极体 aB AaB b b
【解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图丙: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
分析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图A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
(3)C图中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由于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5)若图丙中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a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且同时与B所在的非同染色体移向一极,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基因型为AAaaBB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基因型为bb的第一极体,因此其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把握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和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变化,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区别和交叉互换对减数分裂的影响,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分裂时期和细胞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3.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1)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实验一F2代9灰鼠∶3黑鼠∶
4白鼠比例判断,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灰色鼠的基因型是A_B_,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结合物质转化图可知,有色物质1为黑色,有色物质2为灰色,所以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B-,白色鼠的基因型是A-bb、aabb,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实验二白鼠×黑鼠→黑鼠,说明黑鼠对白鼠是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鼠∶白鼠=3∶1,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两对基因(A/a和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一亲本甲为灰鼠,基因型为AABB,甲、乙杂交的后代全为灰鼠,所以小鼠乙的基因型为aabb。
(2)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有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灰鼠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杂合子占的比例为8/9。
(3)由于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根据分析可知,A-B-为灰色,即有色物质2代表灰色,则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F2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实验一中“9∶3∶4”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甲、乙、丙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4.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患乙病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从理论上讲所有女儿都是患者,所有儿子都正常。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产生精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
(3)Ⅱ-2与Ⅱ-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生下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染色体显性遗传 aaXbY aY、aXb 1/6 7/12 2/3
【解析】据系谱图可知,Ⅰ-1、Ⅰ-2不患甲病,Ⅱ-2患甲病,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女儿患甲病,父亲不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Ⅰ-2患乙病,Ⅱ-1正常,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由于患乙病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从理论上讲所有女儿都是患者,所有儿子都正常,故说明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病。
(2)Ⅱ-4由于患甲病,不患乙病,故基因型是aaXbY,产生精子的基因型aY、aXb
。
(3)由Ⅱ-2患两种病,而父母均患乙病(XBY、XBXb),推出Ⅱ-2基因型为aaXBXB、aaXBXb,又由于Ⅲ-1正常,所以可确定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3患乙病,且Ⅱ-4患甲病,说明Ⅰ-3、Ⅰ-4的基因型均为Aa,故推出Ⅱ-3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Ⅱ-2与Ⅱ-3结婚,后代中患甲病aa的概率是2/3×1/2=1/3,不患甲病的概率是2/3,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4,患乙病的概率是3/4,故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2/3×1/4=1/6,生下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3×1/4+2/3×3/4=7/12,所生男孩中正常的概率为2/3×1/2=1/3,患病的概率是2/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考的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而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