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09-17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2.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多种氨基酸 C.蛋白质盐析时,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 ‎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7.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的75%﹣90%(对照)、65%﹣85%(T1)、50%﹣70%(T2)、30%﹣50%(T3)、29%﹣35%(T4),结果如下表.(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项目 组别 对照 T1‎ T2‎ T3‎ T4‎ 叶绿素a(mg.g﹣1)‎ ‎1.35‎ ‎1.49‎ ‎1.54‎ ‎1.70‎ ‎1.54‎ 叶绿素b(mg.g﹣1)‎ ‎0.37‎ ‎0.41‎ ‎0.47‎ ‎0.43‎ ‎0.41‎ 净光合速率 ‎6.20‎ ‎5.68‎ ‎5.06‎ ‎3.66‎ ‎2.88‎ 气孔导度(mmol ‎0.182‎ ‎0.164‎ ‎0.147‎ ‎0.138‎ ‎0.110‎ 胞间CO2浓度 ‎242‎ ‎234‎ ‎240‎ ‎252‎ ‎2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  上;欲测定色素含量,可用  (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下降,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两种叶绿素比较,叶绿素 ‎  对水分亏损的反应更加敏感.‎ ‎(3)T4组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  .‎ ‎(4)据表分析,T3和T4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判断的依据是  .‎ ‎8.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实验者随机选取了大小和生理状态相同家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4只家兔的剂量和生理指标匀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 ‎(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NaCl和葡萄糖溶液浓度5%原因是保证  ,若②号家兔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尿量会  (增加/减少)‎ ‎9.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落叶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  .‎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低于/高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10.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自然种群的果蝇全为野生型,现用该自然种群中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出现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l)基因突变是指: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 ‎(3)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母本,判断理由是  .若要推测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显隐关系,可用该突变型雄果蝇与自然种群中的野生型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交配,如果  ,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 ‎ 三.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成分往往包括  和特殊营养物质五大类,制作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  .‎ ‎(2)接种时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  ,平板划线操作中,每次划线之间也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原因是  .‎ ‎(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 ‎12.“试管婴儿”是通过手术将女性的成熟卵细胞取出,然后与精子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在培养几天后,将其移植到母体的子宫里,使之在子宫内着床、妊娠、发育为胎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  .受精作用过程中,防止多精子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  ,它发生在精子触及  的瞬间.‎ ‎(2)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3)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到了胚胎工程中的  技术和  技术,同时还用到了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 ‎(4)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可能是  .‎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 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 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 ‎ ‎2.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其中a是淋巴,细胞1为淋巴细胞;b是血浆,细胞2为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组织液,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 ‎【解答】解:①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①错误; ‎ ‎②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②正确;‎ ‎③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③错误; ‎ ‎④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故④正确.‎ 故选D.‎ ‎ ‎ ‎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A错误;‎ B、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B错误;‎ C、该反射由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C正确;‎ D、小脑主要功能是调节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D错误.‎ 故选:C.‎ ‎ ‎ ‎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①③部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代表静息电位,②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代表动作电位.乙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分泌物.‎ ‎【解答】解:A、图甲中分泌物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有关,可能为某种激素,A正确;‎ B、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造成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 C、兴奋由图乙部位传导至图甲部位时,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图乙传导的兴奋在图甲部位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产生,D错误.‎ 故选:A.‎ ‎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多种氨基酸 C.蛋白质盐析时,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答】解: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如DNA聚合酶,A错误;‎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1种氨基酸,B错误;‎ C、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性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生理功能也不发生变化,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 故选:D.‎ ‎ ‎ ‎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解答】解:A、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A正确;‎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M基因突变后,由于mRNA中A碱基的增加,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增加,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C错误;‎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错误.‎ 故选:A.‎ ‎ ‎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7.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的75%﹣90%(对照)、65%﹣85%(T1)、50%﹣70%(T2)、30%﹣50%(T3)、29%﹣35%(T4),结果如下表.(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项目 组别 对照 T1‎ T2‎ T3‎ T4‎ 叶绿素a(mg.g﹣1)‎ ‎1.35‎ ‎1.49‎ ‎1.54‎ ‎1.70‎ ‎1.54‎ 叶绿素b(mg.g﹣1)‎ ‎0.37‎ ‎0.41‎ ‎0.47‎ ‎0.43‎ ‎0.41‎ 净光合速率 ‎6.20‎ ‎5.68‎ ‎5.06‎ ‎3.66‎ ‎2.88‎ 气孔导度(mmol ‎0.182‎ ‎0.164‎ ‎0.147‎ ‎0.138‎ ‎0.110‎ 胞间CO2浓度 ‎242‎ ‎234‎ ‎240‎ ‎252‎ ‎2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 类囊体薄膜 上;欲测定色素含量,可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下降,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先增多再减少 .两种叶绿素比较,叶绿素 ‎ b 对水分亏损的反应更加敏感.‎ ‎(3)T4组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 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和外界环境 .‎ ‎(4)据表分析,T3和T4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判断的依据是 番茄叶片气孔导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升高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因变量是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表中叶绿素的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下降而先增多后减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则不断减少,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 ‎(2)据表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下降,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同时叶绿素b对水分含量更为敏感.‎ ‎(3)T4组实验中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气孔导度和不将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所以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和外界环境.‎ ‎(4)据表分析,T3和T4组番茄叶片气孔导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升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而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无水乙醇(或丙酮)‎ ‎(2)先增多再减少 b ‎(3)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和外界环境 ‎(4)番茄叶片气孔导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升高 ‎ ‎ ‎8.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实验者随机选取了大小和生理状态相同家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4只家兔的剂量和生理指标匀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①和⑤ 号家兔.‎ ‎(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② 号家兔;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NaCl和葡萄糖溶液浓度5%原因是保证 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若②号家兔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尿量会 增加 (增加/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实验流程:首次注射时,①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⑤号作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③④号作为实验组,且这三组都会使血糖浓度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解:(1)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 ‎(2)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③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④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因此,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②号家兔.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NaCl和葡萄糖溶液浓度5%保证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糖尿出现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阀),会提高尿液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尿量增加.‎ 故答案为:‎ ‎(1)①和⑤‎ ‎(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 ‎(3)②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增加 ‎ ‎ ‎9.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落叶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分解者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 物质循环 .‎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高于 (低于/高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杨、半分解叶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构成 作用(主要生理过程)‎ 营养方式 地位 非生物 成 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 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腐生微生物、蛔虫 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解答】解:(1)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物质循环.‎ ‎(2)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物质循环(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得分)‎ ‎(2)高于 杨、半分解叶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 ‎ ‎ ‎10.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自然种群的果蝇全为野生型,现用该自然种群中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出现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l)基因突变是指: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为 突变型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父本或母本 (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 ‎(3)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母本,判断理由是 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母本 .若要推测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显隐关系,可用该突变型雄果蝇与自然种群中的野生型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交配,如果 子一代雌、雄果蝇全为野生型 ,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根据题意分析,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且已知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析答题.‎ ‎【解答】解:(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野生型果蝇的后代出现的突变型是显性性状,可能是父亲或母亲的基因型由aa突变为Aa的结果.‎ ‎(3)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XaXa,XaY,后代雄果蝇为XAY,说明母亲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母本.若要推测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显隐关系,可用该突变型雄果蝇与自然种群中的野生型雌果蝇(未发生基因突变)交配,如果子一代雌、雄果蝇全为野生型,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如果子一代雌果蝇全为突变型,雄果蝇全为野生型,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故答案为:‎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2)突变型 父本或母本 ‎(3)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母本 子一代雌、雄果蝇全为野生型 ‎ ‎ 三.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成分往往包括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和特殊营养物质五大类,制作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 葡萄汁 .‎ ‎(2)接种时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 灭菌 ,平板划线操作中,每次划线之间也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原因是 微生物的数量最少 .‎ ‎(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 温度、溶氧量、pH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解答】解:(1)微生物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成分往往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五大类,制作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葡萄汁.‎ ‎(2)接种时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灭菌,平板划线操作中,每次划线之间也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微生物,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原因是微生物的数量最少.‎ ‎(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氧量、pH.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导致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故答案为:‎ ‎(1)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葡萄汁 ‎(2)灭菌 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数量最少 ‎(3)温度、溶氧量、pH 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 ‎ ‎12.“试管婴儿”是通过手术将女性的成熟卵细胞取出,然后与精子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在培养几天后,将其移植到母体的子宫里,使之在子宫内着床、妊娠、发育为胎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 化学诱导法 .受精作用过程中,防止多精子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 透明带反应 ,它发生在精子触及 卵细胞膜 的瞬间.‎ ‎(2)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免疫排斥 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3)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到了胚胎工程中的 体外受精 技术和 胚胎移植 技术,同时还用到了细胞工程中的 动物细胞培养 技术.‎ ‎(4)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可能是 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 ‎【考点】胚胎移植.‎ ‎【分析】1、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的生理学基础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解答】解:(1)在体外受精时,精子首先要进行获能处理,使精子具备与卵子结合的能力,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受精作用过程中,防止多精子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它发生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 ‎(2)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这是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能够存活的生理学基础.‎ ‎(3)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遗传学诊断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同时还用到了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如果滥用试管婴儿技术设计婴儿性别,将会破坏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故答案为:‎ ‎(1)化学诱导法 透明带反应 卵细胞膜 ‎ ‎(2)免疫排斥 ‎(3)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动物细胞培养 ‎ ‎(4)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 ‎ ‎2016年12月6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