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0 KB
  • 2021-09-17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练:专题综合评估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综合评估(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后( B ) A.能量增加,有机物种类不变 B.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 C.能量不变,有机物种类变化 D.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不变 解析:在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酒精、醋酸和其他中间代谢 产物。 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先去烂籽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污物 B.发酵的温度维持在 20 ℃最好 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发酵瓶破裂 D.需要不断地充入氧气 解析:为防杂菌污染,烂籽粒应该在冲洗之前去除,而去枝梗应 在冲洗之后;酵母菌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放气时只能拧松 瓶盖不可打开,以防止杂菌进入;酒精发酵最适宜温度为 20 ℃。 3.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B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 45 ℃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A 项,制作果酒所使 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的生长与光照无直接联系;B 项,在发酵 过程中会产生 CO2,因而要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 项,酵母菌发酵 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不能向装置中通入空气;D 项,酵母菌 进行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 ℃。 4.关于豆腐乳的制作,正确的说法是( D ) A.乳酸菌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B.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 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乳酸菌生产豆腐乳 D.加盐腌制可避免豆腐乳变质 解析: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 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毛霉生长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15~ 18 ℃,而夏天的温度远远高于 15~18 ℃,故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 般在夏天也是错误的。 5.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C )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 CO2 D.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 解析:毛霉为好氧菌,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 基质中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 要氧的参与。 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原核生物 B.果酒制作的温度比果醋高 C.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数量呈 S 型增长 D.果酒制作需要密封发酵,果醋制作需不断通入氧气 解析:果酒制作的温度是 18~25 ℃,果醋制作的温度是 30~ 35 ℃。 7.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 C )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 C2H5OH 是红色的 解析:葡萄酒呈现红色是由于红色 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 酵液中。 8.有关醋酸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常用的菌种是醋酸菌 B.发酵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要密封 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 D.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就是商品意义上的产品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过程中必须适时通气;在发酵中不 仅要控制温度、pH、通气量,还要控制菌种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 等。发酵液必须经过沉淀、过滤、检测、包装等才能成为商品。 9.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A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 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 CO2 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需要氧气的参与。酵母菌是兼性厌 氧菌,有氧时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 10.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 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理的理解能力。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 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所以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 变。 11.酵母菌是许多生物实验的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 的野生型酵母菌 B.在缺氧呈碱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增殖,而其他杂菌 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产生的菌膜可能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 形成的 D.果酒发酵成功后,只需添加足够糖源,可以继续制果醋 解析: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而其他杂 菌被抑制;在变酸的果酒表面产生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如果继续制果醋,必须有充足的氧气、糖源、温度等适宜的环境。 12.关于葡萄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所用的试剂是重铬酸钾 B.重铬酸钾与酒精的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后颜色 呈灰绿色 C.营造反应的酸性环境所用的酸是 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 D.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有无,但不能证明产物浓度的高低、 酒精产量的多少 解析:本题考查酒精的检验原理及操作。在验证产物中是否有酒 精产生时,所用的试剂是重铬酸钾;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 遇酒精呈现灰绿色,且反应产物中酒精浓度越高,颜色越深;该原理 中营造酸性环境所用的酸是 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一般为 3 mol/L。 13.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 15 ℃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的 酒精。若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A.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浓度的酒精所需的时间缩 短 B.增加葡萄汁的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C.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D.保温温度提高到 35 ℃,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解析:酵母提取液中含有相关的酶,所以增加提取液的量可以加 速发酵过程,产生相同浓度的酒精所需时间缩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 增强酶的活性,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更多的酒精,但 35 ℃超过酒精发 酵的最适温度范围,与 15 ℃相比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可能会下降。 14.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以曲霉为主的细菌参与了豆腐的发酵 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需要用沸水消毒 C.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D.制作卤汤时,要尽可能多地添加料酒,可以更好地防止杂菌 污染 解析:豆腐的发酵中青霉、酵母菌、曲霉、毛霉都有参与,其中 以毛霉为主,A 项错误。腌制腐乳的玻璃瓶需要用沸水消毒,以防止 其他微生物的干扰,B 项正确。豆腐装瓶腌制时,随着层数的增加而 增加盐量,底层盐量较少,靠近瓶口处盐量较多,C 项错误。卤汤中 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 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D 项错误。 15.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D )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进行 鉴定 C.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 pH 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解析:通过抽样检测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知果酒发酵情 况;在酸性条件下,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如果呈现灰 绿色,证明有酒精生成;果醋发酵初期,氧气、糖源充足,醋酸菌将 葡萄糖分解成醋酸,pH 迅速下降,后期糖源不足,酒精被分解成乙 醛后进而被分解成醋酸,pH 缓慢下降,最终 pH 与发酵前相比下降 很多;果醋发酵的温度应始终维持在 30~35 ℃。 1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使用的菌种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醋酸 菌则不能正常生长 C.升高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有影响,而对醋酸菌的发酵没 有影响 D.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应将选取的葡萄先去枝梗,再冲洗 多次然后使用 解析:只有有性生殖时核基因才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酵母菌 虽有核基因但通常进行无性生殖,醋酸菌无核基因;温度改变对酒精 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有影响;葡萄应先冲洗后去梗,且冲洗的次数不宜 太多。 17.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 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的用量 解析:果醋发酵利用的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制作 果醋不仅需要比果酒制作温度较高的环境,还需要氧气;在腐乳装瓶 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的用量。 18.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制作美味的食 品。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合理的是( C ) A.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完全隔绝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 酒 B.利用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原理,能把 果酒加工成果醋 C.馒头中的孔泡是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 CO2,蒸馒头时 CO2 受热膨胀形成的 D.在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 解析:A 项中发酵初期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B 项中在有氧条件 下可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是醋酸菌。C 项中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在面 团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蒸馒头时,二氧化碳受热 膨胀,形成孔泡。D 项中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进行发酵的是乳酸菌。 19.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 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到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 厌氧型、厌氧型 B.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来看,用到的微生物包括三种真核生物、 一种原核生物 C.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和乳酸菌 D.用到的微生物的生殖方式都为分裂生殖 解析: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依次为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酵母菌是真菌,为真核生物,异化 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它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分裂生殖是少数酵母 菌进行无性繁殖的方式;醋酸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异化作用类型 是需氧型,进行分裂生殖;毛霉是真菌,为真核生物,异化作用类型 是需氧型,进行孢子生殖;乳酸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异化作用类 型是厌氧型,进行分裂生殖。 2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冲 洗,这样才可以洗干净 B.在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 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豆腐上长了毛霉以后,需要加盐腌制 8 天左右,这样既能抑 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 块变硬 D.制作泡菜时要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 泡菜坛子,坛子加水密封的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解析: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再去除葡萄的枝梗, 以避免因葡萄破损而导致杂菌污染,同时,冲洗的次数不能太多;制 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此过程中 不能充气;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制作泡菜时要选用特殊的坛子并 加水密封,目的是创造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21.将下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 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B )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 a B.经管口 3 取样检测酒精和 CO2 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 2 连通 解析:打开阀 a 保证 O2 的供应,可以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 呼吸方式,A 项正确;经管口 3 取样只能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CO2 通过管口 2 排出,B 项错误;实验开始前对整个装置要进行气密性检 查,确保有氧、无氧条件只是通过管口 1 控制的,C 项正确;管口 2 连通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 检测 CO2 的产生情况,D 项正确。 22.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挑选葡萄 → 冲洗 → 榨汁 → A → 醋酸发酵 → 果醋 A.制作果酒时,先去除烂葡萄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 70%的盐酸消 毒 C.A 过程是酒精发酵,A 过程完成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 就能产生果醋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解析:制作果酒时,应先去除烂葡萄粒,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然后才是去除枝梗,A 错误;榨汁前,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 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B 错误;A 过程是酒精发酵,A 过程完成后,需要将温度提高至 30~ 35 ℃并提供有氧环境进行醋酸发酵,产生果醋,C 错误;影响发酵 产物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时间、菌种等,D 正确。 23.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D ) A.制作腐乳过程中配制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多,造成豆腐腐 败变质 B.制作泡菜时,放盐的比例过大,造成泡菜腐烂发霉 C.制作果醋时,通入氧气过多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 D.制作果酒时,未对发酵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造成发酵失败 解析:制作腐乳过程中配制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 腐腐败变质,料酒加的量过多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制作泡菜时, 放盐的比例过小,会造成泡菜腐烂发霉;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通入 氧气量过少,会造成醋酸菌死亡,发酵失败;制作果酒时,需对发酵 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污染。 24.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 18O2,然后 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发酵初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 18O B.发酵初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 内压强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的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 18O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压 强过高 解析: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含有 18O 的有水和二氧化 碳,A 错误;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 气量相等,装置内压强不变,不需经常拧松瓶盖,B 错误;发酵后期 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有 18O,C 错误;发酵后期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不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升高,需经常拧 松瓶盖避免装置内压强过高,D 正确。 25.如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 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 关紧阀 a 和阀 b B.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果醋时,阀 a 要关闭 C.在无氧条件下能发生图乙中的①②过程 D.③④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且反应场所相同 解析:图甲所示装置中,阀 a 控制进气,阀 b 控制排气,制作果 酒时应关闭阀 a 以创造无氧环境,适时打开阀 b 一段时间以排出产生 的 CO2,A 错误。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果醋时,由于醋酸菌是好氧细 菌,因此阀 a 要打开,B 错误。图乙中的①过程表示葡萄糖分解形成 丙酮酸,②过程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在无氧条件下进 行的,C 正确。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要 氧气的参与;过程④表示醋酸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因此该 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但两者的反应场所不同(过程③发生在线粒 体中,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中),D 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个题,共 50 分) 26.(7 分)豆腐乳的品种很多,红方腐乳因加入红曲而呈红色, 味厚醇香;糟方腐乳加入酒糟而糟香扑鼻;青方腐乳不加辅料,用豆 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豆腐乳的品种还会因豆腐的含水量、 酒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而不同。就腐乳的制作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豆腐发酵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等酶类,通过发酵, 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有盐、酒、香辛料等。 (4)含水量为 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若你完成了腐乳制 作,可以从色泽、口味、块形等方面评价腐乳的质量。 解析:本题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腐乳,综合考查了腐乳制作 的原理;制作过程的分析,如盐、酒、香辛料等都可控制杂菌的生长; 实验材料的选择,如豆腐含水量为 70%;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如优 质的腐乳应色泽一致、味道鲜美、块形整齐、质地细腻。 27.(10 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为了缩 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 泡菜液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数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 和食盐用量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 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结合泡菜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制作泡菜时需要先形成无菌环境,所用盐水需煮沸,以杀灭 盐水中的杂菌。想要缩短制作时间,应该缩短菌株的生长时间,陈泡 菜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乳酸菌,这样菌体数量扩增速度会加快。 (2)乳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该过程只能在细 胞质基质中进行。 (3)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食盐用量不足等,容易造成杂菌 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氧气浓度逐渐降低, 泡菜液逐渐变酸,不适宜杂菌生长,而适宜乳酸菌生长,因此乳酸菌 数量增加,其他杂菌数量减少。 28.(8 分)如图是制作泡菜、果醋和腐乳的装置示意图(无对应关 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示意图中存在错误的是图乙(填“甲”“乙”或“丙”),如 何改进?应在加盐腌制前接种菌种。图丙所示装置中“注满水”的作 用是为乳酸菌营造无氧环境。 (2)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的食品名称是果醋,制作过程中应控 制的温度范围是 30~35_℃。 (3)用图乙所示装置制作食品需要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从细胞结 构分析,该菌种属于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4)上述三个装置中,最适合生产果酒的是图甲所示装置。 解析:(1)腐乳制作过程中,应先接种菌种,待菌丝布满豆腐, 再加盐腌制,图乙所示装置中加盐腌制在接种之前,因此错误。图丙 所示装置在泡菜坛盖的边缘加满水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利于发酵的进行。 (2)题干信息提示图中三套装置用于制作泡菜、果醋和腐乳,结 合图示可知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的是果醋,适合醋酸菌生长繁殖的 温度为 30~35 ℃。 (3)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 生物。 (4)题图所示三个装置中,将图甲所示装置的进气口关闭,即可 用于果酒的发酵。 29.(12 分)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请 回答下列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相关的问题。 (1)过程①②均发生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 (2)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将酒精变成乙醛, 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 转变成醋酸。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 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 18~25_℃。 (4)制作果酒的条件是先通气后密封。先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后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无氧条 件下产生酒精。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 (6)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7)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填 “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醋酸菌是好氧 细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解析:(1)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2)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将酒精变成乙醛, 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 转变成醋酸。 (3)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 母菌。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18~25 ℃。 (4)在制作果酒时,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 繁殖,后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 (5)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pH 和通气量等。 (6)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7)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 长,故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30.(13 分)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 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 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出现的时期。进行 了如下实验:①选 1、2、3 三只容积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等量的 新鲜蔬菜;②再在坛中加满经煮沸后冷却的质量分数为 10%的食盐 溶液;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④封坛,并置 于 15~20 ℃环境中;⑤以后每隔 4 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能够食用 为止,周期约为 16 天。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 亚硝酸盐含 量(mg/kg) 封坛 前 第 4 天 第 8 天 第12天 第16天 1 号坛 0.15 0.6 0.2 0.1 0.1 2 号坛 0.15 0.2 0.1 0.05 0.05 3 号坛 0.15 0.7 0.6 0.2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要同时取同样处理的 3 只坛的目的是减少实 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2)实验中 3 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 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举 出一种即可)。 (3)仔细分析上述主要研究步骤,发现该项研究中缺乏对照组, 对照组主要设计思路是取与这 3 只容积相同的泡菜坛,并分别加入同 种新鲜蔬菜,但不加食盐溶液代之以等量的冷开水,其他实验条件相 同。 (4)试在图上以坐标曲线表示上述实验结果,并根据曲线得出合 理结论。 根据曲线得出的结论:泡菜腌制过程中封坛后至第 4 天亚硝酸盐 含量逐渐增加,以后逐渐减少。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 能力。同时取同样设置的 3 只坛测亚硝酸盐含量,求平均值,可减少 实验误差,使结论更可靠。关键是需明确实验目的——探究泡菜在腌 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据表分析亚硝酸盐含量随时 间的变化,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曲线图,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步骤, 确定对照组不加食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