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0 KB
- 2021-09-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醋酸洋红染色以观察醋酸杆菌的染色体
B. 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分解者
C. 酵母菌出芽生殖过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B错误;
C、酵母菌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该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 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C. 一定浓度的酒精可导致酵母菌的蛋白质变性
D. 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A正确;
B、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只丢失部分自由水,剩余物质主要还是有机物,B错误;
C. 蛋白质不稳定,一定浓度的酒精可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性,C正确;
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变形、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示意图,①~⑨为特定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为
A. ②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 ③的膜可以与核膜相连
C. ⑧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D.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95%来自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⑨分别为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壁、细胞膜、液泡、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据此答题。
【详解】A、核仁与②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A正确;
B、③内质网的膜可以与核膜和细胞膜相连,B正确;
C、⑧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C错误;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95%来自⑨线粒体,D正确。
故选C。
4.下有关实验的组合,表述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或现象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苏丹III染液
花生子叶
红色脂肪颗粒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斐林试剂
西瓜
出现砖红色沉淀
C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酵母菌
溶液是否由蓝变绿再变黄
D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人口腔上皮细胞
线粒体呈蓝绿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检测花生的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的脂肪滴,A错误;
B、西瓜本身有红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适合用来做还原糖鉴定实验,B错误;
C、酵母菌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有二氧化碳产生,要判断呼吸方式应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C错误;
D、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中,选用口腔上皮细胞作实验材料,用健那绿将其染成蓝绿色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胞吐过程只能分泌生物大分子
B. 胞吞和胞吐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变形虫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可通过胞吞实现
D. 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胞吐过程也能分泌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有些是小分子,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
B、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有机物颗粒为大分子,变形虫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通过胞吞实现,C正确;
D、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合成ATP和水解ATP的酶
B. 少数种类的酶经蛋白酶处理后仍然具有生物催化的功能
C. HIV中不含RNA复制酶,但含逆转录酶
D. 酶只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有特定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合成ATP和水解ATP的酶,A正确;
B、有些酶为RNA,经蛋白酶处理不会水解,仍然具有生物催化的功能,B正确;
C、HIV是逆转录病毒,其不含RNA复制酶,但含逆转录酶,C正确;
D、有些酶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也有特定的功能,如RNA等,D错误。
故选D。
7.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以下关于ATP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B. 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
C.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D. 细胞代谢耗能越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细胞中ATP的含量都较少,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和ADP之间转化的较快,A错误;
B、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产生ATP的同时伴随着O2的产生,B正确;
C、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同时伴随着O2的消耗,C正确;
D、细胞代谢耗能越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不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B. 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以利于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D. 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种子储藏时要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使细胞呼吸减弱,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保持适当水分。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详解】A、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是抑制厌氧型菌的繁殖,B错误;
C、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
D、人体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也不消耗氧气,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相等,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光合色素表述正确是
A. 黄化叶片中光合色素吸收的红光会大幅度减少
B. 实验室分离光合色素所用试剂为无水乙醇
C.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D. 光合色素能吸收各种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按扩散速度快慢分布的色素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黄化叶片中缺少叶绿素,故吸收的红光会大幅度减少,A正确;
B、实验室分离光合色素所用试剂为层析液,B错误;
C、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错误;
D、光合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10.甲图示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情况;乙图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两点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同
B. 图甲中,温度高于b点对应温度时该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C. 图乙中,a、b两点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同
D. 图乙中,b点对应氧浓度为储藏该非绿色器官的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甲图示某绿色植物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情况,a、b两点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速率相同,b点表示该温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乙图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呼吸速率的变化,通过CO2释放量来表示。
【详解】A、图甲中,a、b两点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速率相同,因呼吸速率不同,故积累有机物的速率不同,A错误;
B、图甲中,温度高于b点时该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无法正常生长,B正确;
C、图乙中,a点氧气浓度小于b点,故a点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也小于b点,C错误;
D、图乙中,CO2释放量最低时对应氧浓度为储藏该非绿色器官的最适浓度,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B. 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C. 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严格控制,在凋亡过程中存在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4、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A错误;
B、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C、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严格控制,在凋亡过程中与凋亡有关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
D、细胞癌变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1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是假说要解释的问题
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C.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对现象的观察
D. 依据假说的演绎推理过程是进行测交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详解】A、“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是假说提出的问题,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
C、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对现象的观察,C正确;
D、测交实验是对依据假说的演绎推理过程进行验证,D错误。
故选D。
13.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B. 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有腺嘌呤3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胸腺嘧啶240个
C. 试管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少量亲代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D. 子代噬菌体均能够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并搅拌、离心后,根据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可判断进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成分。
【详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
B、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30个,则胸腺嘧啶也是30个,所以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数目为30×(23-1)=210个,B错误;
C、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C正确;
D、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双链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 100%含14N
B. 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相同的肽链
C. 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改变,但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
D.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双链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 100%含14N,A正确;
B、翻译时,因为模板链相同,故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B错误;
C、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改变,如果转录后的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表达的蛋白质不改变,C正确;
D、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类似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B。
15.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11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杂合的可能性大于纯合
B.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12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D. 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1号和2号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
【详解】A、7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8号的基因型为Aa,11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杂合的可能性大于纯合,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错误;
C、9号的基因型为Aa,10号基因型为AA或Aa,则12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无法确定,C错误:
D、7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8号的基因型为Aa,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2/3×1/4×1/2=1/12,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交换片段不一定属于基因重组
B. 单倍体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
C. 诱变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D. 二倍体西瓜植株给四倍体西瓜植株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片段才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子,B错误;
C、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C错误;
D、四倍体植株可育,故二倍体西瓜植株给四倍体西瓜植株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三倍体有子西瓜,D错误。
故选A。
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 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
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B错误;
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植物种群连续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C. 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 基因突变可由环境因素诱发,不会自发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
(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
【详解】A、某植物种群连续自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只会改变基因型频率,A错误;
B、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
D、基因突变可由环境因素诱发,也可能自发产生,如DNA复制出现差错,D错误。
故选C。
19.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个反射弧中,不一定有图示的结构
B. 神经递质由④处转运至受体需要消耗能量
C. 突触前膜因释放神经递质导致膜面积减小
D.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发⑥的膜电位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突触结构,①是轴突膜,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前膜,⑥是突触后膜,据此答题。
【详解】A、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由2个神经元构成,也有图示的突触结构,A错误;
B、神经递质在④突触间隙处通过分子扩散转运至受体,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突触小泡会融合到细胞膜中,导致膜面积增大,C错误。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发⑥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使下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D。
20.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C. 刺激e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
D.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为反射弧结构,b是感受器,c是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据此答题。
【详解】A、 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错误;
B、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错误;
C、刺激e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只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D正确。
故选D。
21.关于人脑及其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中有140多亿个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
B.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C. 若某人言语区的H区受损,则听不到别人讲话,但可以讲话
D.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A正确;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正确;
C、若某人言语区的H区受损,是听不懂别人讲话,但能听到,C错误;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C。
22.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某些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 “下丘脑→③→垂体→④→内分泌腺→⑥→组织”体现分级调节
C. 将图中“内分泌腺”改为胰岛,还应添加由胰岛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箭头
D. 应激状态下,“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⑥→组织”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
【详解】A、由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下丘脑→③→垂体→④→内分泌腺→⑥→组织”体现激素分级调节,B正确;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通过“感受器→①→下丘脑→⑦→胰岛”这个过程分泌,不要添加由胰岛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箭头,C错误;
D、若图示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为神经调节,而内分泌腺→⑥→组织为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2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稳态
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 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就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协调来维持稳态,A错误;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适宜的范围内波动,并不是保持不变,B错误;
C、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不一定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还跟细胞内在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C。
2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清除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
B. 皮肤、粘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只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D.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清除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清除,A正确;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也起作用,C错误;
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D错误。
故选A。
25.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其标志为醒目的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并不会感染艾滋病
B. HIV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C. 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几乎丧失
D.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HIV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详解】A、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并不会感染艾滋病,A正确;
B、HIV是RNA病毒,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几乎丧失,C错误;
D、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HIV,D正确。
故选C。
26.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用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尿液中含有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凡十余次”说明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与浓度成正比
C. 尿液中含生长素很少,因为大部分生长素在人体内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D. 保留部分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详解】A、尿液中含有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正确;
B、在一定范围,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与浓度成正比,浓度过高反而会起抑制作用,B错误;
C、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C错误;
D、保留部分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错误。
故选A。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仅在果实中合成
B. 植物激素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其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控制
C. 赤霉素可应用于芦苇造纸、生产啤酒等过程
D. 油菜素是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可以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合成,A错误;
B、植物激素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其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控制,B正确;
C、赤霉素可应用于芦苇造纸、生产啤酒等过程,C正确;
D、油菜素是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D正确。
故选A。
28.如图,某有害动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成“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不会超过e点
B. 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
C. 为降低成本,应在c点对应时间进行该动物的防控
D. “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在e点上下波动,A错误;
B、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淘汰的个体数,B错误;
C、该动物是有害动物,应在b点之前进行该动物的防控,C错误;
D、“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不变,D正确。
故选D。
29.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若部分标志物脱落会使估测结果偏大
B. 可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吸取培养液之前要轻轻振荡试管
C. 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其进行采集、调查
D. 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要将电灯打开,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随机取样;统计数据时压线计数原则是计数左、上两线和夹角处
【详解】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若部分标志物脱落,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会减少,使估测结果偏大,A正确;
B、可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吸取培养液之前要轻轻振荡试管,使其混均匀,使结果更准确,B正确;
C、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其进行采集、调查,C正确;
D、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要将电灯打开,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暗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30.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C. 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D.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通过次生演替形成树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B正确;
C、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食物种类越多,分布的动物种群也越多,C正确;
D、弃耕农田要演替形成树林还跟气候和是否有人为因素影响有关,D错误。
故选D。
3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D→E→B构成一条食物链
B. E有机物增加1kg,至少消耗A有机物25kg
C. 缩短食物链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
【详解】A、 据上分析可知, B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
B、A→D→E构成一条食物链,E有机物增加1kg,传递效率按20%计算,至少消耗A有机物1÷20%÷20%=25kg,A正确;
C、缩短食物链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C正确;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A。
32.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下列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将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特定试剂处理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
B. 将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大部分区域呈红色,说明遗传物质主要为RNA
C. 将根尖培养到5cm后,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流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
D. 将鳞片叶叶肉细胞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后,仍然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内表皮细胞用于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根尖培养到5cm后,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流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详解】A、将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0.3g/ml和清水处理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A正确;
B、将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大部分区域为细胞质呈红色,说明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
C、将根尖培养到5cm后,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流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C正确;
D、叶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无法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33.某植物花的红色对白色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作为亲本自由交配获得子一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35:1,则亲本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 2/3 B. 1/3 C. 1/6 D. 1/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平衡定律:即设A的频率=p,a的频率=1-p,则产生的后中AA所占的比例为p2,aa所占的比例为(1-p)²,Aa所占的比例为2p(1-p)。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根据红色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5:1,可知白色(aa)=1/36,则a=1/6,A=5/6。亲代红色的基因型为AA、Aa,设Aa=X,则AA=1-X,A=X/2+(1-X)=5/6,求得X=1/3,B正确。
故选B。
3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种子休眠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
C.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详解】A、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自由水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种子休眠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B正确;
C、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
D、mRNA从核孔出来进入细胞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多,D正确;
故选A。
3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豌豆的圆粒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一个基因不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D. 一个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录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由于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没有碱基T而含有碱基U,因此转录过程中的配对方式是A-U、T-A、G-C、C-G;DNA复制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DNA,其配对方式是A-T、T-A、G-C、C-G;
2、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详解】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豌豆的圆粒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
CD、一个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影响多个性状,C错误,D正确。
故选D。
36.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可以营造碱性环境
B.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C.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分解DNA和蛋白质
D. 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组织细胞的解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详解】A、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可以营造碱性环境,A正确;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DNA和蛋白质分离,C错误;
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组织细胞的解离,D正确。
故选C。
37.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分裂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基因A、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上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图甲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乙的bc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gh段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图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gh表示着丝点分裂,jk段表示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A、图甲中基因A、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A错误;
B、图甲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乙的bc段,B正确;
C、图乙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丙中的hj段对应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gh段数目变化都是着丝点分裂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38.在以下经典实验中,采用的核心技术与其他不同的是
A. 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B. 卡尔文探明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
C. 艾弗里及其同事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课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
【详解】A、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B、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C、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机械分离的方法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BD都采用了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没有采用。
故选C。
39.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图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16
B. 乙图表示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C. 丙图家系中男患者明显多于女患者,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精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详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4×1/4=1/16,A正确;
B、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表示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正确;
C、根据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丝分裂和遗传方式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0.下列关于图中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若a点为单侧光下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背光侧生长浓度应小于b点
B. 甲图中若a点为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a小于c
C. 乙图中ab段是由于晴朗白天光强等因素导致植物的部分气孔关闭所致
D. 乙图中若a、c两点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量相等,则a点呼吸强度小于c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由于单侧光的照射,使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而背光面生长快,即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
2、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且生长速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
【详解】A、据分析可知,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促进效果高于向光侧,故甲图中若a点为单侧光下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背光侧生长浓度应大于a点小于c点,A错误;
B、同理,若甲图中若a点为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a小于c,B正确;
C、乙图中ab段是由于晴朗白天光照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C正确;
D、乙图中a点的净光合作用大于c点,若a、c两点总光合作用相等,则a点呼吸强度小于c点,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将一株正常生长的该种植物幼苗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④、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中伴随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若图2烧杯中放入的物质是水,. 给予该装置适宜的光照,传感器测量锥形瓶内CO2浓度先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2实验装置测量该幼苗的光合速率,需在烧杯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通过传感器测量氧气浓度的变化。现有该植物经诱变处理后的突变体幼苗若干,科研工作者欲利用该装置探究“突变体幼苗利用白光与紫外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差异”,则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类囊体薄膜 (3). ②③④⑤ (4). 一段时间内,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造成瓶内CO2
浓度降低,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减弱,当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至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瓶内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5). 一定浓度的CO2缓冲液(NaHCO3溶液) (6). 将长势相同的突变体幼苗若干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强度的白光和紫外光,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瓶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氧气释放量)
【解析】
【分析】
从题图信息可知:本题综合考查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C3的还原、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二氧化碳的固定。
【详解】(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该图中伴随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有②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2)若图2烧杯中放入的物质是水,且起始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光合作用消耗CO2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所以CO2会逐渐降低,当CO2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CO2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
(3)NaHCO3溶液为CO2缓冲液,当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02时,NaHCO3会补充消耗的CO2,使CO2的浓度维持平衡,测得的结果代表该幼苗单位时间内氧气释放量。为探究“突变体幼苗利用白光与紫外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差异”,可将长势相同的突变体幼苗若干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强度的白光和紫外光,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瓶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氧气释放量)。
【点睛】掌握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解此类型题目的基础。
4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模式图,其中A、B表示结构,①—⑦表示激素。请据图回答:
(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释放的①增加,这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寒冷时血液中②的含量会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通过负反馈调节使②的分泌减少,此情境下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人饭后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只能注射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水不足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④增多,促进A、B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在______________产生渴觉。
【答案】 (1). 神经 (2). 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量不至于过高 (3).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的激素,口服会使其在消化道内被蛋白酶水解失去功能 (5). 重吸收水 (6).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A表示肾小管,B表示肾集合管。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⑤表示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⑦表示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
2、体内水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释放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这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量不至于过高。
(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的激素,口服会使其在消化道内被蛋白酶水解失去功能,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3)体内水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点睛】识记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内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分析题图能够准确判断各字母、序号所代表的含义,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判断问题。
43.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其生产方式是“以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该生产模式中没有成弃物污染环境,又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海洋生态系统一旦崩溃,将很难恢复原状,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3)“绿水青山”参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 有机物 (2). 能量的利用率 (3).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4). 负反馈调节 (5). 恢复力 (6). 间接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蚕沙(蚕粪)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该生产模式中没有成弃物污染环境,又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海洋生态系统一旦崩溃,将很难恢复原状,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3)“绿水青山”参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44.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两个科研小组用果蝇做相关遗传实验。
Ⅰ
甲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下图1所示(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用B、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F)圆眼长翅雄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子代(F)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个体致死。
Ⅱ 乙科研小组用两个纯合品系杂交如图2所示,已知果蝇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D和E时,表现为紫色眼;当个体不含有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眼;其它类型表现为红色眼。回答下列问题:
(2)亲本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F2中E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
(3)若F1中红色眼雄果蝇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没有e基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变异)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残翅 (2). 棒眼 (3). 2/3 (4). BBXAXa或BBXAXA (5). DDXeXe (6). 1/3 (7). 含Y染色体 (8). 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开(或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性染色体不分开或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性染色体不分开),精子中不含性染色体
【解析】
【分析】
据图1分析,采用逐对分析法: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7:4:0:4,子代中无棒眼雌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5:6:2:2,即雌雄个体中均有长翅和残翅,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常染色体遗传。至于雌雄中长翅和残翅的比值不相等,可能是雌性中存在致死的个体。
分析图2,基因型为D_E_个体是紫眼,ddE_、ddee是白眼,则红眼的基因型是D_ee,实验中纯合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子二代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因此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DDXeXe ×ddXE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XEXe(雌性紫眼)、DdXeY(雄性红眼);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据分析可知,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残翅和棒眼,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可判断子代中圆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XAY和1/3BBXAY,故其杂合子所占比例是2/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 或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而死亡。
(2)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DDXeXe ×ddXE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XEXe(雌性紫眼)、DdXeY(雄性红眼),由于各代之间没有突变和淘汰个体,所以各代种群内基因频率不变,F2中E基因的频率等于F1中E的基因频率,因此F2中E基因频率为1/3。
(3)由上分析可知,F1中红色眼雄果蝇基因型为DdXeY,若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没有e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含Y染色体或者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开(或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性染色体不分开或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性染色体不分开),精子中不含性染色体。
【点睛】本题的切入点为图示中呈现的“亲、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这一信息。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图示中呈现的信息,将子代每一对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统计出来;若该比例在雌雄个体中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所占比例较高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据此结合题意并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45.山楂果浆黏度大,含有丰富的果胶,科研人员欲获得产果胶酶菌株,并用果胶酶处理山楂鲜果浆来制备山楂果汁等。
(1)欲分离产果胶酶菌株时,首先配制_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该培养基能达到分离目的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加入上述培养液中,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变_____________,再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移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重复多次,这一培养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目的是增加产果胶酶菌株的浓度。
(3)若对获得的菌种进行临时保藏,需注意的是菌种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___酶、果胶酯酶。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山楂和果胶酶的用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答案】 (1). 选择 (2). 以果胶作为唯一的碳源,只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 (3). 混浊 (4). 选择培养 (5). 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6). 多聚半乳糖醛酸 (7). 果胶分解 (8). pH、温度、酶催化反应的时间
【解析】
【分析】
培养基根据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
果胶酶不是特指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利用山楂鲜果浆筛选产果胶酶的细菌,并对果胶酶进行分离纯化。
【详解】(1)欲分离产果胶酶菌株时,首先配制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以果胶作为唯一的碳源,只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2)将采集的果园土壤加入上述培养液中,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变混浊,再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移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重复多次,这一培养过程称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产果胶酶菌株的浓度。
(3)若对获得的菌种进行临时保藏,需注意的是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4)果胶酶不是特指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除了山楂和果胶酶的用量外,还有pH、温度、酶催化反应的时间都会影响果汁产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果胶酶(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等知识点,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6.复合型免疫缺陷症(SCID)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由于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缺失,造成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而腺苷酸脱氨酶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因此,患者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威胁。1990年研究人员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取自患者的淋巴细胞中,使淋巴细胞能够产生腺苷酸脱氨酶,然后,再将这种淋巴细胞转入患者体内(如图所示),使患者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改善。
(1)该种治疗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
(2)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受体菌与含有人不同基因的受体菌群体称为_____________。将人正常ada基因整合到某种病毒核酸上,用到的主要工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用病毒感染病人X的T淋巴细胞,筛选出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T淋巴细胞,进行扩大培养后,再注入病人X体内,病毒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病人X不会发生免疫排异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经过治疗后,康复后的女病人产生的卵细胞中是否存在正常的ada基因?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 体外基因治疗 (2). 基因重组 (3). 基因文库 (4). 限制酶
(5). DNA连接酶 (6). 作为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7). 该T细胞来自病人自身 (8). 否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3、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植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如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
体内基因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方法。
【详解】(1)由题干分析可知,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是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植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该种治疗方法属于体外基因治疗,该方法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携带人目的基因的受体菌与含有人不同基因的受体菌群体称为基因文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某种病毒核酸上,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用病毒感染病人的T淋巴细胞,筛选出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T淋巴细胞,进行扩大培养后,再注入病人体内,病毒在整个过程中作为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由于该T细胞来自病人自身,故病人不会发生免疫排异反应。
(4)经过治疗后,康复后的女病人只有T淋巴细胞存在正常的ada基因,而卵原细胞中没有,故产生的卵细胞中也不存在。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的工具、操作程序的识记及基因治疗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熟记基因工程各操作程序的方法或技术要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