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00 KB
  • 2021-09-18 发布

【生物】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1.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C.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D.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故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 C、激素具有随体液运输的特点,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C正确;‎ D、血浆与组织液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2.护士给糖尿病人进行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药物直接进入(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皮下注射是注射到组织液中,B正确,故选B。‎ ‎3.下列有关说法准确的是( )‎ A. 从天津刚进入西藏时,人体的造血功能大大增强,红细胞数明显增多 B. 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细胞内溶质微粒的数目 D. 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刚进入西藏,造血功能和红细胞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破坏,细胞内的代谢也会紊乱,D正确。‎ 故选D。‎ ‎4.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该图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C.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D. 甲状腺活动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A正确;‎ B、图中表示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正确;‎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D错误。‎ 故选D。‎ ‎5.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在短期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①萄糖浓度明显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激素甲含量减少 ‎④激素甲含量增加 ⑤激素乙含量增加 ⑥激素乙含量减少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短期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血糖浓度会有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由此可知,②③⑤正确,故选B。‎ ‎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B. 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时,必须有抗体参与 D. 所有淋巴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则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免疫有缺陷,A正确;‎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功能不同,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C错误;‎ D、淋巴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一部分细胞进入胸腺,发育成熟为T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A。‎ ‎7.下列人体反应依次属于正常免疫、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过敏反应的是( )‎ ‎①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②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③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④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过敏反应;‎ ‎②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免疫缺陷;‎ ‎③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属于自身免疫病;‎ ‎④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属于正常免疫。‎ 因此属于正常免疫、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过敏反应的依次是④③②①,故选B。‎ ‎8.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 )‎ A. 成熟的果实 B. 幼嫩的种子 C. 芽的分生组织 D. 茎的形成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长素主要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而衰老的组织和器官分布很少,如老叶、成熟的果实等,故选A。‎ ‎9.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以( )‎ A. 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 B. 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 C. 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D. 增加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顶芽存在的情况下,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因此对树木修剪促使侧芽发育成枝,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当除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使遮荫面积增大,故选C。‎ ‎10.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一”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 用NAA作用后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的作用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植物生长,甲乙之间属于拮抗关系,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B正确;‎ C、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正确;‎ D、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11.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口数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个体寿命 B. 迁入率与迁出率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口数量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迁人率与迁出率,B正确,故选B。‎ ‎12.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随机取n个样方,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x…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 /n B. 调查大多数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A正确;‎ B、动物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的才采用样方法,B正确;‎ C、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C正确;‎ D、标志重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 重捕标记数/重捕个体数,D错误。‎ 故选D。‎ ‎1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B. 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 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种群数量维持不变,增长率为0,A正确;‎ B、环境阻力应该出现在“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分叉点,B错误;‎ C、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前,C错误;‎ D、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若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但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了,K值又会上升,D错误。‎ 故选A。‎ ‎14.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t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m小时后,理论上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 t·‎2M B. t·‎220 ‎C. t·‎22m D. t·‎‎23m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繁殖遵循J型增长曲线。M小时细菌繁殖代数为‎3m,则种群的数量为t×‎23m,故选D。‎ ‎15. 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 D.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A错误;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也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B错误; 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C正确; 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没有包括细菌等微生物,所以不属于群落,D错误。 故选C。‎ ‎16. 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 A. 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合理密植是防止种内斗争,属于种类关系;除草是防止其它生物与农作物竞争,是种间关系;除虫是防止害虫食用农作物,是种间关系。 故选:C。‎ ‎17.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C. 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属于种群 D.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优势种和群落的演替等,其中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首要特征,A正确;‎ B、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错误;‎ C、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D、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18.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 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 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 有楝树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小 D.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A正确;‎ B、从题目中无法看出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组分较多,题干信息说明酸雨能降低楝树的高度,但不能就此推测有楝树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小,C错误;‎ D、实验只模拟了樟树和楝树的树苗,其他树种不知,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比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历程短 B.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降低 C. 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D. 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裸岩上发生的初生演替比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次生演替历程长;错误。‎ B.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错误。‎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速度和方向;正确。‎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错误。‎ ‎20.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C. 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 D. 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生产者一定是真核生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的组分1、2、3只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够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B正确;‎ C、能量可通过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输出,C错误;‎ 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蓝藻,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D错误。‎ 故选B。‎ ‎2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A. 带有全球性 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 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包括带有全球性,A正确;‎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正确;‎ 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并且循环往复,C正确。‎ D、循环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B. 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中的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二者与碳循环密切相关,A正确;‎ B、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都参与了碳循环,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D正确。‎ 故选C。‎ ‎23. 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C. a与c为竞争关系 D. 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 B.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B正确;‎ C. 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 D. c→b→a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24.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个体大小 B. 能量与营养级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答案】B ‎【解析】‎ 将单位时间内个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根据定义可知,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能量与营养级间的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间传递 B. 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只能发出物理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如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A错误;‎ B、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 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 D、生态系统中植物还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B。‎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 )‎ A.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它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错误;‎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物种数目增多,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物种数目增多,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正确。‎ 故选A。‎ ‎27.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 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 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 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水资源短缺,A错误;‎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人口增长无关,B正确;‎ C、人口增长,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C错误;‎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废气的排出导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D错误。‎ 故选B。‎ ‎2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早、调节气候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 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做法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 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 人们从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这属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研究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早、调节气候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B错误;‎ C、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植被的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的药用价值,即具有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29.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请据图回答: ‎ ‎(1)图中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1). ③ (2). 渗透压 (3). 酸碱度 (4).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详解】(1)二氧化碳由细胞代谢产生,在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因此图中最高的是③。‎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0.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叫做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胞吐 (3). 由负变正 (4). 由正变负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进入突出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有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具体细胞膜内的变化为由负变正,细胞膜外由正变负。‎ ‎31.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定期给猪背颈皮下注射疫苗制剂可有效预防该病。下图表示疫苗进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字母表示细胞,序号表示过程):‎ ‎(1)a摄取、处理抗原后,暴露出的抗原与b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 ‎(2)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3)如果已注射过该疫苗的猪,再次接触伪狂犬病毒,则其体内能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 ‎【答案】(1). 受体 (2). B细胞增殖、分化 (3). 记忆细胞 (4). abcd ‎【解析】‎ ‎【详解】(1)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与[b] 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3)过程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e能分泌抗体,表示浆细胞,则d表示记忆B细胞。‎ ‎(3)图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则能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 abcd。‎ ‎32.下面的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不同的实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实验可了解幼苗的生长与____的关系,如将装置②中的花盆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转动,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项端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a),图乙为实验示意图。‎ ‎①如果其中两组实验的a相同,则这两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②a的范围为___________(填“180°≥a>0°”“180°≥a≥90°”或“90°≥a>0°”)。‎ ‎【答案】 (1). 单侧光 (2). 直立生长 (3). 不一定 (4). 90°≥a>0°‎ ‎【解析】‎ ‎【详解】(1)图甲实验中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因此可探究蚕豆幼苗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果将②装置放在匀速旋转的旋转器上,则茎尖能从窗口处均匀感受光的照射,所以茎尖直立生长。‎ ‎(2)①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②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α 的范围为90°≥α>0°。‎ ‎33.下图是水稻田中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 a)。回答下面的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表示卷叶螟的同化量,则水稻的同化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 3.5X1010J/(hm2· a) (3). 细菌和真菌 (4).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详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由题干中的关键词“至少”,可知能量的传递效率按20%计算,所以水稻同化的能量至少为(1.05×1010-3.5×109)÷20%=3.5×1010J/(hm2· a)。‎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成分是细菌和真菌。‎ ‎(4)据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