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50 KB
  • 2021-09-18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同步导学限时训练6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限时规范训练六 1.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 纤维素的 答案 A 解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 C1 酶和 CX 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 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可以为以纤维素为碳源的真 菌、细菌、放线菌提供营养物质。 2.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 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最 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 明圈。 3.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 C 解析 选择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含有该种菌生长发育所需的 营养条件,且其他菌种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生存。 4.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答案 B 解析 正确的实验设计一般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 应根据样品中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 有特定鉴别作用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5.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一般先进行 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 ) 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B.加快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 C.使纤维素分解菌均匀地分布在稀释液中 D.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 微生物 答案 D 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富含纤维素,主要适合能产生纤 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所以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 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6.(2019·宁夏银川一中期末考试)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 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以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 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 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配制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 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 D.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为所需菌种 答案 C 解析 为了筛选出能以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首先要取材,配制被 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其次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 选择培养基;然后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 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进行培养,A、B 两项正确。若将土壤稀释液 灭菌,则不能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C 项错误。在选择培养 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就是所需菌种,D 项正确。 7.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 B 解析 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 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8.当今世界,能源和资源危机日趋严重,人们希望能借助纤维素酶将 地球上最丰富(占全球总生物量 80%)、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转 化为能直接利用的能源和资源。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 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 )→鉴别培养 (1)请补充实验流程:________;找不到合适的取样环境,可采取的 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用化合物 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进 行选择培养,该培养基为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其中加入的化合物 A 是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 加入________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________法接种到鉴 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答案 (1)梯度稀释 将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埋在土壤中,一段时间后 取该地土样 (2)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液体 纤维素 碳源 (3)刚果红 涂布平板 透明圈 解析 (1)经选择培养后,需经稀释后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 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若找不到合适的取样环境,可将富含纤维素的物 质埋在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取该地土样。(2)可用含纤维素的液体培 养基进行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3)刚果红是一种染 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基中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物存在的区域,纤维素被分解后将出现透明圈。 9.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纤维 素粉 Na2HPO4· 7H2O NaNO3 KH2PO4 MgSO4 ·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 酪素 含量 5 g 1.2 g 1 g 0.9 g 0.5 g 0.5 g 0.5 g 0.5 g A.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 B.此培养基上能生长分解尿素的细菌 C.此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D.在此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细菌可产生纤维素酶 答案 D 解析 该培养基中主要碳源为纤维素粉,因此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 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琼脂,因此不属于固体培养基。 10.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目的是( ) ①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可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 ②用液体培养基便于稀释涂布平板 ③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 ④用液体培养基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 的纤维素分解菌,另一方面便于稀释涂布平板。纤维素分解菌也可以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鉴别纤维素分解菌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11.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刚果红不能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B.在用刚果红染色时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也可以在倒 平板时直接加入 C.该实验需用到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D.在用刚果红染色过程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 基上,则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一定为所需菌种 答案 D 解析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 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后,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刚果红染色有两 种方法,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 将刚果红染液加入培养基中,然后再培养微生物;该实验富集纤维素 分解菌时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筛选时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有些微 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 形成明显的透明圈,因此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 12.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如表所示,S、C、M 为简单培养 基,U、V、X、Y、Z 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细菌不能合成的物 质是(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 S、C、M+V+Z - S、C、M+U+Y + S、C、M+Z+X - S、C、M+V+Y + S、C、M+U+X - S、C、M+Y+Z + 注:表中“+”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A.U B.V C.Y D.Z 答案 C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凡是细菌能生长的培养基中均含有 Y,而不 能生长的培养基中均不含 Y。因此,Y 是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 13.如图为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代替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 主要技术及废弃物利用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需微生物可从土壤中获取,获取该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 生物的________,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纯化菌种时, 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在筛选纤维 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_法,________能与培养基上的纤 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 培养基上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可以此来筛选 纤维素分解菌。 (2)图中②酒精发酵阶段接种的微生物是________,酒精发酵时一般 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 环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产生的农作物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 维 素 , 但 是 酵 母 菌 无 法 直 接 利 用 农 作 物 废 弃 物 , 原 因 是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图示中的发酵产物生产醋酸,常用的菌种为________, 则 下 一 阶 段 的 发 酵 过 程 中 应 通 入 ________, 温 度 严 格 控 制 在 ________℃。 答案 (1)分离 纤维素 稀释涂布平板 刚果红染色 刚果红 透 明圈 (2)酵母菌 18~25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3)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能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 酶) (4)醋酸菌 无菌空气 30~35 解析 (1)过程①加入的微生物的作用是使固体的秸秆、叶等颗粒分 解,故该微生物为纤维素分解菌,从土壤中获取①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由于分离的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故选择培养基 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纯化菌种时,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稀 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利用刚果 红染色法,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 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酒精发酵阶段接种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 制在 18~25 ℃。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环采用的 灭菌方法分别是高压蒸汽灭菌和灼烧灭菌。(3)由于酵母菌细胞缺乏 能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故农作物废弃物无法被酵母 菌直接利用。(4)酵母菌发酵产物主要为乙醇,以乙醇为原料生产醋 酸的过程为醋酸发酵,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故醋酸发酵过 程中应通入无菌空气,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0~35 ℃。 14.(2018·石家庄质检)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 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 A 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____________法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 中 培 养 基 成 分 相 比 , 最 大 的 区 别 是 步 骤 ③ 使 用 的 培 养 基 中 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 图 B 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出现图 B 结果可能 的失误操作是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 1 mL 样品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入 0.1 mL 稀释液;经适当培 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56、58 和 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 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个。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石油是唯一碳源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3)5.7×107 (4)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 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 解析 (1)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 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③中使用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 一碳源。(2)根据图 B 所示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可知,该同学的 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上菌落聚集分布,出现这种结果可 能的失误操作是涂布不均匀。(3)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56+58+ 57)÷3÷0.1×100×1 000=5.7×107 个。(4)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 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且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 量。(5)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 油含量,选取石油含量最低的菌种作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菌株。 15.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 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 (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 A 瓶到 C 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将 C 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________,将菌 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法,从图中 看本实验采用的是________(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圈和有透明圈两种菌落,筛选的 目的菌是________菌落中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源 于________。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是来自 C 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 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培养 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增加 其数量 (2)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后者 (3)有透明圈 莠去津 (4)配制的培养基灭菌后不接种菌种,与实验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解析 (1)图中从 A 瓶到 C 瓶液体培养过程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初步 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增加其数量。(2)将菌种接种到 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由图中固体 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比较均匀可知,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方法包括梯度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3)根据题干信息“莠去 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可知,能够 降解莠去津的目的菌可分解莠去津,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因此选 择菌落周围存在透明圈的细菌即为目的菌。由于培养基中只有莠去津 一种氮源,因此分解莠去津的微生物所需的氮源主要由莠去津提供。 (4)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是来自 C 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 设置灭菌后不接种菌种的空白培养基进行对照,两种培养基放在相同 条件下培养,若空白培养基上无菌落出现,则非目的菌一定来自 C 瓶菌种,若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落,则说明非目的菌可能来自培养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