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50 KB
- 2021-09-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 )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钠离子和氯离子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实质: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0.9%的生理盐水和细胞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故选C。
2.血细胞、肌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依次是( )
A. 血浆、体液、体液
B.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C. 血液、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D. 血浆、组织液、淋巴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故选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渗入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
C.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
D. 内环境中会有尿素、神经递质、CO2等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详解】A、组织液大部分形成血浆,少部分形成淋巴,A正确;
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因此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不能直接相互交换,B错误;
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即内环境中,C正确;
D、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释放到组织液中,C02、尿素等物质由组织细胞经过细胞代谢后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内环境中会有神经递质、C02、尿素等物质,D正确。
故选B。
4.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
5.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B. 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C. 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刺激a点,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 分别刺激a、b、c、d 4处,其中只有1处指针偏转1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位表再偏转一次;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变接头,电位表再偏转一次,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位表不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导到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B错误;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刺激a点,兴奋同时到达左右接点,指针不偏转,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指针不偏转;刺激b、c处,指针偏转2次;刺激d处,指针偏转1次,D正确
故选B。
6.羽毛球双打比赛时,运动员奔胞,扣杀,要密切配合,下列对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扣杀动作完成所依赖的神经结构为反射弧
B. 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双打时球员之间的配合是条件反射,有大脑的参与
D. 运动会促使四肢肌肉细胞内的糖原大量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详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扣杀动作完成所依赖的神经结构为反射弧,A正确。
B、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
C、双打时球员之间的配合是条件反射,有大脑的参与,C正确;
D、肌肉细胞中含有的是肌糖原,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分解,D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可刺激下丘脑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B.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过程受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结果是让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机体水平衡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的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下丘脑将机体缺水的信号传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渴觉,使人体主动饮水。
【详解】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结果是使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B. 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 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分泌腺有两种: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有没有导管,外分泌腺都有导管,分泌的液体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除体外或腺体外,比如:汗腺,肝脏(分泌胆汁)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一定是激素,激素合成分泌到细胞外面,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详解】A、胰腺细胞分泌的酶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而不是直接进入血液中,A错误;
B、胰脏内既有内分泌作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有外分泌作用(分泌消化酶),B正确;
C、胰脏内分泌腺包括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别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正确;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D正确。
故选A。
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② D. ④→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内的正电荷增加,膜外的正电荷减少,逐渐变成外负内正。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①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动作电位转为静息电位的过程是:①→④。
故选A。
1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详解】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气温降低,但人体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故选B。
11.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受体识别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 该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D. 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调节过程既有“内脏神经”的神经调节,又有“肾上腺素”的激素调节;作用是“使心率加快”,靶器官是心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和靶器官.
【详解】该过程有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A正确;看到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睛接受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在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单向传导,C错误;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2.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B. 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C. 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 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腺体(垂体),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c为下丘脑。
【详解】A、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大,A错误;
B、b可以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与a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在促进生长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
C、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C正确;
D、根据试题分析,a为垂体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A。
【点睛】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反馈调节过程,依据题干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腺体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共性是
A.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B. 由活细胞释放的分泌物
C. 在细胞表面发挥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详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A正确;
B、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任何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分泌的,B错误;
C、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大部分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有的激素(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C错误;
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A。
14.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
B. 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 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D. 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