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00 KB
  • 2021-09-18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念珠藻 B. 小球藻 C. 衣藻 D. 黑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详解】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A符合题意;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B不符合题意;衣藻属于真核生物,C不符合题意;黑藻属于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白菜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 A. 淀粉和磷脂 B. DNA和载体蛋白 C. 核酸和磷脂 D. RNA和脂肪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淀粉、葡萄糖、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至少是C、H、O、N;磷脂、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主要用于合成磷脂、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淀粉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白菜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P不用于合成淀粉,A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有的含有S、P,但载体蛋白不一定含有P,故白菜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P不用于合成载体蛋白,B错误;核酸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白菜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P可用于合成核酸和磷脂,C正确;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白菜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P不用于合成脂肪酸,D错误。 ​故选C。‎ ‎3.已知亮氨酸的R基团是,则1分子亮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 5、12、2、1 B. 6、12、2、1‎ C. 5、13、2、1 D. 6、13、2、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结构简式为C2H4O2NR。‎ ‎【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简式是:C2H4O2NR,亮氨酸的R基为,所以亮氨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C4H9,即C6H13O2N,故1分子亮氨酸含有C、H、O、N原子数分别是6、13、2、1,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是人体内的脂质 C. 磷脂与蛋白质一样,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 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更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错误;固醇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所以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是人体内的脂质,B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所以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C正确;糖类和脂肪相比较,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D正确。‎ 故选A。‎ ‎5.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分子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 大肠杆菌的线粒体内含有少量的DNA C. 脂肪是动物和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 细胞中一般都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2、脂肪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3、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详解】所有细胞都含细胞膜,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C正确;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含有的碱基种类有A、T、C、G、U5种,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由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稳定不变的 B. 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反之则不可 C. 氮.磷元素可参与ATP、磷脂、DNA的合成 D.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不会影响细胞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离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随代谢强度的改变而变化,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A错误;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错误;ATP、磷脂、DNA中含有氮、磷元素,故氮、磷元素可参与ATP、磷脂、DNA的合成,C正确;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故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比喻,不恰当的是 A.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 叶绿体——能量转换站 C. 线粒体——养料制造车间 D. 高尔基体——交通枢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动力工厂,不是养料制造车间,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站,能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加工和分泌的场所,是交通枢纽。‎ ‎【详解】由于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比喻是恰当的,A不符合题意;由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两个生理过程都有能量的转换,故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站的比喻是恰当的,B不符合题意;制造养料的车间也应是叶绿体,线粒体是消耗养料,故C比喻不恰当,C符合题意;高尔基体可在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传递物质,故高尔基体是交通枢纽的比喻是恰当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膜所含脂质的种类相同 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C.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不同 D.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以蛋白质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都能运动,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动物细胞膜所含的脂质包括固醇和磷脂,植物细胞膜所含的脂质只有磷脂,它们所含脂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不同,C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9.下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B. 此图不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图中含有核酸的结构只有3、5、6‎ D. 若去掉图示细胞的细胞壁和叶绿体,则该细胞可表示动物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壁;结构2为液泡;结构3为细胞核;结构4为高尔基体;结构5为叶绿体;结构6为线粒体;结构7为核糖体。结构8为内质网;结构9为中心体,结构10为细胞膜。‎ ‎【详解】图示细胞含中心体,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而不是显微结构,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大液泡、叶绿体、中心体,故此图不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B正确;图中含有核酸的结构除了3细胞核、5叶绿体、6线粒体,还有核糖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动物细胞中不应含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有关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生物的遗传与细胞质无关 B. 核膜独特的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D. 细胞的正常代谢离不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核的生存必须有相应的细胞环境。据此解答。‎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中,且细胞质为细胞核中DNA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故生物的遗传与细胞质也有关,A错误;核膜独特的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细胞核内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为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提供原料、酶和能量,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C正确;真核细胞的正常代谢必须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D正确。 故选A。‎ ‎11.下图为某学生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 图示状态下,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 图中7是细胞液,其颜色正在逐渐变浅 D. 图中1是细胞壁,6处充满了外界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1表示细胞壁,2表示细胞膜,3表示细胞核,4表示液泡膜,5表示细胞质,6表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外界溶液,7表示细胞液。 2、结构2、4、5代表的是原生质层,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内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细胞壁发生少许的变化,因此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所以图中2、4、5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A错误;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则细胞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6处的浓度小于7处的浓度,B错误;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浓度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深,C错误;图中1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6中充满了外界溶液,D正确。‎ 故选D。‎ ‎12.下图中I~Ⅳ表示生物体中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B. Ⅰ、Ⅱ、Ⅲ均表示被动运输 C. Ⅲ和Ⅳ所示运输过程均消耗能量 D. 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Ⅰ的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为自由扩散,Ⅱ的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Ⅲ的运输方式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Ⅳ是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为胞吐的过程。‎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A正确;Ⅰ、Ⅱ均表示被动运输,Ⅲ表示主动运输,B错误;Ⅲ主动运输和Ⅳ胞吐均消耗能量,C正确;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ATP分子都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 每个ATP分子都含有2个磷酸基团 C. ATP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每个ATP分子都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每个ATP分子都含有3个磷酸基团,B错误;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所需要的酶不同,能量来源也不同,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发生在线粒体中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A. 丙酮酸的分解 B. 氧气的进入 C. ATP的合成 D. 二氧化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属于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参与,此过程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氧气的进入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B符合题意;线粒体中生成ATP需要ATP合成酶,而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线粒体中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在研磨菠菜的绿色叶片的过程中,为使研磨更加充分,应加入 A. 二氧化硅 B. 碳酸钙 C. 无水乙醉 D. 层析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二氧化硅能破坏细胞结构,能加速研磨,使研磨充分,A符合题意;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B不符合题意;无水乙醇可用做色素的提取剂,C不符合题意;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酵母菌不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剧烈运动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细胞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细胞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A正确;人体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B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在无光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B. 人体细胞中的酶不可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C. 生物体内的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D. 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37℃‎的过程中,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RNA。‎ ‎2、温度、PH等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失活。‎ ‎【详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只需要酶催化,不消耗能量ATP,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RNA,在消化道内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所以人体细胞中的酶不可从食物中获取而是由细胞自身合成,B正确;生物体内的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37℃‎的过程中,人体内酶的话性不变,D正确。‎ 故选A。‎ ‎18.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中的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④释放的能量值最大 B. ②代表的物质是H2O C. ③④的生成--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由题图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②是反应物水,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⑤是反应物氧气;⑥是产物水。‎ ‎【详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即图中的④,A正确;②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B正确;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③④的生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需氧型的原核生物能进行图中的有氧呼吸的全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发生场所的熟练掌握。‎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高倍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胞膜的镶嵌结构 B.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底物 C. 一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 研究氧气浓度对植物叶肉细跑呼吸的影响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的细胞核、染色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大液泡等结构,但看不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淀粉作为底物,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选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镶嵌结构,A错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底物,因为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速率不同,B错误;一般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错误;由于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干扰实验结果,所以研究氧气浓度对植物叶肉细跑呼吸的影响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科学实验或研究中采用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离细胞器时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 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时,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D. 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来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A正确;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时,利用了荧光标记法,B错误;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C正确;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的是物理模型法,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1.下列与玉米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关的细胞结构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间期,核糖体上合成相关蛋白质 B. 在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后期,细胞核的核膜重新形成 D. 在末期,内质网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纺缍体形成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在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此时核糖体上会合成多种酶和其他的蛋白质,A正确;玉米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在末期,细胞核的核(被)膜重新形成,C错误;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合成,D错误。‎ 故选A。‎ ‎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化的细胞.其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B. 癌变的细胞,其形态上的变化属于正常的细胞分化 C. 细胞发生分化.其形态和功能可以不发生变化 D. 已经分化的细胞也可以获得重新分化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而异常分化的体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错误;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也可以获得再分化的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调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属于自然的生理现象 B. 细胞的凋亡过程与基因有关,细胞衰老则不是 C. 老年人受伤后伤口愈合慢与其细胞代谢慢有关 D. 个体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属于自然的生理现象,A正确;细胞的凋亡过程与基因有关,细胞衰老也与基因有关,B错误;老年人受伤后伤口愈合慢与其细胞代谢慢有关,C正确;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并非同步的,个体衰老就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4.下列有关细胞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坏死受基因控制 B. 细胞的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 细胞坏死时,其代谢会受损或停止 D. 细胞发生癌变时其细胞周期将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极端的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则代谢停止;癌细胞是有些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其代谢速率加快,细胞周期变短。‎ ‎【详解】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不受基因控制,A错误;细胞的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癌变受基因控制,B错误;细胞坏死时,其代谢会受损或停止,C正确;细胞发生癌变时,其细胞周期将缩短,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坏死,细胞癌变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5.在a、b、e、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 c d CO2释放量(mol)‎ ‎10‎ ‎8‎ ‎6‎ ‎7‎ O2吸收量(mol)‎ ‎0‎ ‎3‎ ‎4‎ ‎7‎ A. a条件下,种子呼吸的产物可能是CO2和酒精 B. b条件下,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最弱 C. c条件下,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少于无氧呼吸消耗的 D. d条件下,种子呼吸产生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 ‎【详解】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0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0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02,因此,该植物种子在a条件下呼吸的产物可能是CO2和酒精,A正确;b条件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d条件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7-7=0,所以,d条件下,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最弱,B错误;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2/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6-4)÷2=1,所以该植物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C正确;d条件下O2吸收量和C0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种子呼吸产生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甲、乙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乙细胞相比,图甲细胞中特有的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____________(填标号和名称),图甲、乙细胞中都具有但功能区别较大的一种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 ‎(2)图甲细胞中的水主要储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中;图乙细胞中的水主要储存在_________(填标号)中。‎ ‎(3)图甲、乙细胞中含有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除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外,还有__________(填名称)。‎ ‎(4)图甲、乙细胞中都具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的;其中核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 ⑨叶绿体 (2). ② (3). ⑧ (4). ⑥ (5). 核膜 (6). 核孔和核膜 (7). 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⑨依次为细胞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大液泡和叶绿体。分析乙图:乙细胞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糖体,结构10为中心体。‎ ‎【详解】(1)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线粒体、⑨叶绿体和⑦核糖体,与图乙细胞相比,图甲细胞中特有的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⑨叶绿体;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故图甲、乙细胞中都具有但功能区别较大的一种细胞器就是②高尔基体。 (2)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充满了含有各种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的水溶液,所以图甲细胞中的水主要储存在⑧液泡中;动物细胞中的水主要储存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图乙细胞中的水主要储存在⑥细胞质基质中。 (3)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所以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除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外,还有核膜。 (4)核膜是位于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膜,核膜对核内外物质的进出有高度选择性,控制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和信息传输,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故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核膜和核孔进行的;其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下图1表示某同学选择甲、乙、丙和丁四种膜材料自制而成的渗透计分别进行相应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的问题:‎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该同学要想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应该选用甲、乙、丙和丁四种膜材料中的________‎ ‎ (3)图1实验过程中,当半透膜(膜材料)两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此时水分子___________(填“不再进出”或“仍进出”)半透膜。‎ ‎(4)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该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 (1). 半透膜 (2). 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 甲 (4). 仍进出 (5). 原生质层 (6). 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或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为: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可发生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详解】(1)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则渗透液面逐渐升高,最后保持高度不变,图2中只有膜材料甲使得漏斗内液面上升并最终液面高度不变。故要想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应该选用甲、乙、丙和丁四种膜材料中的甲。‎ ‎(3)当半透膜两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此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膜。 (4)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该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掌握发生渗透的条件和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8.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下表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3klx)下的CO2吸收速率和黑暗下的CO2释放速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甲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物质b不能代表葡萄糖,理由是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可知,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该植物叶肉细胞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变)2个小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____________mg。‎ ‎(3)在3klx光照,‎2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去向是________。‎ ‎【答案】 (1). 内膜折叠成嵴 (2). CO2 (3). O2 (4). 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被继续分解利用 (5). ‎25℃‎ (6). ‎30℃‎ (7). 12.6 (8). 移向甲和细胞外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线粒体,乙表示叶绿体;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据题表分析,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可表示呼吸速率,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1)结构甲为线粒体,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内膜面积;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由于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形成的丙酮酸才能进入细胞,因此b不是葡萄糖。‎ ‎(2)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由表格数据可知,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叶肉细胞的最大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经过计算可知,‎30℃‎条件下总光合速率=3.10+3.20=6.30 mg,该值大于其它温度下的光合速率,所以若要使该植物叶肉细胞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应将其置于‎30℃‎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变)2个小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3.10+3.20)×2=12.60 mg。‎ ‎(3)在3klx光照,‎2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3.24,大于0,即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大于消耗的氧气,所以叶肉细胞中物质b(氧气)一部分移向甲,其他部分移向细胞外。‎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29.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材料有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淀粉;可供选择的温度有‎12℃‎、‎17℃‎、‎22℃‎、‎27℃‎、‎32℃‎、‎37℃‎、‎42℃‎、‎47℃‎、‎52℃‎、‎57℃‎;其他条件均满足要求实验分5组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材料:若不考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温度设置最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12℃‎、‎17℃‎、‎22℃‎、‎27℃‎、‎37℃‎ B‎.17℃‎、‎22℃‎、‎27℃‎、‎37℃‎、‎‎47℃‎ C‎.17℃‎、‎27℃‎、‎37℃‎、‎47℃‎、‎57℃‎ D‎.22℃‎、‎27℃‎、‎32℃‎、‎37℃‎、‎‎47℃‎ ‎(3)该实验检测酶活性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斐林试剂。‎ ‎(4)该实验过程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唾液和淀粉 (2). 若选择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过氧化氢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 (3). C (4). 碘液 (5). 不能 (6). 温度 (7). 溶液蓝色的深浅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过氧化氢不适合作为该实验的材料。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酶的活性越高,剩余的淀粉越少,蓝色越浅。‎ ‎【详解】(1)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能选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这一组材料。可选择唾液和淀粉作为实验材料。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其余选择的温度应按照一定的温度梯度,有比最适温度高的,也有比最适温度低的。A项中没有比最适温度高的,BD项中温度梯度不相同,C项温度梯度均为‎10℃‎,且有比最适温度高的组,也有比最适温度低的组,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 ‎(3)该实验检测酶活性所用的试剂是碘液,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则低于最适温度的组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最后的实验结果不能表示相应低温下的反应结果,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酶的活性越高,剩余的淀粉越少,蓝色越浅。因此用碘液处理,蓝色越深,说明酶的活性越低;蓝色越浅,说明酶的活性越高。故可用溶液蓝色的深浅来表示因变量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0.请回答与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试剂/实验目的等有关的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1‎ 蛋清 ‎____________‎ 鉴定蛋白质 ‎2‎ 洋葱根尖细胞 盐酸、酒精、龙胆紫溶液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 菠菜 二氧化硅、________、无水乙醇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4‎ 淀粉、蔗糖 淀粉酶、斐林试剂 ‎__________‎ ‎(1)某同学做第1组实验时,若要探究蛋清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在用试管进行上述操作时,该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故第2组实验时,装片的制作流程应该是__________→漂洗→染色→制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时,应找到____________区细胞。‎ ‎(3)第3组实验中,表格内下划线处所填物质是__________该物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4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双缩脲 (2). 先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脉试剂B液4滴,摇匀 (3). 解离 (4). 分生 (5). 碳酸钙 (6). 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7). 探究酶的专一性 ‎【解析】‎ ‎【分析】‎ ‎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1)探究蛋清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使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如果出现紫色现象,说明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需要先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脉试剂B液4滴,摇匀。‎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装片的制作流程应该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染色→制片。由于分生区的细胞可以分裂,所以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时,应找到分生区细胞。‎ ‎(3)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4)第4组实验底物不同,酶的种类相同,故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