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50 KB
  • 2021-09-18 发布

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极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直接可相互转化,成分相同 C.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D.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 ‎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 B.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7.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8.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B.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10.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B.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11.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1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13.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1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15.对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16.如图表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18.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19.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20.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胰岛素含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1.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22.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注射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23.下列事实中,能看作是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牛奶喝进胃内 B.精子进入输卵管 C.服用驱虫药 D.注射胰岛素 ‎24.下列活动中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思维 B.感觉 C.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25.负责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 ‎26.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变化为(  )‎ 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7.某大山里的村民,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饮水及食物长期缺碘,这样对成年人的影响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28.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29.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感冒,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感冒.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B.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行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30.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不会直接引起(  )‎ A.生长停止 B.性腺发育停止 C.血糖浓度升高 D.甲状腺机能减退 ‎ ‎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1)激素 A 的名称是  ,激素 B 的名称是  .‎ ‎(2)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 C 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 A和B的含量  所致.‎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激素A和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32.请在如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33.如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A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分析回答问题:‎ ‎(1)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  .‎ ‎(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  .‎ ‎(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  .‎ ‎(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  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 ‎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极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直接可相互转化,成分相同 C.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D.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 ‎【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组织液也可进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成分基本相同,B错误;‎ C、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相对恒定不变,C错误;‎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念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及其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 ‎ ‎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细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要结合实际,具体细胞进行具体分析,如换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则是淋巴、组织液,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识记、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 ‎ ‎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只要考生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 B.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解答】解:A、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A正确;‎ B、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B正确;‎ C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且其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这样可以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C正确;‎ D、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特点,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 ‎ ‎7.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8.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a、c、e分别为三个神经元的轴突,b和d是第二和第三个神经元的细胞核.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向右.‎ ‎【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中兴奋向右传递.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同一个神经元的b、c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的d和e处也能测到电位变化,但上一个神经元的a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所以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和e处.‎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出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 ‎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B.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位于传入神经上、②为突触结构、③位于传出神经上.‎ ‎【解答】解:A、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传出神经纤维,兴奋能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A正确;‎ 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所以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图中②的结构为突触,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由于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所以该图不是膝跳反射示意图,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0.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B.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T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也就失去了细胞免疫,且丧失部分体液免疫.‎ ‎【解答】解:A、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该患儿由于没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所以丧失细胞免疫,B错误;‎ C、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所以胸腺先天性缺失不影响B淋巴细胞的数量,C错误;‎ D、体液免疫中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也需要B淋巴细胞的参与,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所以还有成熟的B淋巴细胞,还有部分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细胞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1.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A错误;‎ B、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B正确;‎ C、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物质的判断,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组成内环境,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 ‎【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 ‎③二氧化碳和氧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13.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A、细胞液为植物细胞液泡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B错误;‎ C、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1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以及温度.人体的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的维持,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并理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 ‎ ‎15.对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由水平衡调节过程可知,水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对水重吸收来调节水平衡,无机盐调节中也是通过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对钾离子的分泌进行的,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都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来调节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水盐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及肾脏的作用.‎ ‎ ‎ ‎16.如图表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解答】解:A、刺激①,兴奋双向传导.兴奋向右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指针发生偏转;后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偏转,故刺激①指针偏转;‎ B、刺激②,兴奋双向传导.由于②正好是电流计的左接点,所以指针发生偏转;后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指针又发生偏转,故刺激②指针偏转;‎ C、刺激③,兴奋双向传导.由于③正好是电流计的左右接点的中点,所以兴奋传导到接点的时间相同,因此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D、刺激④,兴奋双向传导.兴奋向右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指针发生偏转;后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偏转,故刺激④指针偏转.‎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1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 ‎ ‎18.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X表示效应T细胞.‎ ‎【解答】解:A、B细胞作用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 B、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 C、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D、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图形准确的判读属于哪种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19.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抗体都是蛋白质,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体的合成与本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 ‎ ‎20.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胰岛素含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解答】解:A、正常人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会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度升高或降低,A错误;‎ B、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偏低,此时胰岛素含量减少,B错误;‎ C、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偏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含量恢复稳定,C正确;‎ D、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 ‎21.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降低血糖含量;胰岛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提高血糖含量.‎ ‎【解答】解:A、激素甲是降血糖,故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A错误;‎ B、激素乙是升血糖,故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 C、激素乙是升血糖,应该为胰高血糖素,C错误;‎ D、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激素甲为胰岛素,因此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中相关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两种激素关系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 ‎ ‎22.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注射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的营养物.‎ ‎【解答】解:A、蛋白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形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全营养液中不应该含有蛋白质,A正确;‎ B、人体细胞能吸收、利用葡萄糖,因此全营养液中应该含有葡萄糖,B错误;‎ C、无机盐和维生素是人体细胞能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因此全营养液中应该含有无机盐和维生素,C错误;‎ D、氨基酸的人体细胞能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因此全营养液中应该含有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细胞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内环境的成分,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23.下列事实中,能看作是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牛奶喝进胃内 B.精子进入输卵管 C.服用驱虫药 D.注射胰岛素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A、胃直接与外界直接相同,不属于进入内环境,A错误;‎ B、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B错误;‎ C、服用的驱虫药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进入内环境,C错误;‎ D、注射胰岛素是指将胰岛素注射到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因此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镜,并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4.下列活动中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思维 B.感觉 C.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反射的过程.‎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有关,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 ‎【解答】解:A、思维属于脑的高级功能,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非条件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C正确;‎ D、条件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脑高级功能的种类及部位,试题难度一般.‎ ‎ ‎ ‎25.负责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脑各结构的功能.‎ ‎1、下丘脑的作用有:①感受: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②分泌:受下丘脑内神经中枢的作用,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到垂体后叶;③调节:调节渗透压、体温、血糖;④传导:传导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兴奋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 ‎2、小脑:位于桥脑和延髓的后方,中间为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借小脑上中下三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和延髓相连接.小脑的机能有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和调整协调运动.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延髓.下丘脑仅是体温的调节中枢,形成感觉在大脑皮层.‎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控制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A错误;‎ B、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和调整协调运动,B错误;‎ C、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C正确;‎ D、脑干是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分析能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 ‎ ‎26.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变化为(  )‎ 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值,故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 ‎【解答】解:人体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的含量上升,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值,因此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答题时只要分析出正常人血糖含量升高,则胰岛素分泌量必然增多,反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 ‎ ‎27.某大山里的村民,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饮水及食物长期缺碘,这样对成年人的影响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解答】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物中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所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使代谢减弱.‎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激素的作用的识记与理解.‎ ‎ ‎ ‎28.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SARS病毒侵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抗体能够和SARS病毒结合.‎ ‎【解答】解:A、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再含有SARS病毒,A错误;‎ B、外毒素也就是相当于抗原,B错误;‎ C、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再含有SARS病毒抗原,C错误;‎ D、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含有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起到治疗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借助于SARS病毒的相关真实的实例,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对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药多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 ‎ ‎29.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感冒,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感冒.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B.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行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流感病毒属RNA病毒,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突变,若用某种流感疫苗去预防所有的流感就会不起作用.另外,即使是同一种病毒,也没变异,但第一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短,对继发性流感也不起作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有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解答】解:A、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A错误;‎ B、流感病毒属RNA病毒,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突变,B正确;‎ 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第一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短,对继发性流感也不起作用,C正确;‎ D、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0.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不会直接引起(  )‎ A.生长停止 B.性腺发育停止 C.血糖浓度升高 D.甲状腺机能减退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人体和动物的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 内分 泌腺 激素名称 本质 作用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多 肽 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肽 和 蛋 白 质 类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 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胰岛 胰岛素 蛋 白 质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 化成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加速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 升高 肾上腺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糖原 分解,使血糖升高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排出 性腺 雄激素 固醇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正常的雌性周 期 雌激素 ‎【解答】解:A、垂体释放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会直接引起生长停止,A错误;‎ B、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因此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会直接引起性腺发育停止,B错误;‎ C、血糖浓度是由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的,与垂体无关,C正确;‎ D、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年哺乳动物的垂体受损伤后会直接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和动物的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1)激素 A 的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 B 的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 .‎ ‎(2)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 C 的含量将会 增加 ,这是由于激素 A和B的含量 增加 所致.‎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激素A和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下降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答】解:(1)由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所以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C(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这是由于激素A和激素B增多所致.‎ ‎(3)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通过反馈作用使激素A和B含量下降,这是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2)增加 增加 ‎(3)下降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主要考查对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知识记忆能力.‎ ‎ ‎ ‎32.请在如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细胞外液中,淋巴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故①是组织液,②是血浆,它们和淋巴构成③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理化性质又包括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故④为酸碱度.‎ 故答案为:‎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酸碱度(或PH值)‎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能根据题干概念图作出准确的判断.‎ ‎ ‎ ‎33.如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A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分析回答问题:‎ ‎(1)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 突触 .‎ ‎(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 神经递质 .‎ ‎(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 ‎(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 ,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 钠离子 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突触的结构及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A表示突触的结构,B表示细胞膜的结构.①表示轴突末梢,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间隙,⑤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解:(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构成,即③④⑤共同构成.‎ ‎(2)②表示突触小泡,其内包裹着神经递质.‎ ‎(3)⑤表示突触后膜,即下一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4)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故答案为:‎ ‎(1)突触 ‎ ‎(2)神经递质 ‎ ‎(3)双层磷脂分子 ‎(4)外正内负 N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突触结构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