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50 KB
- 2021-09-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D
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A正确;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 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正确;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3.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有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答案】C
【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因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属于第一道防线。
【知识拓展】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5.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不利于该病的治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正确;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导致效应T细胞增多,则可使该病病情加重,D正确。
6.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答案】C
7.下列有关HIV(艾滋病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遗传物质是DNA
B.HIV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C.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B细胞
D.HIV侵入人体细胞时,逆转录酶会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HIV及艾滋病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T细胞,侵染时进入寄主细胞的成分是其RNA和逆转录酶,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HI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传播,不会随空气传播,B错误;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T细胞,C错误; HIV侵入人体细胞时,逆转录酶会进入细胞,D正确。
8.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A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项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直接产生分泌的,C项错误;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D项正确。
9.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答案】B
【解析】B细胞和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而浆细胞不能分裂,A错误;T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识别甲型流感病毒,但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甲型流感疫苗”即为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毒,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
10.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种牛痘预防天花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每个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D.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皮肤的屏障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种牛痘预防天花均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每个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C正确;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D错误。
11.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
A病毒,感染者典型的症状包括低热、关节疼痛、结膜炎等,另外还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并发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染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寨卡病毒的结构说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C.寨卡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D.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将被裂解而发生细胞坏死
【答案】A
【解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寨卡病毒能激活人体的T细胞和B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错误;被寨卡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
12.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故选D。
13.小华和小明均被流感病毒侵染并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小华注射过流感疫苗而小明没有,下列关于二者的症状及体内发生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华的感冒症状较小明轻,但他们内环境的稳态均已遭到破坏
B.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在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小华体内的抗体是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而小明体内的抗体是记忆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
D.小华和小明体内都可能发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C
小明体中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病毒侵入到人体细胞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发挥作用,D正确。
14.被毒蛇咬伤后需注射抗蛇毒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以上两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A.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多次注射某疫苗可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
B.抗蛇毒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
C.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毒蛇咬伤的治疗。对婴幼儿重复多次接种某疫苗,可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15.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处理后的麻风杆菌可直接传递给B细胞
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麻风杆菌并进行吞噬处理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麻风杆菌裂解
D.机体产生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时不需要麻风杆菌直接刺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过程相关知识。吞噬细胞处理后的麻风杆菌作为抗原传递给T细胞,A项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不具特异性,B项错误;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不能使麻风杆菌裂解,C项错误;浆细胞分泌抗体不需要抗原的刺激,D项正确。
16.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正确;M细胞为记忆细胞,只有在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才能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浆细胞),即进行二次免疫,B正确;E细胞(浆细胞)为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C错误;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传播感染,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以及 和 功能。
(3)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方式有 、 。
(4)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的原因是 。
(5)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但研制HIV疫苗困难很大
,原因是: 。
【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
(2)监控 清除
(3)分泌淋巴因子 产生效应T细胞
(4)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是不增殖细胞
(5)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在复制增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抗原的不断变化
【解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以及监控和清除功能。
(3)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方式有分泌淋巴因子、产生效应T细胞。
(4)人类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因此能成为“细胞陷阱”。
(5)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但研制HIV疫苗困难很大,原因是HIV的
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在复制增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抗原的不断变化。
18.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以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 免疫功能,其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非特异性 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19.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常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9-40℃并保持一段时间,其中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初次接触一种新的流感病毒时,通常需要经 的摄取和处理,若要消灭侵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 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等会产生内生致热源(EP),EP作用于 (填器官名称)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在体温持续高热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 散热量(填“大于”、“小于”、“等于”)。当体温过高并且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 来使体温恢复正常。病毒侵入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原因是 。
(3)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 (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的 。
【答案】(1)吞噬细胞 效应T 防卫
(2)下丘脑 等于 散热 体温上升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更有效的清除病毒(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不能 过敏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相关知识。
(1)当病原体侵染人体时,通常需要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若要清除抗原,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细胞免疫的作用是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由于病毒没有细胞壁结构,青霉素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所以青霉素对流感病毒不起作用;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属于过敏反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