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00 KB
- 2021-09-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B.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螺旋外,还需要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C.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3.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B.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4.下列关于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放线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脂质的组成元素与糖类完全相同
D.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断裂
5.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属于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
B.②过程产生的[H]参与①过程
C.③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
D.②过程强于①过程时,则植株正常生长
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仁与细胞核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核膜不与细胞内的其他膜相连
C.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周期性变化
D.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
7.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
B.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
C.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D.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8.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下列关于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等于羧基数
B.G蛋白的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C.G蛋白偶联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9.除病毒外,其他有机体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下列有关细胞和有机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卵细胞、精子、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都能体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B.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有机体大小与细胞大小关系直接相关
C.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D.在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但具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10.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B.酪氨酸的氨基多
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精氨酸的羧基多
11.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B.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C.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D.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12.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在清水中线粒体的内膜先于外膜破裂
C.线粒体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能量供应等有关
D.线粒体基质中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NA等
13.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D.在做脂肪的检测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1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B.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相同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C.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胞
D.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17.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 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18.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B.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C.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D.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19.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高等植物细胞内的ATP都是在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形成的
20.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多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
B.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C.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
D.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都是蛋白质
B.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C.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多糖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2.不能发生如图所示水解反应的化合物是( )
A.胰高血糖素 B.核苷酸 C.糖原 D.唾液淀粉酶
23.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
B.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C.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
D.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4.如图中①②③过程为某些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过程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B.①过程可能发生细胞数量的变化
C.图中物质变化可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
D.③过程的数量变化不需要纺锤丝的牵拉
25.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氨基酸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C.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D.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的组成元素有C、H、O、N,部分含S、P
26.ATP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DNA的基本单位
B.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C.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27.甲图表示干细胞的发育途径;乙图表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B.如果甲图和乙图表示的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过程,则甲图中的Ⅳ细胞和乙图中的⑤⑥⑦细胞相比,基因数目相同,且每个细胞表达的基因都完全不同
C.如果甲图中的Ⅱ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其在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的过程中要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
D.如果甲图中的Ⅳ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物质基础,但全能性很难实现
2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C~E
B.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C.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D.图乙中与②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③号染色体
2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C.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D.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30.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3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B.长颈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下降
C.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有葡萄糖、蔗糖酶
D.长颈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3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低等植物细胞
C.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不一定发生在核糖体
D.光合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
33.如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34.在试管内,葡萄糖经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时,会释放能量;在生物体内,葡萄糖亦可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下列有关等量的葡萄糖在试管或生物体内完全氧化释放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试管内的反应会产生较多的能量
B.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且都可产生ATP
C.两种情况所产生的能量一样多,且都以热的方式释放出
D.两种情况所产生的能量一样多,在试管内,以热的方式释放出;但在生物体中,有些能量可储存在ATP分子中
35.如图表示水稻根尖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浓度为a时,Ⅰ、Ⅲ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能量相等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和根尖细胞的呼吸类型相同
C.曲线Ⅲ中产生能量最多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D.根尖细胞的细胞呼吸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直接联系
36.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过程中应加入少许碳酸钙
B.利用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不新鲜叶片,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
D.不同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
37.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B.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5℃条件下不能生长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8.分析下面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是图乙的t1,则当温度变成t2时,c点向左上方移动
B.如果图乙的光强度位于光饱和点,那么白天环境温度为t2时,植物生长最快
C.从图乙可以看出,温度接近t4时,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因而t4是该植物能正常生长的极限温度
D.由图乙判断,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
39.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b→c段细胞中出现了染色单体
C.d→e段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40.大象和老鼠的个体差异不是细胞体积大小,而是细胞数目多少,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微米之间,原因不包括( )
A.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B.酶促反应和核糖体需要占有细胞一定空间
C.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D.细胞核DNA是不会随细胞体积扩大而增加
41.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如图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噬体将水解产物排出体外,以避免诱导细胞癌变
B.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
C.自噬体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
D.溶酶体具有识别功能,并参与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
42.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4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45.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乙醛乙酸→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46.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47.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4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哪幅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A. B. C. D.
49.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50.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材料或试剂替换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藓类的小叶代替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B.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代替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检测有无CO2生成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代替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用醋酸洋红染液代替龙胆紫溶液给染色体染色
51.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52.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5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适宜条件下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正常细胞中有1个原癌基因和1个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会癌变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4.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定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3
32.9
20℃
46.4
35.2
6.4
38.9
65.5
56.2
30℃
59.8
41.4
8.8
56.6
100.0
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O2浓度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据表可知温度为3℃、O2浓度为3.0%时最适宜贮藏菠菜
C.O2浓度从20.0%升至40.0%时,O2浓度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条件下,O2浓度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55.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推测: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点时(CO2吸收量/mg•10﹣2cm﹣2叶﹣1•h﹣1)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2cm﹣2叶﹣1•h﹣1)
A植物
1
3
20
6
B植物
3
9
30
15
注: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点后,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不增加,这一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A.11 B.2 C.9 D.20
二、非选择题
56.如图一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图二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这说明 .
(2)图二中曲线③表示 .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将 .
(3)假设将黑藻三个相同的叶肉细胞分别放在a、b、c 3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三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该原生质层是否包括细胞核? (填“是”或“否”).实验后结构③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
57.植物叶片在离体后,水分会迅速减少,叶片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会发生变化.离体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通过气孔的气体量)的下降,阻止了CO2的供应;二是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下降,使叶肉细胞利用CO2的能力降低.科研人员用茶树离体叶片作为研究材料,测定了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请回答:
(1)在叶肉细胞中,水光解的场所是叶绿体的 ;实验开始4min时,水光解产生气体的去向有 .
(2)实验8min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实验开始大约 min后叶片表现出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
(3)胞间CO2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
(4)在最初0~4min内,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min后,胞间CO2浓度 ,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58.如图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象,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图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
(2)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3)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 期,原因是 .
(4)绘出图丙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的图象.
59.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浸泡的目的是 .
(2)根据对实验装置等的理解,你认为此实验的目的是 .
(3)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简单设计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最初2小时是+0.3个单位(标尺读数增加0.3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
60.据图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如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②在a内变为④需要外界条件 ,该细胞吸收K+,需要 .
(2)图(2)中,甲表示该植物在夏季某晴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然后将整个装置置于室外与图甲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昼夜过程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①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图乙中DE段的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 相对应.
②图乙中F点对应于图甲中的 点.假如F点和B点时的温度相等,那么F点与B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
③图乙中CD段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 ,DE段叶绿体中ATP的含量 ,C5合成速率 .如果C、E两点时积累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E两点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
④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将 ,依据是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B.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解答】解:A、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A正确;
B、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多个科学家相继研究完成,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C错误;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A.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螺旋外,还需要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C.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是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高倍镜),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照在细胞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觉就是视野变暗.所以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应将视野调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将视野亮度调得亮,应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故选:B.
3.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B.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DNA和RNA个含有4种碱基,组成二者的碱基种类有所不同.
2、由图可知,m为碱基,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
【解答】解: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够成RNA,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C正确;
D、若m为胞嘧啶,则b可能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所以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放线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脂质的组成元素与糖类完全相同
D.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断裂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细胞中主要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错误;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放线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正确;
C、脂质的组成元素中肯定有C、H、O元素,但磷脂中含有P元素,而糖类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C错误;
D、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蛋白质变性,但只有高温能使肽键断裂,D错误.
故选:B.
5.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属于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
B.②过程产生的[H]参与①过程
C.③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
D.②过程强于①过程时,则植株正常生长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为叶肉细胞,该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图中①过程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中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解答】解:A、图中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A正确;
B、光合作用产生的[H]只能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错误;
C、③过程氧气表示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不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C错误;
D、该细胞中②过程强度大于①过程只能说明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但植物体还有大量的细胞不能光合作用,该植株不一定表现为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仁与细胞核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核膜不与细胞内的其他膜相连
C.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周期性变化
D.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错误;
B、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起到快速物质运输的作用,B错误;
C、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是DNA分子不能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
B.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
C.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D.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由图中分析可知,图中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是细胞呼吸,④是ATP的利用.
①过程(光反应):(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②过程(暗反应):(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 H2O)+C5
③过程(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高等植物和大部分藻类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在许多藻类中除叶绿素a,b外,还有叶绿素c,d和藻胆素,如藻红素和藻蓝素.
【解答】解:A.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A错误;
B.其它生物(如蓝藻)中也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B错误;
C.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C错误;
D.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D正确;
故选:D.
8.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下列关于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等于羧基数
B.G蛋白的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C.G蛋白偶联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1、核糖体:无膜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能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解:A、由于R基团中可能存在氨基或羧基,因此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不一定等于羧基数,A错误;
B、G蛋白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正确;
C、G蛋白偶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可知,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A.
9.除病毒外,其他有机体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下列有关细胞和有机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卵细胞、精子、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都能体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B.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有机体大小与细胞大小关系直接相关
C.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D.在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但具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有机体大小与细胞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大象和老鼠个体大小区别很大,但是它们细胞的体积大小没有明显差距.
真核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真菌,其中真菌中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的根细胞中也没有叶绿体;叶绿体分布在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一般的原核生物细胞均有细胞壁,但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解答】解:A、人的卵细胞、精子、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都能体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A正确;
B、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有机体大小与细胞大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中的支原体也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在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但是眼虫具有叶绿体,眼虫属于原生动物,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10.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B.酪氨酸的氨基多
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精氨酸的羧基多
【考点】氨基酸的种类.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解答】解: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因此酪氨酸和精氨酸的性质不同取决于两者的R基不同.
故选:A.
11.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B.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C.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D.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考点】酶的特性;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激素的本质有多种,有蛋白质类的激素,有脂质类激素,也有有机酸类的激素等;抗体都是蛋白质;根据以上四者的本质及其包含关系可知1是激素,2是蛋白质,3是酶,4是抗体.
【解答】解:A、能产生4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3酶,A正确;
B、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2、3、4分别表示蛋白质、酶、抗体,B错误;
C、物质1是激素,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的,C错误;
D、所有的活细胞均能产生3酶,但能产生3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1激素,D错误.
故选:A.
12.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在清水中线粒体的内膜先于外膜破裂
C.线粒体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能量供应等有关
D.线粒体基质中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NA等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解答】解:A、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
B、线粒体内膜面积要比外膜面积大得多,因此在清水中线粒体的外膜先于内膜破裂,B错误;
C、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其功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因此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能量供应等有关,C正确;
D、线粒体基质中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NA等,D正确.
故选:B.
13.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D.在做脂肪的检测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5)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西瓜汁为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过程中的砖红色沉淀的颜色反应,A错误;
B、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B错误;
C、蛋清中含有蛋白质,因此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C正确;
D、在做脂肪的检测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D错误.
故选:C.
1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是“有无细胞核细胞核”“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所以说明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与代谢活动的关系.
【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与题干信息无关,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与题干信息无关,C错误;
D、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括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B.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相同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有的酶存在于生物膜上,有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而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
D、不同的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相似,在基本结构基本相同,而不是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C.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胞
D.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
C、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这两种物种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同,C错误.
D、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撒和协助扩散两种,D正确;
故选:C.
17.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 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据题干信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说明吸收K+,排出Na+,的过程中逆浓度运输;而且图中显示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A错误;
B、Na+﹣K+泵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呼吸抑制剂能影响Na+和K+的运输,B错误;
C、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因而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所以该运输过程的持续进行不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和ATP的枯竭,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B.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C.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D.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解:A、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无核膜,A错误;
B、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正确;
C、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颤藻与发菜都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光合色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高等植物细胞内的ATP都是在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形成的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解答】解:A、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A正确;
B、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B正确;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20.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多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
B.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C.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
D.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多肽含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说明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有三种.
【解答】解:A、图中多肽有两个游离的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A错误;
B、图中多肽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B错误;
C、四个氨基酸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要失去3分子的水,C正确;
D、图中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即表示有3种不同的侧链基团,D错误.
故选:C.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都是蛋白质
B.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C.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多糖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1、脂类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2、糖类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植物)、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植物)、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解答】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A错误;
B、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为固醇类,都属于脂质,B正确;
C、半乳糖属于单糖,C错误;
D、乳糖属于二糖,D错误.
故选:B.
22.不能发生如图所示水解反应的化合物是( )
A.胰高血糖素 B.核苷酸 C.糖原 D.唾液淀粉酶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1、多聚体由单体聚合而成,水解后可形成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均为大分子化合物,可水解为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2、分析题图:题图是一个简单的多聚体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体的模式图.
【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水解为单体氨基酸,A错误;
B、核苷酸为构成核酸的单体、不是多聚体,不能水解,B正确;
C、糖原是多糖,可水解为单体葡萄糖,C错误;
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水解为单体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23.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
B.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C.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
D.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分子,甲的运输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乙的运输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丙的运输方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
【解答】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是以图中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A错误;
B、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
C、胆固醇属于脂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是利用了相似相容原理,C正确;
D、丙属于主动运输,细胞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或排出某些物质,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A.
24.如图中①②③过程为某些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过程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B.①过程可能发生细胞数量的变化
C.图中物质变化可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
D.③过程的数量变化不需要纺锤丝的牵拉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①②③过程为某些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①表示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②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③表示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解答】解:A、②过程中染色质转化为染色体,该分裂过程中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如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①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分裂,因此可能发生细胞数量的变化,B正确;
C、图中物质变化不能再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如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会出现图示物质变化,C错误;
D、③过程的数量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不需要纺锤丝的牵拉,D正确.
故选:C.
25.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氨基酸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C.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D.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的组成元素有C、H、O、N,部分含S、P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属于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其成元素有C、H、O、N、P;
4、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解答】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正确;
B、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不能检测氨基酸,B错误;
C、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而不含磷脂,叶绿素为光合色素,不含磷脂,C错误;
D、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不含S,D错误.
故选:A.
26.ATP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DNA的基本单位
B.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C.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解答】解:A、AT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错误;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ATP水解时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C.
27.甲图表示干细胞的发育途径;乙图表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B.如果甲图和乙图表示的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过程,则甲图中的Ⅳ细胞和乙图中的⑤⑥⑦细胞相比,基因数目相同,且每个细胞表达的基因都完全不同
C.如果甲图中的Ⅱ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其在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的过程中要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
D.如果甲图中的Ⅳ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物质基础,但全能性很难实现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细胞增殖实现细胞的自我更新,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类型.
2、据图乙分析,②③④和①在形体结构上没有差别,所以a属于细胞增殖,⑤⑥⑦形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所以b属于细胞分化.
3、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
【解答】解:A、甲图和乙图中均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此过程中基因的数目并没有减少,因此甲图中的Ⅳ细胞和乙图中的⑤⑥⑦细胞相比,基因数目相同;但每个细胞表达的基因都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细胞也有相同的基因表达,如所有细胞都会表达细胞呼吸酶基因),B错误;
C、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和T细胞,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如果甲图中的Ⅳ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物质基础,但全能性很难实现,D正确.
故选:B.
2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C~E
B.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C.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D.图乙中与②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③号染色体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A﹣C为间期、C﹣D为前期、D﹣E为中期、E﹣F为后期、G﹣H为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4:4,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解答】解:A、姐妹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结束,因此图甲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区段是C~E,A正确;
B、乙图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模式图,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丙图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C正确;
D、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6号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2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C.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D.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解: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
C、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的场所,但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无关,C错误;
D、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C.
30.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烧杯内溶液,②表示漏斗内溶液,③表示半透膜,构成渗透装置;④⑤⑥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共同组成了原生质层⑦.
【解答】解:A、由于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A正确;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甲中的半透膜没有选择性,而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性,B正确;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体积减小,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C正确;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自由扩散吸收乙二醇,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选:D.
3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B.长颈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下降
C.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有葡萄糖、蔗糖酶
D.长颈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根据题意,半透膜可以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不允许二糖中的蔗糖透过.但是蔗糖酶能将一分子的蔗糖水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它们均属于单糖,它们也可以通过半透膜.
【解答】解:ABD、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A正确,BD错误;
C、蔗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C错误.
故选:A.
3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低等植物细胞
C.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不一定发生在核糖体
D.光合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有些原核细胞具有光合片层,光合片层上分布着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4、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的场所.
【解答】解:A、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一定是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
C、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光合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如蓝藻没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33.如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解答】解: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会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对应于曲线2.
故选:B.
34.在试管内,葡萄糖经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时,会释放能量;在生物体内,葡萄糖亦可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下列有关等量的葡萄糖在试管或生物体内完全氧化释放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试管内的反应会产生较多的能量
B.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且都可产生ATP
C.两种情况所产生的能量一样多,且都以热的方式释放出
D.两种情况所产生的能量一样多,在试管内,以热的方式释放出;但在生物体中,有些能量可储存在ATP分子中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的区别与联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A错误;
B、葡萄糖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不能合成ATP,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ATP的合成,B错误;
C、葡萄糖在体外燃烧的能量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散失,体内氧化分解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错误;
D、由A、C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35.如图表示水稻根尖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浓度为a时,Ⅰ、Ⅲ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能量相等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和根尖细胞的呼吸类型相同
C.曲线Ⅲ中产生能量最多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D.根尖细胞的细胞呼吸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直接联系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水稻根尖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酒精)+2CO2
【解答】解:A、氧气浓度为a时,Ⅰ、Ⅲ单应时间内产生的CO2量相等,Ⅰ是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少,Ⅲ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多,A错误;
B、酵母菌的细胞和根尖细胞均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
C、曲线Ⅲ中产生能量最多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
D、根尖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ATP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直接联系,D错误.
故选:B.
36.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过程中应加入少许碳酸钙
B.利用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不新鲜叶片,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
D.不同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解:A、研磨过程中应加入少许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
B、利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提取色素利用无水乙醇,B错误;
C、采用不新鲜叶片,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因此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C正确;
D、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D正确.
故选:B.
37.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B.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5℃条件下不能生长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表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A、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A错误;
B、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所以在5℃时该植物能正常生长,B错误;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3.50×12﹣3.00×12)÷(1.75×12﹣0.75×12)=6÷12=0.5倍,C错误;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温度应该为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
故选:D.
38.分析下面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是图乙的t1,则当温度变成t2时,c点向左上方移动
B.如果图乙的光强度位于光饱和点,那么白天环境温度为t2时,植物生长最快
C.从图乙可以看出,温度接近t4时,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因而t4是该植物能正常生长的极限温度
D.由图乙判断,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图乙中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t2和t3之间,在t2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在t4点温度之后;在t4点温度之前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量为0,超过该交点之后植物不能生长.
【解答】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图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是乙图的t1,则当温度变成t2时,总光合作用增强,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应增大,又由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增大,所以c点应向右上方移动,A错误;
B、如果乙图的光强度位于光饱和点,那么白天环境温度为t2时,植物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植物生长最快,B正确;
C、温度接近t4时,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由于植物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白天植物没有积累营养物质,晚上一直消耗营养物质,所以t4温度条件下,植物不能生存,C错误;
D、由图乙判断,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相同,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t2时,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t3时,D错误.
故选:B.
39.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b→c段细胞中出现了染色单体
C.d→e段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根据图解可知,ab段表示DNA复制之前,该时间段进行R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使细胞中出现染色单体,B正确;
C、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为1,是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C正确;
D、该图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加倍或相等,D错误.
故选:D.
40.大象和老鼠的个体差异不是细胞体积大小,而是细胞数目多少,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微米之间,原因不包括( )
A.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B.酶促反应和核糖体需要占有细胞一定空间
C.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D.细胞核DNA是不会随细胞体积扩大而增加
【考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分析】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
(1)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2)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限.但细胞也不是越小越好,因为酶促反应和核糖体需要占有细胞一定空间.
【解答】解:A、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A错误;
B、酶促反应和核糖体需要占有细胞一定空间,所以细胞不是越小越好,也要有一定大小,B正确;
C、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限,这也决定细胞不能无限长大,C正确;
D、细胞核DNA是遗传物质,不会随细胞体积扩大而增加,D正确.
故选:A.
41.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如图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噬体将水解产物排出体外,以避免诱导细胞癌变
B.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
C.自噬体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
D.溶酶体具有识别功能,并参与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首先图示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形成自噬体;其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开始分解线粒体.
【解答】解:A、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有的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不能被利用的则排到细胞外,A错误;
B、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因而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正确;
C、自噬体具有2层膜,是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的,C正确;
D、溶酶体只有识别自噬体后才能与其融合,可见,溶酶体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D正确.
故选:A.
42.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图甲模型能解释酶的专一性,则A代表麦芽糖酶,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图乙中,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限制性因素是麦芽糖量,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解答】解: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D专一性结合使D分解为E和F,说明酶具有专一性,故A正确;
B、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故B错误.
C、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催化速率下降,故C正确;
D、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则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故D正确.
故选:B.
4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A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B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C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
【解答】解:A、完成a过程不一定伴随H2O和CO2生成,如无氧呼吸,A错误;
B、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
C、c是ATP的水解过程,细胞内所有吸能的反应都伴随着ATP的水解过程,如合成物质;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等,发生场所较多,而线粒体主要进行的是b(ATP的合成),C错误;
D、B表示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D.
4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以酵母菌为例研究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先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解答】解;A、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解得,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C错误;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D正确.
故选:C.
45.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乙醛乙酸→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
【解答】解:A、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故A选项错误;
B、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故B选项错误;
C、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故C选项正确;
D、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46.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
【解答】解:A、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CO2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
B、光照强度为b时,有CO2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错误;
C、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
D、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故D正确.
故选:D.
47.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解答】解:①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①正确;
②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因此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②正确;
③ATP中的“A”是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③正确.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可和ADP迅速转化,④正确.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好氧性细菌,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⑤正确.
⑥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化学能,⑥正确.
因此,以上叙说均正确.
故选:A.
4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哪幅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A. B. C. D.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
B、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C、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
D、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C.
49.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由此可见,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据此答题.
【解答】解:A、有丝分裂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因此图示细胞不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此图不是发生在分裂间期,因为染色体已完成复制,形成了染色单体,B错误;
C、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核膜逐渐消失,C正确;
D、不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因为仍有核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50.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材料或试剂替换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藓类的小叶代替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B.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代替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检测有无CO2生成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代替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用醋酸洋红染液代替龙胆紫溶液给染色体染色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解答】解:A、藓类的小叶中含有叶绿体,因此用藓类的小叶代替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A正确;
B、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检测有无CO2生成,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只能用于鉴定是否产生酒精,B错误;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因此可以代替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
D、用醋酸洋红染液代替龙胆紫溶液给染色体染色,D正确.
故选:B.
51.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可以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
C、根据酶的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52.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本题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一)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二)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①是水,②是氧气,然后结合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①正确;
②(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不产生[H],②错误;
③(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过程与光无关,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不正确的是②③④共三项.
故选:C
5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适宜条件下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正常细胞中有1个原癌基因和1个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会癌变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2)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①细胞衰老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细胞衰老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①错误;
②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③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因此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④错误;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⑥错误;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
故选:C.
54.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定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3
32.9
20℃
46.4
35.2
6.4
38.9
65.5
56.2
30℃
59.8
41.4
8.8
56.6
100.0
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O2浓度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据表可知温度为3℃、O2浓度为3.0%时最适宜贮藏菠菜
C.O2浓度从20.0%升至40.0%时,O2浓度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条件下,O2浓度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氧气浓度和温度,实验的因变量为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答】解:A、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知,低于30℃时,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增多,表中10℃、1.0%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20℃、1.0%多,因此该数据可能是错误的,A正确;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温度为3℃、O2含量为3.0%时,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少,细胞呼吸速率最低,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B正确;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O2含量已经达到饱和,O2含量不再是限制呼吸强度的因素,C错误;
D、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20℃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D正确.
故选:C.
55.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推测: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点时(CO2吸收量/mg•10﹣2cm﹣2叶﹣1•h﹣1)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2cm﹣2叶﹣1•h﹣1)
A植物
1
3
20
6
B植物
3
9
30
15
注: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点后,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不增加,这一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A.11 B.2 C.9 D.20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表格: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A植物光照强度为1,B植物为3;光饱和时A植物光照强度为3,B植物为9,说明A植物是喜阴植物;光饱和时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A植物为20,B植物为30;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A植物为6,B植物为15.
【解答】解:由表中可看出,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达到光饱和点,固定的CO2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0+6=26;B植物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二氧化碳的吸收为15.因此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11.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56.如图一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图二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这说明 脂肪可能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
(2)图二中曲线③表示 淀粉磷酸化酶 .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将 增加 .
(3)假设将黑藻三个相同的叶肉细胞分别放在a、b、c 3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三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该原生质层是否包括细胞核? 否 (填“是”或“否”).实验后结构③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b>a .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糖类代谢;脂肪代谢.
【分析】1、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在不断变化,这些有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曲线中物质含量的变化,就能判断出物质之间如何转化.
2、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在50﹣65℃水浴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还原性糖含量越高颜色越深,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都属于还原性糖.
3、分析图三:①为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②为细胞质,③为液泡.
【解答】解:(1)根据图一,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曲线1、2、3随时间延长含量不断下降,4曲线随时间延长含量不断上升;4表示脂肪,含量不断提高,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含量不断下降,由此推测脂肪可能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2)结合图一,小麦开花后数日种子成熟,图二中曲线②应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含量变化,曲线②类似于“S”型变化曲线,催化其合成的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应用图二中曲线③表示;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淀粉等不断积累,种子的干重将增加.
(3)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因此不含细胞核;由图三可知,实验后c失水最多,其细胞液的浓度最高,其次是b,最后是a,因此
实验后结构③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b>a.
故答案为:
(1)脂肪可能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2)淀粉磷酸化酶 增加
(3)否 c>b>a
57.植物叶片在离体后,水分会迅速减少,叶片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会发生变化.离体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通过气孔的气体量)的下降,阻止了CO2的供应;二是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下降,使叶肉细胞利用CO2的能力降低.科研人员用茶树离体叶片作为研究材料,测定了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请回答:
(1)在叶肉细胞中,水光解的场所是叶绿体的 类囊体薄膜 ;实验开始4min时,水光解产生气体的去向有 进入线粒体供叶肉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
(2)实验8min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实验开始大约 16 min后叶片表现出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
(3)胞间CO2进入叶绿体后,与 五碳化合物(C5) 结合而被固定,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
(4)在最初0~4min内,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气孔导度下降,阻止CO2供应 ;12min后,胞间CO2浓度 上升 ,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减弱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反应的产物主要有氧气、[H]和ATP,其中[H]和ATP参与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又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
【解答】解:(1)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据图分析,实验开始4min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水光解产生气体的去向有进入线粒体供叶肉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据图分析,实验8min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实验开始大约16min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活性速率,伺候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叶片表现出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3)细胞间的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后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而形成三碳化合物.
(4)在最初0~4min内,由于气孔导度下降,阻止CO2供应导致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下降.据图分析,12min后,胞间CO2浓度上升,此时由于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减弱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进入线粒体供叶肉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16
(3)五碳化合物(C5)
(4)气孔导度下降,阻止CO2供应 上升 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减弱
58.如图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象,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图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分裂方式不对(因为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
(2)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 .
(3)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 间 期,原因是 间期的时间最长 .
(4)绘出图丙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的图象.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中,A细胞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可知,该同学画的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但是图中只有3条染色体,该植物染色体数为2n=4;而丙图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并且细胞为圆形,画的不是植物细胞.
丁图中,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a是间期,bcde分别表示前、中、后期.
【解答】解:(1)不正确,分裂方式不对(因为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2)图丁中CD段着丝点分裂.
(3)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由于 间期的时间最长,所以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4)图丙是有丝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分裂的图象:.
故答案为:
(1)不正确 染色体数目不对
(2)着丝点分裂
(3)间 间期的时间最长
(4)
59.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浸泡的目的是 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
(2)根据对实验装置等的理解,你认为此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
(3)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简单设计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最初2小时是+0.3个单位(标尺读数增加0.3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1.5 单位/小时.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据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测量种子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主要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锥形瓶内的气体总量减少,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
据图乙可知:0~3.5小时瓶内气体体积一直变化,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放出CO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解答】解:(1)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中将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浸泡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
(2)据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测量种子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主要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锥形瓶内的气体总量减少,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因此需要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即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5)由柱形图分析可知,在最初2小时U形管液面上升5.6﹣2.3=3.3个单位,而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最初2小时是+0.3个单位(标尺读数增加0.3个单位),因此实际上液面上升3.3﹣0.3=3个单位,则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3÷2=1.5单位/小时.
故答案为:
(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5)1.5
60.据图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如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 二 阶段,②在a内变为④需要外界条件 光照 ,该细胞吸收K+,需要 载体和ATP .
(2)图(2)中,甲表示该植物在夏季某晴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然后将整个装置置于室外与图甲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昼夜过程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①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CO2浓度 ;图乙中DE段的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 M点以后 相对应.
②图乙中F点对应于图甲中的 K 点.假如F点和B点时的温度相等,那么F点与B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相等 .
③图乙中CD段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DE段叶绿体中ATP的含量 升高 ,C5合成速率 下降 .如果C、E两点时积累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E两点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C>E .
④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将 增加 ,依据是 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罩内24h后比0时的CO2浓度要低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液泡;①是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气,④是葡萄糖,⑤ATP.
图(2)中,据图甲分析,H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HK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K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K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KL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L点以上就不再加强了,L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根据图乙分析,AB段的转折点之前,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AB段的转折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BD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且大于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DE段,由于温度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FG段,光线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
【解答】解:(1)①是水,与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②在a内变为④需要外界条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吸收K+,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载体和ATP.
(2)①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则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图乙中DE段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下降较慢,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来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M点以后相对应.
②图乙中F点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对应于图甲中K 点;F点与B点温度相等,说明两点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而F点和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两点光合作用强度也相等.
③图乙中CD段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DE段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升高,C5合成速率下降.如果C、E两点时积累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E两点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C>E.
④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将增加,依据是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罩内24h后比0时的CO2浓度要低.
故答案为:
(1)二 光照 载体和ATP
(2)①CO2浓度 M点以后
②K 相等
③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升高 下降 C>E
④增加 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罩内24h后比0时的CO2浓度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