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8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故城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70分)
1.以下几种激素中,既能用注射法也能用口服法的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2.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是由哪种激素的作用引起的( )
A.孕激素 B.雌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素
3.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4.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可维持在一定范围,与其无直接关系的物质或过程是( )
A.胰岛素的作用 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C.生长激素 D.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E.脂肪及氨基酸转变为糖类
5.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6.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5
3
5.5
丁
4
3
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8.吃糖1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如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
A.a血管的胰蛋白酶 B.a血管的胰淀粉酶
C.b血管中的胰岛素 D.b血管的胰高血糖素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12.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13.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1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5.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16.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1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1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0.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21.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22.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23.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不属于免疫过程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5.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 )
①细菌 ②病毒 ③花粉 ④癌细胞.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27.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28.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 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
29.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
C.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30.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3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32.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芥苗预防结核菌感染
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
33.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3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5.下列各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支气管哮喘 B.艾滋病
C.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非选择题
36.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 ;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④表示组织间隙的 .
(2)以上②③④合称 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 .
37.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
(4)突触包括: 、 、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38.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5)激素C的作用是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故城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3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70分)
1.以下几种激素中,既能用注射法也能用口服法的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消化液中有蛋白酶,故蛋白质类物质不能口服.
【解答】解:A、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正确;
B、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可以口服,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多肽,不可以口服,C错误;
D、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不可以口服,D错误;
故选:B.
2.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是由哪种激素的作用引起的( )
A.孕激素 B.雌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叫做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胡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
【解答】解: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男性的性激素是雄性激素,女性的性激素是雌性激素.即能促使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并维持第二性征的是雌性激素.
故选:B
3.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因此小鼠的血糖过低,如果要使其快速复苏,可以适量注射葡萄糖使其恢复.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
B、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但不能提高血糖浓度,B错误;
C、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个体的第二性征,不能调节血糖,C错误;
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说明血糖含量较低,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注射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4.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可维持在一定范围,与其无直接关系的物质或过程是( )
A.胰岛素的作用 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C.生长激素 D.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E.脂肪及氨基酸转变为糖类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有: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解:A、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A错误;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能升高血糖,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B错误;
C、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与调节血糖含量无关,C正确;
D、糖类转变为蛋白质,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D错误.
E、脂肪及氨基酸可以与血糖相互转化,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E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考点】酶的概念;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的本质可能是蛋白质、有机酸、生物碱、脂质等.
【解答】解: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激素调节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一部分,又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A正确;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因此一定产生酶,B错误;
C、激素产生后,一般运输到细胞外,由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正确;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正确.
故选:B.
6.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5
3
5.5
丁
4
3
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题表分析:甲可能是摘除了甲状腺,乙可能是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部分被摘除,丙可能是性腺被摘除.雄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雄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第二性征.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是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的主要是促进动物生长.
【解答】解:A、甲狗手术后导致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从而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兴奋性,A正确;
B、乙狗生长激素含量降低,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缺少后生长缓慢或停滞,B正确;
C、雄性激素可维持第二性征,丙狗体内雄性激素量很低因而性情变得温顺,C正确;
D、丁狗不作处理应正常生长,乙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甲狗由于甲状腺激素少,而患呆小症,丙含有生长激素能长大,D错误.
故选:D.
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C.
8.吃糖1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如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
A.a血管的胰蛋白酶 B.a血管的胰淀粉酶
C.b血管中的胰岛素 D.b血管的胰高血糖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吃糖1小时后,通过消化吸收使血液中糖含量增加,所以血糖中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
【解答】解:A、胰蛋白酶不分布在血管中,A错误;
B、胰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分布在血管中,B错误;
C、b中胰岛素增多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正确;
D、b血管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答】解:A、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故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故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故C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另外在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故D错误.
故选:D.
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进而增加散热量,A错误;
B、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B错误;
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答】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
故选:C.
12.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解答】解: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A错误;
B、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正确;
D、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13.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
【解答】解:A、由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可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C正确;
D、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通过反馈作用引起③和④的减少,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
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
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④错误.
故选:A.
15.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
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
故选:D.
16.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
【解答】解:A、抗毒素、凝集素都是抗体,抗毒素能中和外毒素,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因而都能被蛋白酶分解,B正确;
C、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其它淋巴细胞都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当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抗体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超敏反应等,D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解答】解: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B错误;
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C错误;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并在作用完成后很快被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1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即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
【解答】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故A错误;
B、过敏反应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快,故B正确;
C、过敏反应主要是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主要是体液免疫,故C错误;
D、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故D错误.
故选:B.
1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
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
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C.
20.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体液免疫过程大多数抗原需要用经过T淋巴细胞的识别和呈递,细胞免疫过程在效应阶段发挥作用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增殖、分化组成的,细胞免疫离不开T细胞.因此,摘除犬的胸腺之后,会影响到该犬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故选:C.
21.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TRH的分泌应增加.
故选:B.
22.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
3、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解答】解:A、剧烈运动时,部分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中,由于血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PH变化不大,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运动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低,通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C正确;
D、当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体内水分散失过多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行调节,D错误.
故选:D.
23.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
【解答】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在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主要有语言中枢,而考试是要保持安静的,所以不需要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和③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参与,故排除选项A、B、C,而专心作答试题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不属于免疫过程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B错误;
C、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C正确;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它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5.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 )
①细菌 ②病毒 ③花粉 ④癌细胞.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①细菌、②病毒、③花粉、④癌细胞都属于抗原,都能够引起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①细菌、②病毒、③花粉、④癌细胞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选:D.
2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病菌侵染人体后,会进入宿主细胞形成靶细胞,需要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C错误;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但吞噬细胞也能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D错误.
故选:A.
27.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答】解:A、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
B、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B错误;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故C错误;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比普通的T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D错误.
故选:A.
28.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 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甲醛减毒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治疗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患者,需注射抗毒素治疗,注射类毒素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解答】解:A、从题意可见,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故A错误.
B、抗毒素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是针对外毒素,属于抗体,其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故B正确.
C、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故C错误.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故D错误.
故选B.
29.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
C.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具体如下:
【解答】解: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1)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能产生T细胞,因此细胞免疫能力可以恢复;
(2)对于乙组小鼠来说,破坏胸腺后,注入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只有B淋巴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故选:C.
30.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是体液免疫过程,①⑥⑦是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
D、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
故选:C.
3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④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3)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①正常免疫;
故选:B.
32.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芥苗预防结核菌感染
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解答】解: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没有针对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抗体是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体液免疫)中产生的,C错误;
D、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具有记忆细胞,因此不会再患此病,而记忆细胞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D错误.
故选:A.
33.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修饰,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发挥作用.
【解答】解: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则核糖体.
故选:A.
3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
【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
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
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
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选:B.
35.下列各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支气管哮喘 B.艾滋病
C.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
C、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 细胞内液 ;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淋巴 ;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血浆 ;④表示组织间隙的 组织液 .
(2)以上②③④合称 细胞外 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内环境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 调节 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图形是典型的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交换图,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号相关的结构和液体.有盲端的管道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管道为毛细血管,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②③④分别所指的是细胞内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解答】解:(1)(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淋巴;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浆;④表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
(2)以上②淋巴、③血浆、④组织液合称细胞外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内环境.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4)和②淋巴、④组织液比较,③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 内环境
(3)内环境调节
(4)蛋白质
37.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感受器 ,乙图是甲图中 d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神经递质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B神经元持续兴奋 .
(4)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 胞吐 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图乙是突触的结构,A是突触小体,B是突触后膜.
2、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1)分析甲图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是传入神经,f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由A传到B.
(3)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故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
(4)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胞吐
38.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当体内缺乏 碘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增加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增加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神经和体液(激素) 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下降 .这是一种 (负)反馈 调节机制.
(5)激素C的作用是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分析题图: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1)由图解可知,激素A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将导致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通过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4)如果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过多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它们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甲状腺激素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是负反馈调节.
(5)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 主动运输
(3)增加 增加 神经和体液(激素)
(4)下降 (负)反馈
(5)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