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作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届 新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1.答案 B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也会发生波动甚至种群消亡,D错误。‎ ‎2.(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  )‎ A.甲>乙>丙 B.丙>乙>甲 ‎ C.乙>甲>丙 D.甲=乙=丙 ‎2.答案 B 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生殖期所占比例最大,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等,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 ‎3.(2019全国第三次大联考)数学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而每个数学模型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 C.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根据多年数据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准确统计某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并制订捕捞计划 ‎3.答案 C 样方法要求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标志重捕法正是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相同的特点,来估算某种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B错误;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可获得一定量的昆虫,如果长期观测、多年积累,可以获得某种昆虫的数量值,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结合田间昆虫的数量和气象因子等环境条件,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对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C正确;标志重捕法只能大致估算种群密度,不能准确统计,D错误。‎ ‎4.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4.答案 C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5.(2019江西南昌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S”型增长曲线预测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生育政策 B.在“J”型增长的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是保持不变的 C.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D.“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最快,种内斗争程度最小 ‎5.‎ 答案 B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来预测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生育政策,A错误;在“J”型增长的过程中,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的,因此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是保持不变的,B正确;可以利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增长最快,但种内斗争程度不是最小,D错误。‎ ‎6.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6.答案 D 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项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项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项错误。‎ ‎7.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只/年)‎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7.答案 D 由表格数据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种群数量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10年小但大于0,种群数量仍在增长,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通常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D正确。‎ ‎8.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8.答案 B 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项错误。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项正确。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而t3之后小于0,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是最大的;同理可得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C项错误。t4时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选择在t4之前进行,D项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9.(2019湖南长沙第一中学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9.答案 ABC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自身天敌影响,D正确。‎ ‎10.(2019浙江温州九校第一次联考)研究性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除40 ℃组,另外两组均呈现“J”型增长 B.实验表明30 ℃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C.如图a点时10 ℃组和30 ℃组混浊度相同 D.培养至48 h,不同温度组的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 ‎10.答案 ABD 由于资源空间有限,10 ℃、30 ℃组种群都呈“S”型曲线增长,A错误;实验表明30 ℃起初种群增长最快,但由于不同温度的实验组太少,不能确定30 ℃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B错误;a点时10 ℃组和30 ℃组种群数量相同,混浊度相同,C正确;培养至48 h,30 ℃、40 ℃组的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而10 ℃组呈增长型,D错误。‎ ‎11.(2019济南师范大学附中考前模拟)研究小组对某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的λ值(指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该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数据显示,动物A的种群数量在2014年到2016年逐渐增多 B.动物B在2013年的λ值较低,原因可能是雌性个体减少,出生率降低 C.动物C最可能为外来入侵物种,它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影响 D.2015年至2017年,动物C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11.答案 BCD 表中数据显示,动物A的种群数量在2014年到2016年,λ值一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识图分析可知,动物B在2013年的λ值较低,可能是雌性个体减少,出生率降低所致的,B正确;动物C在2015年以前λ值一直大于1,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因此动物C最可能为外来入侵物种,它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影响,C正确;2015年至2017年,动物C的λ值等于1,故动物C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2019陕西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                等。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2)某同学为了调查该区域内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 捕获总鸟数 朱鹮 红腹锦鸡 第一次捕捉/只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只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该区域朱鹮大约有     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某种细菌寄生在朱鹮体内,科研工作者发现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若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这种数学模型表现形式的优点是          。 ‎ ‎12.答案 (1)“J”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2)322 偏大 (3)N9=N0×29(个) 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1)在没有天敌、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调查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所以该区域朱鹮大约有(46×42)÷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3)已知该种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且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个小时一共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个)。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相比,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3.(2019山东泰安二模)如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      调查。 ‎ ‎(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影响而不断变化,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     。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                            ;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陆地中“岛”)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       。 ‎ ‎(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λ值(λ=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表。‎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λ值 ‎2‎ ‎2‎ ‎2‎ ‎2‎ 乙种群λ值 ‎1.7‎ ‎2.3‎ ‎1.5‎ ‎0.3‎ 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   型。若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   。 ‎ ‎13.答案 (1)物种组成 取样器取样法 (2)相对平衡 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 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3)“J” Nt=N0×2t 竞争 解析 (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2)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相对平衡。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3)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λ=2,故其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若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2t。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14.广西某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已经绝迹。‎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1)调查田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2。 ‎ ‎(2)图一是该生态系统中鳝鱼种群在t1~t5时间内的增长速率曲线:‎ ‎①在图中鳝鱼种群数量处于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的时间段为      。 ‎ ‎②若在t1~t5时间内,鳝鱼种群数量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m,而t1和t5时间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分别在A和B点,请根据图一的信息在图二上画出在t1~t5时间内该鳝鱼种群数量的曲线图。‎ ‎14.答案 (1)田螺是一种活动能力弱(缓慢)且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随机取样 16‎ ‎(2)①t3~t4‎ ‎②‎ 解析 (1)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据图分析,鳝鱼种群增长速率在t1~t5时间内从0变成最大(t2)再变成0(t3~t4),最后小于0,因此其种群数量处于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的时间段为t3~t4。鳝鱼种群数量从t1(A)点开始增大,到t3时达到环境容纳量(m),且t3~t4之间维持在m, t4以后种群数量减少到t5时的B,并绘制成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