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00 KB
  • 2021-09-24 发布

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白山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具有核膜的是( )‎ A. 青霉菌 B. 猪的成熟红细胞 C. 蓝藻 D. 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主要的区别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青霉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与核膜,A正确;‎ B、猪的成熟红细胞无核膜也无细胞器,B错误;‎ C、蓝藻又称为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C错误;‎ D、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D错误;‎ 故选:A。‎ ‎2.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占其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鲜重元素占比是O>C>H>N,干重中C>O>N>H。‎ ‎【详解】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O,C正确;‎ 故选:C。‎ ‎3.不同的生物膜其功能有差异,与此相关的物质主要是( )‎ A. 磷脂分子 B. 蛋白质 C. 多糖 D. 胆固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几种主要功能,说明了膜功能的多样性。根据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可推知完成这些功能的物质在结构上应具有多样性。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详解】A、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没有特异性,A错误;‎ B、蛋白质分子有特异性,膜功能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的差异造成的,B正确;‎ C、多糖和蛋白质结合才有特异性,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之一,没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4.下图为某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含磷脂分子 B. 存在于蓝藻细胞中 C. 经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D. 含有光合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细胞器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具膜细胞器,双层膜,且叶绿体有类囊体薄膜,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叶绿体是具膜细胞器,有生物膜,含磷脂分子,A错误 B、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叶绿体是绿色的,C错误;‎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的色素,D正确;‎ 故选:D。‎ ‎5.下列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核孔——细胞与外界物质运输的通道 C. 染色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 C、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B. 真核细胞的DN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腺细胞中内质网比较发达 D. 细胞外液中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都是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构成细胞的有机物有蛋白质、糖、脂质和核酸,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详解】A、葡萄糖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人体细胞无果糖和蔗糖,因此二者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会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细胞质中的DNA不一定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B错误;‎ C、滑面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则合成固醇类激素的腺细胞中内质网比较发达,C正确;‎ D、内分泌激素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可以是脂质或者氨基酸的衍生物,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C。‎ ‎7.下列实验材料适合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口腔上皮细胞 C. 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才能进行的,如分生组织以及愈伤组织。‎ ‎【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A。‎ ‎8.下列物质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是( )‎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钾离子 D. 乙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低浓度(举例:H2O,O2,CO2,甘油,乙醇,苯 等)‎ ‎2、协助扩散特点:载体蛋白协助,高浓度→低浓度(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 特点: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举例:氨基酸、核苷酸、离子,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 ‎5、自由扩散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主动运输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 ‎【详解】A、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 B、氨基酸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C、钾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 D、乙醇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自由扩散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主动运输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 ‎9.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 选择活性较低的α-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 B. 先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混合再调节温度 C. 可用碘液检测反应溶液中是否存在淀粉 D. 各实验组的处理时间可以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直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和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选择活性较低的α-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造成所有反应速率都低,无法比较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应该是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合,B错误;‎ C、淀粉与碘液现蓝色,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剩余量,C正确;‎ D、处理时间在该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低温可以和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高度分化后,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多 C. 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降解 D. 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高度分化后,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从而使细胞种类的增多,B正确;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所以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降解,C正确;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故选A。‎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麦芽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多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健那绿染液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 重铬酸钾能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健那绿是活细胞染线粒体的染色剂;酸性的重铬酸钾能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灰绿色。‎ ‎【详解】A、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多肽(至少含有两个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线粒体的染色剂,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酸性的重铬酸钾能与酒精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白毛和兔的黑毛 B. 花的大花瓣和红色花瓣 C. 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D.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 ‎【详解】A、狗和兔不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 B、花瓣的大小和颜色不是同一种性状,B错误;‎ C、豌豆的粒色和粒形不是同一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13.下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B. 该时期的细胞已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会产生4个配子 D.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细胞连续分裂2次,而染色体只复制1次,结果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有性生殖细胞,而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2次,而染色体复制1次,有联会、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均为1次,无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 ‎【详解】A、该细胞为不均等分裂,且存在同源染色体,因而为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B正确;‎ C、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会产生1个卵细胞,C错误;‎ D、该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减数分裂后不经过细胞变形过程,而精子的形成细胞质均等分配、减数分裂后形成精子时有细胞变形过程。‎ ‎14.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则该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和该患病孩子的性别分别是 A. XHXh、男孩 B. XHXh、女孩 C. XHXH、男孩 D. XHXH、女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称为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 ‎3.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主要是看子代男女发病率是否相同,前者所生子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后者不同。‎ ‎【详解】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且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父亲的基因型为XHY,生一个患病的孩子,这个孩子不可能是女孩,只能是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hY,则其母亲只能为携带者XHXh,故选A。‎ ‎1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改变 B. 基因突变后都能传递给子代 C. X射线照射会提高人体基因的突变率 D. 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2)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3)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能使生物的性状出现差别,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如发生的是隐性突变(A→a), 就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5)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B错误;‎ C、X射线属于物理因素引起的突变因素,照射会提高人体基因的突变率,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16.下列育种过程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的是( )‎ A.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B.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C. 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 D. 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区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法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从显微镜下观察到,另外二者不能从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是基因中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新组合过程。‎ ‎(3)染色体组是指有性生殖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一般不相同。‎ ‎(4)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5)多倍体产生的自然原因是由于温度等环境因素骤变,使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虽然已经复制,但是不能完成细胞分裂过程,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产生的人为因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 ‎(6)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可抑制植物幼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 ‎【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 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获得的,B错误;‎ C、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17.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试剂是( )‎ A. 醋酸洋红 B.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C. 秋水仙素 D. 斐林试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常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 ‎②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时期是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③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此时正在形成纺锤体结构。‎ ‎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 醋酸洋红是一种染色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能杀死细胞,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进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 斐林试剂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试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属不同物种 C. 基因重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 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地理隔离有时会导致基因不能交流,但此时没有形成生殖隔离,还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C错误;‎ 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逆转录和DNA复制时需要原料不同 B. 酵母菌细胞内转录和DNA复制的场所相同 C. 人体细胞都能进行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D.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以一条RNA链为模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的含义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第一类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即①DNA→DNA(复制);②DNA→RNA(转录);③RNA→蛋白质(翻译)。这三种遗传信息的转移方向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第二类用虚线箭头表示,是特殊情况下的遗传信息转移,包括RNA的复制,RNA反向转录为DNA和从DNA直接翻译为蛋白质。即①RNA→RNA(复制);②RNA→DNA(反向转录);③DNA→蛋白质。RNA复制只在RNA病毒中存在。‎ ‎【详解】A、逆转录的产物是DNA,DNA复制的产物也是DNA,因而需要的原料相同,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转录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中也可进行转录与DNA复制,B正确;‎ C、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C错误;‎ D、基因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D错误;‎ 故选:B。‎ ‎20.利用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水稻植株,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最节省时间的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转基因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育种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外,还有基因工程育种。‎ ‎1、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 ‎2、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3、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杂交、纯化。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 ‎【详解】A、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A错误;‎ B、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B错误;‎ C、转基因育种就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把目标基因切割下来,通过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使外来基因整合进植物基因组的育种方法,该方法操作过程要求高,C错误;‎ D、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区分最简便和最快捷的育种方法。‎ ‎21.某地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生活在一起的某种植物被海洋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的植株不能相互传粉。该现象属于( )‎ A. 适者生存 B. 自然选择 C. 生殖隔离 D. 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判断某些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3、常见的隔离类型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4、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植物生活区域被分开,该植物种群被分隔为两个种群,说明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而“千百万年之后,人为地使这两个种群相遇,它们不能相互传粉,说明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故选:C。‎ ‎22.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 B. 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肌细胞 C. 血浆蛋白进人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 血浆中的CO2浓度高于肝细胞中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浆的组成及其复杂,包括蛋白质、激素、抗体、脂类、无机盐、糖、氨基酸、代谢废物以及大量的水。血浆蛋白是血液中最重要的蛋白。血浆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是细胞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 ‎【详解】血浆中除了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等,还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A正确;静脉注射的物质进入静脉,最终经过血液循环,运达到心脏,进入心肌组织,B正确;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肝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扩散到组织液,再进入血液。所以肝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比血浆中高,D错误;故选D。‎ ‎23.人参皂苷与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相似,当人参皂苷进入人体后 A. 能作用于下丘脑的性激素受体 B. 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C. 会抑制性腺的分泌活动 D. 引起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人参皂苷与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相似,即人参皂苷也有类似作用,会使性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 ‎【详解】人参皂苷与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相似,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所以人参皂苷能作用于性腺的受体,A错误;促性腺激素会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人参皂苷会引起性激素分泌量增加,而不会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错误;人参皂苷与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相似,会促进性腺的分泌活动,C错误;促性腺激素会引起性激素分泌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D。‎ ‎24.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中水和钠同时丧失,且失水多于失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B. 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增多,使尿量减少 D. 若机体继续失水,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渗性脱水失水大于失盐,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水分进入细胞外液而致的细胞内脱水。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高渗性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A正确;失水多于失钠,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C正确;若机体继续失水,细胞外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故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出多些,D错误;故选D。‎ ‎25.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 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C. 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分布在突触后膜 D. 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②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 ‎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 ‎【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错误;‎ B、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一般是单向的,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分布在突触后膜上,C正确;‎ D、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免疫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的是( )‎ A. 吞噬细胞 B. B细胞 C. 浆细胞 D. 效应T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①参与体液免疫感应阶段的细胞有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 ‎②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感应阶段发挥作用。‎ ‎③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 ‎④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初次相比,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详解】A、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A不符合题意;‎ B、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浆细胞分泌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杀死靶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D符合题意。‎ 故选:D。‎ ‎27.用含有某种植物激素的溶液浸种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该植物激素是( )‎ A. 生长素 B. 脱落酸 C. 赤霉素 D. 乙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 ‎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③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详解】A、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A错误;‎ B、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错误;‎ C、赤霉素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C正确;‎ 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D错误。‎ 故选:C。‎ ‎28.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中,K值主要取决于( )‎ A. 空间和环境资源 B. 种群自身的繁殖速率 C. 种群的年龄组成 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③渔业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 ‎【详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空间与环境资源的影响。环境资源和空间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K值会上升。‎ 故选:A。‎ ‎29.美丽筒线虫生活在许多反刍动物的口腔与食道黏膜和黏膜下层,它们可以从反刍动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以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美丽筒线虫和反刍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A. 捕食 B. 寄生 C. 竞争 D. 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 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详解】据题意“美丽筒线虫生活在许多反刍动物的体内,它们可以从反刍动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以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结合寄生的概念可知,美丽筒线虫和反刍动物之间属于体内寄生关系。‎ 故选B。‎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生物群落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 C.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 实施“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利用了群落演替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寒冷条件下生物种群的繁衍,体现的就是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可通过体外受精等措施进行繁殖濒危动物,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C正确;D、实施“退耕还草”来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的规律,D正确。故选:A。‎ ‎31.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 B.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 C. 活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 D. 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都储存在ATP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有氧呼吸需要氧气的参与,氧气在第三个阶段被利用;不是所有活细胞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乳酸菌等,细胞呼吸等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详解】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合成需要酶,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氧气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故选B。‎ ‎32.将基因型为AABBEE与abbee的豌豆植株杂交得到F1,F1作为母本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相应数量(单位:株)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F2的基因型 aabbee AaBbEe aaBbee AabbEe 相应数量 ‎203‎ ‎196‎ ‎205‎ ‎199‎ A. 测交结果说明F1产生的卵细胞有4种基因型 B. F1形成雌配子时,基因A和基因e不能随机组合 C. 基因E(e)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 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 9:3:3:1 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 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题意可知F2产生的后代有aabbee、AaBbEe、aaBbee、AabbEe,由于是测交的结果,因此F1父本形成的配子abe,由此可推断出F1母本产生的配子是abe、ABE、aBe、AbE,四种基因型,‎ ‎【详解】A、由题意可知F2产生的后代有aabbee、AaBbEe、aaBbee、AabbEe,由于是测交的结果,因此F1父本形成的配子abe,由此可推断出F1母本产生的配子是abe、ABE、aBe、AbE,四种基因型,A正确;‎ B、由A选项可知,F1母本产生的配子是abe、ABE、aBe、AbE,可以看出AE始终在一起,ae始终在一起,说明A基因和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基因A和基因e不能随机组合,B正确;‎ C、由于AE在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和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比值,因此基因E(e)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D、F2中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自交,由于AE在一起,ae在一起,因此后代中纯合子占1/2,D错误;‎ 故选:D。‎ ‎33.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可以是人类的白化病或红绿色盲 B. Ⅱ-2、Ⅱ-4都可能是纯合或杂合的 C. 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D. Ⅲ-2与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称为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 ‎3.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主要是看子代男女发病率是否相同,前者所生子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后者不同。‎ ‎【详解】A、由题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Ⅰ-3患病,如果是伴性遗传,则Ⅱ-3一定患病,但是遗传系谱图中Ⅱ-3没有患病,因此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Ⅱ-2可能是纯合或杂合的,Ⅱ-4只能是杂合子,B错误;‎ C、该病用A、a来表示其基因型,则Ⅱ-2为2/3Aa或者1/3AA,Ⅱ-3为Aa,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1-2/3Aa×Aa×1/4aa)×1/2=5/12,C正确;‎ D、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有可能是携带者,人群中表现正常的女性也有可能是携带者,如果两个携带者结婚,就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错误;‎ 故选:C。‎ ‎3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 B. 捕捞海洋鱼类后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 C.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D. “鱼塘种萍养鸭”的立体养殖模式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学原理包括:‎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例如:无废弃农业,沼气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例如: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3、协调与平衡原理。例如: 三北防护林,沙漠防护林,需适应当地地区情况。‎ ‎4、整体性原理。例如:人类与自然整体性,动物与自然整体性。‎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例如:稻田养鱼养鸭,草原放牧。‎ ‎【详解】A、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 B、捕捞海洋鱼类后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维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 D、“鱼塘种萍养鸭”的立体养殖模式,使得能量多级利用,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A。‎ ‎35.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规律,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能量越多 B. 在能量金字塔中,第一营养级生物最多有10%的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 C. 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D. 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 ‎1、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①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型,数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型,有时也会出现倒金字塔型。‎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与能量流动中消耗能量的关系是营养级越低,消耗量越大。‎ ‎4、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详解】A、在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能量越少,因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A错误;‎ B、在能量金字塔中,第一营养级生物最多有20%的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错误;‎ C、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错误;‎ D、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D正确;‎ 故选:D。‎ ‎36.在一个U形管底部的中间装上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二糖不能通过),向U形管中添加溶液使A、B两侧初始液面持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在A侧添加清水,B侧添加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两侧溶液的浓度相同 B. 在A、B侧添加等量且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若A侧蔗糖溶液的浓度低于B侧的,当液面不再变化时,B侧的渗透压较大 C. 若在A、B侧添加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则U形管中不存在水分子向半透膜两侧运输的情况 D. 在A、B侧添加等量且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若A侧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B侧的,在A侧再加入微量的蔗糖酶,最终A侧液面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的差,即物质的量浓度之差,即摩尔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3)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4)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低浓度)溶液流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少(高浓度)溶液。‎ ‎【详解】A、若在A侧添加清水,B侧添加蔗糖溶液,蔗糖是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同,A错误;‎ B、由于B侧蔗糖溶液浓度高,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A侧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B侧,因此当液面不再变化时,B侧液面高于A侧,且渗透压较大,B正确;‎ C、若在A、B侧添加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则U形管中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双向移动,C错误;‎ D、在A、B侧添加等量且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若A侧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B侧的,在A侧再加入微量的蔗糖酶,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单糖,单糖能通过半透膜,因而A侧液面先上升而后下降,D错误。‎ 故选:B。‎ ‎37.取某植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若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A能促进茎和根的生长 B. 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 C. NAA促进该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c~d之间 D. 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茎和根长度增加的相对值。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茎和根长度都不断增加,但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的茎的长度增加的相对值较小,而根的长度增加相对值较大。‎ ‎【详解】A、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据图可知,a~d四种NAA浓度对两种拟南芥根和茎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B正确;‎ C、由于实验组数太少,无法确定NAA促进该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错误;‎ D、由图可知,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D正确;‎ 故选:C。‎ ‎3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地的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C. 人类应以维持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D.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食物链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详解】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符合题意。‎ 故选:D。‎ ‎39.某弃耕荒地经过很长时间的演替,最终形成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弃耕荒地的演替方向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B. 该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始终保持不变 C. 森林是顶级群落,不再发生变化 D. 该弃耕荒地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基)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详解】A、该弃耕荒地的演替方向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该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随着演替类型发生变化,B错误;‎ C、一般情况下,森林是顶级群落,不过还受环境影响,不是每一个演替都能形成森林,C错误; ‎ D、该弃耕荒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A。‎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多变的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定逐渐升高 C.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受病虫害而毁灭 D.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进行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食物链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详解】A、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多变的环境的能力比较强,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逐渐升高,演替的方向受环境影响,B错误;‎ C、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抗病虫能力强,更能适应环境变化,C错误;‎ D、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降低物种丰富度,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 ‎41.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制作面包时,可用_______________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 ‎(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___________时食用。‎ ‎【答案】 (1).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或洗洁精洗涤) (2). 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 (3). 毛霉 (4). 发酵条件 (5). 30~35 (6). O2和糖源 (7). 创造无氧环境 (8). 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解析】‎ ‎【分析】‎ ‎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 ‎【详解】(1)制作面包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或洗洁精洗涤)对器皿进行消毒;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常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 ‎(2) 制作腐乳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 ‎ ‎(3)制作果醋时,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夏天温度较高,导致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醋酸菌在O2和糖源充足时,将糖类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 ‎(4)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生物,故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所以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时食用。‎ ‎【点睛】易错点:酿醋及酿酒时关键是通气条件,酿酒时要先通气后密封,酿醋时则需要一直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注意醋酸菌是好氧菌。‎ ‎42.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的固体培养基因含有碳酸钙而呈不透明状,而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含有水、碳源、______,若培养乳酸菌,则还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培养基配制和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2)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要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的原因是________。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可能是中和乳酸和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氮源和无机盐 (2). 维生素 (3). 先调节pH,后灭菌 (4). 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5). 鉴别乳酸菌 (6). 透明圈较大 (7). 保证涂布后可分离出单一菌落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 ,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实验室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一般含有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若培养乳酸菌,则还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基配制和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先要调节pH值,再灭菌,如果先灭菌再调节pH可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 ‎(2)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要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的原因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乳酸菌的鉴别;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溶钙圈(透明圈)大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过多造成表面细菌较多,不一定能够得到单一菌株形成的菌落。‎ ‎【点睛】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43.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都需要广泛应用酶参与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细胞内的多数酶是在________上合成的。________技术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便于在反应结束后对酶进行回收。‎ ‎(2)将酶固定化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和______。采用固定化细胞时无须将酶从细胞内提取出来,这样可以减少酶活性的损失。常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中,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常用的载体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这些载体具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的特性。‎ ‎【答案】 (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核糖体 (3). 固定化酶 (4). 化学结合法 (5). 物理吸附法 (6). 包埋法 (7). 明胶(或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聚丙烯酰胺) (8). 不溶于水(多孔或通透性、一定的机械强度)‎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酶封锁在固体材料或限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活跃的、特有的催化作用,并可回收且能长时间使用的一种技术。常用方法有:‎ ‎1、吸附法:吸附法是最简单的同定化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物理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多空玻璃等。离子吸附法是酶与载体通过范德华力、离子键和氢键等作用力固定。‎ ‎2、包埋法:包埋法的基本原理是载体与酶溶液混合后,借助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通过物理作用将酶限定在载体的网格中,从而实现酶固定化的方法。‎ ‎3.载体偶联法:载体偶联法是指酶分子的非必须基团与载体表面的活性功能基团通过形成化学共价健实现不可逆结合的酶固定方法,又称共价结合法。‎ ‎4、交联法: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交联试剂,在酶分子和交联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的一种酶固定方法。已报道的利用几丁聚糖、壳聚糖等为载体,在戊二醛、乙二醛等多功能试剂交联-半乳糖苷酶、胃蛋白酶、脲酶等多种酶。‎ ‎【详解】(1)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细胞内的多数酶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固定化酶技术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便于在反应结束后对酶进行回收。‎ ‎(2)酶固定化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采用固定化细胞时无须将酶从细胞内提取出来,这样可以减少酶活性的损失。常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包埋法。‎ ‎(3)实验操作中,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或者明胶,采用的载体需要有不溶于水、多孔或通透性、一定的机械强度等特性。‎ ‎【点睛】酶固定化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采用固定化细胞时无须将酶从细胞内提取出来,这样可以减少酶活性的损失。常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包埋法。‎ ‎44.纤维素是一种能生物降解的可再生的能源物质,牛的瘤胃中生活有纤维素分解菌,从而牛能利用纤维素。某小组从牛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纤维素酶进行测定,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其中葡萄糖苷酶能将______。‎ ‎(2)牛粪便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可增加_________,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目的菌。‎ ‎(3)将富集培养后的牛粪便混合菌液适当稀释后涂布在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完成后滴加______染色,观察培养基上是否产生_________,再通过比较其大小,初步获得目的菌株。从稀释倍数为103的试管中吸取0.1mL样液涂布到平板上,培养后发现平板上菌落过于密集,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4)测定纤维素酶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 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 纤维素 (4). 刚果红 (5). 透明圈 (6). 样液中细菌浓度较高,稀释倍数不够 (7). 滤纸分解实验(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解析】‎ ‎【分析】‎ 分离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供微生物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该培养基上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挑取菌落,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单菌落。‎ ‎【详解】(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以及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牛粪便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目的菌。‎ ‎(3)将富集培养后的牛粪便混合菌液适当稀释后涂布在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完成后滴加刚果红染色,观察培养基上是否产生透明圈,再通过比较其大小,初步获得目的菌株。从稀释倍数为103的试管中吸取0.1mL样液涂布到平板上,培养后发现平板上菌落过于密集,最可能的原因是样液中细菌浓度较高,稀释倍数不够。‎ ‎(4)测定纤维素酶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点睛】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5.柑橘精油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在食品和日化工业上应用广泛。柑橘类果实的精油主要存在于外果皮的油细胞中,实验小组用压榨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柑橘精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水蒸气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后,应在其中加入NaCl,其作用是____。分离的油层中剩余的水分可以用______去除。‎ ‎(2)用压榨法提取柑橘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_____,并用石灰水浸泡,用石灰水浸泡的作用是___。为了使压榨的柑橘精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______。‎ ‎(3)分析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柑橘精油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主要成分d-柠烯的含量基本一致,而采用压榨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含量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要高出25%~35%,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1). 增大水层密度,促进油层和水层分离 (2). 无水Na2SO4 (3). 干燥去水 (4).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滑脱 (5). pH至7~8 (6). 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会在水蒸气蒸馏时发生部分水解 ‎【解析】‎ ‎【分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等。橘皮精油具有挥发性强的特点,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在提取橘皮油的过程中,向得到的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后橘皮精油将分布在上层。可用分液漏斗将两层分开。用无水Na2SO4将薄荷油中的水除去。‎ ‎【详解】(1)经水蒸气蒸馏获得油水混合物后,应在其中加入NaCl,其作用是增大水层密度,加速油层和水层分离。分离的油层中剩余的水分可以用无水Na2SO4去除。‎ ‎(2)用压榨法提取柑橘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用石灰水浸泡的作用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滑脱。为了使压榨的柑橘精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至7-8。‎ ‎(3)分析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柑橘精油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主要成分d-柠烯的含量基本一致,而采用压榨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含量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要高出25%~35%,原因可能是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遇热不稳定,在水蒸气蒸馏时发生部分水解。‎ ‎【点睛】注意:得到的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后橘皮精油将分布在上层。可用分液漏斗将两层分开。用无水Na2SO4将薄荷油中的水除去。‎ ‎46.口蹄疫是严重危害家畜的传染病之一,其主要抗原为VP1蛋白。由于植物叶绿体表达系统能够高效表达目的基因且环境安全性高,科学家将口蹄疫病毒的VP1抗原基因转入植物叶绿体中并成功表达出VP1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口蹄疫病毒是RNA病毒,以其RNA为模板,经过_________过程获得VP1抗原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 ‎(2)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中除了VP1基因和复制原点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最大优点是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扩散而产生基因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反(逆)转录 (2). 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 (3). 启动子、终止子 (4). 标记基因 (5).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几乎不含叶绿体基因,即叶绿体中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四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为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载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②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的区别: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体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之为基因文库。如果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叫做基因组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③基因重组操作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④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⑤将目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分别是脓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Ca2+处理法。‎ ‎⑥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选择,植物可以采用体细胞,动物不能用体细胞,一般采用受精卵细胞。因为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⑦当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时常用Ca2+处理细胞,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⑧目的基因的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 ‎⑨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一般需要碱基互补配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①PCR: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 ‎②扩增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③需要引物的原因: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而只能从引物3′端延伸DNA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 ‎④原理:热变性原理,‎ ‎⑤条件: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脱氧核苷酸,耐热的TaqDNA聚合酶,同时控制温度。‎ ‎⑥过程:变性(高温94℃)、复性(低温55℃)、延伸(中温72℃)‎ ‎⑦结果:DNA聚合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详解】(1)口蹄疫病毒是RNA病毒,以其RNA为模板,经过逆转录过程获得VP1抗原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的物质有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 ‎(2)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中除了VP1基因和复制原点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 ‎(3)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最大优点是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扩散而产生基因污染,其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几乎不含叶绿体基因,即叶绿体中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点睛】注意: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为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载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47.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一种特异性酶,与细胞损伤、衰老和死亡密切相关。实验小组将SOD基因转入胡萝卜中,并获得转基因胡萝卜脱毒苗快速繁殖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体的胡萝卜组织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培育成幼苗。‎ ‎(3)微型繁殖无病毒胡萝卜时,常选取根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微型繁殖技术能保持品种的______。‎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脱分化 (3). 再分化 (4). 根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5). 遗传特性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①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 ‎②再分化是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③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的成分有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动物血清。‎ ‎⑤在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⑥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愈伤组织之前不需要光照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①用植物体的茎尖、根尖来获得无病毒植物 ‎②人工种子中人工胚乳相当于大豆种子的子叶,人工种子与正常种子相比发芽率高。‎ ‎③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组织培养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离体的胡萝卜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培育成幼苗。‎ ‎(3)微型繁殖无病毒胡萝卜时,常选取根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根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微型繁殖技术是无性繁殖,能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 ‎【点睛】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需要的条件是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它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48.Ⅱ型糖尿病病因复杂,多数是胰岛素拮抗引起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血清胰岛素的含量。请回答下列有关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问题:‎ ‎(1)首先需要将人胰岛素注射到健康成熟小鼠体内,其目的是获取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再将该细胞与_________相融合,以制取杂交瘤细胞。‎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等两两融合的细胞。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3)为检验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抗体,可用_________与从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抗体杂交。在体外条件下,当培养的小鼠杂交瘤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需进行_________培养以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 ‎(4)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分泌抗人胰岛素抗体的B (2). 小鼠骨髓瘤细胞 (3). 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4). 流动性 (5). 人胰岛素 (6). 传代 (7). 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解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第一步是需要注射相应的抗原,所以将人胰岛素注射到健康成熟小鼠体内,其目的是获取能分泌抗人胰岛素抗体的B细胞。再将该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性。‎ ‎(3)为检验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抗体,可以用人胰岛素即抗原与从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杂交瘤细胞分泌了胰岛素抗体。在体外条件下,当培养的小鼠杂交瘤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为了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需要进行传代培养。‎ ‎(4)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点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至少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9.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用体细胞克隆的灵长类动物--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诞生。克隆猴模型将为研究人的脑疾病、免疫缺陷、肿瘤和代谢紊乱等的新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提供有效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体细胞克隆动物是通过核移植来实现的,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___________,前者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髙于后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期时,用微型吸管将___________吸出。再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以构建重组胚胎。为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需要对供、受体母猴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处理。‎ ‎(3)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操作时一般选用发育至___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分割。分割后的胚胎经培养、移植后能发育成多个新个体,这是因为内细胞团的细胞在发育上具有___________。‎ ‎【答案】 (1). 胚胎细胞核移植 (2). 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动物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3). 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中 (4). 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5). 同期发情 (6). 桑葚胚或囊胚 (7). 全能性 ‎【解析】‎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经过胚胎移植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该过程中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细胞核。‎ 详解:(1)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而动物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所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 ‎(2)在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受体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时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可用微型吸管将之与细胞核一并吸出。胚胎移植前,应对供体和受体母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它们的生理条件达到同步或一致,这样才能使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后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存条件,这是胚胎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 ‎(3)胚胎分割时,一般采用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由于内细胞团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因此分割后的胚胎经培养、移植后能发育成多个新个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明确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均来自供体的细胞核,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再结合提示作出准确的判断。‎ ‎50.下图是培育转基因山羊,并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β-酪蛋白的流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过程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实现超数排卵,应在山羊发情周期的某一阶段用_________处理。获得的精子需要进行_________后才具有受精能力。‎ ‎(3)早期胚胎一般发育到_________时期,再经过程③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囊胚期的________细胞进行鉴定,一般采用SRY—PCR方法,选择出现阴性反应的_________(性别)胚胎进行移植。‎ ‎【答案】 (1).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显微注射法 (3).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能发育成个体 (4). 促性腺激素 (5). 获能处理 (6). 桑椹胚或囊胚 (7). 滋养层 (8). 雌性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培育转基因山羊生产人β-酪蛋白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受精卵,③表示胚胎移植过程,④表示人β-酪蛋白基因表达。‎ ‎【详解】(1)基因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故过程①表示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由于动物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能发育成个体,故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2)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及性激素的分泌,故要实现超数排卵,应在山羊发情周期的某一阶段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获得的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后才具有受精能力。‎ ‎(3)由于桑椹胚或囊胚的胚胎还没有和母体建立联系,故早期胚胎一般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再经过程③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滋养层的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胎盘,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鉴定;SRY—PCR方法是用来检测Y染色体的,一般采用SRY—PCR方法进行性别鉴定,选择出现阴性反应的即为雌性动物胚胎进行移植。‎ ‎【点睛】易错点:胚胎分割、胚胎移植的时期均为桑椹胚或囊胚期,此时的早期胚胎尚未与母体建立联系,注意胚胎分割时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即可。‎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