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50 K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2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豌豆(闭花受粉)和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均为二倍体生物,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具有生长周期短、相对性状易于区分观察、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等优点B.从操作流程方面考量,玉米杂交实验比豌豆更容易进行C.两者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之间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豌豆和玉米的杂交实验都使用了去雄套袋隔离技术【解析】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两者具有生长周期短、相对性状易于区分观察、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等优点,A正确;从操作流程方面考量,玉米杂交实验比豌豆更容易进行,因为玉米开单性花,省去去雄的过程,B正确、D错误;两者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之间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答案】D2.下列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是( )。A.进行遗传咨询,推测子代患病风险B.利用嫁接技术扩大优良果树种植规模C.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杂交育种往往从F2开始选育,不断自交,直至确定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解析】通过遗传咨询,建立遗传系谱图,根据遗传定律判断遗传病的类型,能推测子代患病风险,A正确;利用嫁接技术扩大优良果树种植规模属于无性繁殖,而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有性生殖核遗传,B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杂交育种往往从F2开始选育,不断自交,直至确定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D正确。【答案】B3.酢浆草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其茎叶含草酸,可用于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现有叶片内含氰(HCN,有毒)的和不含氰的两个品种的酢浆草,牛羊食用前一品种的酢浆草过多可中毒致死。当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氰,F1自交得到F2植株中,叶片含氰∶叶片不含氰=117∶9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面推断错误的是( )。A.叶片是否含氰属于两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F2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C.在F2叶片不含氰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7D.F2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解析】根据F2植株中含氰∶不含氰=117∶91=9∶7,说明叶片是否含氰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但是叶片是否含氰属于同一种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F2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B正确;在F2叶片不含氰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7,C正确;F2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D正确。【答案】A\n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必须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去雄B.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C.F1自交产生的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D.自然状态下,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测交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子代【解析】F1为自交,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不是1∶1,B错误;F1自交产生的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C正确;自然状态下豌豆发生的是自交,D错误。【答案】C5.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单倍体。蜜蜂的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子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雄蜂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B.亲本蜂王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D.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解析】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蜂王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B正确;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毛绒,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D错误。【答案】D6.某种花的花色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现型的后代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C.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8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解析】理论上可以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A错误;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1/4=3/4,B错误;与母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8+1/4=3/8,C错误;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正确。【答案】D7.某植物(雌雄同株)的籽粒形状饱满对皱缩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花色。基因型为BB、Bb和bb的植株,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和白色,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科研人员对上述性状进行遗传学研究,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nA.计算B基因的频率时,对粉色花植株数量的统计错误,不影响计算结果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理论上子代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某植株测交后代中出现籽粒饱满粉色花植株,则可判断该植株的表现型为籽粒饱满红色花D.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有基因重组、细胞的全能性及染色体变异等【解析】粉色花植株有B基因,计算B基因的频率时,对粉色花植株数量的统计错误,会影响计算结果,A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理论上子代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6∶3∶3∶2∶1∶1,B错误;某植株测交后代中出现籽粒饱满粉色花(A_Bb)植株,则可判断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错误;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有基因重组、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答案】D8.某观赏植物的白花对紫花为显性,花瓣一直为单瓣,但经人工诱变后培育出一株重瓣白花植株,研究发现重瓣对单瓣为显性,且含重瓣基因的花粉致死。将此株重瓣白花植株作为母本与单瓣紫花植株杂交,F1中出现1/2重瓣白花,1/2单瓣白花,让F1的重瓣白花自交,得F2,F2中表现型比为( )。A.9∶3∶3∶1 B.3∶3∶1∶1C.6∶3∶2∶1 D.4∶2∶1∶1【解析】假设控制花瓣的基因为A和a,控制花色的基因为B和b。由题干信息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紫花是隐性性状,重瓣对单瓣为显性,因此亲本中单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因F1都为白花且重瓣∶单瓣=1∶1,因此亲本中重瓣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F1中重瓣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选项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aBb自交,产生的花粉只有aB、ab两种类型(AB、Ab致死),产生的卵细胞有AB、Ab、aB、ab四种类型,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1AaBB(重瓣白花)、2AaBb(重瓣白花)、1aaBB(单瓣白花)、2aaBb(单瓣白花)、1Aabb(重瓣紫花)、1aabb(单瓣紫花),因此重瓣白花∶单瓣白花∶重瓣紫花∶单瓣紫花=3∶3∶1∶1,B正确。【答案】B9.(2019·南昌联考)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下图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A.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8/15B.玉米的晚熟是隐性性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D.实验1有两种亲本组合类型,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两种【解析】由实验2的F2分离比为15∶1,即9∶3∶3∶1的变式可知,\n该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早熟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晚熟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实验2的亲本为AABB×aabb。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纯合子有三种,为AABB、AAbb、aaBB,早熟植株中纯合子占3/15=1/5,故杂合子占4/5,A错误;由实验2中F1早熟自交,后代早熟∶晚熟=15∶1可知,玉米的晚熟是隐性性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2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若让F2随机交配(按配子计算,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不变),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C正确;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2中早熟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或1aaBB∶2aaBb,D正确。【答案】A10.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h和N、n)控制,其眼色遗传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遗传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上述基因正常表达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应的酶C.该动物群体中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8种D.基因型为HhNn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解析】上述遗传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上述基因正常表达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以mRNA为模板翻译产生相应的酶,B错误;该动物群体中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C错误;基因型为HhNn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D正确。【答案】D11.有一对夫妇,基因型均为AaBbCc,相关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及其他基因)。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男性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最多产生23种精子B.该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为1、2或0C.若该男性体内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c的精子,则与之同源而来的另外三个精子基因型最可能为AaBc、bC、bCD.若该夫妇先后生育两个孩子,一个为纯合子另一为杂合子的概率为7/32【解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等,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为2种4个,A错误;该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为1、2或0,B正确;若该男性体内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c的精子,则与之同源而来的另外三个精子基因型最可能为AaBc、bC、bC,C正确;若该夫妇先后生育两个孩子,一个为纯合子另一为杂合子的概率=2×(1/8)×(7/8)=7/32,D正确。【答案】A12.某植物雌雄同株,开单性花。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种植,自由交配产生F1,F1分别测交。下列相关分析\n错误的是( )。A.F1共有9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64B.F1共有4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F1中两种性状均为显性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05/256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为1∶1∶1∶1的个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是9/64【解析】由于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1∶1,可以推出基因频率a=3/4,A=1/4,B=3/4,b=1/4;利用逐对分析法计算,F1中AA=1/16,Aa=6/16,aa=9/16,BB=9/16,Bb=6/16,bb=1/16;两对基因同时考虑,F1共有9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64,A正确、B错误;F1中两种性状均为显性的个体所占的比例=(AA+Aa)×(BB+Bb)=105/256,C正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为1∶1∶1∶1的个体为AaBb,在F1中所占的比例是9/64,D正确。【答案】B13.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由E/e、F/f及G/g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E基因为抑制基因,其表达的产物会抑制F基因的表达,而e基因无此效应。其毛色由色素的种类决定,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3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毛色为黄色的个体中共有21种基因型B.若基因型为eeFfGg的雌性个体与隐性纯合雄性个体杂交,子代雌雄表现型均为黄色∶褐色∶黑色=2∶1∶1,则3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3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eeFfGg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9∶3∶4D.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解析】若3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毛色为黄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E_____或eeff__,共有21种,A正确;若基因型为eeFfGg的雌性个体与隐性纯合雄性个体杂交,子代雌雄表现型均为黄色∶褐色∶黑色=2∶1∶1,则3对基因可能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如ee,若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表现型也为黄色∶褐色∶黑色=2∶1∶1,B错误;若3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eeFfGg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9∶3∶4,C正确;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D正确。【答案】B14.某二倍体植物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R与r基因控制;高产与低产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T与t基因控制;将抗病低产与感病高产两个植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感病低产=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B.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则双亲为纯合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感病低产=5∶3∶3∶1,则该比例的出现与含RT基因的配子(雌配子和雄配子)全部致死有关D.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2∶1∶1,\n则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将抗病低产与感病高产两个品系进行杂交,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感病低产=1∶1∶1∶1,则双亲的基因型为Rrtt与rrTt,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则双亲为纯合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感病低产=5∶3∶3∶1,则该比例的出现可能与含RT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有关,C错误;若F1表现型均为抗病高产,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高产∶抗病低产∶感病高产=2∶1∶1,其中抗病∶感病=3∶1,高产∶低产=3∶1,但又不符9∶3∶3∶1的分离比,则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答案】D15.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B对Y有抑制作用,只要有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F2黑颖的基因型有5种,F2黄颖中杂合子占2/3C.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yyBb×Yybb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D.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解析】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9∶3∶3∶1的变式)可知,B(b)与Y(y)存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据题意可知,F2黑颖的基因型有Y_B_和yyB_,所以F2黑颖的基因型共6种,F2黄颖的基因型为YYbb或Yybb,其比例为1∶2,所以F2黄颖中杂合子占2/3,B错误;黑颖(Y_B_和yyB_)与黄颖(Y_bb)杂交,若要使后代中的白颖(yybb)比例最大,则可使两亲本杂交后代分别出现bb和yy的概率最大,故亲本的基因型应为yyBb×Yybb,C正确;YyBb×yybb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颖(__Bb)∶黄颖(Yybb)∶白颖(yybb)=2∶1∶1,D正确。【答案】B16.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细胞,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小麦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小麦细胞,并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成高抗旱性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不考虑交叉互换)。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若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乙类型,则子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C.若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丙类型,则子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75%\nD.若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如图甲类型,该T0植株自交后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占50%【解析】该抗旱植株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工程育种最大的优点是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和图中信息,用D来表示HVA基因,用O来表示染色体上没有HVA基因的情况,则图甲所示类型的基因型为DD,图乙所示类型的基因型为DO,图丙所示类型的基因型为DODO,则HVA基因整合位点如图乙类型的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后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HVA基因整合位点如图丙类型的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后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5%;HVA基因整合位点如图甲类型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含HVA基因的个体占100%,B、C正确,D错误。【答案】D17.某植物红花品系的自交后代均为红花,研究人员从该红花品系中选育了甲、乙和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已知红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控制,且这些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植物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中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红花品系及3个白花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组号杂交组合F1F1自交,得F21红花×甲红花红∶白=3∶12红花×乙红花红∶白=9∶73红花×丙红花红∶白=27∶374甲×乙红花红∶白=27∶375乙×丙白花白花6甲×丙白花白花(1)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 。 (2)丙的基因型中有隐性基因 对,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推测甲的基因型为 。 (3)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其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1)由题干分析可知,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2)杂交组合3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27∶37,说明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丙含有3对隐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杂交组合1的结果说明甲有1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2的结果说明乙有2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4的结果说明甲、乙一共有3对隐性基因,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即基因型为aaBBcc,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CC。(3)由以上分析可知,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若用射线处理该红花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突变后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为aaBBCc、AaBBcc或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F2的表现型全为白色;若基因型为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红∶白=27∶37。【答案】(1)3 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3 AAbbCC (3)全白或红∶白=27∶3718.某种自花传粉植物(2N=24),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C)\n对白花(c)为显性;下图显示的为该种植物的两种植株体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及相关基因(植株1为正常植株,植株2为一种突变植株)。请回答:(1)研究该植物的基因组,需要测定 的碱基序列。植株2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发生该变异时,基因的碱基序列 (填“改变”或“不变”)。 (2)若植株1进行自交,选取子一代中的全部高茎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子二代中矮茎白花个体占 。遗传学上,将同源染色体中有一个是易位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称为“易位杂合体”,将同源染色体都含有相同易位片段的生物个体称为“易位纯合体”。植株2属于 (填“易位纯合体”或“易位杂合体”)。 (3)为检测某植物体是否含有A基因,首先要用 作为探针,与从该植物提取出来的 进行分子杂交。(4)若该种植物的配子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死亡。为了区分某高茎卷叶红花植株(AaBbCc)是上图中植株1类型还是植株2类型(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联会),科研人员选择若干未发生染色体易位的矮茎直叶白花植株(aabbcc)对其进行测交。预期结果与结论: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高茎卷叶红花植株是1类型; 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高茎卷叶红花植株是2类型。 【解析】(2)若植株1进行自交,只考虑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则子一代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C_(高茎为2/3Aa、1/3AA,红花为2/3Cc、1/3cc),自由交配的子代矮茎白花(aabb)个体占(2/3)×(2/3)×(1/4)×(2/3)×(2/3)×(1/4)=1/81。【答案】(1)12条染色体上DNA 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 不变 (2)1/81 易位杂合体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基因片段 基因组DNA (4)高茎直叶红花∶矮茎直叶红花∶高茎卷叶白花∶矮茎卷叶白花=1∶1∶1∶1 高茎直叶红花∶矮茎卷叶白花=1∶119.(2019·福州模拟)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B和b、D和d、E和e控制。已知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雌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部分性母细胞的这对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雄蝇无此现象。某同学为验证所学知识,利用一果蝇种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纯种灰身长翅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灰身长翅;再利用黑身残翅雄蝇与F1中的灰身长翅雌蝇测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有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42%。实验二:将纯种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F1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 。 (2)根据实验一推断,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都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请对F2\n中表现型的比例做出合理的解释: 。 (3)结合摩尔根的经典实验判断,实验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如果将F2中的白眼雄蝇与F1中的红眼雌蝇杂交得到下一代,预期结果 (填“能”或“不能”)验证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原因是 。 (4)若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既能说明雄性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又能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则用来杂交的亲本基因型最佳组合为 。 【解析】(1)根据前面的分析,题中涉及的三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分别是灰身、长翅和红眼。(2)对实验一中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进行单独分析,都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两对结合分析,发现它们并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F2中表现型的比例不为1∶1∶1∶1,说明F1雌蝇在产生配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产生的两种亲本型配子(卵细胞)BD和bd的数量多且相等,产生的两种重组型配子(卵细胞)Bd和bD的数量少且相等。(3)结合前面内容分析,实验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EXE×XeY;如果将F2中的白眼雄蝇(XeY)与F1中的红眼雌蝇(XEXE和XEXe)杂交得到下一代,由于结果中雌雄果蝇中红眼或者白眼所占的比例均相同,所以不能验证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4)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要能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则亲本的杂交组合应选XeXe×XEY;如果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说明雄性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则用来杂交的亲本应选双杂合的雄果蝇和双隐性雌果蝇,即相关基因型为bbdd(♀)×BbDd(♂),两方面结合,所选亲本最佳基因型组合为bddXeXe×BbDdXEY。【答案】(1)灰身、长翅、红眼 (2)基因分离 F1雌蝇在产生配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产生的两种亲本型配子(卵细胞)BD和bd的数量多且相等,产生的两种重组型配子(卵细胞)Bd和bD的数量少且相等 (3)XEXE×XeY 不能 不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其后代均有两种表现型,且每种表现型的性别比例均为1∶1,故不能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是否在性染色体上 (4)bbddXeXe×BbDdXEY20.(2019·唐山联考)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粉红色,受A/a、B/b两对基因控制,其花色控制途径如图所示。植株茎的高度由C/c基因控制。下表是某小组用8株植株所做的4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组合F1的表现型及比例甲红花×红花紫花红花粉红花白花3/166/163/164/16乙高茎×高茎高茎矮茎3/41/4丙紫花高茎×白花矮茎全为红花高茎丁粉红花高茎×紫花高茎全为红花高茎(1)针对花色基因的遗传而言,该植物种群中,开粉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是 ,\n粉红花形成的机制是 。 (2)若只考虑植株茎的高度,让乙组杂交子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则子三代中纯合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3)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该小组提出的假说之一是:A/a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最多还能提出 种合理的假说。从表中选择植株做亲本,设计一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假说的正确性(不考虑变异)。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则假说正确;否则,假说错误。 【解析】(1)据图可知,该植物种群中,开粉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在A基因所编码的酶的作用下,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色素,BB基因对紫色色素具有明显的淡化作用,从而使植株花色表现为粉红色。(2)乙组杂交子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CC占1/3,Cc占2/3,自交产生子二代中,C-占5/6,其中CC占3/5,Cc占2/5,故高茎自交子三代中,纯合高茎植株占3/5+(2/5)×(1/4)=7/10。(3)据表中甲组信息可知,A/a与B/b独立遗传,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有3种可能、A/a、B/b及C/c可能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或A/a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染色体上,而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B/b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A/a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丙组杂交信息可知,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为紫花高茎(AAbbCC)×白花矮茎(aaBBcc),F1为AaBbCc,根据丙组F1自交结果,可判定假说是否正确。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6∶3∶4,则假说正确;若F2表现型及比例未出现上述结果,则不符合假说。【答案】(1)AABB、AaBB 在A基因所编码的酶的作用下,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色素,B基因对紫色色素具有明显的淡化作用,从而使植株花色表现为粉红色 (2)7/10 (3)2 用丙组F1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6∶3∶4(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