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
核心素养解读
命题趋势
(1)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5)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6)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1)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归纳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稳态与平衡的观点
(2)用稳态与平衡观关注人口增长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形成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用稳态与平衡观概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价值,树立敬畏生命、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用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阐释环境稳态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题型内容: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
◆考查形式:常联系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酸雨等实例考查其原因与防治措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28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1)类型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 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 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外界干扰 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
别
实质
保持 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 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联系
二者一般呈负相关,a为 抵抗力 稳定性,b为 恢复力 稳定性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1.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2.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
28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目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
4.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1.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其中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案是哪种?说明理由。
2.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可超过300 ℃)的特别之处是什么?研究此类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暴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放养赤眼蜂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特别之处:其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的能量;其生产者不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研究此类生态系统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
2.反馈调节的种类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
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
分析
28
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
草原上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平衡
考向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类型
1.(2019广东江门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捕食者的存在说明其生态系统稳态易遭到破坏
B.某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其生活环境被破坏
C.森林火灾有利于新植株迅速长成,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其稳态被破坏
1.答案 C 捕食者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其生态系统稳态易遭到破坏,一般生态系统都有捕食者,A错误;某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处于稳态,B错误;火灾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利于长成新植株,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稳态,D错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
2.答案 B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C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即其恢复力稳定性弱,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1)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28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被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考向二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
3.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3.答案 D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相比,甲偏离正常范围较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A项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项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项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项错误。
4.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28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4.答案 C 图A中三者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考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28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 全球性 。
②影响:对生物圈 稳态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2.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直接相关。(√)
3.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5.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6.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 。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包括 。
28
(3)人口膨胀最后不会导致地球毁灭,因为 。
答案 (1)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会因人口膨胀毁灭
考向一 考查人口增长问题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1.答案 D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的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就会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2019江西临川一中等九校联考)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28
2.答案 D Ⅰ人口数量在K值之下,最接近K值,是最佳模式,Ⅱ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环境容纳量,随后又恢复到K值之下,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如今环境被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有下降趋势,C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错误。
题后悟道·方法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不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点。
考向二 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
D.生物圈的含义是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
3.答案 D 臭氧减少会形成空洞,会使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上,将会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A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在短时间内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出来,B正确;人类活动使得生态平衡被打破,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C正确;生物圈的含义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D错误。
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28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4.答案 D 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题后悟道·拓展
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
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
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
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
注:①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②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考点三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8
1.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 不定向 变异与 定向 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的三大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四大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 自然保护区 ——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5.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 自然、社会、经济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8
(2)实现措施
措施保护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环境和资源 建立 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之间的 协调与平衡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3.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4.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5.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6.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7.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1.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
图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
2.图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8
注: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中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 ,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 多样性。
(2)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 ,故C为 ,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 多样性。
答案 1.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1)生殖隔离 基因 (2)生殖隔离 新物种 物种
考向一 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2019湖南永州一模)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1.答案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其生态功能,主要是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科研价值、工业价值、药用价值、美学价值等。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28
2.答案 A 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相比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混合树种的天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考向二 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与保护
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3.答案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如物质循环在生物圈范围内循环往复,而能量流动则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能反复利用的,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建立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要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D正确。
4.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研究发现,某些海域菌污染导致海水酸化严重,一些贝类无法完成贝壳(含95%左右CaCO3)的发育而绝灭,这使该海域生态系统 稳定性下降。
(2)即便是当前看来对人类有害的物种,我们也不能抱以将其灭种的态度,因为生物多样性有其
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 的结果。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这是在 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4.答案 (1)抵抗力 (2)间接价值和潜在 (3)共同进化 生态系统
题后悟道·归纳
(1)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最核心内容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对人类的意义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28
实验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1.实验原理
(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2.实验流程
3.实验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28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采光要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1.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相同,而光照条件不同(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稳定。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
+
+
+
+
B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A瓶中的所有生物组成食物网,而B瓶中所有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
B.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源头
C.B瓶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降低只是因为缺乏食物
D.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
1.答案 D A瓶和B瓶中的所有生物各自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A瓶中有光照,该生态瓶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瓶的总能量,B错误;B瓶种群密度降低的原因是缺少光照,C错误;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D正确。
2.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 (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 。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 。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 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2.答案 (1)能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2)自我调节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3)通风、光线良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1.(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28
1.答案 C 本题借助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护环境要素。依据表格数据可知,投放植物a和c,能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效果最佳。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
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若投放植物a和b(均为浮水植物),由于a和b增多,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会改变,A错误;由于生物种类没变,所以该水体中食物链长度一般不变,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一般也不变,B、D错误;若投放植物a和c,由于这两种植物处于不同水层,相互之间竞争较少,且两者均能吸收较多N、P,因此,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C正确。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消除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2.答案 D 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
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B.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C.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28
D.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
3.答案 A 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但不能让阳光直射,因为光照过强,生态瓶内温度太高,会使生物失去活性,A错误;缺乏光照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者不能生长,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B正确;由于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C正确;丁瓶与甲瓶相比,因为消费者(小鱼等)较多,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D正确。
4.【不定项选择题】如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4.答案 BCD 曝气可增加氧气浓度,可增加需氧型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增加了微生物与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B正确;由图可知,植物浮床为植物根部,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可减少富营养化,C正确;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挖掘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D正确。
5.【不定项选择题】湖泊暴发水华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危害之一是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水体中鱼虾等生物死亡,使物种趋向单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暴发蓝藻水华的湖水作出研究,各取500 mL湖水在30 ℃下培养,分别给予4 klx光照(接近湖面晴天日照强度)和1 klx光照(接近湖面阴雨天日照强度),光暗时间比12 h∶12 h,培养5天后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加入物质
光照强度(klx)
培养前溶解氧(mg/L)
培养5天后溶解氧(mg/L)
28
1
去离子湖水
4
7.1
6.8
2
去离子湖水
1
6.9
6.8
3
未处理湖水
4
4.9
3.6
4
未处理湖水
1
4.8
0.9
A.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是引起水华现象的原因之一
B.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水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小
C.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D.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
5.答案 ACD 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A正确;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但光合作用也很弱,造成水中溶氧量较低,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大,B错误;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则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C正确;从表中分析,不同处理组培养5天后溶解氧含量均降低,说明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使得其他生物受到影响,D正确。
6.【不定项选择题】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
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D.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6.答案 ABD 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据图分析可知,ab段有机物被细菌等分解者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有机物较少;藻类大量繁殖需大量的无机盐离子,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28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1.答案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D项错误。
2.(2019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四模)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答案 D 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物种,成为优势种群,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28
3.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捕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
B.被污染的水体中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机体远离稳态,所以人体的稳态维持不存在正反馈调节
3.答案 D 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上升,食草动物的数量上升导致食肉动物数量上升,接着食草动物的数量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导致鱼类数量进一步减少,属于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但也存在正反馈调节,如排尿过程。
4.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4.答案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体现的是种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符合题意;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体现的是群落的演替,D不符合题意。
5.(2019湖南百所重点名校联考)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
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28
5.答案 C 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但要避免光的直射;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绿色植物过多,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使得生态瓶内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
6.如图所示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的人口年龄组成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墨西哥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6.答案 D 由题意可知,墨西哥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仍将持续增长。
7.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7.答案 B 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正确。
8.(2019江苏七市第三次调研)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8
A.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
C.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保护
8.答案 C 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保护,D正确。
9.(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D.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减少病虫害
9.答案 C 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使个体不能完成交配,可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A正确;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C错误;通过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少病虫害,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2019河北衡水二模)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此时对大熊猫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异地保护
B.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28
10.答案 ABC 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所以不能进行就地保护,只能进行异地保护,故A正确;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故B正确;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C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
11.(2020山东模拟)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11.答案 AB 若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则该牧草的种群数量会减少,导致其竞争能力减弱,A正确;牧草的数量可决定家畜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K值),因此应根据牧草种群密度合理放牧,B正确;放牧间隔较长时,牧草种群密度较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牧草种群生长速率减慢,不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C错误;禁止放牧可以导致群落中某种牧草快速繁殖,成为优势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错误。
12.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
取样地点
N(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
鱼塘 1
7.53
0.101
0.244
鱼塘 2
8.5
0.082
0.2163
艾溪湖 1
0.74
0.03
0.1716
艾溪湖 2
0.67
0.032
0.1989
青山湖 1
1.32
0.21
0.4138
青山湖 2
1.48
0.16
0.2684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
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
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影响很小
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
28
12.答案 C 玫瑰拟衣藻对N元素的需求量比对P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B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C正确;由于鱼塘中的P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不是最严重的,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长江上游因其重要的地理区位、优良的植被覆盖、丰富的水资源等,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上游湿地生态系统,因其有 (至少答两点)等功能,被称之为“长江上游之肾”和“中华水塔”。
(2)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能力的基础。目前人类的一些不当行为使长江上游湿地功能丧失及退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列举两种不当行为,并简述其危害: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需要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此,一方面要控制对 ;另一方面 。
13.答案 (1)涵养水源、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2)负反馈 自我调节 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超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身的承载能力,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滥捕、滥猎导致鱼类及鸟类资源下降,破坏生物多样性 (3)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8
解析 (1)长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之为“长江上游之肾”和“中华水塔”,具有涵养水源、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中之重。(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近年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任意排放,大量化学用品、农药的使用等等,严重破坏了长江湿地生态系统,使其蓄水、净水功能下降,顺应自然规律的天然水资源分配模式被打破。尤其是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对湿地资源重开发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使得湿地资源不堪重负,已经超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围湖造田等导致鱼类及鸟类资源下降,破坏生物多样性。(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需要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树立“山河湖海”流域一体化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一方面减少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4.(2019山东泰安二模)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授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地球卫士奖”,55年里,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历史上,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是该能力的基础。
(2)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3)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这属于 多样性的体现,该地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呈 的特点。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作用范围。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 。与热带雨林相比,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 热带雨林的y值。
14.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2)抵抗力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28
(3)间接 生态系统 镶嵌分布 (4)有关 大于
解析 (1)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3)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塞罕坝森林公园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这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该地区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分布的特点。(4)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也有关,与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28
相关文档
-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2021-09-189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2021-09-18114页
-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2021-09-1816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教案2021-09-1812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2021-09-1715页
-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2021-09-1759页
-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2021-09-1744页
- 高考生物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2021-05-1418页
- 2017年度高考生物(专题七 生物与环2021-05-149页
-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5-1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