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6.5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2 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
B.叶绿体中色素都含有 Mg 元素
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
D.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2.(2 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3.(2 分)当自然界出现了有性生殖,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了.原因是有性生殖( )
A.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B.繁殖速度快
C.后代具有更加稳定的遗传性
D.后代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变异性
4.(2 分)成年人体内绝大多数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 )
A.基因表达相同 B.遗传信息相同
C.mRNA 种类相同 D.蛋白质种类相同
5.(2 分)关于微生物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古细菌的细胞壁与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②青霉素不能杀灭肝炎病毒
③酵母菌通过芽孢进行繁殖
④自生固氮菌为自养微生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 分)下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听觉中枢
7.(2 分)固定化酶技术提高了酶的利用率,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
B.固定化酶的优势是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酶经固定化后无法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8.(2 分)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 分)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包膜病毒,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病毒传染性强,2014 年非
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
①A 结构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C 结构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
③B 结构在噬菌体上不存在
④在疾病传播时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
⑤在实验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A.0 项 B.1 项 C.2 项 D.3 项
10.(2 分)下列有关教材中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时,可在保卫细胞中看到叶绿体
B.用 50%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所有的细胞会同时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C.低倍镜下观察到左下方有需要观察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若需要放大观察,首先应转
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D.为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11.(2 分)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色素乙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小
C.水稻在开花季节采下的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
D.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滤纸条上四种色素可能都不出现
12.(2 分)ATP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MP 可以作为合成 ADP 及 mRNA 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C3 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 ATP 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13.(2 分)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
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中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实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4.(2 分)直接注射抗体或注射疫苗都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
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体
B.当破伤风芽胞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进行免疫预防的有效途径是途径①
C.正常情况下,途径②曲线在 7 天后逐渐下降,主要是记忆细胞的数目减少造成的
D.破伤风芽胞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与图相比,人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②早
15.(2 分)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图甲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16.(2 分)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准确表示的是( )
选
项
Q R S T
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细胞核膜
B 细胞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C 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 性激素 固醇
D 非膜性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 中心体 核仁
A.A B.B C.C D.D
17.(2 分)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丁图可能是卵细胞
C.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至少三次细胞分裂
D.甲细胞中具有 4 个染色体组
18.(2 分)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化成具有
剧毒的甲醛.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
从而减少甲醛产生.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
图是( )
A. B. C. D.
19.(2 分)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酒精 ②CO2③H2O ④ATP ⑤乳酸 ⑥H+
⑦丙酮酸.
A.⑥⑦⑤① B.③②①⑤ C.④⑦②① D.③④②⑤
20.(2 分)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子上含有 A、G、C、U 四种碱基
B.甲分子上有 m 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 n 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有
m+n﹣1 个肽键
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21.(2 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B.血浆渗透压降低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组织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22.(2 分)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 a 只能为 B 淋巴细胞,细胞 b 只能为 T 淋巴细胞
D.细胞 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 d 只能为效应 T 细胞
23.(2 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B.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
C.内环境的自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有关
24.(2 分)如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不可能是肝脏细胞
B.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可以由乳糜微粒携带而来
C.细胞中的葡萄糖可来自于小肠的吸收
D.该细胞质膜存在胰高血糖素受体
25.(2 分)如图是人体细胞中部分物质代谢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糖经①形成 C6H12O6 的过程,可发生在包括肝脏在内的所有组织细胞中
B.若 X 代表丙酮酸,C6H12O6 中的 O 经过②→③转移给 H2O
C.C6H12O6 和脂肪形成的 X,经⑤过程只能形成某些种类的氨基酸
D.通过②、④过程,C6H12O6 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
26.(2 分)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基因分别有 KA、KB、KE、k,则这类动物的血型表现型
与基因型种类数依次是( )
A.4 种与 7 种 B.6 种与 10 种 C.7 种与 10 种 D.8 种与 9 种
27.(2 分)如表表示控制秃顶这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性别中的表现情况.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基因型 表现型
女 男
BB 秃顶 秃顶
Bb 正常 秃顶
bb 正常 正常
A.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为不完全显性
B.秃顶性状的遗传与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相同
C.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 Bb 的男女表现型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
28.(2 分)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纯
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 均为蓝色;F1 自交,F2 为蓝:紫:红=9:6:1.若将
F2 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紫:红=3:1 B.紫:红=2:1 C.红:紫=2:1 D.紫:蓝=3:1
29.(2 分)关于下图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基因突变,乙属于染色体畸变
B.丙图出现的变异只能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C.丁图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丁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30.(2 分)某种植物细胞常染色体上的 A、B、T 基因对 a、b、t 完全显性,让红花(A)
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
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长形果=1:1:1:
1,则下列正确表示亲代红花高茎圆形果的基因型的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一)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8 分)
31.(8 分)图 1 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
图分析回答:
(1)若图 1 细胞表示番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则该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多选)
A.1 B.2 C.3 D.4 E.5 F.6
(2)比较图 1 结构 4 的内、外膜中蛋白质的含量,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
其原因主要是 .
(3)某同学欲鉴定图 1 所示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4)图 2 中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称为 .
破坏细胞核的 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A.核基质 B.核孔 C.核仁 D.核膜
(5)图 2 中②、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所示物质外,还可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 .
图 2 中膜③表示
A.细胞膜 B.类囊体膜 C.叶绿体内膜 D.线粒体内膜.
三、解答题(二)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 分)
32.(9 分)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 1 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
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
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1)ST、XP、WX、HY、LD5 个鹅品种中,与 ST 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ST 与 LD 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图 2),它们体现的是 多样性.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若图 1 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B.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
利的各种性状.
(3)由原始物种 X 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 .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内因
以及外因的分析可描述为 .
(4)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羽(W)对灰羽(w)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白羽鹅和
400 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w 在该种群内的
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四、解答题(三)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0 分)
33.(10 分)Ⅰ.细菌常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
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为筛
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清晰区域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图中清晰区域越大说
明 .
Ⅱ.另一同学将第一步筛选得到的甲、乙、丙三种细菌分别接种到 A、B、C 三种培养液中,
经培养后分别测得它们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液成分 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分钟)
甲 乙 丙
A.葡萄糖、NaCl、PO43﹣、MgSO4 43 100 ﹣
B.葡萄糖、NaCl、PO43﹣、MgSO4、8 种氨基酸 28 40 ﹣
C.葡萄糖、NaCl、PO43﹣、MgSO4、19 种氨基酸 25 25 80
注:“﹣”表示细菌没有生长.
(2)在 A 培养基中增殖较快的细菌是 .丙细菌可以在 C 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 B 培
养液中繁殖,原因是 .
(3)由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复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养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是 (多选题),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E.水
Ⅲ.下面是有关某细菌 G 的四项实验:
实验 1:将 G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
实验 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 G,产生突变种 g1.将 g1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不出现
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 3: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 G,得突变种 g2,将 g2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也不出现
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 4:将 g1 和 g2 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4)细菌 g1 和 g2 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
G 发生了 ,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D.不可遗传变异
(5)实验 1 至 3 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 G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 2 和
3 中,它们是作为 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6)实验 4 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 .
五、解答题(四)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3 分)
34.(13 分)某科研小组在一个大棚中以某桃树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
合作用影响,得到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CK 组为自然光照(相对透光率为 100%);T1 组:
一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 30.0%);T2 组:两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 10.5%).实
验期间分别于 1 1 时和 1 5 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此外,用同样实验方法处理该桃树和某种
栎树,获得有关数据如表
光合参数
(μmol.m﹣2.S﹣1)
CK T1 T2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光补偿点 29.7 32.8 20.7 31.4 18.2 31.2
光饱和点 752.5 1188.2 522 1164.5 417.5 1133.5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更适应弱光环境.除了测定上述相关数据外,还可以通过
检测植物细胞中的 含量作为该品种是否为耐弱光品种的指标.
A.C5 化合物的含量 B.光合色素的含量
C.ATP、NADPH 的含量 D.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
(2)当光强大于 29.7μmol•m﹣2•s﹣1,桃树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O2 去向为 .(多选)
A.自身细胞的线粒体 B.从气孔扩散到外界 C.临近的叶肉细胞 D.表皮细胞
(3)Rubisco 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
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 ,它参与催化的反应是 .
(4)上述图实验中通过改变 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
图 18 中 10 时到 11 时的时间段内,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强度 B.CO2 浓度 C.温度 D.水和无机盐
(5)在 8 时﹣10 时的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化合物含量 .
(6)CK、T1、T2 各组光合速率分别于 1 2 时、1 3 时、1 4 时的变化是 .产生这种变
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六、解答题(五)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8 分)
35.(8 分)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
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如图 1 和图 2 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
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 (填“前”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在图 1 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 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从而
发生兴奋,而在图 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 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
元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 GABA 在体内可被氨基丁
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 GABA 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
(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
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 .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
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
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 (填“兴奋性突触”或“抑制性突触”).
七、解答题(六)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10 分)
36.(10 分)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需要从受体细胞群中筛选出已获得目的基因的细胞,如
图中①﹣③示一种筛选方法的过程.pBR322 质粒含有两个抗性基因,分别是 Ampr(氨苄
青霉素)抗性基因和 Tetr(四环素)抗性基因,其中在 Tetr 抗性基因上有下列目的基因的插
入位点(插入将导致 Tetr 抗性基因功能性失活),请回答:
(1)如图中①过程所需的酶除 DNA 连接酶以外,需要的限制酶是 .
(2)经过①过程,pBR322 质粒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A1 是 A2 是 .
(3)经过导入过程,B(受体细菌)可能出现结果是 (多选)
A.导入未成功的细菌 B.含 A1 的细菌
C.含 A2 的细菌 D.含 A1 和 A2 的细菌
(4)②过程表示用含四环素(使细胞停止生长,但不致死)和环丝氨酸(使生长的细胞致
死)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甲,则培养结果 C 表示在培养基中可能存活的细菌包括 .
(5)若要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受体细胞 D,则③过程需要做的处理是(请参照过程
②的方法) .
八、解答题(七)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10 分)
37.(10 分)如图是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
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写出下列符号名称:
A B D .
(2)b 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或组织有 (写出其中 2 种).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
的路径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 A→肝脏,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①→②→③,试从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明其生理意义是 .
38.(5 分)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图为影响人体血压的四大因
素及其调控简图.
(1)A 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之一,其为 .若血压突然升高,人体将出现的降压调节是
(多选).
A.心率逐渐加快 B.循环血量逐渐增多
C.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D.心脏输出量将会减少
(2)结构 B、C 代表相应的内分泌腺.当人体紧张兴奋时,C 的分泌量增加,影响心脏与
结构 A 的活动变化,从而升高血压,因此 C 可能是 .
九、解答题(八)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共 1 小题,满分 12 分)
39.(12 分)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
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表(单位:个)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
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在寻找人类的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家系的系谱进行功能基因
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正常居民中
约有 44%的居民为蓝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世界范围内,则是每 10000 人中有 4 名蓝色盲
患者.如图为该岛某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该缺陷基因是 性基因.
(5)若个体Ⅳ﹣14 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
若个体Ⅳ﹣14 与一个该岛以外的(世界范围内的)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
患蓝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
(6)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
供样本的较合适个体,并说明选与不选的原因. .
十、解答题(九)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 分)
40.(10 分)【研究背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减少畜禽机体对抗有害微生物
的消耗,降低畜禽机体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养殖场广泛使用.但是饲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
不当会直接危害人体和畜禽的健康.我国科学家耗费多年心血研发的专利“无抗生素微生物
发酵饲料技术”,实现了生鸡的全程无抗生素饲养.这项技术被誉为“饲料工业的一场革命”,
用这种发酵饲料喂养的鸡被称为“无抗鸡”.
【实验原理】据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某种特定的芽孢杆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
占数量优势,同时有效杀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有害菌.随着酵母菌、乳酸菌生长代谢,
饲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不断被降解,一些小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
饲料营养价值得到提升.
【实验设计】
实验组别(X) 添加的成分 实验变量(Y)
Y0 Y1 Y2 Y3
对照组(X1) 饲料 无菌水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组(X2) 饲料 外源芽孢杆菌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结果】
(1)在包装好的饲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产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
pH 的变化趋势是 .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实验中,若 Y0 为实验前各菌种的数量,那么 Y1、Y2、Y3 表示 .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证明了 .
【实验扩展】
(4)若想进一步了解饲喂该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需进
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按实验的先后排序(可重复) .
①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鸡若干,分组 ②生长状况相似的母鸡若干,分组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 ④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发酵饲料
⑤分别饲喂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⑥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5)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 .
2016 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
B.叶绿体中色素都含有 Mg 元素
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
D.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脂质在生命活
动中的作用.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 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 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 C、H、O;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 C、H、O、N 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 P、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 C、H、O、N、P
【解答】解:A、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没有 N 和 P,A 错误;
B、Mg 元素是叶绿体中叶绿素的成分,B 错误;
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能源物质,可贮能能量,C 正确;
D、细胞内的无机物不是以碳链为骨架,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
试题难度一般.
2.(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
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
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 正确;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错误;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 错误;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多,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更不
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
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3.(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当自然界出现了有性生殖,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了.原因是
有性生殖( )
A.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B.繁殖速度快
C.后代具有更加稳定的遗传性
D.后代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变异性
【考点】受精作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的对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考查,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配子,在受精过
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多种多样,使后代具有更大
的变异性和生活力.
【解答】解: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使后代具有更大
的变异性和生活力,大量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
速度.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的多样性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对减数分裂过
程中配子多样性和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2 分)(2016•嘉定区一模)成年人体内绝大多数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 )
A.基因表达相同 B.遗传信息相同
C.mRNA 种类相同 D.蛋白质种类相同
【考点】细胞的分化.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基因表
达不相同,A 错误;
B、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 正确;
C、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形成的 mRNA 有所区别,C 错误;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掌
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生物体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但遗传信息的只需情况不同,再
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5.(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关于微生物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古细菌的细胞壁与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②青霉素不能杀灭肝炎病毒
③酵母菌通过芽孢进行繁殖
④自生固氮菌为自养微生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古细菌的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细胞一
样,而非由含壁酸的肽聚糖构成.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酵母
菌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自生固氮菌是异养型生物.
【解答】解:①、古细菌的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细胞一样,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肽
聚糖构成,正确;
②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青霉素
不能杀灭肝炎病毒,正确;
③酵母菌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进行无性生殖时,是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进行繁
殖,错误;
④自生固氮菌能进行固氮,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是异养微生物,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下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听觉中枢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
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
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
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
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是耳蜗.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形成的过程,明确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
构是耳蜗.难度不大.
7.(2 分)(2016•闸北区二模)固定化酶技术提高了酶的利用率,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
B.固定化酶的优势是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酶经固定化后无法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
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
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
催化反应;由于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
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解答】解:A、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故 A 错误;
B、固定化细胞中含有多种酶可以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故 B 错误;
C、固定化酶的优势为可以重复利用,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等,故 C 错误;
D、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
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
力,难度不大.
8.(2 分)(2016•嘉定区一模)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
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形成愈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
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解答】解:①植物组织培养流程:离体植物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①正确;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流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②正确;
③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
→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③错
误;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养流程:目的基因获得→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筛选重组细胞→愈伤
组织→转基因植物体,④正确.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对动物细胞的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等考点的理解,意在
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包膜病毒,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病毒
传染性强,2014 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下列有关埃
博拉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A 结构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C 结构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
③B 结构在噬菌体上不存在
④在疾病传播时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
⑤在实验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A.0 项 B.1 项 C.2 项 D.3 项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分析】1、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有包膜,非节段性,负链 RNA 病毒.
2、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灵长类动物属于传染源.
【解答】解:①A 蛋白质结构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①正确;
②C(包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②正确;
③B(包膜子粒)在噬菌体上不存在,③正确;
④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灵长类动物属于传染源,④错误;
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故在实验室中不能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病毒,⑤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
胞结构;识记传染源的概念,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
考查.
10.(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下列有关教材中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时,可在保卫细胞中看到叶绿体
B.用 50%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所有的细胞会同时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C.低倍镜下观察到左下方有需要观察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若需要放大观察,首先应转
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D.为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观察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实验分析题;细胞器;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正确的过程是:①使用低倍物镜先找
到要观察的物象,移动载玻片,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
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解答】解: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保卫细
胞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
B、因不同区域的洋葱表皮细胞与蔗糖溶液接触面积不一样大,出现质壁分离的时间不会完
全一样,B 错误;
C、低倍镜下观察到左下方有需要观察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若需要放大观察,首先应把
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C 错误;
D、要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别,应该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高倍显微镜是的使用方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的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乙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小
C.水稻在开花季节采下的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
D.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滤纸条上四种色素可能都不出现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提取类实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
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
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乙为叶绿素 a,甲为叶绿素 b.
【解答】解:A、色素乙在滤纸条上最宽,扩散速度最快的是丁,A 错误;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扩散速度最快,B 错误;
C、水稻在开花季节采下的新鲜叶片做实验,新鲜叶片中色素种类齐全,其结果与图中结果
相似,C 正确;
D、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所以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滤纸条上有
两种色素可能不出现,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 分)(2016•嘉定区一模)ATP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AMP 可以作为合成 ADP 及 mRNA 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C3 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中合成 ATP 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考点】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包括腺嘌
呤和核糖,P 代表磷酸基团.ATP 和 ADP 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
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
活动;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 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
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AMP 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 AMP+Pi+能量→ADP,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
苷酸,是合成 mRNA 的原料,故 A 正确;
B、ATP 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故 B 正确;
C、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 ATP 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
量,也可合成 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 ATP,故 C 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 ATP 的有关知识,包括 ATP 的结构组成、合成、水解及利用的知识是 ATP
内容的基本要求.
13.(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
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中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实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是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考查,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实例,分析选项进行
解答.
【解答】解:A、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过程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
是心脏,A 正确;
B、实例中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肾上腺素作用
于心脏是体液调节,B 正确;
C、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C 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 正确.
故选:C.
【点评】对数据调节、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形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4.(2 分)(2016•嘉定区一模)直接注射抗体或注射疫苗都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如图是
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体
B.当破伤风芽胞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进行免疫预防的有效途径是途径①
C.正常情况下,途径②曲线在 7 天后逐渐下降,主要是记忆细胞的数目减少造成的
D.破伤风芽胞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与图相比,人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②早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免疫调节.
【分析】途经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
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途经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
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
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解答】解:A、注射疫苗能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为途径②,而注射抗体表
示免疫治疗,刚注射时抗体含量较高,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下降,为途径①,A 正确;
B、破伤风芽孢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为及时把破伤风
芽孢杆菌清除,就直接给人体注射抗体,B 正确;
C、正常情况下,途径②曲线在 7 天后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破伤风芽孢杆菌的数目减少造
成的,免疫反应减弱,C 错误;
D、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人体内时,与上图相比,由于在第一次免疫时体内产生了相应
的记忆细胞,所以人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②早,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能用文
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5.(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图甲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
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横放的植株,由于重力作用,生长
素也横向运输,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
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
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甲图为植物的向光性,受单侧光影响,而乙图是植物的背重力性,受重力
的影响,所以这两种现象的产生分别与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A 错误;
B、乙图中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所以植物的根弯向下生长,而非水平生长,B 错误;
C、乙图中茎的背重力性,因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而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 错误;
D、向光性的原因在于背光侧生长素多,细胞伸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得慢,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
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2 分)(2016•嘉定区一模)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准确表示的是
( )
选
项
Q R S T
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细胞核膜
B 细胞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C 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 性激素 固醇
D 非膜性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 中心体 核仁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物质跨
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 Q 包括 R、S、T,R、S、T 之间为平行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A 正确;
B、细胞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 错
误;
C、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C 错误;
D、非膜性结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而核仁不是细胞器,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基础概念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
题难度中等,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7.(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过程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丁图可能是卵细胞
C.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至少三次细胞分裂
D.甲细胞中具有 4 个染色体组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形图表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
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
体,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由于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二倍体
生物是雌性动物,A 正确;
B、根据乙图中染色体大小和颜色可知,丁图可能是第二极体,B 错误;
C、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所以至少进行三次细胞分裂,C 正确;
D、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具有 4 个染色体组,D
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
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
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
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8.(2 分)(2016•嘉定区一模)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
催化下可转化成具有剧毒的甲醛.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
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
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图是( )
A. B. C. D.
【考点】酶的特性.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
减少甲醛产生.a 未加入乙醇时,该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甲醇浓度的关系;b 加入乙醇后,
该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甲醇浓度的关系.
【解答】解:甲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由于乙醇能与甲醇竞争结
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使用乙醇前,甲醛能正常产生,而使用乙醇
后,乙醇与甲醇竞争,导致甲醛产生减少,但仍有产生,不会降至零,且两曲线均从原点开
始.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甲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为背景,考查酶促反应的
原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其次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曲线图作
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9.(2 分)(2015•上海)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
是( )
①酒精 ②CO2③H2O ④ATP ⑤乳酸 ⑥H+
⑦丙酮酸.
A.⑥⑦⑤① B.③②①⑤ C.④⑦②① D.③④②⑤
【考点】糖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
(1)场所:细胞溶胶
(2)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
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能量(2ATP)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
1°乳酸发酵(例:乳酸菌,骨骼肌的无氧呼吸,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总反应式:C6H12O6+2ADP+2Pi 2C3H6O3(乳酸)+2ATP
2°乙醇发酵(例:酵母菌,苹果果肉细胞无氧呼吸,植物的根的无氧呼吸(水淹)):
①2C3H4O3(丙酮酸) 2CH3CHO(乙醛)+2CO2
②2CH3CHO (乙醛)+4[H] 2C2H5OH (乙醇)
总反应式:C6H12O6+2ADP+2Pi 2C2H5OH(乙醇)+2CO2+2ATP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产物为丙酮酸,并产生 ATP,
即产生④⑦;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不产生 ATP,即产生②①或⑤.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氧呼吸过程,对于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基础知识的记
忆及区别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一般.
20.(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
是( )
A.甲、乙分子上含有 A、G、C、U 四种碱基
B.甲分子上有 m 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 n 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有
m+n﹣1 个肽键
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其中甲和乙都是 mRNA 分子,
作为翻译的模板;a 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丙是由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解答】解:A、甲和乙都是 mRNA 分子,只含有 A、G、C、U 四种碱基,A 正确;
B、甲分子上有 m 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 n 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肽
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m+n﹣2,B 错误;
C、丙是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会改变该
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的结构,进而影响丙的结构,C 正确;
D、组成丙的两条肽链是以不同 mRNA 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可推知丙的合成由 2 个基因共
同控制,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
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和物质的名称,进而准确判断各选
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
象是( )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B.血浆渗透压降低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组织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水平衡调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所
以 A 错误.
B、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所以 B 错误.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 正确.
D、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所以 D 错误.
故应选 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
知识点掌握和运用.
22.(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 a 只能为 B 淋巴细胞,细胞 b 只能为 T 淋巴细胞
D.细胞 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 d 只能为效应 T 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Ⅰ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 a 是 B 淋巴细胞,细胞 c 是浆细胞;Ⅱ是
细胞免疫过程,b 是 T 淋巴细胞,d 是效应 T 细胞.
【解答】解:A、由题意知,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 正确;
B、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B 正确;
C、若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 a 和细胞 b 可以分别为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C 错误;
D、由题图可知,细胞 c 是效应 B 细胞,细胞 d 是效应 T 细胞,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
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3.(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B.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
C.内环境的自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有关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这些结构中.
(2)影响血压形成的因素有循环血量、外周阻力、管壁的弹性等因素.
(3)高密度脂蛋白可以运载的胆固醇生物作用.
【解答】解:A、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中,A 错误;
B、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也就是有足够的循环血量,是血压形成的前提,B 正
确;
C、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所以内环境是的自稳
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正确;
D、高密度脂蛋白可以运载的胆固醇生物作用,所以缺乏高密度脂蛋白导致胆固醇无法运输,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失调症,对于内环境组成和血浆、组织
液、淋巴间的关系的理解及对各种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4.(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
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不可能是肝脏细胞
B.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可以由乳糜微粒携带而来
C.细胞中的葡萄糖可来自于小肠的吸收
D.该细胞质膜存在胰高血糖素受体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是葡萄糖与脂质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该细胞可能的肝细胞,
也可能是脂肪细胞.
【解答】解;A、该细胞能完成葡萄糖与脂质的转换,可能是肝细胞,A 错误;
B、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可以由乳糜微粒携带而来,属于外源性脂质,B 正确;
C、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是消除吸收来的,也可以是体内转化的,C 正确;
D、甘油三酯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转化成葡萄糖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细胞膜
上存在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脂肪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葡萄糖的来源去路,脂质代谢过程,血
糖平衡调节,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5.(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是人体细胞中部分物质代谢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多糖经①形成 C6H12O6 的过程,可发生在包括肝脏在内的所有组织细胞中
B.若 X 代表丙酮酸,C6H12O6 中的 O 经过②→③转移给 H2O
C.C6H12O6 和脂肪形成的 X,经⑤过程只能形成某些种类的氨基酸
D.通过②、④过程,C6H12O6 和脂肪可以大量相互转化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③→②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X 指 C3,②→③可表
示有氧呼吸过程,X 指丙酮酸.
【解答】解:A、多糖经①形成 C6H12O6 的过程,可在肝脏,不能发生在其他的组织细胞,
A 错误;
B、若 X 代表丙酮酸,C6H12O6 中的 O 经过②→③转移给二氧化碳,而水中的氧来源于氧
气,B 错误;
C、C6H12O6 和脂肪形成的 X,经⑤过程只能形成非必需氨基酸,C 正确;
D、通过②、④过程,C6H12O6 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葡萄糖,D 错
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代谢、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
于中档题.
26.(2 分)(2016•浦东新区二模)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基因分别有 KA、KB、KE、k,则
这类动物的血型表现型与基因型种类数依次是( )
A.4 种与 7 种 B.6 种与 10 种 C.7 种与 10 种 D.8 种与 9 种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基因与性状关系;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会产生复等位基因,该二倍体
动物的血型由复等位基因控制,该动物血型的基因型种类是 KA、KB、KE、k 五个复等位基
因随机组合形成的基因的种类数.
【解答】解:由题意知,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基因分别有 KA、KB、KE、k,则这类动物
的基因型有 KAKA、KAKB、
KAKE、KAk、KBKB、KBKE、KBk、KEKE、KEk、kk;KAKA、KAk 表现为 A 型,KAKB 表
现为 AB 型,KAKE 表现为 AE 型,KBKB、KBk 表现为 B 型,KBKE 表现为 BE 型,KEKE、
KEk 表现为 E 型,kk 表现为 O 型.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复等位基因产生的生物体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的计算和判
断.
27.(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表表示控制秃顶这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性别中的
表现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表现型
女 男
BB 秃顶 秃顶
Bb 正常 秃顶
bb 正常 正常
A.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为不完全显性
B.秃顶性状的遗传与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相同
C.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 Bb 的男女表现型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都是秃顶,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都
是正常,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中男性为秃顶,说明秃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属于
完全显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属于完全显性,A 错误;
B、由于男性秃顶的基因型是 BB 和 Bb,正常的基因型是 bb,所以秃顶性状的遗传不可能
是伴 X 隐性遗传,因此与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不相同,B 错误;
C、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错误;
D、由于基因型为 Bb 的男孩和女孩的性状不完全相同,可推测该秃顶性状与性别有关,原
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8.(2 分)(2016•嘉定区一模)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孟德尔遗传定律.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 均为蓝色;F1 自交,F2 为蓝:紫:
红=9:6:1.若将 F2 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紫:红=3:1 B.紫:红=2:1 C.红:紫=2:1 D.紫:蓝=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题干中的 9:6:1 的比例是解题的切入点.题中已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
且 F2 为蓝:紫:红=9:6:1,该比例为 9:3:3:1 的变式,由此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
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据此解题.
【解答】解:设用 A、a 和 B、b 这两对基因表示,根据 F2 为蓝:紫:红=9:6:1 的比例
可以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由此可确定 F2 中的紫色植株
的基因型有 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即比例为 1:2:1:2,它与 aabb
的红色植株授粉,后代只有紫色植株和红色植株,其中红色植株有 2/6×1/2+2/6×1/2=1/3,
则紫色植株为 2/3.
故本题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应用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9.(2 分)(2016•嘉定区一模)关于下图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基因突变,乙属于染色体畸变
B.丙图出现的变异只能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C.丁图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丁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解答】解:A、甲中基因没有改变,只是 a 和 d 的位置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的倒位,乙中基因 gh 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畸变,A 错误;
B、丙图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出现的变异不只是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在四倍体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出现,B 错误;
C、丁图细胞中染色体大小相同,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正确;
D、甲、乙、丙、丁中,只有甲、乙、丙均属于染色体变异,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0.(2 分)(2016•嘉定区一模)某种植物细胞常染色体上的 A、B、T 基因对 a、b、t 完全
显性,让红花(A)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
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
长形果=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亲代红花高茎圆形果的基因型的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红花(A)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
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
长形果=1:1:1:1,说明有两对基因是连锁的,再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情况,判断连锁的
基因.
【解答】解:红花高茎圆形果(A﹣B﹣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aabbtt)植
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
白花高茎长形果=1:1:1:1,分析 3 对性状分析红花与矮茎性状、白花与高茎性状一直在
一起,而它们与圆形、长形是自由组合的,说明 A 与 b 连锁,a 与 B 连锁,而 T 与 t 在另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如选项 D 所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答题(一)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8 分)
31.(8 分)(2016•嘉定区一模)图 1 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表示与水有
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图 1 细胞表示番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则该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E、F (多选)
A.1 B.2 C.3 D.4 E.5 F.6
(2)比较图 1 结构 4 的内、外膜中蛋白质的含量,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
其原因主要是 内膜上有很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
(3)某同学欲鉴定图 1 所示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能
否发生质壁分离 .
(4)图 2 中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称为 脱水缩合 .
破坏细胞核的 C 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A.核基质 B.核孔 C.核仁 D.核膜
(5)图 2 中②、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所示物质外,还可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
ATP .
图 2 中膜③表示 B
A.细胞膜 B.类囊体膜 C.叶绿体内膜 D.线粒体内膜.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
变化.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 1 为高尔基体;结构
2 为内质网;结构 3 为细胞质基质;结构 4 为线粒体;结构 5 为叶绿体;结构 6 为液泡.
分析乙图:①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表示水的光解.
【解答】解:(1)番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不含 5 叶绿体和 6 液泡.
(2)结构 4 为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许多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其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外膜.
(3)质壁分离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细胞保持活性,因此要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观察
该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4)图乙中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
仁有关,因此破坏细胞核中的核仁会影响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发生.
(5)乙图中③表示水的光解,其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该图中②为线粒体内膜,除
了能合成水,还能产生大量的 ATP,③为类囊体膜,除了能进行水的光解,还能合成 ATP.
故答案为:
(1)E、F
(2)内膜上有很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
(4)脱水缩合 C
(5)ATP (答能量不给分) 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
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
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三、解答题(二)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 分)
32.(9 分)(2016•嘉定区一模)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 1 显示了家鸭、家
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
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1)ST、XP、WX、HY、LD5 个鹅品种中,与 ST 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XP .
ST 与 LD 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图 2),它们体现的是 B 多样性.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若图 1 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 (多选)
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B.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
利的各种性状.
(3)由原始物种 X 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 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关
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内因以及外因的分析可描述为 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
由物种 X 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
的自然选择. .
(4)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羽(W)对灰羽(w)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白羽鹅和
400 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w 在该种群内的
基因频率为 C .
A.20% B.40% C.60% D.80%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生物的进化.
【分析】由题图 1 可知,在 ST、XP、WX、HY、LD5 个鹅品种中,XP 与 ST 在一个分支,
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图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选择,图中的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在 ST、XP、WX、HY、LD5 个鹅品种中,XP 与 ST 在一
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ST 与 LD 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为两个物种,
所以它们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
(2)A、图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
种环境条件,A 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与环境无关,B 错误;
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使生物出现不同的进化方向,出现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
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
利的各种性状,D 正确.
故选:AD.
(3)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由原始物种 X 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
的进化历程的内因以及外因可描述为: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由物种 X
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
(4)由题意知 ww=400 只,Ww=(600+400)×40%=400 只,WW=600﹣400=200 只,因
此 w 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
故选:C.
故答案为:
(1)XP B
(2)AD
(3)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由物种 X 形成的
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
(4)C
【点评】本题考查生殖隔离的概念及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然界中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
力.
四、解答题(三)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0 分)
33.(10 分)(2016•嘉定区一模)Ⅰ.细菌常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
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
菌.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原油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为
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清晰区域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图中清晰区域越大说
明 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
Ⅱ.另一同学将第一步筛选得到的甲、乙、丙三种细菌分别接种到 A、B、C 三种培养液中,
经培养后分别测得它们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液成分 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分钟)
甲 乙 丙
A.葡萄糖、NaCl、PO43﹣、MgSO4 43 100 ﹣
B.葡萄糖、NaCl、PO43﹣、MgSO4、8 种氨基酸 28 40 ﹣
C.葡萄糖、NaCl、PO43﹣、MgSO4、19 种氨基酸 25 25 80
注:“﹣”表示细菌没有生长.
(2)在 A 培养基中增殖较快的细菌是 甲 .丙细菌可以在 C 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 B
培养液中繁殖,原因是 B 培养液中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
(3)由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复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养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是 B、D、E (多选题),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E.水
Ⅲ.下面是有关某细菌 G 的四项实验:
实验 1:将 G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
实验 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 G,产生突变种 g1.将 g1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不出现
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 3: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 G,得突变种 g2,将 g2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也不出现
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 4:将 g1 和 g2 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4)细菌 g1 和 g2 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
G 发生了 A ,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D.不可遗传变异
(5)实验 1 至 3 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 G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 2 和
3 中,它们是作为 C 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6)实验 4 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 细菌 g1 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细菌 g2 能够合成营
养物质甲,因此一起培养可以互相支持保证必须的营养要素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1.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
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具体操作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4、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解答】解:(1)从实验目的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可以得出该
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细菌可分解原油,分解能力越
强,形成的透明圈越大,透明度越高,一般清晰区域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2)观察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 A 培养基中,能生长的细菌是甲和乙,甲繁殖一代需要的时
间短,所以增殖较快.比较 B、C 培养基的成分可知,C 培养基的氨基酸的种类比 B 培养基
多,所以丙细菌可以在 C 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 B 培养液中繁殖,原因可能是 B 培养液中
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3)如果培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中不需要添加碳源和生长因
子.
(4)分析资料可知紫外线照射后发生了基因突变,突变后的 g1 不能合成甲物质,突变后的
g2 不能合成乙物质.所以细菌 g1 和 g2 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
外线处理导致细菌 G 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
(5)实验 1 至 3 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 G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 2 和
3 中,它们是作为生长因子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6)实验 4 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细菌 g1 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g2 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
因此一起培养可以互相支持保证必须的营养要素.
故答案为:
(1)原油 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2)甲 B 培养液中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3)B、D、E
(4)A
(5)C
(6)细菌 g1 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细菌 g2 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因此一起培养可以互相
支持保证必须的营养要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条件等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利用有效信息获取结论的能力.
五、解答题(四)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3 分)
34.(13 分)(2016•嘉定区一模)某科研小组在一个大棚中以某桃树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
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得到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CK 组为自然光照(相对透光
率为 100%);T1 组:一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 30.0%);T2 组:两层黑色遮阳网(相
对透光率为 10.5%).实验期间分别于 1 1 时和 1 5 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此外,用同样实验
方法处理该桃树和某种栎树,获得有关数据如表
光合参数
(μmol.m﹣2.S﹣1)
CK T1 T2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光补偿点 29.7 32.8 20.7 31.4 18.2 31.2
光饱和点 752.5 1188.2 522 1164.5 417.5 1133.5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桃树 更适应弱光环境.除了测定上述相关数据外,还可以
通过检测植物细胞中的 B 含量作为该品种是否为耐弱光品种的指标.
A.C5 化合物的含量 B.光合色素的含量
C.ATP、NADPH 的含量 D.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
(2)当光强大于 29.7μmol•m﹣2•s﹣1,桃树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O2 去向为 ABD .(多选)
A.自身细胞的线粒体 B.从气孔扩散到外界 C.临近的叶肉细胞 D.表皮细胞
(3)Rubisco 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
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它参与催化的反应是 二氧化碳
的固定 .
(4)上述图实验中通过改变 黑色遮阳网的层数 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
图 18 中 10 时到 11 时的时间段内,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B .
A.光照强度 B.CO2 浓度 C.温度 D.水和无机盐
(5)在 8 时﹣10 时的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化合物含量 减
少 .
(6)CK、T1、T2 各组光合速率分别于 1 2 时、1 3 时、1 4 时的变化是 均下降 .产生
这种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大棚内温度升高,引起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胞间 CO2 浓
度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认真分析题图
和表格,回顾和梳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1)据表分析,桃树与栎树相比,在弱光下更易达到光饱和点,所以桃树更适
应弱光环境.由于光照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色素的含量,所以还可以通过检测植物细胞中的
光合作用的色素的含量作为该品种是否为耐弱光品种的指标,故选:B.
(2)当光强大于 29.7μmol•m﹣2•s﹣1,桃树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叶肉
细胞中产生的 O2 去向为自身细胞的线粒体、释放到细胞外和扩散到表皮细胞用于其呼吸作
用,故选 ABD.
(3)无机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圈的,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
作用的暗反应,所以该酶应该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4)根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应该通过大棚覆盖的塑料薄膜为无色及改变
黑色遮阳网的层数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图中 10 时到 11 时的时间段内,二氧化碳浓度急
剧减少,是选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故选 B.
(5)在 8 时﹣10 时的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快,[H]和 ATP 生成增多,三
碳化合物还原加快,短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最终导致叶绿体中 C3 化合物含量下降.
(6)据图分析,CK、T1、T2 各组光合速率分别于 1 2 时、1 3 时、1 4 时都下降,原因可
能是大棚内温度升高,引起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胞间 CO2 浓度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1)桃树 B
(2)ABD
(3)叶绿体基质 二氧化碳的固定
(4)黑色遮阳网的层数 B
(5)减少
(6)均下降 大棚内温度升高,引起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胞间 CO2 浓度低,使
光合速率下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六、解答题(五)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8 分)
35.(8 分)(2016•嘉定区一模)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
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如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 突触小泡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
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 后 (填“前”或“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在图 1 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 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外负内正 ,
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 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 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
神经元 动作电位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 GABA 在体内可被氨基丁
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 GABA 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
抑制剂
(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
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 GABA 分解速率降低 .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
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
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 抑制性突触 (填“兴奋性突触”或“抑制性
突触”).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 1 表示兴奋型突触作用示意图,Na+大量内流,导致后膜电位由外正
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后膜表现为兴奋;图 2 表示抑制型突触作用示意图,Cl﹣大量内流,膜
电位仍然为外正内正,即为静息电位,无法产生兴奋.
【解答】解:(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突变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
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 Na+大量内流,
导致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后膜表现为兴奋;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
Cl﹣内流,Cl﹣内流后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正,即为静息电位,无法产生兴奋.
(2)已知突触释放的 GABA 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所以治疗病人需抑制
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以降低 GABA 分解速率.
(3)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递质拟似剂作用于抑制性突触,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
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起到麻醉效果.
故答案:
(1)突触小泡 后 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2)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 GABA 分解速率降低
(3)抑制性突触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生物学问题.
七、解答题(六)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10 分)
36.(10 分)(2016•嘉定区一模)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需要从受体细胞群中筛选出已获得
目的基因的细胞,如图中①﹣③示一种筛选方法的过程.pBR322 质粒含有两个抗性基因,
分别是 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 Tetr(四环素)抗性基因,其中在 Tetr 抗性基因上
有下列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插入将导致 Tetr 抗性基因功能性失活),请回答:
(1)如图中①过程所需的酶除 DNA 连接酶以外,需要的限制酶是 EcoRVSal1 .
(2)经过①过程,pBR322 质粒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A1 是 重组质粒 A2 是 没有发
生重组的质粒 .
(3)经过导入过程,B(受体细菌)可能出现结果是 ABCD (多选)
A.导入未成功的细菌 B.含 A1 的细菌
C.含 A2 的细菌 D.含 A1 和 A2 的细菌
(4)②过程表示用含四环素(使细胞停止生长,但不致死)和环丝氨酸(使生长的细胞致
死)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甲,则培养结果 C 表示在培养基中可能存活的细菌包括 导入不
成功的细菌和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
(5)若要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受体细胞 D,则③过程需要做的处理是(请参照过程
②的方法) 将存活的细菌转移到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图中所示为基因工程四步骤:图 3 表示获取目的基因,图 2 图 3 表示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即①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A→B 过程,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②③过程.
【解答】解:(1)①过程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对质粒进行切割和与目的基因相连接,
所以要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据图分析可知,限制酶可选 EcoRV Sal1.
(2)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会出现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成功重组和重组失败的结果,所以
ρBR322 会出现两种结果,即:重组质粒和未重组的质粒;
(3)经过导入过程,B(受体细菌)细菌有 4 类情况:含有不是重组的质粒、含有重组质
粒的、不含有质粒的、同时含有重组和不重组的质粒.
(4)细菌有三类:含有质粒(不是重组的)、含有重组质粒的、不含有质粒的.Tet 抗性基
因上有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所以重组质粒上没有 Tet 抗性基因,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
和没有导入的细菌均不含 Tet 抗性基因,即都不抗四环素,细胞可以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存
活但不生长,而环丝氨酸会使生长的细胞致死,对不生长的细胞无影响,但会使含有抗四环
素的细菌致死,所以 C 中成活的细菌有导入不成功的细菌和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
(5)经过 C 后,现需要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含有 Amp 抗性基因,可在
氨卡青霉素培养基中生长,而导入不成功的细菌会在其中死亡,所以可将经过 C 存活的细
菌转入含氨卡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故答案为:
(1)EcoR V Sal 1
(1)重组质粒 没有发生重组的质粒
(3)A B C D
(4)导入不成功的细菌和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5)将存活的细菌转移到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点评】此题考查的内容较多,主要是针对基因工程的工具特点进行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
及理解能力;理解限制酶切下的末端有哪些,及各自末端的特点,这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需要注意;识记什么时候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以及作为运载体需要哪些条件等,除此
之外还考察了对于基因工程步骤考查,尤其是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方法,这个考点
是个难点,也需要学生很好的理解筛选的依据即需要理解运载体各特点.
八、解答题(七)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问题.(10 分)
37.(10 分)(2016•嘉定区一模)如图是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
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写出下列符号名称:
A 下丘脑 B 胰岛 D 垂体 .
(2)b 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或组织有 肝脏细胞、脂肪细胞等 (写出其中 2 种).严重饥饿
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 A→肝脏,而非平时的主要
路径①→②→③,试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明其生理意义是 神经调控迅速,且
肾上腺具有协同作用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示可知,A 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 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
故为胰岛;c 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 为肾上腺;D 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
状腺,故为垂体;E 为甲状腺;f 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解答】解:(1)据图示可知,A 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 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
节血糖,故为胰岛;D 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
(2)b 为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故主
要作用的靶细胞或组织有肝脏细胞、脂肪细胞等;严重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故胰高血糖
素和肾上腺素浓度会增加,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 A→
肝脏,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①→②→③,其生理意义是神经调控迅速,且肾上腺具有协同
作用.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胰岛 垂体
(2)肝脏细胞、脂肪细胞等 神经调控迅速,且肾上腺具有协同作用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
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
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8.(5 分)(2016•嘉定区一模)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图为影
响人体血压的四大因素及其调控简图.
(1)A 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之一,其为 血管管径 .若血压突然升高,人体将出现的降压
调节是 CD (多选).
A.心率逐渐加快 B.循环血量逐渐增多
C.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D.心脏输出量将会减少
(2)结构 B、C 代表相应的内分泌腺.当人体紧张兴奋时,C 的分泌量增加,影响心脏与
结构 A 的活动变化,从而升高血压,因此 C 可能是 肾上腺 .
【考点】血压及其调节.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
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
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 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
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
循环血量的影响,这一数值正常 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
但在失血较多时,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解答】解:(1)A 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之一,除图中因素外,故为血管管径的影响.若血压
突然升高,人体将出现的降压调节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心率逐渐减慢,心脏输出量将会
减少,循环血量逐渐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2)当人体紧张兴奋时,肾上腺的分泌量增加,会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大,从而升高
血压,因此 C 可能是肾上腺.
故答案为:
(1)血管管径 CD
(2)肾上腺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了影响血压的因素及人体血压的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意在考查
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
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九、解答题(八)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共 1 小题,满分 12 分)
39.(12 分)(2016•嘉定区一模)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
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表(单位:个)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Aa ;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
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体细胞突变 .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在调查
的油性对象中,有 AA×AA,也有 Aa×Aa、和 AA×Aa,所以油性占多数 .
在寻找人类的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家系的系谱进行功能基因
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正常居民中
约有 44%的居民为蓝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世界范围内,则是每 10000 人中有 4 名蓝色盲
患者.如图为该岛某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该缺陷基因是 隐 性基因.
(5)若个体Ⅳ﹣14 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11% ;若个体Ⅳ﹣14 与一个该岛以外的(世界范围内的)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则他们
生一个患蓝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
(6)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
供样本的较合适个体,并说明选与不选的原因. 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Ⅳ﹣14、Ⅳ﹣15
号,因为这两个个体为杂合子,肯定含有该缺陷基因,而Ⅳ﹣16、Ⅳ﹣17、Ⅳ﹣18 可能是
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不一定含有该致病基因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
【分析】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一,双亲为油耳家庭,后代出现油耳和干耳,且
比例在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实验四,双亲为干耳家庭,后代都是干耳,说明油耳对干耳是
显性性状,且控制油耳、干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3 和Ⅱ﹣4 都不患蓝色盲,生有蓝色盲的女儿,因此蓝色盲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按照分离定律进行概
率计算.
3、由题意知,在世界范围内,则是每 10000 人中有 4 名蓝色盲患者,因此 aa 的概率是 ,
a 的基因频率是 ,A 的基因频率是 ,世界范围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是(2×
)÷(2× + )= .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杂交子代中油耳、干耳性状比例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
因此是常染色体遗传.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说明双亲携带干耳基因,因此母亲的基因型是 Aa;
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很可能是该男孩体细胞发生突
变.
(3)组合一中,调查的对象是夫妻都是油耳的家庭,调查家庭中,可能由纯合子,因此后
代不符合 3:1 的性状分离比.
(4)由分析可知,蓝色盲缺陷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5)Ⅳ﹣14 的母亲是患者,因此基因型为 Aa,个体Ⅳ﹣14 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
婚,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 44%× =11%;世界范围内正常个体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
因此 .
(6)Ⅳ﹣14、Ⅳ﹣15 为杂合子,肯定含有该缺陷基因,而Ⅳ﹣16、Ⅳ﹣17、Ⅳ﹣18 可能是
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不一定含有该致病基因,因此如果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
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要选择Ⅳ﹣14、Ⅳ﹣15.
故答案为:
(1)常
(2)Aa 体细胞突变
(3)在调查的油性对象中,有 AA×AA,也有 Aa×Aa、和 AA×Aa,所以油性占多数
(4)隐性
(5)11%
(6)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Ⅳ﹣14、Ⅳ﹣15 号,因为这两个个体为杂合子,肯定含有该缺
陷基因,而Ⅳ﹣16Ⅳ﹣17、Ⅳ﹣18 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不一定含有该致病基因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处理遗传调查的
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及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方式的能力,并学会运用遗
传定律进行概率计算的能力.
十、解答题(九)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 分)
40.(10 分)(2016•嘉定区一模)【研究背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减少畜禽
机体对抗有害微生物的消耗,降低畜禽机体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养殖场广泛使用.但是饲
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不当会直接危害人体和畜禽的健康.我国科学家耗费多年心血研发的专
利“无抗生素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实现了生鸡的全程无抗生素饲养.这项技术被誉为“饲
料工业的一场革命”,用这种发酵饲料喂养的鸡被称为“无抗鸡”.
【实验原理】据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某种特定的芽孢杆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
占数量优势,同时有效杀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有害菌.随着酵母菌、乳酸菌生长代谢,
饲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不断被降解,一些小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
饲料营养价值得到提升.
【实验设计】
实验组别(X) 添加的成分 实验变量(Y)
Y0 Y1 Y2 Y3
对照组(X1) 饲料 无菌水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组(X2) 饲料 外源芽孢杆菌 生产用菌粉
【实验结果】
(1)在包装好的饲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产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
pH 的变化趋势是 B .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实验中,若 Y0 为实验前各菌种的数量,那么 Y1、Y2、Y3 表示 不同时间测量的
各菌种的数量 .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证明了 在饲料中添加外源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
但对乳酸菌却无影响 .
【实验扩展】
(4)若想进一步了解饲喂该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需进
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按实验的先后排序(可重复)
①③⑤⑦③或①③⑥⑦③ .
①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鸡若干,分组 ②生长状况相似的母鸡若干,分组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 ④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发酵饲料
⑤分别饲喂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⑥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5)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使细菌的繁殖受影响 .长
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 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菁优网版 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的进化.
【分析】实验设计时应注意遵循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原则,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
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使用某种特定的芽孢杆菌对其他微生物
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芽孢杆菌的有无,因变量是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解答】解:(1)酵母菌能快速消耗氧气,并且能耐受很强酸性环境.当酵母菌消耗完氧气
以后,产生了少量代谢产物,同时物料 pH 值也下降到一定水平,从而为乳酸菌生长繁殖提
供很好前提条件.
(2)在本实验中,若 Y0 为实验前各菌种的数量,那么 Y1、Y2、Y3 表示不同时间测量的各
菌种的数量.
(3)根据实验组数据分析,乳酸菌数量增加,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数量减少,故本实
验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外源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但对乳酸菌却无影响.
(4)若想进一步了解饲喂该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需进
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的先后排序为:
①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鸡若干,分组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
⑤分别饲喂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⑥分别饲喂普通饲料、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③测量各组鸡的平均体重,比较发酵饲料与原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
(5)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使细菌的繁殖受影响.长期使
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故答案为:
(1)B
(2)不同时间测量的各菌种的数量
(3)在饲料中添加外源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但对乳酸菌却无影响
(4)①③⑤⑦③或①③⑥⑦③
(5)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使细菌的繁殖受影响 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
选择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探究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对鸡的生长速度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
和实验探究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sdpydxh;天边彩虹;shx779;sw0001;王乐增;晴薇 12;
张泽普;杜献林;lyyjg;浮萍;shan;pygh;beling;美丽心情(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 年 12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