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78 KB
  • 2021-09-24 发布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10月月考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B. 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2.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的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 B. 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 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表现型 C. 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可以发育为可育植株 D.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4.如图为某高等植物DNA分子中控制花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 B. 生物的一种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C. a、b、c三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a基因中某一碱基对发生改变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5.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第15页,共15页 A. 射线的辐射作用 B. 杂交 C. 激光照射 D. 秋水仙素处理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 B.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C. 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生存 D. 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 ‎7.如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 甲:AaBb、乙:AAaBbb B. 甲:AaaaBBbb、乙:AaBB C. 甲:AAaaBbbb、乙:AaaBBb D. 甲:AaaBbb、乙:AAaaBbbb ‎8.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④单倍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 ①④⑤ B. ②③ C. ②③⑤ D. ④⑤‎ ‎9.用辐射的方法,使家蚕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移接到性染色体上,导致发育成的雌蚕与雄蚕的卵颜色有所区别,以便性别筛选。该育种方法属于()‎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转基因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10.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 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 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 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 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11.在微生物领域成效最明显的育种方法是()‎ 第15页,共15页 A. 杂交育种 B. 转基因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12.西瓜育种流程的某些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所用试剂一般为秋水仙素 B. 过程②和③中品种乙授粉的作用相同 C. 过程④一般只作为育种的中间环节 D. 过程⑤后一般要经过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品种c ‎13.将宽叶不抗病(AAbb)和窄叶抗病(aaBB)两个烟草品种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能稳定遗传的宽叶抗病烟草植株的概率为  (    )‎ A. 1/4 B. 1/9 C. 1/16 D. 0‎ ‎14.下列关于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是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全部碱基序列 B. 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 C. 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 D.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惟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5.将植物A(2N)与植物B(2N)杂交得到能正常成活的F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B和F1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分别看到了 24条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和 22条不配对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 配对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 C. 这两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某一时期 D. 植物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 ‎16.利用雌雄同株的二倍体野生型青蒿(易感病、低产),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5页,共15页 A. 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后连续自交,可筛选出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 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再进行单倍体育种后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C. 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D. 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低产青蒿的体细胞中,植物组织培养后可得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17.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B. 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D. 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 ‎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 1/12 B. 1/8 C. 1/6 D. 1/3‎ ‎19.下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已知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病与白化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B. 1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5/6 C. 甲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一样 D.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 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 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 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 ‎21.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只对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起作用 B. 自然选择过程的发现使达尔文注意到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D. 自然选择在淘汰不利变异的同时使有利变异积累 第15页,共15页 ‎22.如表是对某地区人群的色觉情况的调查数据,则该地区色盲女性的基因型频率和色盲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类别 XBXB XBXb XbXb XBX XbY 人数(人)‎ ‎8649‎ ‎1302‎ ‎49‎ ‎9300‎ ‎700‎ A. 0.245%和7% B. 0.49%和7% C. 0.245%和14% D. 0.49%和14%‎ ‎23.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 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 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4.已知人眼的褐色基因(A)对蓝色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某人群中,蓝眼3000人,褐眼7000人且其中纯合子有2000人。则该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0.7和0.3 B. 0.50和0.50 C. 0.45和0.55 D. 0.55和0.45‎ ‎2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第15页,共15页 ‎26.下图是某家族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 ‎ ‎(1)  I1和I2的基因型是______。‎ ‎(2)  II4个体的白化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__,II3个体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 ‎(3) 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Ⅱ3与Ⅱ4生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4)白化基因是由_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产生的。‎ ‎27.下列各图所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请回答: ‎ ‎(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_______图,通常它是由______倍体的生殖细胞发育形成的。‎ ‎(2)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______图。其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图中的植株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那么它是________倍体。‎ ‎28.下图是以二倍体植物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第15页,共15页 ‎(1)A→D表示的育种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若F1的基因型是DdRr,则通过B→C得到的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种。‎ ‎(2)图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字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 ‎(1)该地某种植物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   ‎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 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3)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A.  B.  C.  D. ‎ ‎(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   ‎ 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10月月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第15页,共15页 ‎1. D 2. D 3. C 4. A 5. B 6. B 7. A 8. C 9. B 10. C 11. D 12. B 13. D 14. D 15. B 16. D 17. A 18. A 19. D 20. A 21. B 22. A 23. C 24. C 25. C ‎ ‎26. (1)Aa、Aa    (2)I1和I2;可能  (3)1/2 ​​​​​​​(4)基因突变  ‎ ‎27. (1)D;二  (2)A;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3)单  ‎ ‎28. (1)基因重组; 4 (2)C、F;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 ‎29. (1)种群基因库 (2)75% 、25%;不是 (3)AA=Aa>aa;A (4)物种 ​  ‎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但是DNA分子中还有很多非基因片段,如果发生在这些区域,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也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第15页,共15页 ‎2. 解:A、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发的种子,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B错误;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 D、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 解:A、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是隐性突变等原因,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表现型,B正确; C、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可以发育为单倍体,其不一定是可育植株(如异源四倍体),C错误; 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幼苗,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正确。 故选:C。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本题主要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常见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等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育种手段。‎ 第15页,共15页 ‎4. 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因此其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B错误; C、a、b、c在一条染色上的DNA分子上,属于非等位基因,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及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等,若a基因中某一碱基对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 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5. 解:A、射线是一种物理因素,其辐射作用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杂交能导致基因重组,但不能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C、激光是一种物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C正确; D、秋水仙素等化学物质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D正确。 故选:B。 基因突变的原因: (1)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 (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如病毒等。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种类、原因等基础中,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 解: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A正确;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 C、基因重组可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原材料,有助于物种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生存,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 1、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15页,共15页 ‎(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7. 解: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成,等位基因有2个,因此,甲生物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乙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有3个,乙生物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Bbb。 故选:A。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根据染色体组、基因型判断生物体的染色体组成,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判断染色体组数的方法是:①体细胞中,大小形态相同的同源染色体有几条,体细胞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体细胞中,同一等位基因的数目有几个,体细胞中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8. 解:①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属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①错误; 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②正确;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③正确; ④单倍体中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⑤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⑤正确。 故选:C。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 ‎9. 略 ‎10. ​​​​​​​【分析】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主要步骤。 【解答】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基因型纯合新品种的过程中,用到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不符题意;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的范畴,B不符题意;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用到了转基因技术,C符合题意;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人工诱变育种,D不符题意。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略 第15页,共15页 ‎12. 略 ‎13. 略 ‎14.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单倍体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解析】 A.水稻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染色体,所以每对染色体都是相同的,在测定基因组只测定12条染色体即可,A正确; B.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个体是单倍体,不是三倍体,B正确; C.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不是纯合子,主要看此单倍体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若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处理后是纯合子,若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则加倍处理后不一定是纯合子,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用低温处理,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并不只有一种方法,D错误。 故选D。‎ ‎15.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和异源多倍体杂交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据此可知,植物B的体细胞中有24对同源染色体,F1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这22条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进而说明植物A(2N)与植物B(2N)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F1个体不育,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配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但所含的基因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正确; D.综上分析,F1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其中12条来自植物B产生的配子,10条来自植物A产生的配子,进而推知,植物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0条,D正确。 故选B。‎ ‎16. 【分析】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的知识点,熟知育种的类型、原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杂交后再连续自交,可筛选出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新品种植株,A正确; B.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再经过单倍体育种后,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B正确; C.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高产青蒿素的突变体,再通过筛选即可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C正确;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低产青蒿的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植物组织培养后只 第15页,共15页 能获得抗病低产青蒿素的植株,不能获得高产青蒿素的植株,D错误。 故选D。‎ ‎17.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育种的方法的过程及原理和特点,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物种,能促进生物进化,A错误; B.在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在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增加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C正确;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D正确。 故选A。‎ ‎18. 略 ‎19.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计算能力。 【解答】 A.由系谱图可知,1号与2号不患甲病,但3号为甲病男性患者,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所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而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二者的遗传方式不同,A错误; B.因为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父母1号与2号不患甲病,生出有病的男孩3号,其母亲一定是杂合子,B错误; C.因为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错误; D.由系谱图可知,1号与2号不患乙病,但5号为乙病女性患者,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20. 略 ‎21. 略 ‎22. 略 ‎23. 略 ‎24. 略 ‎25. 略 第15页,共15页 ‎26.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和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1)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等位基因用A、a表示)。II4个体的基因型为aa,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2)II4个体是纯合子,其白化基因来自于其双亲I1和I2,II3个体可能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 (3)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Ⅱ3与Ⅱ4生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4)白化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27.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分析图形能力。 【解答】 (1)D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肯定是单倍体,单倍体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形成的。 (2)茎秆粗壮是多倍体的特征,但不能产生种子,所以染色体组数是奇数,A是三倍体,符合,三倍体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3)由花药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故答案为: ​(1)D;二  (2)A;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3)单 ‎28.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育种方法,考查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判断。 【解答】 (1)A-D过程中进行了杂交→自交→选优等方法,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若F1的基因型是DdRr,则通过B→C得到的纯合子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共4种。 (2)图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C、F,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E表示诱变育种,其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4 (2)C、F;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第15页,共15页 ‎29.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生物共同进化,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种群中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提取题中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由分析可知,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构成一个种群;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55%、Aa=40%、aa=5%,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55%+40%÷2=75%,a的基因频率是5%+40%÷2=25%。所以发洪水后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不是自然选择。 (3)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基因型是AA和Aa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AA=Aa>aa。由题意知,aa开白花,AA、Aa开红花,与aa个体相比,AA、Aa更能吸引昆虫传粉,繁殖能力较强,因此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升高,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由于a可以在杂合子中保留,因此a一般不会降低至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4)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不能正常授粉,说明两个群体存在着生殖隔离,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物种。 故答案为: (1)种群基因库 (2)75% 、25%;不是 (3)AA=Aa>aa;A (4)物种 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