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 物 试 卷 第Ⅰ卷 选择题 ‎1. 许多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例如,海参遇到敌害时,把内脏全部抛出,约50天后,可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B. 再生过程细胞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C. 动物再生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海参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类型增加,A正确;海参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动物再生能力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海参可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关键能理清全能性的体现判断方法,确定是否表现细胞全能性的实例时,要注意“起点”和“终点”以及条件,判断方法如下:‎ 一看起点 起点是“已分化的细胞”‎ 二看终点 终点是“个体”,而不是“组织器官”‎ ‎2.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 香蕉在无O2、干燥、零度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 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共同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答案】D ‎【解析】A、水稻是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只能适应短暂的无氧条件,长期缺氧根部会产生大量酒精毒害死亡,A错误;B、果蔬的保鲜条件是低氧,低湿度、零上低温和无乙烯条件下,可以延长保鲜时间,B错误;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提供能量,C错误;D、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根据有氧呼吸中1葡萄糖~6氧气~6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中1葡萄糖~2二氧化碳,则两者释放的CO2与消耗的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2):6=4:3,D正确。故选:D.‎ ‎3. 某正常男性可以得到祖母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 A. 0~22条 B. 0~23条 C. 1~22条 D. 1~23条 ‎【答案】A ‎【解析】祖母遗传给父亲的染色体数有23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因此22条常染色体有可能遗传给儿子,因此男性体内来自祖母的染色体条数最少0条,最多22条,故选A。‎ ‎4.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 A. 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 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 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 作物细胞液浓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要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的外界溶液,与植物细胞组成渗透装置,运用渗透原理以判断细胞液的浓度.‎ 解:A、实验的方法是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用来检测值为细胞液浓度,观察细胞形态在哪个浓度的溶液中基本不变(即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也不出现膨胀现象),则该浓度与细胞液接近,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属于实验变量(自变量),A正确;‎ B、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 C、农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属于因变量,C错误;‎ D、作物细胞液浓度属于检测对象,D错误.‎ 故选:A.‎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 T、t和B、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某研究小组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性逆转形成,用黄色荧光标记T、t,用绿色荧光标记B、b,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 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 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 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答案】C ‎【解析】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无论该果蝇是否是性反转形成的,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4个该基因,即含有4个黄色荧光点;B、b基因位于果蝇的正常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该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该基因,即含有2个绿色荧光点;性反转形成的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该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该基因,即含有4个绿色荧光点。综合以上可知,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不是性逆转形成的;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故选C。‎ ‎6. 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③方面 B. 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C.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苷酸,则32P标记在②,15N标记在①‎ D.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D ‎【解析】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除②不同外,还有③不完全相同,A错误;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除了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还必须要求③为腺嘌呤和②为核糖,B错误;②是五碳糖,不含有P,①是磷酸,不含有N,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苷酸,则32P 标记在①中,15N标记在③中,C错误;人体内既含DNA,又含RNA,因此③有5种碱基,分别为A、T、G、C和U,②有2种,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核苷酸有8种,D正确。‎ ‎7. 若某种生物体细胞中n对同源染色体上有n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无变异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一个雄性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数依次是( )‎ A. 2n、2n、2n、3n B. 4、2n、2n、3n C. 2、2n、2n、3n D. 2、2n、2n、4n ‎【答案】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4个精子;考虑一对等位基因,一个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配子,则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一个个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种数为2n;n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可产生2n种性状组合;而基因型组合可产生3n种。故选C。‎ ‎【点睛】本题需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判断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判断n对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8.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位:mmo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 鱼滕酮作用机理是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 鱼滕酮很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 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答案】A ‎【解析】从表格分析可知,处理前作为对照,用鱼滕酮处理后钾离子和镁离子在血浆中浓度不变,而在细胞内都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这两种离子的载体的功能都有抑制作用,A正确;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不会发生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鱼滕酮不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无氧呼吸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B错误;用乌本苷处理后,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减少了,说明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红细胞内镁离子含量不变,说明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C正确;由表格分析可知,细胞内钾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都高于血浆,说明钾离子和镁离子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的,D正确。‎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 ‎ 自由扩散 ‎ 协助扩散 ‎ 主动运输 ‎ 运输方向 ‎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 载体 ‎ 不需要 ‎ 需要 ‎ 需要 ‎ 能量 ‎ 不消耗 ‎ 不消耗 ‎ 消耗 ‎ 举例 ‎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 ‎9. 下列有关线粒体物理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的膜为双层膜结构,A错误;每层膜中都含有2层磷脂分子,2层磷脂分子亲水性的头部向外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排在内侧,D错误;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比外膜复杂,所含的膜蛋白种类和数量更多,B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膜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 某生物小组用某种酶进行了三组实验,(1表示生成物量,2、3表示底物剩余量),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 B.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30 ℃、pH=7‎ D. 在 pH=5或温度为 20 ℃的情况下该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答案】C ‎【解析】由图3分析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麦芽糖酶,A错误。三组实验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和温和性,不能证明高效性,B错误。通过图1和图2可以得出该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30 ℃、pH=7,C正确。在pH=5时酶空间结构改变,而在温度为 20 ℃时酶空间结构没有改变,只是酶活性被抑制,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活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探究实验有关的4个注意点:(1)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实验变量进行合理分组。(2)根据实验材料,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现象的检测手段。(3)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4)合理确定操作程序。‎ ‎11. 如图所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在CO2浓度低于b的环境中植物乙比植物甲生长得更好 B.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右移 D. 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A ‎.............................................‎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易错题,考生容易将纵轴的含义误理解为总光合作用,因此可能误选D项。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曲线图,图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b点表示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并且最终会达到CO2饱和点。‎ ‎12. 某人脑外伤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受损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是( )‎ A. W区 B. V区 C. S区 D. H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W区受损时会患失写症,故A错误;V区受损时会患失读症,故B错误;S区受损时会患运动性失语症,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故C正确;H区受损时会患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说话,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C.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B ‎【解析】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则Aa个体占48%,故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16%x1+48%x1/2=40%,a基因频率=36%x1+48%x1/2=60%;该种群随机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仍为40%,AA个体百分比=(40%)2=16%;而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x1+48%x1/4=28%,Aa个体百分比=48%x1/2=24%,aa个体百分比=36%x1+48%x1/4=48%,故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28%x1+24%x1/2=40%,a基因频率=48%x1+24%x1/2=60%;对比两种后代,可见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不变、A基因频率不变,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增大、A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名师点睛】技法归纳:‎ ‎1.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100%‎ A=×100% a=×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PAA+PAa Pa===Paa+PAa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 ‎(1)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选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4.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14.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错误;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5.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 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 营养不良会导致①渗透压上升 C. 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值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激素、尿素、氨基酸、CO2‎ 等物质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营养不良,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①渗透压下降,B错误;①②④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③若产生乳酸,乳酸不会引起pH值剧烈变化,C错误;①②④构成人体的内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D错误。‎ ‎16.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 ①②③① B. ②①③② C. ③①②③ D. ②③①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判断图中四个字母代表的内环境成分。‎ ‎17. 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B. ②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 C. ①中的神经递质在②处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3处 D. ④处可发生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过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图中②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间隙,④为突触后膜,B正确;①中的神经递质在②处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③处,C错误;突触后膜发生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5/8 B. 3/5 C. 1/4 D. 3/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群体中雌雄产生的配子均为3/4Ab+1/4ab,自由交配为9/16AAbb+6/16Aabb+1/16aabb,其中aabb死亡,所以成活的个体中纯合子占9/15,即3/5,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9. 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C. 基因重组不仅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 D. 染色体变异都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考点定位】变异与进化 ‎20.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⑤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雄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常染色体形态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形态不相同,①错误;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②正确;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③正确; 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④正确 ‎⑤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雄蝇体细胞中只是性染色体多了一条,并不是多了一个染色体组,故⑤错误 ‎21. 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男:女=1:1)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9%(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b的频率是( )‎ A. 2.97% B. 5.6% C. 4.13% D. 3.1%‎ ‎【答案】C ‎【解析】设定该群体中的数量是100,男性的数量是50,女性的数量是50,则患者是0.9,其中XhXh=(0.9÷3),XhY=(0.9÷3×2),XHXh=5,XHXH=(50-0.9÷3-5),XHY=(50-0.9÷3×2),所以,Xh=[2×(0.9÷3)+(0.9÷3×2)+5]≈6.2,所以Xh的基因频率为6.2÷150×100%≈4.13%‎ ‎22.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氨基酸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项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Na+、Ca2+等)、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O2、CO2、血浆蛋白、胰岛素等激素、抗体等),C项正确;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D项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中的化合物 ‎【名师点睛】熟记血浆的化学组成、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内环境的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 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和准确等特点 ‎【答案】A ‎【解析】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A错误;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和准确等特点,D正确。‎ ‎24.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答案】C ‎【解析】灭毒的蛇毒相当于抗原,只有通过体液免疫才能获得相应的抗体,所以先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该过程不需要效应T细胞,A、B、D错误。‎ 点睛:有抗体的是体液免疫,有效应T细胞的是细胞免疫,它们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25. 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4受损,则针剌手部无缩手反射,但能产生痛觉 B. 针剌手部后,缩手和产生痛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C. 针剌手部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向两边双向传导 D. 医生扎针时不缩手是因为下丘脑对脊髓具有控制作用 ‎【答案】A ‎【解析】图中1表示感受器,2表示传入神经,3表示神经中枢,4表示传出神经,5表示效应器。若4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剌手部无缩手反射,但能产生痛觉,A正确;针剌手部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产生痛觉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针剌手部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扎针时不缩手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具有控制作用,D错误。‎ ‎【点睛】解答B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 ‎26.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C.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D.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而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故使下一个细胞保持静息电位。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27.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B错误;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名师点睛】神经元间的信号转化:‎ ‎1、突触小体(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 ‎2、突触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后模的信号转化:化学信号—电信号。‎ ‎28.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剌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由刺激部位向两侧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即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据此分析: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甲电流表的左电极,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甲电流表的右电极以及乙电流表的两极,因此甲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29. 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入神经元,②神经中枢的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胰岛A细胞,②肝细胞,A胰高血糖素 D. ①性腺细胞,②下丘脑细胞,A性激素 ‎【答案】A ‎【解析】题图是细胞①、细胞②和物质A的关系,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①产生的信息分子,该信息分子作用于细胞②(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传入神经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上的受体,B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C正确;当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D正确。‎ ‎30. 当人的离体细胞环境温度从30℃降至5℃,呼吸强度、及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 降低、减少 B. 升高、不变 C. 升高、减少 D. 降低、增加 ‎【答案】A ‎【解析】人的离体细胞环境温度从30℃降至5℃,细胞中的温度也发生变化,酶的活性降低,同时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也降低,因此呼吸强度降低,故选A ‎31.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①④⑤⑦ B. ③④⑤⑦ C. ①②③⑦ D. ②③⑥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血浆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错误 在自身免疫病中,是将人体的自身的组织细胞当成抗原进行攻击,2错误 人体中血浆和乳汁中都会含有抗体,3正确 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会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4正确 过敏反应中的过敏原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5正确 HIV攻击的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6错误 移植器官指的是将外来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所以讲器官当成抗原攻击,进行的是细胞免疫,T细胞发挥作用,7正确,选B 考点:人体内的三道防线,及其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症的抗原的判断。‎ ‎【名师点睛】在人体内总共有三道防线,第一道主要是皮肤,黏膜等对病原体起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指的是吞噬细胞和溶菌酶,对大多数病原体都发挥作用,没有针对性,第三道防线指的是特异性免疫,专门针对某种病毒和细菌,若免疫系统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相应的疾病。‎ ‎32. 如图表示甲和乙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合的是(  )‎ A. 若右图表示刚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则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 B. 若右图表示人食入过咸食物后,甲表示抗利尿激素、乙表示尿量 C. 若右图表示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则甲表示皮肤血流量,乙表示耗氧量 D. 若右图表示垂体被破坏后,则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B ‎【解析】进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道的吸收,血糖升高,机体调节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降低,胰岛素上升,因此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A正确;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因此甲表示尿量,乙表示抗利尿激素,B错误;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则皮肤血流量减少,防止散热,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强促进产热,因此甲表示皮肤血流量,乙表示耗氧量,C正确;垂体被破坏后,则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因此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33.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 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含14N的DNA分子有16个,所以A错;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上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1/16,故B对;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40=600个,故C对,复制4次产生24个DNA分子,故D对 ‎【考点定位】DNA的复制 ‎34. 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项正确;‎ ‎ 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乙结构的活动,既受甲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又受丙结构所释放的激素的调节,C项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够结合图示判断各器官和物质。‎ ‎35. 2010年11月12日华商报透露,某女子怀孕7个月发现感染艾滋病毒,剖腹产下女婴。有关艾滋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B. 艾滋病毒(HI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种核苷酸组成 D. 该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病毒是寄生在活细胞在生存,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任何细胞器,B错误;‎ C、HIV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核苷酸组成,C错误;‎ D、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物质,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是氨基酸,RNA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36.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 17% B. 32%‎ C. 34% D. 5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即A+T=64%,则A=T=32%,C=G=50%﹣32%=1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即A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所以A2=34%,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17%.‎ 故选:A.‎ ‎37. 某动物的精原细胞(2N=32)的基因型为AaTt,该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aT的精子,如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ef段 B. 异常配子形成的原因是de段染色体分离异常 C. cd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32条 D. 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T、t、t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d段,A错误;异常配子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发生在cd段,B错误;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32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6条,C错误;基因型为AaTt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aT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基因型为AAaaTT、tt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T、t、t,D正确。‎ ‎38.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 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有关 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产生冷觉 ‎【答案】D ‎【解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A正确;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非条件反射,B正确;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增加人体代谢,使产热增多,C正确;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 ‎【点评】本题以体温调节为背景考查了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原因和非条件反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讲解时可补充炎热时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还可要求学生绘制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 ‎39. 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小心受外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 ‎①降温 ‎ ‎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 ‎④消毒 ‎ ‎⑤是细胞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 ①②④ B. ③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无机盐,喝淡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会因拉肚子和呕吐而失水,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水代谢的平衡;0.9%的盐水与人体细胞液的浓度相当,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主要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故选B。‎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无机物 ‎40.‎ ‎ 据2006年8月25日出版的《科学》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个研究组提出了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一个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并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 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 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合成 C. JNK基因活动受到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D. Ⅱ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B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即减低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状态降低,说明脂肪的积累与II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即肥胖与II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A正确;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所以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通过抑制JNK基因(一个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活动,使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正常,以恢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说明JNK基因活动增强是II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C错误;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在核糖体,在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然后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出去,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分布广泛的黑藻为实验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改进,图1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兴趣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白炽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白炽灯, 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 ‎(1)该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__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___________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若将灯的距离固定在20cm,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藻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1,D点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 ‎(4)研究者分离黑藻叶绿体(图2)适宜条件培养,由结构①转移至结构②物质主要是________。‎ ‎(5)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过程名称)。‎ ‎(6)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用相关物质、过程和箭头文字表示)‎ ‎【答案】 (1). 【答题空41-1】光照强度 (2). 【答题空41-2】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 (3). 【答题空41-3】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越来越少 (4). 【答题空41-4】温度 (5). 【答题空41-5】ATP和[H] (6). 【答题空41-6】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 (7). 【答题空41-7】‎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2是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回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光合作用的过程,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1)图1中的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植物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光照较长时间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导致光合速率减慢,试管中的黑藻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 (3)据图1分析,D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 (4)①是光反应的产物,②是暗反应过程,所以由①转移至②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 (5)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光照强度不断减弱,光反应减弱,三碳化合物的生存首先受影响,接着才是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图2中暗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 (6)在实验过程中,放射性的氧元素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42. 请根据下列图解内容回答问题:‎ ‎(1) 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合成A的细胞器是________;图解中的B代表_________。胰岛素合成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解回答:‎ ‎①在调节生长发育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②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在血糖调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与上述二者表现为___________作用。‎ ‎④性激素分泌过多又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该调节称为_______________调节。‎ ‎(3)请解释食物缺碘导致大脖子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答题空42-1】核糖体 (2). 【答题空42-2】胰岛B细胞 (3). 【答题空42-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 【答题空42-4】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5). 【答题空42-5】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6). 【答题空42-6】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7). 【答题空42-7】拮抗 (8). 【答题空42-8】(负)反馈 (9). 【答题空42-9】缺碘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的功能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为人体稳态的调节图(部分),其中①②分别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性腺激素,④表示促甲状腺激素,A表示生长激素,B 表示胰岛B细胞,C表示胰岛A细胞。‎ ‎(1)题图中的A表示生长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题图中的B代表胰岛B细胞,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②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物质代谢,产热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与上述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 ‎④性激素分泌过多又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该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的功能。‎ ‎43. 图示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 ‎(1)造血干细胞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_____________并呈递给T细胞,③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 ‎(3)肺结核病原体或禽流感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同作战。‎ ‎(4)在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直接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无特异性识别的是_________。‎ ‎(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感染同一病毒时,其免疫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答题空43-1】基因选择性表达 (2). 【答题空43-2】摄取和处理 (3). 【答题空43-3】(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4). 【答题空43-4】(④⑤)或体液和细胞免疫 (5). 【答题空43-5】效应B(浆)细胞 (6). 【答题空43-6】吞噬细胞 (7). 【答题空43-7】体液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造血干细胞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③过程表示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 ‎(3)肺结核病原体或禽流感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肺结核病原体或禽流感病原体的扩散,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肺结核病原体或禽流感病原体彻底消灭,因此会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协同作战。‎ ‎(4)在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直接识别抗原的是效应B(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 ‎(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感染同一病毒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其免疫过程主要是体液免疫。‎ ‎44.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⑵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该异常卵细胞受精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 (1). 【答题空44-1】黄体(或黄色) (2). 【答题空44-2】aaBB (3). 【答题空44-3】红眼黑体 (4). 【答题空44-4】aabb (5).‎ ‎ 【答题空44-5】全部为红眼黄体 (6). 【答题空44-6】AaaBBb (7). 【答题空44-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细胞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2)根据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处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则说明aabb的个体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AAbb)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AaaBBb,由于三倍体鳟鱼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