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相对的稳定状态 B.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正确;‎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 D、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D错误。‎ 故选D。‎ ‎2.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B. 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7.35~7.45,接近中性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和各种代谢废物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A正确;‎ B、通过HCO3-与HPO42-等离子的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C正确;‎ 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激素和各种代谢废物等,但是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成分,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B. 人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参与 C. 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D. 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是组织液,A错误;‎ B、人的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长期缺碘会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进而使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症状,C正确;‎ 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错误。‎ 故选C ‎4.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发生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作用被分解成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 C、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 D、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B. 效应T细胞都来源于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不会发生免疫识别与攻击 D. 制备几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同一种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A正确;‎ B、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而造血干细胞存在骨髓中,B错误;‎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 D、一种B细胞(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制备几种单克隆抗体时相应的就需要几种B细胞(浆细胞),D错误。‎ 故选A。‎ ‎6.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及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D. 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会影响其合成与释放,A错误;‎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 C、胰岛素属于肽类激素,使用时必须注射而不能口服,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降低血糖的浓度,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B. 小肠上皮细胞在人体内,只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C.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分泌胰液素的功能 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故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A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故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错误;‎ C、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C错误;‎ D、由于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故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 故选A。‎ ‎8.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 C. 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正确;‎ B、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正确;‎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C错误;‎ D、神经元之间的结构是突触,兴奋在通过突触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脑干是控制身体平衡的重要中枢 B. 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C. 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 D. 当S区受损伤,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即会讲话但听不懂谈话意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错误;‎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 C、英语听力考试中要用到阅读、书写及听力,故涉及言语中枢的W区、H区和V区,C正确;‎ D、S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看懂、听懂别人说话,但不能自己说话,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反射的角度看,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 B. 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都属于人体的信号分子 C. 有些致病菌如结核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通过体液免疫过程消灭 D.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花粉等过敏原所出现的组织损伤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反射弧的角度看,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都属于人体的信号分子,B正确;‎ C、消灭胞内寄生菌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C错误;‎ D、人体发生的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错误。‎ 故选B。‎ ‎11.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结果(如图2),结合该实验的结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 B. 根据弯曲度可判断,胚芽鞘甲生长速度慢于乙 C. 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向下的极性运输 D. 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弯曲的程度大于甲,胚芽鞘乙生长速度快于乙,因此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A正确;‎ B、图中显示,乙弯曲的程度大于甲,因此胚芽鞘甲生长速度慢于乙,B正确;‎ C、单侧光不能干扰生长素向下的极性运输,单侧光影响的是横向运输,C正确;‎ D、光照不能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只能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D错误。‎ 故选D。‎ ‎12.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 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A正确;‎ B、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B正确;‎ C、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如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C错误;‎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如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芽、幼根及发育中的种子,D正确。‎ 故选C。‎ ‎1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A错误;‎ B、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B错误;‎ C、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C错误;‎ D、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D正确。‎ 故选:D。‎ ‎14.小明妈妈在盛有刚摘有生涩柿子篮内放入几个成熟的苹果,没过几天,小明就发现生涩的柿子变得很软了,吃起来香甜。对柿子变软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A. 赤霉素 B. 脱落酸 C. 乙烯 D. 生长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成熟的苹果放在未成熟的柿子里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苹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故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乙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和根 B. 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具有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 D. 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因此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和幼芽,A错误;‎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 D、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并在侧芽积累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有关,D正确。‎ 故选A。‎ ‎16.下图表示的是10Ml封闭培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停止 B. 该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J”型增长 C.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D. 由图可知K/2时为最大增长速率,其值约为12000‎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初始阶段酵母菌刚刚进入到新的环境,所以初始阶段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开始快速增长,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酵母菌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是S型曲线增长,B错误;‎ C、酵母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即血球板计数法,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酵母菌的K值约为120000个,D错误。‎ 故选C。‎ ‎17.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A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计数A地内马齿苋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马齿苋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C. 求出所有样马齿苋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D.‎ ‎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马齿苋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马齿苋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故应求出每个样方中马齿苋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马齿苋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种群内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小 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实际的自然条件下呈现“S” 型增长,A正确;‎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正确;‎ C、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太阳能 B. 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D.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大部分是太阳能,其次还有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A正确;‎ B、根据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往复循环的特点,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正确;‎ C、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正确;‎ D、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 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群落生物的分布,决定群落的结构;森林中不同鸟类的食物不同,由于食物种类具有垂直分层,鸟类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由于玉米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结构;由于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故选C。‎ ‎2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泥中的大肠杆菌属于消费者 B. 属于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是河泥中的藻类 C. 此食物链中的大鱼属于第三营养级 D. 此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只有大鱼和小鱼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河泥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食物链中藻类为第一营养级,B正确;‎ C、该食物链中,大鱼属于第四营养级,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链中消费者有小虾、小鱼和大鱼,D错误。‎ 故选B。‎ ‎22.下图表示的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关系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 C. 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来维持血糖平衡 D. 机体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图中的①②③④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激素(体液)调节,A错误;‎ B、寒冷状态下,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速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即通过图中①②⑤和①②③④⑤来实现,B正确;‎ C、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但肌糖原不能水解成葡萄糖,C错误;‎ D、机体血糖调节主要依赖体液调节,因此主要途径是通过图中的①③④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23.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 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解析:①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与此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符合题意;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③不符合题意;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不正确。‎ ‎24.“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形成的生态学思想。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能量流动则没有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人类应以自身发展需求和自己的消费标准为首要去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资源 D.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体现了我国当前重要的生态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错误;‎ B、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B错误;‎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C错误;‎ D、“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体现了我国当前重要的生态观,既要发展经济生产,更要做好环境保护,二者是统一的,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D正确。‎ 故选D。‎ ‎25.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 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小的种群是a C. 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D. 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500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开始的一段时间a、b同时增加,随时间的推移,a数量趋于稳定,b的数量减少,故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正确;‎ B、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其被捕食者c的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B正确;‎ C、根据题意,a、c、d的营养关系为a→c→d,若持续干旱使a生产者大量死亡,则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C正确;‎ D、由标记重补法的计算公式可得c种群的数量约为50×40÷5=400,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e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C为________。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图中a~d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d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_______。‎ ‎(3)在下面方框中试以箭头表示a~d四者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 ‎(4)若a为脑细胞,则e处的氧气浓度_____于(填“高”或“低”)d处;若a为肌肉细胞,则e处的葡萄糖浓度____于(填“高”或“低”)d处;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______。除营养不良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至少答出2种)。‎ ‎【答案】 (1). 毛细血管 (2). 组织细胞 (3). 组织液和淋巴液 (4). a (5). 蛋白质含量高 (6). (7). 高 (8). 高 (9). b (10). 组织水肿 (11). 肾小球肾炎、过敏、淋巴循环受限、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解析】‎ ‎【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毛细血管,C为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是组织液,内部为淋巴,所以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2)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其中a不属于内环境的组分。a~d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d血浆中与b组织液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尤其是大分子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 ‎(3)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组织液和 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故a~d四者物质交换概况为:。‎ ‎(4)识图分析可知,若a为脑细胞,则血液流经脑组织处进行气体交换,留下氧气带走二氧化碳,使得血液流过脑组织后氧气由于消耗而减少,故e处的氧气浓度高于d处;若a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用于合成肌糖原储存起来,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减少,则e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d处。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导致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会引起图中b组织液增多出现水肿。除营养不良外,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还有: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毛细淋巴管阻塞以及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于旺盛等。‎ ‎27.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胃肠感冒”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________组成;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进而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到变化。‎ ‎(2)当人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被称为______免疫。‎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1). 非条件 (2).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 (3). 下丘脑 (4). 二 (5). 非特异性 (6). 防卫、监控和清除 (7).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详解】(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胃体肌肉组成,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变化,属于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应对癌变细胞)和清除(应对衰老细胞)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8.‎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第34次前往南极,启动了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下图为南极科考人员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一段时间。‎ ‎(2)从图中看,当身体在“饥寒交迫”中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冲动会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会分泌①_____激素作用于图中B即________,②的分泌受______和_______(填图中物质的标号)的直接调节,④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D是________。‎ ‎(3)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尿液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等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4). 垂体 (5). ① (6). ③ (7). 肝脏(细胞) (8). 汗液分泌较少 ‎【解析】‎ ‎【详解】(1)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等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 ‎(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传至下丘脑的神经中枢,引起下丘脑的某些分泌细胞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引起垂体释放②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②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②促甲状腺激素可以受到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调节,④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细胞。‎ ‎(3)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汗液分泌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故比炎热环境尿液量多。‎ ‎29.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从而使得脱落酸对种子发芽的抑制被解除。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且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依次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3)实验分析:‎ ‎①有同学认为上述三组实验的顺序应该调整,若想得出顶芽的存在可能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_______。再进一步证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能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______。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同时在X处应放置________。‎ ‎②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 (1).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能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2). 甲、丙 (3). 乙、丙 (4). 空白琼脂块 (5). 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6).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解析】‎ ‎【详解】(1)分析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处理保留了顶芽或者放置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快起到顶芽的作用,因此该实验的假设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3)①若想得出可能顶芽的存在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顶芽,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甲丙。再进一步证明可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乙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 ‎②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 ‎30.生态系统类型众多,如下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A中的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即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的。‎ ‎(3)从长期看,图A中的乙减少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图B作为某湖泊生态系统,反映出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种稳定包括________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当湖泊中的污染不断加剧,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系统就会面临崩溃。‎ ‎(5)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__(填“是”或“否”)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分解者 (3). 乙→甲→丙 (4).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 单向流动,(能量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 (6). 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或生态系统不稳定) (7).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少,食物链单一,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弱 (8). 自我调节 (9). 抵抗力 (10). 恢复力 (11). 否 (12).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 ‎【详解】(1)图A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关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中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根据图A分析可知,甲、乙、丙3者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是:乙→甲→丙;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分析图A可知,图A中只有乙→甲→丙一条食物链,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的 组分少,食物链单一,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如果图A的乙生产者的减少,将使得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一步遭到破坏,导致的最终结果会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4)分析图B,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的调节,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5)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对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的稳态起自我调节作用;图B是正反馈调节,使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产生的变化加速,使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和平衡遭到破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