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 ‎1.下列生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的是 A. 蚕豆叶表皮细胞 B. 狗骨骼肌细胞 C. 牛神经细胞 D. 人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详解】蚕豆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A正确;狗骨骼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B错误;牛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C错误;人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所以选A。‎ ‎2.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 Fe2+ B. Ca2+ C. Cl- D. I-‎ ‎【答案】B ‎【解析】‎ ‎【详解】血浆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过多会导致肌无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 A. 草原 B. 荒漠 C. 苔原 D. 热带雨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A、草原物种丰富度低,结构简单,A错误;B、荒漠物种丰富度在上述四种群落中最低,结构最简单,B错误;C、苔原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C错误;D、热带雨林物种多,结构复杂,垂直结构复杂,D正确;故选D。‎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多糖的是( )‎ A. 淀粉 B. 葡萄糖 C. 植物蜡 D. 核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淀粉为多糖,是有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A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是多糖,B错误;植物蜡是脂类化合物,主要是高级脂肪酸及高级一元醇,C错误;核酸是构成细胞的有机物之一,不是多糖;D错误,故选A。‎ ‎5.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乳酸菌 B. 小麦 C. 家兔 D. 蜜蜂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A、乳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小麦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家兔是高等动物,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蜜蜂是高等动物,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 ‎6.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 A. 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 B.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C. 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 D. 茉莉的白花与绿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性状以及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猫和鼠不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豌豆花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B正确;‎ 牛和羊不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 茉莉花的花和叶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故选B。‎ ‎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 多开汽车 B. 火力发电 ‎ ‎. 植树造林 D. 燃煤取暖 ‎【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如果过高,容易造成大气的温度逐年升高,也就是所说的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A正确;火力发电时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这会加剧温室效应,B正确;大力植树造林能够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C错误;煤燃烧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其燃烧时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8.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B. 患者免疫力会减弱 C. 会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 D. 远离毒品可降低感染几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发的,不是流感病毒,A错误;B艾滋病会使免疫系统减弱甚至丧失,B正确;C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C正确;D注射了毒品共用注射器,易感染艾滋病,远离毒品,感染几率降低,D正确;故选A。‎ ‎9.1913 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组实验的设计如图所示,另一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去顶后没有生长素的来源,无法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A错误;B云母片代替了明胶片,促进生长的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该组实验可以和已给实验组作对照,能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B正确;C只能说明光照可以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C错误;D添加了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D错误;故选B。‎ ‎1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 B. ②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 C. ③是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 D. ④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2、核糖体:无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解:A、①‎ 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产生,内质网是合成磷脂的场所,氧化酒精的场所是内质网,A错误;‎ B、②是高尔基体,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 C、③是细胞核,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 D、④是内质网,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11.在实验条件下,矮牵牛叶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说明该细胞具有 A. 普遍性 B. 统一性 C. 全能性 D. 特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矮牵牛叶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矮牵牛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选C。‎ ‎12.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籽粒部位②的着色,煮过的比未煮过的深 B. 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 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 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籽粒部位②是胚,未煮过的是活性细胞,煮过的是死细胞,A正确;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说明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B错误;煮过的是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丧失,颜色较深,未煮过的是活细胞,就有选择透过性,颜色浅,C正确;煮过的胚乳和未煮过的胚乳都染色深说明,两种胚乳细胞都丧失了选择透过性,都是死细胞,D正确;故选B。‎ ‎13.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体液免疫 D. 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 ‎【详解】‎ 人体防止病原体的侵入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属于第一道防线,故选A。‎ ‎14.某 12 岁男孩因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呆小病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 该男孩补给甲状腺激素,可治愈呆小病 C.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使生长受阻 D.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对婴幼儿来说影响较大,身材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因而造成伤害后不能恢复,B错误;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C正确;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D正确;故选B。‎ ‎15.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 a 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B. 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 a 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 b 处 D. 刺激 a 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中可知肌肉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外侧都为正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B正确;刺激a处,肌肉收缩,说明电信号由a→b→腓肠肌,C正确;刺激a处,电流表指针先向左偏转,随着电信号的传递再向右偏转,因而电表指针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D错误;故选D。‎ ‎16.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转基因技术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诱变育种的实质是基因突变,A错误;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纯合子,B错误;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由二倍体西瓜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D正确;故选D。‎ ‎17.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 RNA是转化因子 B. 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 DNA是转化因子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RNA,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RNA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错误;四组实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整个实验过程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18.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丙酮酸 CO2,其中①②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②中产生[H]较多的是②‎ B. ①和②产生的[H]都用于生成 H2O C. 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D.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能产生[H],其中产生较多的是第二阶段,A正确;①和②产生的[H]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释放大量能量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题中①和②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C错误;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正确。‎ ‎19.神经细胞内的 K+浓度高于细胞外,K+进入肌肉细胞的方式是( )‎ A. 渗透 B. 胞吞 C. 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 ‎【答案】C ‎【解析】‎ ‎【详解】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膜结构的过程,A错误;胞吞是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而K+是小分子物质,B错误;主动转运的特点是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符合题意,C正确;易化扩散的运输方向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D错误;故选C。‎ ‎20.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氨基酸 D. 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无机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 ‎21.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缺失会引起遗传病,患者智力低下,哭声似猫叫。该遗传病属于( )‎ A. 显性遗传病 B. 隐性遗传病 C. 多基因遗传病 D. 染色体异常遗传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可知是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不是显性遗传病,A错误;题目可知是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题目可知是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不是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两大类型,其一是数目变异,其二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猫叫综合征正属于此,D正确;故选D。‎ ‎22.ATP-ADP循环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①只能来自化学能 B.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 反应②中ATP中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D. 能量②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能量①可来自于自化学能或光能,A错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②供能,B错误;反应②中只断裂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错误;人体内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消耗能量,由过程②ATP水解供能,D正确.‎ ‎23.如图是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核糖体增生 B. ③时期着丝粒分裂 C. ④时期 DNA 数目加倍 D. ⑤时期可能开始胞质分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核糖体的增生主要发生在G1期,A错误;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DNA数目加倍发生在S期,C错误; ⑤表示分裂后期,开始胞质分裂,D正确;故选D。‎ ‎2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 ,则基因a的频率为 A. 30% B. 60% C. 35% D. 70%‎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已知某种生物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70%,则基因a的频率为1—70%=30%。故选A。‎ ‎25.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膝反射中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都位于脊髓 B. 膝反射包括多条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属于复杂的反射 C. 刺激肌梭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不属于膝反射 D. 膝反射只经过由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 ‎【答案】D ‎【解析】‎ 膝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又称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节,传出神经元又称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A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就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属于简单的反射,B错误;肌梭是膝反射的感受器,股四头肌是膝反射的效应器,所以刺激肌梭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属于膝反射,C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属于二元反射弧,D正确。‎ ‎26.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 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 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 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 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2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 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错误;‎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有较大的差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B错误;‎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错误;‎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正确.‎ 故选:D.‎ ‎28.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 A. 细胞凋亡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蝌科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是受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理性细胞死亡,因此属于细胞凋亡。‎ 故选B ‎2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翻译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核糖体由大小亚基组成 B.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②向右移动 C. 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AG D.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由大小亚基组成,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向右移动,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ABD正确;密码子指的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C,C错误。‎ ‎30.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乙酶 B. 甲酶的活性始终高于乙酶 C. 乙酶在 55℃后完全失去活性 D. 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图可知,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小于乙酶,A错误;45℃之后,甲酶的活性小于乙酶,B错误;55℃为乙酶的最适宜温度,因此乙酶在55℃后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活,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D正确。‎ ‎31.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32.假设 T2噬菌体的 DNA 含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30%。一个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 50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 2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 B. 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酶等全部由细菌提供 C. 用含 31P 的培养基可直接培养出 31P 标记的 T2噬菌体 D. 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 9800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个噬菌体只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有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DNA分子,而题目中只有一个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 2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A正确;模板是由噬菌体DNA提供的,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培养,需要借助细菌才能培养噬菌体,C错误;已知DNA 含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30%,则C有600个,又已知A+C=G+T=1000,则T=400个,一共释放了50个噬菌体,新合成DNA 49个,则共需胸腺嘧啶脱氧=49×400=19600个。‎ ‎33.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时主要由骨骼肌战栗产热 ‎ B. 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 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 D.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寒冷时骨骼肌产热能增加产热量,使人适应低温环境,A正确;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进行的,B错误;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错误;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机体产热增多,有利于机体适应低温环境,D错误;故选A。‎ ‎34.下列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A. 产前诊断 B. 近亲结婚 C. 高龄生育 D. 早婚早育 ‎【答案】A ‎【解析】‎ 产前诊断可以检测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或染色体变异,避免患儿的出生;近亲可能携带共同祖先遗传的隐性致病基因,结婚会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大大提高;高龄生育时染色体异常患儿比例上升;早婚早育对亲代、子代的健康不利。‎ ‎35.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A. 人工选择 B. 自然选择 C. 定向变异 D. 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目所描述的过程是人工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A正确;自然选择是指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存活下来的物质或者品种,B错误;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变遗传物质的,C错误;产生的是新品种,不是新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6.某农户在养殖的过程中,部分生物间物质传递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家禽和家畜属于______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在“水稻→鸡→人”这条食物链中,人属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粪肥中的有机物最终来自图示中的___________。粪肥中的有机物经 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成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农作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3)在家禽和家畜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大量粪便排入河流,会引起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生物死亡。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调节(A 正反馈 B 负反馈)。‎ 该农户的农场中,还有一个池塘,其存在着如图所示食物网,请回答: ‎ 在该池塘有_____条食物链,浮游动物和鳙鱼是___________ 的种间关系。若池塘中混入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黑鱼,由于缺乏天敌,数量增加,其增长方式 ________(J 型/型)。‎ ‎(5)该池塘周围农田经常使用化肥,易导致池塘水体__________污染。‎ ‎【答案】 (1). 群落 (2). B消费者 (3). 三 (4). 水稻等农作物 (5). 分解者 (6). A 正反馈 (7). 7 (8). 竞争和捕食 (9). J (10). 富营养化 ‎【解析】‎ ‎【详解】(1)某一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的是群落,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营养级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在这条食物链中,人属于第三营养级。‎ ‎(2)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这里主要是水稻等农作物,动植物残骸,粪便等都是由分解者分解的。‎ ‎(3)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都属于正反馈调节。‎ ‎(4)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统计一个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要仔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不只有一种,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在没有天敌等理想环境中,某种生物的增长属于指数型增长。‎ ‎(5)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化肥容易流入河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7.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和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 Rubisco 酶(该酶催化CO2和 RuBP 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表明,突变型的________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_____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与野生型相比滤纸条上有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分离时,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__________ (高、低)于层析液的液面,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所含的色素是_________。‎ ‎(2)氧气在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产生,同时光能被转化为 ATP 和 NADPH 中的活跃的 ____________。‎ ‎(3)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卡尔文循环过程中,RuBP 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六碳分子,六碳分子分解成三碳酸。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 _________________ (大/小)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为_______________(淀粉/蔗糖)。‎ ‎【答案】 (1). 叶绿素a (2). 纸层析 (3). 高 (4). 叶绿素a (5). 光 (6). 化学能 (7). Rubisco酶含量 (8). CO2 (9). 大 (10). 蔗糖 ‎【解析】‎ ‎【详解】(1)该实验表明,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的突变型的叶绿素a 含量比野生型低.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时,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防止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色素带由上到下的色素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据题目图所示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氧气,以及能量的转换,光能被转化为ATP和NADPH 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3)据图分析,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高,故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低但产量与野生型差别不大.实验表明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Rubisco酶的合成,而不是叶绿素的合成.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Rubisco酶的含量。‎ ‎(4)卡尔文循环主要是指暗反应,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在[H]、ATP和Rubisco 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每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6分子的三碳酸分子,后者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5个三碳糖分子在循环中再生为RuBP,另一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循环,或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蛋白质或脂质,或运出叶绿体,转变成蔗糖。‎ ‎38.果蝇的灰身、黑身是由等位基因(B、b)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 F1 全为灰身,F1 随机交配,F2 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这两对基因遗传符合 ___________定律。基因 B 和 b 互为 ________________基因。‎ ‎(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 ___________________。R、r 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染色体加深的是 _____________ 。‎ ‎(3)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F2 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 ‎(4)F2 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 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 ‎(5)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 F2 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等位 (3). 灰身 (4). r (5). BBXrY (6). 5/6 (7). 1/3 (8). ‎ ‎【解析】‎ ‎【详解】(1)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影响体色基因表达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 由分析可知,灰身与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灰身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色,雄果蝇中黑色:深黑色=1:1,说明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r。‎ ‎(3) 由分析可知,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XRY、BbXRXr,子二代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1/6,杂合子的比例是5/6。‎ ‎(4) F2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_XRX﹣,深黑身雄果蝇bbXrY, 由于是随机交配,可以用基因频率来计算。卵细胞的基因组成2/3BX—,精子的基因组成1/2bXr,2/3×1/2=1/3;或者四种情况的雌果蝇基因型为 1/6 BBXRXR、1/6BBXRXr、2/6 BbXRXR、2/6 BbXRXr与雄果蝇基因型为 bbXrY随机交配,1/6×1/2+1/6×1/2+1/3×1/4+1/3×1/4=1/3。‎ ‎(5) 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深黑身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知道基因型,按照要求写出遗传图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