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生物(文)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 A. 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 B.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C. 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 D. 茉莉的白花与绿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性状以及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猫和鼠不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豌豆的紫花与白花符合性对性状的意义,B正确;牛和羊不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茉莉花的花和叶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故选B。‎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A. 选用自花受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 B. 运用先简后繁的思路进行研究 C. 同时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分析 D.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孟德尔的科学实验方法包括:选用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运用先简后繁的思路进行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 160 B. 240 C. 320 D. 48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非甜玉米YYSS和白色甜玉米yyss能独立遗传,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Ss,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_S_):黄色甜粒(Y_ss):白色非甜(yyS_):白色甜粒(yyss)=9:3:3:1。据此答题。‎ ‎【详解】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性状为黄色甜(Y_ss)和白色非甜(yyS_)。两种表现型中各有三个组合,每种表现型中杂合的组合为2个。所以F2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占4/16,根据白色甜玉米80株,占子二代的1/16,可知F2的总个体数为80×16,所以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数为80×16×(4/16)=320株。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9:3:3:1的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 A. WwDd×wwdd B. WWdd×WWdd C. WwDd×wwDD D. WwDd×WW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南瓜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白色球状果实的南瓜为W_dd,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WwDd 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2Ww×1/2dd=1/4;WWdd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00%;WwDd与wwDD 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2Ww×0dd=0;WwDd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W_×0dd=0。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本题中的A选项,可将“WwDd × wwdd”转化为“Ww×ww”和“Dd ×dd”这两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求出子代白色与球状果实的概率,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5.在“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他模拟的时期是 ‎ A. 减数分裂间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识图分析可知,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有核膜核仁,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A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D错误。‎ ‎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B. 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详解】A、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有丝分裂各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同源染色体没有特殊行为,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选择,对应错误的是 A.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学的两个定律 假说演绎法 B.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数学模型建构法 C. 观察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荧光标记法 D. 科学家证实 DNA 的复制方式 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本题的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据此答题。‎ ‎【详解】孟德尔根据多年对豌豆等植物性状遗传的研究,通过假说一演绎的方法提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荧光分子标记法,通过荧光分子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复制,D正确。‎ ‎8.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 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C.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A、B、D均错误。‎ ‎9.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含有44+XX染色体组成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卵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后期为44+XX或44+YY)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染色体组成为22+X,后期为44+XX)卵细胞和3个极体(染色体组成为22+X)。‎ ‎【详解】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为44+XX,A不符合题意;次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X,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成为44+XX,B不符合题意;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C不符合题意;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X,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题中各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0.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现有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血友病患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 XhY和XHXh B. XhY和XhXh C. XhY和XHXH D. XHY和XHXh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HXH、XHXh,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是XhXh,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HY,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Y。‎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夫妇有一个女孩患有血友病,因此这对夫妇都含有血友病致病基因,所以丈夫的基因型为XhY,这对夫妻的三个子女中有一个不患病,因此妻子含有正常基因,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XHXh,故A选项是正确的。‎ ‎1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B.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A错误;B.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正确;C.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D.是DNA的特征元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错误;故选B。‎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RNA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者RNA。‎ ‎【详解】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是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A错误;‎ B、经大量实验证明,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说明的是DNA在细胞内的分布,C错误;‎ 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错误。‎ 故选:B。‎ ‎13.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核苷酸结构以及核苷酸对的连接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材料、图文转化的能力。‎ ‎【详解】在A中,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在B中,A与T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B错误;在C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对,且G与C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三个而不是两个,C错误;D中核苷酸的结构以及核苷酸对的连接方式都正确,D正确。‎ ‎【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14.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菌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 B. 小鼠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S型菌光滑菌落是因为其表面有蛋白类荚膜 D. 可以用15N标记噬菌体观察其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实验中,S型菌能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A错误; ‎ B、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 ‎ C、S型菌光滑菌落是因为其表面有多糖类荚膜,C错误; ‎ D、可以用32P标记噬菌体观察其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错误。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5.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  )‎ A. DNA连接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 ‎【详解】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切割目的基因或质粒,B错误;DNA解旋酶用于DNA 分子复制时,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单链,进而和其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D正确。‎ ‎16.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DNA解旋酶打开的化学键是 A. U和A之间的氢键 B. C和G之间的氢键 C. A和T之间的共价键 D. 磷酸二酯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过程实现的,DNA分子不含U(尿嘧啶)。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解旋是指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的过程。‎ ‎【详解】解旋酶的作用是参与解旋过程的催化,即把DNA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在这个过程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可见,由DNA解旋酶打开的化学键是C和G之间的氢键、A和T之间的氢键,B正确,A、C、D均错误。‎ ‎1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D. 可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错误;可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D正确。‎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8. 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和基因数相同 B. 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 C. 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致相同 D. 每个基因的长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生物体内的每条DNA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故DNA分子数与基因数不相同,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还有非基因片段,故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是不相同,C错误;每个基因都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故其长度和排列顺序不相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 A. DNA、RNA、RNA B. RNA、DNA、RNA C. 蛋白质、DNA、RNA D. RNA、RNA、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区别:一是存在的位置不同,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m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二是作用不同,遗传信息决定着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但是间接作用,而密码子则是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1)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因此遗传信息在DNA分子上;‎ ‎(2)遗传密码是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遗传密码在mRNA上;‎ ‎(3)反密码子是指tRNA一端的3个碱基,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反密码子在tRNA上。‎ 故选:A。‎ ‎20.下图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含有核糖体RNA B. 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C. mRNA上碱基改变有可能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D. 会发生A与U的互补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链移动,即可知该图为翻译过程,翻译模板是mRNA,翻译场所是核糖体,合成的产物为多肽。‎ ‎【详解】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包括rRNA和蛋白质,A正确;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中RNA的合成,此过程为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B错误;mRNA上的碱基改变,有可能使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mRNA与tRNA上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注意: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真核细胞是先转录后翻译,而原核细胞是边转录边翻译。‎ ‎21.同一株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述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 该生物的性状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 该生物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 该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详解】同一株水毛茛,不同部位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是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而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说明其性状不仅仅受遗传物质控制,还受环境影响,即该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22.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通常是双链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在转录、翻译过程和复制及逆转录过程中均有碱基互补配对,所以①②③④⑤中均有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正确,故选D。‎ ‎2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因此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 B、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即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互换,进而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C错误;‎ D、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因此无性生殖不会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 ‎24.果树的叶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后,可以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而枯萎。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 随机性 B. 低频性 C. 不定向性 D. 多害少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果树的叶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后长成的变异枝条的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即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 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 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 D. 染色体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减少或增加,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详解】A、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错误;‎ D、由C可知,D错误。‎ 故选:A。‎ ‎26.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A. 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B. 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 C. 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D. 由小麦含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试管幼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不管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属于二倍体,A错误;由小麦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属于单倍体,而再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属于多倍体(六倍体),B错误;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属于二倍体,C错误;由花粉直接培育成的试管幼苗属于单倍体,D正确。‎ ‎27.下列各种遗传病中,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 软骨发育不全 B. 青少年糖尿病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D. 苯丙酮尿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点睛】熟悉课本中出现过的遗传病的遗传类型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28.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空育种一定能培育出新物种 B. 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有性生殖保持其无子性状 C.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获得纯合单倍体年限 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八倍体小黑麦 三倍体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详解】太空育种能培育新品种,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A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无性生殖能保持无子性状,但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保持其无子性状,B 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单倍体育种最终获得的不是单倍体,C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29.使用X射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出了发酵单位提高了数千倍的菌株,这种变异属于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其它各种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详解】X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使用X射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出了发酵单位提高了数千倍的菌株,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 正确,A、C、D均错误。‎ ‎30.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 A. 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 高产青霉菌株—基因突变 C. “黑农五号”大豆—基因重组 D. 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详解】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高产青霉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黑农五号”大豆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方法是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识记不同的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进而结合题干实例进行分析。‎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