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5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16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选择题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
循环再生,没有废弃物的产生,实现了综合的经济效益。
答案:C
2.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矿山废弃地几乎很少有动植物,而且土壤被严重破坏,所
以先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答案:C
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圈 2 号”实验给人的启示的是( )
A.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
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二个“生物圈”,无须担心地球环境恶化
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可谓是无价之宝
解析:“生物圈 2 号”生态工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迈出
的一小步,尽管科技如此发达,人类仍无能力去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
系统。
答案:C
4.“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解析:为控制我国沙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
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答案:C
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
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有关知识。湿地生态也是一
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多种措施相结合,控制污染。引进动植物物种,
恢复受干扰的湿地,还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还要
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不是简单地依靠生物工程手段,
如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的。
答案:C
6.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
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
C.使土地优化利用
D.长期干旱无雨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
上改变气候,不能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答案:D
7.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物质循环利用
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
治理模式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 2 号”生态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对策是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
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等,典型实例是退耕还林
还草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等。
答案:C
8.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的生产,以断
绝污染的源头
解析: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
9.下图是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
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工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设计能净化污水,hgt 原因是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
B.该设计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C.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Ⅰ、Ⅱ
D.该工艺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
解析:“多功能生物氧化塘”较好地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
多样性原理,利用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
污水资源化。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则采用流程Ⅰ、Ⅱ;如果
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低,则采用流程Ⅲ、Ⅳ。
答案:C
10.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违反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综合污染物排放量随能源消耗的变化而变
化,两者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没有做到物
质的循环再生,废弃物资源化,所以违反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
原理。
答案:D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图中有食物链共________条。
(2)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
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 该 生 态 工 程 中 的 能 量 能 够 更 多 地 被 人 类 利 用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有________等。
(6)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植物→人,植物→猪→人,植
物→鸡→人共 3 条。(2)据食物链可以判断,人、猪、鸡均可以作为第
二营养级的生物。(3)太阳能、沼气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或污染很少。
(4)利用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可以更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或未利用的
能量。(5)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层分级利用,即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
理。(6)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除来源于环境外,还可来自生物个体,
植物可以通过光、电磁波等形式接受信息;信息的传递与食物链无直
接关系。
答案:(1)3 (2)人、鸡、猪
(3)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4)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6)D
12.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
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装置里的 B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
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
盛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如上图所示,在农业生产
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增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该图属于________生态工程案例,在该生态工程中所遵循的
主要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图所示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系统综合在一起的复杂的生态
系统,实现了无废弃物的生产,达到了物质循环利用的目的。生态系
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就是有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豆科植物一般都具有共生的微生物,利用植物
提供的有机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氮肥。
答案:(1)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物质循环
再生
(2)水稻、大豆
(3)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与大豆互利共生的固氮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能固定空气中的
氮气
(5)分解者 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使光合作用增强
(6)农村综合发展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
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3.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工程主要运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
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
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此方案中 a、b 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 d、e 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填生态
系统的成分)。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 途径比 c 途径突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农业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作物秸秆用来
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
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
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饲料、肥料的缺乏问题,同时一些加工
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因此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
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
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3)过程 a、b 是对垃圾的分类处理;过程 d、
e 是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此过程既充分利用了废
弃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3)①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②分解者 ③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
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
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14.1985 年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
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下图是 2006 年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 1985 年以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至少列
举两个方面)。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
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
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
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 代 生 物 技 术 可 应 用 于 生 态 建 设 , 举 例 说 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农作物秸秆的燃烧,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农作物只
是利用了直接施入农田的粪便被分解后的无机盐,而粪便中的能量几
乎不被利用而白白浪费了。(2)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
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少消耗、
多效益、可持续。(3)按照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调整种植农作物的种
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少消耗、
多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答出一项
即可)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
工程中胚胎移植可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答案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