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3.00 KB
  • 2021-09-24 发布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高考前适应性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临汾市2020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 ‎1.关于细胞中核酸的生物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NA的合成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 B. 不能以RNA模板合成DNA分子 C. 在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核酸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D.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DNA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与DNA复制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 ‎【详解】A、RNA的合成是通过转录过程完成的,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错误;‎ B、以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可以合成DNA分子,B错误;‎ C、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通过DNA复制过程合成的,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与DNA复制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C正确;‎ D、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也就是DNA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错误。‎ 故选C。‎ ‎2.将黄豆干种子浸水30小时,期间黄豆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均大量增加,代谢加快 B. 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显著增大,说明此阶段无氧呼吸较强 C. 酶的种类没有变化,但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 D.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大部分细胞中存在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5 -‎ ‎①黄豆干种子浸水萌发的过程中,受种子中含有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等)含量的限制,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结合水增加的幅度较小,但自由水含量大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同时,蛋白酶等水解酶的活性增高。②黄豆种子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 CO2,同时产生2mol C2H5OH。③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而细胞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较分裂间期短。‎ ‎【详解】A、黄豆干种子浸水萌发的过程中,自由水大量增加,结合水增加的幅度较小,代谢加快,A错误;‎ B、黄豆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O2、有CO2产生,据此可推知:若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显著增大,说明此阶段无氧呼吸较强,B正确;‎ C、黄豆干种子浸水萌发的过程中,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增多,酶的种类会有所变化,但并非是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C错误;‎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因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大于分裂期,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所以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少部分细胞中存在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3.甲、乙两组同学拟用下面装置探究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为此展开了如下讨论。你认为其中最不合理的观点是 A. 图中A用以除去充入的CO2,以所充气体中是否含氧作为自变量而不是是否充气 B. 若图中B是酵母菌培养液,因其在不同条件下繁殖速度不同影响实验,可换成苹果小块 C. 图中C若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变色所用的时间比较CO2的产生量 D. 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在两种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量,自变量是O2的有无,因变量是CO2‎ - 15 -‎ 的产生量,前者可以通过所充气体中是否含O2来加以控制,后者可以通过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用的时间来加以体现。在实验过程中应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如所充气体中含有的CO2等。‎ ‎【详解】A、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O2的有无,因变量是CO2的产生量,应排除所充气体中含有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图中A用以除去充入的CO2,以所充气体中是否含氧作为自变量而不是是否充气,A正确;‎ B、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其繁殖速度受环境条件影响,若图中B是酵母菌培养液,因其在不同条件下繁殖速度不同影响实验,可换成苹果小块,B正确;‎ C、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图中C若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变色所用的时间比较CO2的产生量,C正确;‎ D、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O2,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无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多于有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D错误。‎ 故选D。‎ ‎4.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lα)。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积累的HIF-l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此外,该研究为癌症等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在高原的人体内HIF-1α的水平可能要比一般人高 B. 低氧环境中EPO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 C. 若氧气供应不足,HIF-l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D. 氧气供应不足时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可能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细胞内持续表达并积累的低氧诱导因子(HIF-l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进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而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会积累HIF-lα,因此生活在高原的人体内HIF-1α的水平可能要比一般人高,A正确;‎ - 15 -‎ B、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积累的HIF-l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而红细胞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低氧环境中EPO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B正确;‎ C、合成EPO的细胞内持续表达HIF-lα,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积累的HIF-l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可见,若氧气供应不足,HIF-l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C错误;‎ D、免疫系统行使其功能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减弱,产生的能量减少,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可能下降,D正确。‎ 故选C ‎5.人类中成年男性秃顶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全部为非秃顶 B.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儿子全部为秃顶 C. 非秃顶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个b基因 D. 秃顶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1条染色体含有b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 ‎【详解】A、非秃顶男性(BB)与非秃顶女性(B_)结婚,所生女儿(B_)全部为非秃顶,A正确;‎ B、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bb)结婚,所生儿子(Bb)全部为秃顶,B正确;‎ C、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当该女性的基因型为Bb时,一个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后,该体细胞中含有2个b基因,C正确;‎ D、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其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条染色体含有b基因,D错误。‎ 故选D。‎ - 15 -‎ ‎6.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B. 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可能引起群落演替 C.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 D. 6 ~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反映的是暂未利用的能量。题图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直至趋于稳定,而生物量在持续增加至趋于稳定。‎ ‎【详解】A、由图可知: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该数量的变化没有呈“S”型增长,A错误;‎ B、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但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还保留有其他植物,因此可能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正确;‎ C、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是指沙棘种群固定的总能量中没有被自身的细胞呼吸消耗、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没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 15 -‎ D、6~10 年间,种群密度在急剧下降,而生物量在不断增加,说明此时间段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D正确。‎ 故选A。‎ ‎7.下图表示某温带植物在生活状态下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或分解量表示)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其原因是____。从图中可看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____。‎ ‎(2)深秋时节,随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已开始落叶进入冬眠状态,据图分析其理由是 _______。‎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中的C元素在暗反应中的途径是____,而释放的O2中的O元素直接来自于 _____。‎ ‎【答案】 (1). 温度可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酶的活性 (2). t3和t5 (3). 当温度低于tl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无法正常生活 (4). 或C5 (5). H2O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随着温度的递增,某温带植物在生活状态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但二者在温度分别为t3和t5时达到最大值,说明t3和t5分别是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最适温度。‎ ‎【详解】(1)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原因是:可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在温度分别为t3和t5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最适温度分别是t3和t5 。‎ - 15 -‎ ‎(2)题图显示:当温度低于tl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没有有机物积累,无法正常生活,这是“深秋时节,随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已开始落叶进入冬眠状态”的原因。‎ ‎(3)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特定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为糖类与C5,可见,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中的C元素在暗反应中的途径是CO2→C3→(CH2O)或C5。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其用途之一是:将H2O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O2)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据此分析题图呈现的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8.哺乳动物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由图可知,传出神经通过释放____作用于胃窦G细胞和胃腺细胞;若胃酸分泌过多,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____。‎ ‎(2)为探究不同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用同一只大鼠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1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继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 + + + + + + + +‎ - 15 -‎ ‎4‎ 只注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假饲是让大鼠进食,但食物从食道上的瘘口掉出而未进入胃;“+”的数量表示胃液分泌的多少)‎ ‎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再假饲,此时,胃液的分泌是受____调节。‎ ‎②步骤3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结果与步骤1相同,由此说明____。‎ ‎③步骤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从而确定在只有_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3). ①神经 (4). ②正常胃液的分泌量需要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 ③体液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由题图呈现的“传出神经”和“胃泌素”可知,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还受体液调节的支配。据表分析:1组是为对照组,2、3、4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1) 由图可知,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胃窦G细胞和胃腺细胞。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2) 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再假饲,已经排除了神经调节对胃窦G细胞的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再受胃泌素的影响,只能受到传出神经的影响,所以此时,胃液的分泌是受神经调节。 ‎ ‎②由图可知,步骤1中,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下完成的。在步骤3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结果与步骤1相同,由此说明正常胃液的分泌量需要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③步骤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可以排除神经调节的影响,从而确定在只有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2)题的解答。解答的关键是:①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即传出神经通过神经递质调控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泌素可促进胃液分泌;②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分析表中信息,明辨步骤1~4先后形成对照以及相邻两个步骤在操作上存在的差异,进而准确推知导致胃液分泌的“信号分子”。‎ ‎9.某地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生态学家建议多种作物合理轮作, ‎ - 15 -‎ ‎ 这样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回答下列问题:‎ ‎(l)控制农田害虫数量时,可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 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 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2)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用其防治蝗灾,这属于____(填“化学”或“生物”)防治。蝗绿僵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 ‎(3)请分析进行合理轮作,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的原因: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化学 (2). 种群的繁衍 (3). 生物 (4). 寄生 (5). 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无机盐(或“提高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利用率”); 改变原有食物链,减少病虫害;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减少杂草危害 ‎【解析】‎ 分析】‎ ‎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其中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②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③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轮作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生物多样性;轮作能免除和减少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 ‎【详解】(1) 性引诱剂为化学物质,能够干扰昆虫交尾,因此属于化学信息。交尾与昆虫的繁殖活动有关,所以该实例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 ‎(2) 利用转基因蝗绿僵菌来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防治。蝗绿僵菌属于昆虫寄生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 ‎(3) 合理轮作,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的原因:①由于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和吸收能力,因此轮作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无机盐(或“提高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利用率”);②轮作可以改变原有食物链,减少病虫害;③轮作能够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减少杂草危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及信息传递作用、种间关系与生物防治的内涵,明确轮作的含义等有关知识点。‎ - 15 -‎ ‎10.某生物小组同学发现,一种昆虫的翅具黑斑纹、黄斑纹、无斑纹三种表型。他们用一只黑斑纹雄虫与一只无斑纹雌虫交配,F1中雌性均为黑斑纹、雄性均为黄斑纹。同学们分三组对这一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充分讨论:‎ ‎(l)第一组同学推测:该种昆虫翅的斑纹可能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B决定黑斑纹,基因型XbY的个体表现为黄斑纹,XbXb的个体表现为无斑纹,即杂交实验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2)第二组同学认为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一定是XY型,可能是ZW型。他们通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雌、雄个体细胞___________(填“什么分裂什么时期什么的组成”)。结果最终确定了该昆虫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第二组同学接着又提出:仅凭这一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证明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可用现有材料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对杂交实验,若子代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则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但是他们并未进行实验。‎ ‎(3)第三组同学认为:翅的斑纹可能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一对基因决定有、无斑纹,另一对基因决定斑纹的颜色,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他们利用现有材料进行了多对杂交实验,统计所得子代的表型及个体数量如下表:‎ 性别 黑斑纹 黄斑纹 无斑纹 雌性 ‎31‎ ‎30‎ ‎19‎ 雄性 ‎29‎ ‎32‎ ‎21‎ 实验结果证明了第三组同学的观点成立,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那么,用第三组同学的解释,最初进行杂交实验的雄、雌两亲本的基因型应分别为____和____。‎ ‎【答案】 (1). XBY和 XbXb (2).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 (3). F1黑斑纹雌虫与黄斑纹雄虫 (4). 雌虫为黑斑纹和无斑纹,雄虫为黑斑纹和黄斑纹 (5). AAXBY (6). aaXbXb ‎【解析】‎ ‎【分析】‎ - 15 -‎ ‎①XY型和ZW型是两种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对于XY性别决定方式而言,雌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对于ZW型性别决定方式而言,雌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②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同时还表现为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③分析题文描述:一只黑斑纹雄虫与一只无斑纹雌虫交配,F1中雌性均为黑斑纹、雄性均为黄斑纹,说明该昆虫翅的表型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④分析表中信息:在所得子代的雌性和雄性中,有斑纹与无斑纹的个体数目之比均约为3∶1,说明一对决定有、无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1) 一只黑斑纹雄虫与一只无斑纹雌虫交配,F1中雌性均为黑斑纹、雄性均为黄斑纹,说明该昆虫翅的表型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如果该种昆虫翅的斑纹可能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B决定黑斑纹,基因型XbY的个体表现为黄斑纹,XbXb的个体表现为无斑纹,则杂交实验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 XbXb。‎ ‎(2)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若要确定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 型,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雌、雄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该昆虫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若要证明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可用现有材料F1黑斑纹雌虫(XBXb)与黄斑纹雄虫(XbY)进行多对杂交实验,若子代均表现为雌虫为黑斑纹(XBXb)和无斑纹(XbXb)、雄虫为黑斑纹(XBY)和黄斑纹(XbY),则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 ‎(3)表中信息显示:在所得子代的雌性和雄性中,有斑纹与无斑纹的个体数目之比均约为3∶1,据此结合三组同学的推测可推知一对决定有、无斑纹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决定斑纹颜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表中是F1黑斑纹雌虫(AaXBXb)与黄斑纹雄虫(AaXbY)进行多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而推知最初进行杂交实验的雄、雌两亲本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XBY和aaXbX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XY型和ZW型这两种性别决定方式、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的内涵,知道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此基础上,围绕题干呈现的“亲本和F1的表现型” 、“表中呈现的杂交实验结果”与三组同学的推测来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小组同学配制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其配方为:牛肉膏0.3g、蛋白胨1.0g、氯化钠0.5g、 磷酸二氢钾0. 2g、琼脂1.5g、(抑)制霉菌素0.5mg、蒸馏水l00ml。据此配方回答问题:‎ ‎(l)该小组同学培养的微生物应是____(填“细菌”或“真菌”),理由是____。‎ ‎(2)牛肉膏、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____养分。‎ ‎(3)加入的磷酸氢二钾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养分上提供____;缓冲培养基的 ______。‎ - 15 -‎ ‎(4)该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经______灭菌处理,并注意与未灭过菌的其他物体____。‎ ‎【答案】 (1). 细菌 (2). 培养基中含有(抑)制霉菌素,不适宜真菌生长 (3). 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 (4). 磷、钾 (5). pH (6). 固体 (7). 高压蒸汽 (8). 隔离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①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其中牛肉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②(抑)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型抗生素,能抑制真菌和皮藓菌的活性,对细菌无抑制作用。③氯化钠与磷酸二氢钾都属于无机盐,其中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在常温下呈现酸性。④琼脂是一种凝固剂。‎ ‎【详解】(1)由题意可知:培养基中含有(抑)制霉菌素,不适宜真菌生长,因此该小组同学培养的微生物应是细菌。‎ ‎(2) 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有机氮等营养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 ‎(3) 磷酸二氢钾属于无机盐,其水溶液在常温下呈现酸性,可见,加入的磷酸氢二钾能为微生物提供磷、钾,此外还能够缓冲培养基的pH。 ‎ ‎(4) 琼脂是一种凝固剂,由此可见,该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并注意与未灭过菌的其他物体隔离。‎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无菌技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无菌技术、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的类型等相关知识。‎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下图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O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 telr)和氨苄青霉索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也可以 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时,常使用的酶是____ 。‎ ‎(2)重组载体构建的过程中所需的酶有 ____和 ____。‎ ‎(3)为进一步鉴定菌体是否含有重组质粒P3,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 ‎ 菌落类型 平板类型 A B C 无抗生素 ‎+‎ ‎+‎ ‎+‎ 氨苄青霉素 ‎+‎ ‎-‎ ‎+‎ 四环素 ‎+‎ ‎-‎ ‎-‎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 ‎-‎ ‎-‎ 根据表中结果判断,A、B、C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 ‎【答案】 (1). 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2). 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或“Taq DNA聚合酶”)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或“EcoR V”) (4). DNA连接酶 (5). 已导入质粒PO (6). 未导入质粒 (7). 已导入质粒P3 (8). 显微注射技术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分析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载体质粒PO含有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都属于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EcoRV酶为限制酶,其切割质粒后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详解】(1) 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也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时,所控制的温度条件至少为50℃左右,常使用的酶是具有耐高温特性的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Taq DNA聚合酶”)。‎ ‎(2) 重 - 15 -‎ 组载体构建的过程中,需使用限制酶(EcoRV)切割载体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再用DNA连接酶将切割后的载体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 ‎ ‎(3) 由图可知:用限制酶(EcoRV)切割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但是没有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因此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分析表中信息:A菌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能够生长,说明其菌体中含有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的结构均完好,因此已导入质粒PO。B菌落在含有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说明其菌体中不含有ampr tetr,所以未导入质粒。C菌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说明其菌体中含有的ampr的结构完好,而含有的tetr的结构被破坏,因此C菌落已导入质粒P3。‎ ‎(4)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技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步骤,尤其是对核心步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步骤的理解,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几个必须的成分及其作用,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 15 -‎ ‎ ‎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