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两个杂合子(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杂交,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3.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通过对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 D.c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  )‎ A.25% B.50% C.75% D.100%‎ ‎8.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某生物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DNA数依次为(  )‎ A.24、12、0、24 B.12、24、0、12 C.24、12、0、48 D.96、48、24、24‎ ‎10.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 A.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 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可能是精细胞 ‎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相同 C.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12.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鸡的受精卵 B.人的精子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 D.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13.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果蝇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A.3条常染色体+X B.3条常染色体+Y C.6条常染色体+XY D.6条常染色体+X ‎14.下图某生物的精子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② B.①⑤ C.③⑤ D.②④‎ ‎15.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图中含有4个DNA C.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1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比较,属于减数分裂特有过程的是(  )‎ ‎①DNA复制 ②纺锤体出现 ③联会 ④着丝点分裂 ⑤交叉互换.‎ A.①⑤ B.③⑤ C.①④ D.①②‎ ‎17.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双亲均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则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18.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 ②无毒R型 ③有毒S型 ④无毒S型.‎ A.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B.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 D.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将DNA分解成脱氧核苷酸 ‎2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2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DNA分子基本骨架的组成成分是(  )‎ A.核糖、磷酸 B.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C.核糖、磷酸、碱基 D.脱氧核糖、磷酸 ‎24.已知某DNA分子中,一条链的为0.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应为(  )‎ A.2.5 B.0.2 C.5 D.1‎ ‎25.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都平均分布在果蝇体细胞的8条染色体上 D.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复制,而基因没有复制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  子二代灰色家兔基因型有  种.‎ ‎(3)F2中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纯合子占  ;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杂合子占  .‎ ‎27.如图是某动物(基因型AaBb)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以及某种分裂方式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一般含有  条染色体.图丙所示细胞称为  . 图甲中染色单体数为  .‎ ‎(2)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正常情况,则第  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细胞 是  ;图丙所示细胞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细胞,与图丁曲线变化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对应是图中的哪一个细胞  .‎ ‎28.如图为某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填“常”或“X”)染色体上,是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2和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该病的可能性为  .‎ ‎2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一个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②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述);‎ ‎③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菌落.‎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 编 号 A B 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C组应做的处理是  ,A组所起的作用  .‎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  .‎ ‎③得出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  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3)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 ‎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 ‎【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错误;‎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 ‎ ‎2.两个杂合子(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杂交,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个杂合子杂交,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是1:1:1:1.而1:1:1:1可以分解成(1: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均为测交类型,所以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解答】解:A、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A错误;‎ B、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3:1)=9:3:3:1,B错误;‎ C、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1:1:1:1,C正确;‎ D、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1:1)=3:3:1:1,D错误;‎ 故选:C.‎ ‎ ‎ ‎3.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解答】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 故选:C.‎ ‎ ‎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步骤.‎ 故选:A.‎ ‎ ‎ ‎5.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通过对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 D.c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如下表 ‎【解答】解:A、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所以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A正确;‎ B、通过对图示分析,杂合子的比例为()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B正确;‎ C、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线表示,C错误;‎ D、杂合子的比例为()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即c曲线,D正确.‎ 故选:C.‎ ‎ ‎ ‎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①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所以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没有体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错误;‎ ‎③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正确;‎ ‎④实验中只有一对基因,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A.‎ ‎ ‎ ‎7.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  )‎ A.25% B.50% C.75% D.10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1﹣()n].据此答题.‎ ‎【解答】解: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到第三代时杂合的红花植株自交了2次,故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比例为1﹣()2=1﹣=75%.‎ 故选:C.‎ ‎ ‎ ‎8.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解答】解:①开花前对母本去雄,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因此在开花前已完成受精作用,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①错误;‎ ‎②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因此在开花前已完成受精作用,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②正确;‎ ‎③去雄后需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③正确;‎ ‎④去雄后,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④错误;‎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完成杂交过程,⑤正确;‎ ‎⑥杂交试验需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错误.‎ 所以②③⑤正确.‎ 故选:C.‎ ‎ ‎ ‎9.某生物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DNA数依次为(  )‎ A.24、12、0、24 B.12、24、0、12 C.24、12、0、48 D.96、48、24、24‎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四分体 n n ‎0‎ ‎0‎ ‎0‎ ‎0‎ ‎0‎ ‎0‎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生物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则精原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DNA数依次为24、12、0、24.‎ 故选:A.‎ ‎ ‎ ‎10.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 A.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 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可能是精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中5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异,为非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说明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解答】解:A、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说明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属于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 D、精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 ‎ ‎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相同 C.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也可能不同,如X和Y这对性染色体,B正确;‎ C、形态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 ‎ ‎12.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鸡的受精卵 B.人的精子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 D.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据此答题.‎ ‎【解答】解:A、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不含Y染色体,A错误;‎ B、人的精子所含性染色为X或Y,B错误;‎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人的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性染色体为X或Y,D错误.‎ 故选:C.‎ ‎ ‎ ‎13.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果蝇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A.3条常染色体+X B.3条常染色体+Y C.6条常染色体+XY D.6条常染色体+X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 故选:A.‎ ‎ ‎ ‎14.下图某生物的精子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② B.①⑤ C.③⑤ D.②④‎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相同;或由于四分体交叉互换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部分不同.‎ ‎【解答】解: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①④可以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⑤可以来自一个精母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这样②④可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故选:D.‎ ‎ ‎ ‎15.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图中含有4个DNA C.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 ‎【解答】解:A、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此雄性动物细胞为初级精母细,A正确;‎ B、图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子,B正确;‎ C、B与b为一对等位基因,且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所以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图示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C.‎ ‎ ‎ ‎1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比较,属于减数分裂特有过程的是(  )‎ ‎①DNA复制 ②纺锤体出现 ③联会 ④着丝点分裂 ⑤交叉互换.‎ A.①⑤ B.③⑤ C.①④ D.①②‎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Ⅰ在赤道板两侧,减Ⅱ在赤道板上 断裂 后期 减Ⅱ后期 ‎【解答】解: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①错误;‎ ‎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②错误;‎ ‎③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③正确;‎ ‎④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④错误;‎ ‎⑤只有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⑤正确.‎ 故选:B.‎ ‎ ‎ ‎17.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双亲均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则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且他们的双亲均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白化病的兄弟,说明这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的父母杂合体,则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 Aa.‎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AA, Aa,当他们都是Aa时,后代发病率为,故该夫妇后代中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故选:A.‎ ‎ ‎ ‎18.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 ②无毒R型 ③有毒S型 ④无毒S型.‎ A.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S型细菌在鼠体内促使了R型向S型的转化,其实质是S型某些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细胞中,与R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所以细胞中出现了有毒的S型细菌,另外在小鼠体内还有没有转化的无毒的R型细菌.‎ 故选:C.‎ ‎ ‎ ‎1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B.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 D.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将DNA分解成脱氧核苷酸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而不是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A错误;‎ B、解旋后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两条子链和两条母链形成两个DNA分子,B错误;‎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的双链)、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能量(ATP水解提供)等,C正确;‎ D、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将DNA分解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并作为模板,D错误.‎ 故选:C.‎ ‎ ‎ ‎2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S是蛋白质的标记性元素,P是DNA的标记性元素,因此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保温一段时间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故A正确;‎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故B错误;‎ C、离心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会进入到沉淀物中,不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故C错误;‎ D、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有的含有P、S,而且P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不用P元素标记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A、‎ ‎ ‎ ‎2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解答】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 故选:B.‎ ‎ ‎ ‎2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A、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 B、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 ‎ ‎23.DNA分子基本骨架的组成成分是(  )‎ A.核糖、磷酸 B.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C.核糖、磷酸、碱基 D.脱氧核糖、磷酸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由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 故选:D.‎ ‎ ‎ ‎24.已知某DNA分子中,一条链的为0.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应为(  )‎ A.2.5 B.0.2 C.5 D.1‎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 ‎【解答】解: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两条链上的碱基数目关系是A1=T2、T1=A2、G1=C2、C1=G2,因此两条链上的互为倒数,一条链的为0.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该比值是5.‎ 故选:C.‎ ‎ ‎ ‎25.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都平均分布在果蝇体细胞的8条染色体上 D.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复制,而基因没有复制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 ‎【解答】解:A、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数目不同,并非平均分布,C错误;‎ D、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复制,基因也发生了复制,D错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  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子二代灰色家兔基因型有 4 种.‎ ‎(3)F2中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纯合子占  ;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杂合子占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控制家兔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4:4,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_B_表现为灰色,A_bb表现为黑色,aaB_、aabb表现为白色.‎ ‎【解答】解:(1)由题意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灰色基因型为A_B_,白色基因型是aa__,因此亲本灰色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是A_B_,基因型的种类是4种.‎ ‎(3)子二代灰色家兔纯合子是AABB,占;白色家兔的基因型是aaB_、aabb,纯合子是aaBB和aabb,占.‎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aabb 4‎ ‎(3)‎ ‎ ‎ ‎27.如图是某动物(基因型AaBb)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以及某种分裂方式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一般含有 4 条染色体.图丙所示细胞称为 次级精母细胞 . 图甲中染色单体数为 0 .‎ ‎(2)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正常情况,则第 3和7 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丙 ;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细胞 是 乙 ;图丙所示细胞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1 种基因型的细胞,与图丁曲线变化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对应是图中的哪一个细胞 乙、丙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解答】解:(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根据图乙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个体,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图甲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称为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 ‎(2)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1和3是同源染色体,3和7的前身是姐妹染色单体.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正常情况下,则第3、7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孟德尔遗传规律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细胞中.图丙所示细胞正常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具体染色体的位置变化和数量变化类同于有丝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丁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与图D所示曲线变化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对应的细胞是乙、丙.‎ 故答案为:‎ ‎(1)4 次级精母细胞 0‎ ‎(2)3和7‎ ‎(3)丙 乙 1 乙、丙 ‎ ‎ ‎28.如图为某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常 (填“常”或“X”)染色体上,是 隐性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2和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 Aa 、 aa .‎ ‎(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该病的可能性为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2)根据Ⅲ1(aa)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Ⅲ1患病,其基因型为aa.‎ ‎(3))Ⅲ2的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可见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4)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Ⅲ3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 故答案为:‎ ‎(1)常 隐性 ‎(2)Aa aa ‎(3)‎ ‎(4)‎ ‎ ‎ ‎2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一个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②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述);‎ ‎③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菌落.‎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 编 号 A B 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C组应做的处理是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A组所起的作用 对照 .‎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 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 .‎ ‎③得出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 完整性 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3)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3、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解答】解:(1)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①第二步:在C组中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A组所起的作用是对照;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由于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由于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③得出实验结论: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所以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3)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故答案为:‎ ‎(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①C组: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对照 ‎②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 ‎③完整性 ‎(3)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