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 一、选择题 ‎ ‎1.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0.9%生理盐水和浓盐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皱缩 ‎ B.0.9%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无明显变化 ‎ C.浓盐水中的红细胞涨破 ‎ D.浓盐水中的红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 ‎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能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盐酸 D.纤维素酶 ‎3.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 B.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受体实现 ‎ C.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识别和结合 ‎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 ‎ B.抗体和载体都在核糖体中合成 ‎ C.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 D.内质网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 ‎5.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是(  ) ‎ A.团藻细胞 B.腹肌细胞 C.菠菜叶肉细胞 D.蓝藻细胞 ‎6.下列关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 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 C.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美观是第一位的 ‎ D.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科学性是第二位的 ‎ ‎7.下列物质中属于植物二糖和动物二糖的分别是(  ) ‎ A.蔗糖和半乳糖 B.麦芽糖和乳糖 C.乳糖和蔗糖 D.果糖和糖原 ‎8.将一白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黑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一白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9.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10.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 ‎ ‎ A.1:2 B.2:1 C.8:9 D.9:8‎ ‎11.光合作用是多位科学家通过实验逐步发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 ‎ B.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 ‎ ‎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4个氨基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三肽 ‎ B.各种氨基酸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C.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 ‎13.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⑤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②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 C.①是磷酸、③是鸟嘌呤 D.图中有四种含氮碱基 ‎ ‎14.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正确关系是(  ) ‎ A.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B.不同样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C.同样的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D.不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15.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 ‎ ‎ A.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B.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C.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膜外 ‎ D.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16.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 C.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D.兔的长毛和短毛 ‎ ‎17.如图细胞正在进行(  ) ‎ ‎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受精作用 D.细胞分化 ‎1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19.继与沃森合作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后,克里克又提出的中心法则是(  ) ‎ A. B. C. D.‎ ‎20.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HGP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 B.目前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 C.HGP测定的是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 ‎ D.HGP将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21.如图①为某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由①变异而成的染色体②~⑤中,属于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而引起变异的是(  ) ‎ ‎ ‎ A.② B.③ C.④ D.⑤‎ ‎22.“连航天2号”水稻是搭载神舟六号上太空的水稻种子经过3年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系. 太空射线作用后,种子遗传物质主要发生了(  ) ‎ A.基因重组 B.基因复制 C.基因突变 D.基因分离 ‎23.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虽然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的争议此起彼伏,但是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转基因生物研发的关键技术是DNA重组技术 ‎ B.目前常用的外源基因的运载体是蚜虫 ‎ C.限制酶被比喻为基因的“针线” ‎ D.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局限 ‎ ‎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基因 B.染色体 C.个体 D.种群 ‎26.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这说明(  ) ‎ ‎ ‎ A.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基因型是不同的 ‎ B.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表现型是相同的 ‎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D.环境因素决定并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现 ‎ ‎27.关于人类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苯丙酮尿症是多基因遗传病 ‎ B.白化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C.先天性愚型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 D.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 ‎ ‎28.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两色(分别标记D、d)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那么,从桶中抓取小球和从两桶中抓取小球合在一起,这两个操作分别模拟的是(  ) ‎ A.性状分离现象,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B.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 C.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杂合子的形成 ‎ D.性状分离现象,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 ‎29.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他们的子女表现型最可能是(  ) ‎ A.男孩和女孩都是双眼皮 ‎ B.男孩和女孩都是单眼皮 ‎ C.女孩是单眼皮,男孩是双眼皮 ‎ D.男孩是单眼皮,女孩是双眼皮 ‎ ‎30.某双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若碱基A的数量为200个,则该DNA分子中碱基G的个数为(  ) ‎ A.100 B.200 C.300 D.400‎ ‎3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3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 ‎ ‎ A.① B.② C.③ D.④‎ ‎33.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 ‎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渗透压感受器 ‎ D.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 ‎34.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 ‎35.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 ‎36.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有:“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提及的“气”应该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赤霉素 ‎37.取燕麦胚芽鞘分别进行如图所示①﹣﹣⑤所示的处理: ‎ ‎ ‎ ‎①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玻璃片; ‎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 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右侧光照后,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 B.进行右侧光照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 C.单侧光照射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 D.若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则会弯曲生长 ‎ ‎38.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 ‎3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 ‎ ‎40.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  ‎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 ‎41.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填序号),过程③‎ 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  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填序号)加强所致. ‎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 ‎ ‎ ‎42.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  ‎ ‎ ‎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 一、选择题 ‎ ‎1.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0.9%生理盐水和浓盐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皱缩 ‎ B.0.9%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无明显变化 ‎ C.浓盐水中的红细胞涨破 ‎ D.浓盐水中的红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 ‎【分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的扩散. ‎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液中.据此答题. ‎ ‎【解答】解:A、人体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因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而吸水,最终导致细胞胀破,A错误; ‎ B、人体红细胞放在0.9%生理盐水,由于细胞液的浓度与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当,水分进出细胞相当,所以红细胞无明显变化,B正确; ‎ C、人体红细胞放在浓盐水中,会因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而失水,最终导致细胞皱缩,C错误; ‎ D、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明确0.9%生理盐水与血浆属于等渗溶液. ‎ ‎  ‎ ‎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能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盐酸 D.纤维素酶 ‎【考点】酶的特性. ‎ ‎【分析】本题是考查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解答】解: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去除其细胞壁需要水解掉纤维素和果胶,催化纤维素和果胶水解的酶分别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 A、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 B、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B错误; ‎ C、盐酸不能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水解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 ‎ D、纤维素酶能水解细胞壁的纤维素,且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专一性,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对酶的专一性特点的理解和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 ‎  ‎ ‎3.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 B.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受体实现 ‎ C.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识别和结合 ‎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 ‎【解答】解:A、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 ‎ B、并非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受体实现,如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B错误; ‎ C、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相互识别和结合,C正确; ‎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考查内容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 ‎  ‎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 ‎ B.抗体和载体都在核糖体中合成 ‎ C.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 D.内质网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 ‎【分析】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运输、加工多肽链,并且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 ‎【解答】解:A、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是“消化车间”,A正确; ‎ 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抗体和载体都是蛋白质,B正确; ‎ C、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C正确; ‎ D、内质网运输、加工多肽链,并且与脂质的合成有关,叶绿体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D错误. ‎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  ‎ ‎5.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是(  ) ‎ A.团藻细胞 B.腹肌细胞 C.菠菜叶肉细胞 D.蓝藻细胞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分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 ‎【解答】解:A、团藻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A正确; ‎ B、肌肉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含叶绿体,B错误; ‎ C、菠菜是高等植物,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但不含中心体,C错误; ‎ 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和叶绿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 ‎6.下列关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 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 C.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美观是第一位的 ‎ D.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科学性是第二位的 ‎ ‎【考点】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 ‎【分析】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 ‎2.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 ‎3.举例:挂图、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座标曲线、公式(Nt=N0λt)都是数学模型. ‎ ‎【解答】解:AB、生物科学中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就是一种物理模型,A错误,B正确; ‎ C、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准确和科学性,真实体现原型的特征是第一位,C错误; ‎ D、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美观是第二位,D错误. ‎ 故选:B. ‎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模型模拟的制作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 ‎  ‎ ‎7.下列物质中属于植物二糖和动物二糖的分别是(  ) ‎ A.蔗糖和半乳糖 B.麦芽糖和乳糖 C.乳糖和蔗糖 D.果糖和糖原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 ‎【分析】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 ‎【解答】解:A、蔗糖为植物二糖,半乳糖是单糖,A错误; ‎ B、麦芽糖为植物二糖,乳糖为动物二糖,B正确; ‎ C、乳糖属于动物二糖,蔗糖为植物二糖,C错误; ‎ D、果糖为单糖,糖原为多糖,D错误.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 ‎  ‎ ‎8.将一白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黑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一白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个体.据此答题. ‎ ‎【解答】解: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少数性状受细胞质基因控制,而这头“克隆绵羊”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白色公绵羊,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质的白色母绵羊,因此其性别与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白色公绵羊相同. ‎ 故选:A. ‎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过程,明确“克隆绵羊”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白色公绵羊,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质的白色母绵羊,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 ‎  ‎ ‎9.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 ‎【解答】解: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从外界环境中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可分泌到细胞外,细胞内重要的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则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 ‎ B、细胞膜将生命物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 C、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C错误; ‎ D、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 ‎  ‎ ‎10.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 ‎ ‎ A.1:2 B.2:1 C.8:9 D.9:8‎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 ‎ ‎ ‎【解答】解: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的氧来源于水,所以第一组产生的A是O182,第二组产生的B是O162,所以两组产生的氧气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元素去向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中的各个化学方程式,在反应方程式中,最最核心的就是水的光解的反应式,可以直接推导出氧气中氧元素来源于水分子. ‎ ‎  ‎ ‎11.光合作用是多位科学家通过实验逐步发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 ‎ B.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 ‎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 ‎【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 ‎【解答】解:A、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A正确; ‎ B、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能净化空气,但不能证明植物能产生氧气,B错误; ‎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并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有机物,D正确.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要求考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 ‎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4个氨基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三肽 ‎ B.各种氨基酸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C.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约20种,其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它们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 ‎ ‎3、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 ‎ ‎【解答】解:A、4个氨基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四肽,A错误; ‎ B、各种氨基酸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 ‎ C、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C正确; ‎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D正确.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要求考生识记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种类及区别;识记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识记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结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 ‎13.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⑤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②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 C.①是磷酸、③是鸟嘌呤 D.图中有四种含氮碱基 ‎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⑤是脱氧核苷酸链的部分. ‎ ‎【解答】解:A、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可见该图所示⑤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A正确; ‎ B、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因此②为脱氧核糖,B错误; ‎ C、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C错误; ‎ D、图中含有3种含氮碱基,D错误. ‎ 故选:A. ‎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掌握DNA和RNA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 ‎14.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正确关系是(  ) ‎ A.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B.不同样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C.同样的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D.不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解答】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细长丝状;染色体在分裂期,螺旋化,缩短变粗.因而它们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15.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 ‎ ‎ A.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B.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C.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膜外 ‎ D.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分析】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解答】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正确顺序为: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 故选:D. ‎ ‎【点评】本题知识点较为简单,结合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图,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 ‎  ‎ ‎16.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 C.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D.兔的长毛和短毛 ‎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 ‎【解答】解:A、人的身高和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 C、桃树的红花与绿叶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 D、兔的长毛和短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 ‎17.如图细胞正在进行(  ) ‎ ‎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受精作用 D.细胞分化 ‎【考点】受精作用. ‎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据此答题. ‎ ‎【解答】解:图示为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图示细胞正在进行受精作用. ‎ 故选:C. ‎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图示过程的名称,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 ‎1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 ‎【解答】解: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 ‎ B、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错误; ‎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19.继与沃森合作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后,克里克又提出的中心法则是(  ) ‎ A. B. C. D.‎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 ‎【解答】解: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因此,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 ‎20.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HGP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 B.目前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 C.HGP测定的是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 ‎ D.HGP将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考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 ‎【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 ‎ ‎1、概念:人类基因的测序并了解其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英文简称HGP. ‎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 ‎3、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中国承担1%的测序任务. ‎ ‎4、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关的几个时间 ‎ ‎(l)正式启动时间:1990年. ‎ ‎(2)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开发表时间:2001年 2月. ‎ ‎(3)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完成时间:2003年. ‎ ‎5、已获数据: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 ‎6、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主要包括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等. ‎ ‎7、意义: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可能导致争夺基因资源、基因歧视等负面效应的出现. ‎ ‎【解答】解:A、HGP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A正确; ‎ B、目前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经顺利完成,B正确; ‎ C、HGP测定的是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24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错误; ‎ D、HGP将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要求考生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 ‎21.如图①为某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由①变异而成的染色体②~⑤中,属于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而引起变异的是(  ) ‎ ‎ ‎ A.② B.③ C.④ D.⑤‎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某一片段的重复、缺失、倒位和易位. ‎ ‎【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与①相比,②增加了片段F,属于染色体片段的重复;③是染色体片段没有变化,但是发生了基因突变;④⑤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 故选:A. ‎ ‎【点评】对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的理解和熟练识记并分析题图进行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 ‎22.“连航天2号”水稻是搭载神舟六号上太空的水稻种子经过3年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系. 太空射线作用后,种子遗传物质主要发生了(  ) ‎ A.基因重组 B.基因复制 C.基因突变 D.基因分离 ‎【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 ‎【分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 ‎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 ‎【解答】解:太空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太空射线作用后,种子遗传物质主要发生了基因突变. ‎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诱变基因突变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要注意,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 ‎  ‎ ‎23.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 ‎【分析】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 ‎【解答】解: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①错误; ‎ ‎②Watson和Crick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②错误; ‎ ‎③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③正确; ‎ ‎④‎ 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④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意义,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发现了DNA储存遗传信息的规律,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 ‎ ‎  ‎ ‎24.虽然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的争议此起彼伏,但是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转基因生物研发的关键技术是DNA重组技术 ‎ B.目前常用的外源基因的运载体是蚜虫 ‎ C.限制酶被比喻为基因的“针线” ‎ D.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局限 ‎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 ‎【分析】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 基因工程的应用: ‎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 ‎【解答】解:A、转基因生物是重组DNA技术的成果,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 B、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B错误; ‎ C、DNA连接酶被比喻为基因的“针线”,C错误; ‎ D、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医学邻域等,D错误.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和具体应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 ‎  ‎ ‎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基因 B.染色体 C.个体 D.种群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解答】解:ABC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BC错误;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 ‎  ‎ ‎26.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这说明(  ) ‎ ‎ ‎ A.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基因型是不同的 ‎ B.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表现型是相同的 ‎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D.环境因素决定并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现 ‎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 ‎【分析】1、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2、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 ‎【解答】解:A、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基因型是相同的,A错误; ‎ B、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的表现型是不同的,B错误; ‎ 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 ‎ D、基因型决定并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现,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 ‎  ‎ ‎27.关于人类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苯丙酮尿症是多基因遗传病 ‎ B.白化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C.先天性愚型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 D.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 ‎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 ‎【解答】解:A、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 B、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 C、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C错误; ‎ D、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 ‎28.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两色(分别标记D、d)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那么,从桶中抓取小球和从两桶中抓取小球合在一起,这两个操作分别模拟的是(  ) ‎ A.性状分离现象,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B.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 C.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杂合子的形成 ‎ D.性状分离现象,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 ‎【解答】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从桶中抓取小球”模拟的是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从两桶中抓取小球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 ‎  ‎ ‎29.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他们的子女表现型最可能是(  ) ‎ A.男孩和女孩都是双眼皮 ‎ B.男孩和女孩都是单眼皮 ‎ C.女孩是单眼皮,男孩是双眼皮 ‎ D.男孩是单眼皮,女孩是双眼皮 ‎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1、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2、仅由环境导致的变异,只要遗传物质不变,是不能遗传的.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该双眼皮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 ‎【解答】解: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1、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2、仅由环境导致的变异,只要遗传物质不变,是不能遗传的.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该双眼皮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又因为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所以该夫妇均为隐性纯合子,他们所生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是单眼皮,B正确. ‎ 故选:B. ‎ ‎【点评】衡量某种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关键是看其遗传物质是否改变,通过手术改变的性状,其遗传物质并没变. ‎ ‎  ‎ ‎30.某双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若碱基A的数量为200个,则该DNA分子中碱基G的个数为(  ) ‎ A.100 B.200 C.300 D.40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 ‎【分析】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 ‎ ‎【解答】解:由题意知,某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是1000个,因此A+G=T+C=500个,所以该DNA分子中G=300个. ‎ 故选:C. ‎ ‎【点评】对于DNA分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 ‎3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 故选:D. ‎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 ‎3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 ‎【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 ‎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 ‎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 ‎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组织水肿的问题,只要掌握住组织水肿常见的几种情况及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轻而易举. ‎ ‎  ‎ ‎33.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 ‎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渗透压感受器 ‎ D.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 ‎【解答】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 故选:D. ‎ ‎【点评】本题结合水平衡调节机理的简图,考查水盐调节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以流程图的形成掌握具体的调节过程. ‎ ‎  ‎ ‎34.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分析】1、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 ‎ ‎2、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 ‎3、 ‎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催产素为九肽,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含8个肽键,A错误; ‎ B、多肽口服后会被消化道相关酶水解,失去活性,B错误; ‎ C、下丘脑既是脑一部分,能传导兴奋,也是重要内分泌腺,C正确; ‎ D、激素调节比起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D错误. ‎ 故选:C. ‎ ‎【点评】本题以催产素为素材,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 ‎  ‎ ‎35.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B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T细胞也起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 ‎【解答】解:在细胞免疫中,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 ‎ 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明确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以及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地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 ‎  ‎ ‎36.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有:“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提及的“气”应该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赤霉素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 ‎【分析】1.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这种“气”是指乙烯,因为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 故选:C. ‎ ‎【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激素的作用的掌握,考查了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37.取燕麦胚芽鞘分别进行如图所示①﹣﹣⑤所示的处理: ‎ ‎ ‎ ‎①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玻璃片; ‎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 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右侧光照后,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 B.进行右侧光照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 C.单侧光照射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 D.若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则会弯曲生长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 ‎【分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 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 影响胚芽鞘生长素运输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单侧光、重力、或离心力等. ‎ ‎【解答】解:A、①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生长素的产生与极性运输不受影响,但光照引起的横向运输不能进行,所以会直立生长,A正确; ‎ B、进行右侧光照后,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并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与横向运输即极性运输,所以会向右弯曲生长,③在尖端横向插入玻璃片会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及发挥作用,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错误; ‎ C、③‎ 在尖端横向插入玻璃片会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及发挥作用,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⑤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正确; ‎ D、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给予右侧光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胚芽鞘则会弯曲生长,D正确.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运输和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38.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分析】行为信息:也是借光、声及化学物质等信息传递,同类生物相迁时常表现各种有趣的行为信息传递.如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物理信息:以物理因素引起生物之间感应作用的一类信息.如光信息、声信息、接触信息等.化学信息: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和促老激素等,经外分泌或挥发作用散发出来,被其它生物所接受而传递. ‎ ‎【解答】解:萤火虫通过闪光﹣﹣物理信息来识别同伴;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行为信息为雌鸟发出信号;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化学信息,经过分析可知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 ‎ 故选:B. ‎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准确判断图中三个事例中信息的种类,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 ‎3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 ‎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分析】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则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 ‎ B、生态系统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即恢复力稳定性增加,因此b为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 C、营养结构越复杂,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越弱,即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C正确; ‎ D、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弱,成相反关系,D正确.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 ‎  ‎ ‎40.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考点】种间关系. ‎ ‎【分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则甲表示被捕食者,即藻类,乙表示捕食者,即浮游动物. ‎ ‎【解答】解: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即丙和乙存在捕食关系,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解种间关系曲线表示的含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 ‎41.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①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强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收缩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④⑤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反馈调节 .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 甲状腺激素 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①② (填序号)加强所致. ‎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生长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 ‎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此图是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它们相应的激素分泌量降低.图中①②时促进作用,④⑤时抑制作用. ‎ ‎2、体温调节过程: ‎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 ‎【解答】解:(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又以神经冲动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即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即过程④⑤加强,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 ‎ ‎(4)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不断增加,即过程①②加强. ‎ ‎(5)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其中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 故答案为: ‎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①增强 收缩 ‎ ‎(3)④⑤反馈调节 ‎ ‎(4)甲状腺激素 ①② ‎ ‎(5)生长 ‎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  ‎ ‎42.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消费者 .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物质循环 、 能量流动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 ‎2、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南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特点:①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 ‎3、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 ‎4、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 ‎5、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解答】解:(1)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写出相应的食物网. ‎ ‎(2)根据食物网可知,甲和乙是捕食关系,丁是消费者. ‎ ‎(3)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故答案为: ‎ ‎(1); ‎ ‎ ‎ ‎(2)捕食; 消费者; ‎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子特殊的消费者.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某些原生动物等以植物残体、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3、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4、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