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3.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和酶来自噬菌体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衣壳蛋白质的氨基酸原料来自于细菌,酶也来自于细菌,A错误、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酶来自于细菌,C错误;氨基酸原料来自于细菌,D错误。‎ ‎2.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枯草杆菌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组氨酸 B. 多肽 C. 多糖 D. DNA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基因位于DNA上。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说明获得的枯草杆菌中含有能够控制合成组氨酸的基因,所以该物质为DNA。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在细胞分裂之前的分裂间期会进行DNA复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B. DNA复制都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 C. 总有一半子代DNA与亲代DNA是相同的 D.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核内的DNA位于染色体上,因此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同时进行的,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其次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因此DNA复制主要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B错误;‎ C、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和DNA的准确复制,因此子代DNA分子一般与亲代DNA是相同的,C错误;‎ D、复制过程中模板的准确性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D正确。‎ 故选D。‎ ‎4.遗传物质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 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D. 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NA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而在真核细胞内,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动作电位产生时Na+内流需消耗ATP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细胞的膜兴奋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A正确;‎ B、动作电位产生时Na+‎ 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的,顺着浓度梯度进行,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静息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较高,K+外流,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聚集较多的负离子,形成了膜电位差,外正内负,C正确;‎ D、在人体血浆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较高,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正确。‎ 故选B。‎ ‎6.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由此实验说明 A. 此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 C. 低温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 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残翅果蝇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导致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B正确; 此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此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B。‎ ‎7.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B. 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 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复制过程中DNA分子不稳定,受诱变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B. 猫叫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均可通过显微镜检查来确定 C. 染色体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D.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因此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A正确;‎ 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但是红细胞形态异常,因此二者均可通过显微镜检查来确定,B正确;‎ C、染色体的变异、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C正确;‎ D、遗传病一般具有先天性,但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材料,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获得新性状 B. 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诱导出多倍体,是体现细胞全能性的实例 C. 培育单倍体水稻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形成,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A正确;‎ B、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诱导出多倍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花粉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没有种子的形成,C错误;‎ D、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属于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故选A。‎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新物种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C.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的结果 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的产生的标志,在新物种产生过程中,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而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是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C错误;‎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它物种的进化,D正确。‎ 故选C ‎11.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健康人饭后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A正确;‎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因此血糖在肝脏细胞内会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导致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于①处,B错误;‎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C错误;‎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图中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D错误。‎ 故选A。‎ ‎12.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 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D.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需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 C、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看图可知: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C。‎ ‎13.下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处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方框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正常新生儿A处兴奋就会引起E处兴奋,进而完成排尿反射 B. 正常成年人A处兴奋就会引起甲区域产生尿意,不一定完成排尿反射 C. 某人因高位截瘫导致M、N处受损,其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 D. 某人乙处结构受损而其他结构正常,其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新生婴儿因为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其排尿反射只受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控制,故婴儿的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兴奋,就可引起效应器的兴奋,产生排尿反射,而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善,大脑皮层能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的活动,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后,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故其效应器不一定兴奋,A、B正确;‎ C、M和N受损,影响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但不会影响由脊髓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即其排尿反射中的非条件反射依然存在,C错误;‎ D、某人乙处结构受损,即脊髓中枢受损,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发生排尿反射,D正确。‎ 故选C。‎ ‎14.骑行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也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骑行中因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体温会明显上升 B. 骑行时产生的大量CO2,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C. 骑行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骑行时因大量出汗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骑行中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呼气等方式散失,机体产热等于散热,维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错误;‎ 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储存起来,C正确;‎ D、骑行时因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经过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1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 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青霉素,就会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导致过于敏感所致,A错误;‎ B、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 C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C、D错误。‎ 故选B。‎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适当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激素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但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但效果不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指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近地侧生长快,而表现为背地生长,只体现促进作用,A错误;‎ B、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错误;‎ C、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由于植物体内缺乏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因此效果稳定,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群落结构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部分群落垂直方向分层不明显,没有垂直结构 B. 群落中两个物种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C. 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 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而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答案】B ‎【解析】‎ ‎【详解】A、部分群落垂直方向分层虽然不明显,但是仍然具有垂直结构,A错误;‎ B、群落中两个物种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蛇和猫头鹰可能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C错误;‎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的不同,不是演替结果的不同,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水分充足,二者演替的结果都可以形成森林,D错误。‎ 故选B。‎ ‎18.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思路方法,错误的是( )‎ A. 采用模型建构法有助于认识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B.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 C. 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D. 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应将水族箱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并定时向缸内通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采用建立糖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的模型建构法,模拟血糖的调节过程,有助于认识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机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B正确;‎ C、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一般是将酵母菌液稀释后再滴入计数室内,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C正确;‎ D、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水族箱应放在散射光下,以保证有能量的输入,使水族箱稳定,D错误。‎ 故选D。‎ ‎19.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T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海带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B. 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C. 鲑鱼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鲑鱼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D. IMTA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贝类分解鲑鱼的排泄物,属于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被海带利用,海带属于生产者,A正确;‎ B、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鲑鱼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不属于鲑鱼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IMTA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 故选B。‎ ‎20.下列不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A. 生产者未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B. 雄孔雀寻找配偶时经常向雌孔雀展示美丽的尾羽 C. 在车前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产者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以被分解者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不符合题意;‎ B、雄孔雀发情找配偶时经常向雌孔雀展示美丽的尾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不符合题意;‎ C、在车前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符合题意;‎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的复制模板与①转录形成②的模板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 ‎(2)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过程与该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 ‎(3)翻译时,若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_______个肽键(不考虑终止密码子)。通常②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 ‎(4)物质④是_______,依据图中④的排列状况判断:翻译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5)mRNA上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被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会在细胞中积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请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一种判断mRNA是否发生氧化的方法__________。‎ ‎【答案】 (1). 前者两条链均可做模板,后者只有一条链为模板链 (2). (大肠杆菌)边转录边翻译(或转录、翻译发生在同一场所) (3). n/3 -1 (4). 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5). tRNA(转运RNA) (6). 从左到右 (7). 比较相关多肽链的长度 ‎【解析】‎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核DNA,DNA的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而图中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DNA复制两条链均可做模板,转录只有一条链为模板链。‎ ‎(2)由于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的存在,因此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而真核生物先进行转录,然后再进行翻译。‎ ‎(3)翻译时,若②mRNA上有n个碱基,由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故指导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个数为n/3个,则合成的肽链中最多有肽键n/3-1个。通常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④是tRNA,依据图中④的排列状况判断: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进行的。‎ ‎(5)根据题意可知,多肽链的合成模板是mRNA,若mRNA上的碱基被氧化,则会导致合成的多肽链较短,所以可根据合成蛋白质的长度来判断mRNA上的碱基是否被氧化。‎ ‎22.水稻花为两性花,花体很小,风媒传粉。袁隆平院士“海水稻”科研团队持续科研攻关,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耐盐碱的海水稻品种试种面积从2018年的50亩,扩种到了2019年的300亩,平均亩产达到了546公斤。‎ ‎(1)已知水稻染色体组成为2N=24,若要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现有高产高杆和低产矮杆两个海水稻品种,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欲获得高产矮杆品种,最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水稻种群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海水稻”:需用X射线处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筛选,筛选获得“海水稻”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海水稻的产量还比较低,科研团队正在结合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高产攻关,基因工程技术相对于杂交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杂交育种 (3). 发生 (4). 由于人工选择,水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5). 种植后用咸水灌溉并进行选择 (6). 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或实现了远缘杂交 ‎【解析】‎ ‎【详解】(1)已知水稻染色体组成为2N=24,若要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由于水稻属于雌雄同体的植物,因此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故需要测12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且操作简便,因此欲获得高产矮杆品种,最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杂交,在育种过程中,需要不断人工选择,进行淘汰择优,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水稻种群发生了进化。‎ ‎(3)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采用诱变育种方法时,时需用X射线处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筛选。诱变后筛选获得“海水稻”的操作方法是种植后用含盐的咸水灌溉并进行选择。‎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能够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的可能性。‎ ‎23.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部分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相关抗体水平异常引起,其机理如下图所示。‎ ‎(1)据图可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稳定。‎ ‎(2)上图表明,体内相关抗体水平异常会引起糖尿病。依据图中两种抗体的作用判断:______(填抗体种类)会引起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______(填抗体种类)会引起靶细胞“胰岛素抵抗”。抗体2的作用原理是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 ‎(3)研究显示II型糖尿病(糖尿病分为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血浆维合生素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VD3表示)有关,为调查血浆VD3含量水平与II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请设计简要的调查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体液调节 (2).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 抗体1 (4). 抗体2 (5). 抗体2影响了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功能(使其不能与胰岛素结合) (6). 自身免疫病 (7). 在人群中随机选择受试者,检测其血浆VD3含量水平并调查其是否患II型糖尿病,分析调查检测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或将相同数量的健康人与II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检测其血浆VD3含量水平,分析血浆VD3含量水平与II型糖尿病发病是否存在关联。‎ ‎【解析】‎ ‎【详解】(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因此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图中血糖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稳定。‎ ‎(2)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该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会引起靶细胞“胰岛素抵抗”。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由于产生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3)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调查的目的是:调查血浆VD3含量水平与II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因此血浆VD3含量是自变量,II型糖尿病发病率是因变量。故调查方案如下:在人群中随机选择受试者,检测其血浆VD3含量水平并调查其是否患II型糖尿病,分析调查检测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或将相同数量的健康人与II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检测其血浆VD3含量水平,分析血浆VD3含量水平与II型糖尿病发病是否存在关联。‎ ‎24.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下图为HIV感染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HIV病毒的宿主细胞是________,该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2)图中②过程表示__________。‎ ‎(3)艾滋病晚期的患者容易罹患多种器官恶性肿瘤,这反映出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可致其死亡的“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用表面修饰后的成熟红细胞引诱HV识别并侵染,请简要描述其防止HIV增殖的机理:______________。‎ ‎(5)灭活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但研制HIV疫苗困难极大,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淋巴细胞 (2). 造血干细胞 (3). (HIV病毒RNA的)逆转录 (4). 监控和清除 (5). 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HIV侵染后不能在其中完成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无法完成病毒增殖 (6). 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 ‎【解析】‎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IV病毒的宿主细胞是T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过程表示以病毒的RNA为模板进行的逆转录过程。‎ ‎(3)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艾滋病晚期的患者容易罹患多种器官恶性肿瘤,这反映出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监控、清除的功能。‎ ‎(4)由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蛋白质也无法合成,因此无法完成病毒增殖。‎ ‎(5)灭活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但是由于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因此HIV的疫苗难以研究。‎ ‎25.DDT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作为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药效强劲持久、容易生产等诸多优点。然而大规模使用DDT对以游隼为代表的猛禽来说,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1)DDT作为杀虫剂使用,却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在顶级捕食者游隼体内的脂肪中大量积累。游隼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研究发现,世界各分布区的游隼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DDT积累,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DDT对游隼的影响表现在:其代谢产物DDE会阻碍一种酶的正常功能,该酶在鸟类蛋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富集DDT的鸟类,会产生不正常的薄壳蛋,在孵化过程中无法承受亲鸟的体重而碎裂,导致游隼种群的__________下降,进而影响游隼种群的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尝试研究游隼种群的能量流动,请在下图中补全方框中①、②所表示的能量。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游隼种群一样,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损耗(散失)导致能量逐级递减,请结合上图写出种群能量损耗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全球性 (2). 出生率 (3). 种群密度 (4). (游隼种群)同化量 (5).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6). 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及分解者分解作用散失 ‎【解析】‎ ‎【详解】(1)物质循环的特点:往复循环、具有全球性。根据题意,DDT作为杀虫剂使用,却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在顶级捕食者游隼体内的脂肪中大量积累。研究发现,世界各分布区的游隼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DDT积累,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2)根据题意,富集DDT的鸟类,会产生不正常的薄壳蛋,在孵化过程中无法承受亲鸟的体重而碎裂,导致游隼种群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出生率降低进而影响游隼种群密度下降。‎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的去向在各级消费者中相同,除了顶级消费者没有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这一途径,其他也相同,因此图中①表示同化量,②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根据图示可知,能量流经每一个营养级时,总有一部分能量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了,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散失了。因此导致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减少,只有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