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检测: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业时限:30 分钟 作业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C ) A.酶提供了使反应能进行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在催化反应时与温度和 pH 有关,而酶的活性与温度和 pH 无关 C.若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活性就会丧失 D.一个酶分子只能起一次催化作用 解析:根据酶的作用机理,A、D 两选项是错误的;酶的催化作 用与酶的活性受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活性有其特定的最适温度和 pH 等,因此,B 项是错误的。 2.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其原因是酶能( B ) A.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pH 等条件 B.大幅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加 D.大幅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因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相关说法错 误的是( D ) A.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 B.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C.过氧化氢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D.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即为自变量 解析: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量称为 自变量,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 改变的量称为因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就属于因变量;实验过程 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称为无关变量。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在药片内层)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处理高等植物细胞时,温度越低细胞壁瓦解的速度 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解析: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体温升高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 但还没引起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口服的多酶片中胰蛋白酶往往在药 片内层,可到达小肠中发挥作用。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是纤维素和果胶,低温会使果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只有在最适温度 时植物细胞壁的瓦解速度才最快。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和碱 性脂肪酶等,加白醋会降低酶的活性。 5.对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加热或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其分 解,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B.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 分子的能量 C.两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 D.酶和 Fe3+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解析:加热主要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达到活化能,使 反应进行;催化剂是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使分子原来具有的 能量达到活化能,从而能够发生反应,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酶 和 Fe3+都是催化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效率不同。 6.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当反应温度由 t2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 t1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 t2 时比 t1 高,故 t2 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 t1 时比 t2 低,表明 t1 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由图可知,在最适温度之前,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 强,但在最适温度之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活。A 项中,反应温度由 t2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不变;B 项中,t1 温度 时,酶活性低,当升高温度时,酶活性会上升,所以 B 对;C 项中 t2 时酶活性因温度高可能会变性,而 t1 时酶活性低,但不会变性,所 以 t1 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 项中,t1 时酶活性低但不会破坏空间结构, 而 t2 时已破坏了空间结构,所以 t2 比 t1 破坏得更严重。 7.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 pH 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 是( B )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pH 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B.酶的最适 pH 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 37 ℃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看准曲线纵、横轴坐标的含义,横坐标是 pH,纵坐标是反应物剩余量,所以,反应物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 的活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8.如图所示,a 曲线反映的是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 浓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M 点以前和以后反应速率 的限制因素是( B ) A.酶量和反应物浓度 B.反应物浓度和酶量 C.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 D.酶量和酶量 解析:由题图曲线可知,自变量是反应物浓度,M 点表示当反 应物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M 点以前的限制因素为反应 物浓度,M 点以后的限制因素是酶量。 9.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 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 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酶活力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 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 pH 为无关变量,为 了排除 pH 的干扰,应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酶促反应 提供稳定的 pH 环境,A、B、D 项均错误,C 项正确。 10.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 组 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反应物的种类或酶的种 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探究酶催化作用的 最适 pH 时,应设置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 pH 的实验组,使实 验结果尽可能精确。 11.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 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一定范围内,反应物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 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 A 点将持续上移 解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超 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最后变性失活,故 A 点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持续上移。 12.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 H2O2 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 误的是( C ) A.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B.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解析:根据图示装置可推出实验研究的是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的 影响。温度为无关变量,A 正确;增大酶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正确;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过氧化氢的量有限,与 酶的活性和浓度无关,C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26 分) 13.(7 分)已知 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 中 O2 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 H2O2 分解反应 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 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 H2O2 溶液,蒸馏水,3.5%FeCl3 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取 3 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 H2O2 溶液,放入 37_℃恒 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 3 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 溶液和 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 O2 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加酶溶液的试管、加 FeCl3 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 80 ℃,重做上述实验,O2 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加 FeCl3 溶液的试管,原因是在此温度下,FeCl3 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解析:本题设计实验来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验证其催化作用的有无需和无催化作用的蒸馏水作对照,验证其高效 性需和无机催化剂 FeCl3 溶液作对照。在遵循对照原则的同时,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 度是 37 ℃,所以应将试管放在 37 ℃的恒温水浴锅中适当的时间。如 果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 80 ℃时,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 而无机催化剂 FeCl3 的催化活性会升高。 14.(12 分)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成匀浆、过滤,得到 提取液。取 6 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 3 组并分别调 整到不同温度,如下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 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 30 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 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 A、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 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这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 管是 A 和 C;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 C,颜色较深的原因是淀粉酶在 40_℃时活性相对较高,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不变色的试 管是 E,不变色的原因是酶失活。 (2)若向 B、D、F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 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剩余的淀粉遇碘 变蓝。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 水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 设计思路) 答案:在 20 ℃和 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 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班氏试剂 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解析:种子萌发时,要把大量的淀粉转化成小分子可溶性糖类(如 麦芽糖)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玉米子粒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在 A、C、E 三支试管中,E 试管的温度已经导致酶失活了,所以不会 产生还原糖,A 和 C 试管中玉米子粒的提取液中的淀粉酶都可以催 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但是 A 中的温度比较低,所以酶的活性比较低,产生的还原糖比较少,因 此与斐林试剂作用而产生的砖红色比较浅。B、D、F 各个试管中的 淀粉不会或者不完全被水解掉,会与碘液发生反应产生蓝色。实验的 温度是 20~100 ℃,20 ℃比 40 ℃时的颜色要浅,说明酶活性的最适 温度一定高于 20 ℃,100 ℃时酶活性已经丧失,所以可以在二者之 间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但是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单因子变量 原则和对照原则,只是改变温度,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最终通过观 察与上述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来确定酶的最适温度。 15.(7 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 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2、3 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 的浓度、pH。 (2)实验 1 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 (3)实验 2 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该实验的结果显示在过氧化氢酶量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 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O2 产生速率越快,而当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达到一定值后,O2 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c 段 O2 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 (4)实验 3 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 为 e。实验还证实, 当 pH 小于 d 或大于 f 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与酶有关的实验分析、酶的特性,意在考查 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1)从三个实验的结果图中 可以看出,实验 1、2、3 的自变量分别是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 的浓度、pH。(2)实验 1 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 FeCl3 的作用结果 进行对照,说明了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3)实验 2 的结果显示, 在 ab 段对应的浓度范围内,O2 产生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 大而增大,而当过氧化氢溶液达到 b 对应的浓度以后,O2 产生速率 不再增加,bc 段 O2 产生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 量有限。(4)在 pH 为 e 时,溶液中剩下的过氧化氢的量最少,说明在 这一 pH 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 被破坏,使酶永久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