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 ‎1.在胰岛B细胞受损时(  )‎ A.糖的来源增加,去路也增加 B.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 C.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 D.糖的来源和去路都减少 ‎2.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5.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 ‎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7.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8.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9.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的是(  )‎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②③⑤‎ ‎1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B.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1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1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14.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腺分别是(  )‎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D.垂体、垂体、肾上腺 ‎15.在自然界,松柏类的树冠通常呈宝塔形,主要原因是(  )‎ A.侧芽缺乏生长素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16.植物茎产生向光性是因为(  )‎ A.单侧光照促进生长素合成 B.单侧光照抑制向光侧细胞生长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D.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加快 ‎17.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18.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 D.赤霉素和乙烯 ‎19.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B.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 C.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 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20.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全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  )‎ 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 ‎ ‎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2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联系的一种“语言”.据图回答:‎ ‎(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产生的  ,完成该调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来自  分泌的  .‎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通过  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  和  .‎ ‎(4)由上可见,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2.如图为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的传递方向.  ‎ ‎(2)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  或  ,这些物质的作用是改变[  ]  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  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  有关,结构⑤  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 ‎(3)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  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  于A′,B  于B′.‎ ‎23.如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  细胞,它是由  分化而来.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  免疫.‎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其合成的场所是  (填序号),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和  .(填序号)‎ ‎(3)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为什么?  .‎ ‎24.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  ,TSH是  ,A是  ,B是  .‎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  ,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  .‎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 ‎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 ‎1.在胰岛B细胞受损时(  )‎ A.糖的来源增加,去路也增加 B.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 C.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 D.糖的来源和去路都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去,使血糖已无法维持稳态,内环境稳态失调.‎ 故选:B.‎ ‎ ‎ ‎2.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解答】解:A、初次免疫产生了记忆细胞及相应的抗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迅速增值分化,A正确;‎ B、绵羊红细胞为抗原,B错误;‎ C、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免疫反应一段时间后即凋亡,C错误;‎ D、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A.‎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错误;‎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D正确.‎ 故选:C.‎ ‎ ‎ ‎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 ‎【解答】解: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错误;‎ 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C正确;‎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 ‎ ‎5.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 C、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错误;‎ D、血液PH调节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下丘脑无关,D正确.‎ 故选:D.‎ ‎ ‎ ‎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说明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运动型言语中枢,即S区.‎ ‎【解答】解:A、W区是书写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写字,故A错误;‎ B、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故B错误;‎ C、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故C正确;‎ D、H区是视听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故D错误.‎ 故选:C.‎ ‎ ‎ ‎7.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甲是下丘脑,乙是生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A正确;‎ B、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乙结构的活动受甲结构和丙结构分泌的激素调节,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下丘脑和垂体,D正确.‎ 故选:C.‎ ‎ ‎ ‎8.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据图分析,细胞Ⅰ表示B淋巴细胞,细胞Ⅱ表示记忆细胞,细胞Ⅲ为浆细胞.①②③表示识别和呈递抗原,④⑦代表二次免疫反应,⑤⑥代表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⑧表示效应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答】解:A、细胞Ⅰ是B淋巴细胞,细胞Ⅱ是记忆细胞,都具有识别抗原作用,细胞Ⅲ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①过程有吞噬细胞参与,⑨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 C、细胞ⅠB淋巴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相同,功能不同,C错误;‎ D、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特定抗原引起并由效应B细胞产生,应为抗体,D错误.‎ 故选:B.‎ ‎ ‎ ‎9.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的是(  )‎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解答】解: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其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A错误;‎ B、低浓度生长素促进发芽,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发芽,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B错误;‎ C、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能获得无子果实,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C正确;‎ D、低浓度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生长素能疏花疏果,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述,D错误.‎ 故选:C.‎ ‎ ‎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②③⑤‎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向光性实验.图中:①胚芽鞘直立生长;②切除了尖端,胚芽鞘不能生长;③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④胚芽鞘上加上不透光的锡箔帽,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⑤锡箔套在基部,不影响胚芽鞘尖端的感光,所以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⑥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在直射光下不能生长.据此答题.‎ ‎【解答】解: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A正确;‎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实验,B错误;‎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③④进行实验,C错误;‎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不生长的是②⑥,直立生长的是①④,D错误.‎ 故选:A.‎ ‎ ‎ ‎1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B.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蝗虫,在夏天种群密度可能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会降低,另外受其他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种群的密度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解答】解: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如同一区域的大象和蚂蚁等,A正确;‎ B、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受食物、空间、天敌的影响发生变化,B错误;‎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C正确;‎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 ‎ ‎1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解答】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A正确;‎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适宜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C正确;‎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过分醒目可能增大被捕食的概率,D错误.‎ 故选:D.‎ ‎ ‎ ‎1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如图所示:‎ ‎【解答】解: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 故选:D.‎ ‎ ‎ ‎14.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腺分别是(  )‎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D.垂体、垂体、肾上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人体和动物的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 内分 泌腺 激素名称 本质 作用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多 肽 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肽 和 蛋 白 质 类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 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胰岛 胰岛素 蛋 白 质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 化成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加速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 升高 肾上腺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糖原 分解,使血糖升高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排出 性腺 雄激素 固醇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正常的雌性周 期 ‎【解答】解:(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2)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 ‎(3)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故选:C.‎ ‎ ‎ ‎15.在自然界,松柏类的树冠通常呈宝塔形,主要原因是(  )‎ A.侧芽缺乏生长素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解答】解:在自然界,松柏类的树冠通常呈宝塔形,主要原因是顶芽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抑制侧芽发育成侧枝.‎ 故选:D.‎ ‎ ‎ ‎16.植物茎产生向光性是因为(  )‎ A.单侧光照促进生长素合成 B.单侧光照抑制向光侧细胞生长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D.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加快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运到背光侧,造成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侧促进生长作用明显高于向光侧,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解:植物茎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受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的多,长的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得慢,所以植物会向光生长.‎ 故选:C.‎ ‎ ‎ ‎17.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 ‎【解答】解: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生长素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则向光的一侧(右边)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左边)分布得多.‎ 故选:B.‎ ‎ ‎ ‎18.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 D.赤霉素和乙烯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解答】解:A、高浓度生物生长素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A错误;‎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B正确;‎ C、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均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C错误;‎ D、乙烯能加速衰老,促进成熟,故乙烯和棉花落花落叶有关,D错误.‎ 故选:B.‎ ‎ ‎ ‎19.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B.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 C.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 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 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而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例如组织培养、扦插等.‎ ‎【解答】解:A、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该性状不能遗传,A正确;‎ B、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B错误;‎ C、无籽西瓜是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的,其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因此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C错误;‎ D、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仍属于二倍体植株,D错误.‎ 故选:A.‎ ‎ ‎ ‎20.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全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  )‎ 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解答】解: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的生长,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脱落酸抑制植物生长,促进衰老,B错误;‎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可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脱落酸抑制植物生长,促进衰老,D错误.‎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2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联系的一种“语言”.据图回答:‎ ‎(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产生的 神经递质 ,完成该调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来自 垂体 分泌的 促甲状腺激素 .‎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通过 T细胞 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 浆细胞 和 记忆细胞 .‎ ‎(4)由上可见,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肾上腺是腺体,由运动神经末梢支配,因此信号分子A为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因此B为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B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直接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T细胞通过C(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4)由上可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反射弧 ‎ ‎(2)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3)T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 ‎(4)神经﹣体液﹣免疫 ‎ ‎ ‎22.如图为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的传递方向. ← ‎ ‎(2)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 乙酰胆碱 或 单胺类物质 ,这些物质的作用是改变[ ③ ] 突触后膜 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 受体 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 核糖体 有关,结构⑤ 突触小泡 的形成与细胞器 高尔基体 有关.‎ ‎(3)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⑦ ] 线粒体 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 < 于A′,B > 于B′.‎ ‎【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对突触结构和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物质运输方式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②是通道蛋白,③是突触后膜,④突触小体,⑤是突触小泡,⑥轴突,⑦线粒体.‎ ‎【解答】解:(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的单向的.‎ ‎(2)⑤是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可能是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与①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⑤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这与细胞的有氧呼吸密切相关.‎ ‎(4)⑦线粒体,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线粒体运输出来,自由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线粒体内的氧气浓度小于线粒体外,线粒体内的二氧化碳高于线粒体外.‎ 故答案应为:‎ ‎(1)←‎ ‎(2)乙酰胆碱 单胺类物质 ③突触后膜 受体 核糖体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3)有氧呼吸 ‎(4)<>‎ ‎ ‎ ‎23.如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 效应B 细胞,它是由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化而来.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 体液 免疫.‎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球蛋白 .其合成的场所是 ④ (填序号),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⑤ 和 ③ .(填序号)‎ ‎(3)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不行 ,为什么? 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细胞分泌物,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线粒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解答】解:(1)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它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其合成的场所是④核糖体,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⑤内质网和③高尔基体.‎ ‎(3)由于抗体只能特异性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如果抗原发生变化,原有的抗体会失去作用,因此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不一定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故答案为:‎ ‎(1)效应B B细胞或记忆细胞 体液 ‎(2)球蛋白 ④⑤③‎ ‎(3)不行 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 ‎ ‎24.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SH是 促甲状腺激素 ,A是 甲状腺激素 ,B是 肾上腺素 .‎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 上升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减少 ,这种调节属于 反馈 调节.‎ ‎(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 肾上腺素 ,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 协同作用 .‎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B表示肾上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1)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另一方面,下丘脑还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分别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发挥协同作用促进代谢.‎ ‎(2)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通过反馈调节,使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 ‎ ‎(4)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的过程,既有神经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因此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 反馈 ‎(4)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