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0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m,18m B.(m﹣4),18(m﹣4) C.(m﹣3),18(m﹣3)+4 D.(m﹣2),18(m﹣2)+4‎ ‎2.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所示肽链肯定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可以形成两条肽链 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 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各1个 ‎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 5种;‎ ‎⑥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5.如图含有三种常见的细胞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结构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膜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B.结构①②产生的ATP都能被结构③利用 C.某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结构③的同时,一定也含有结构①②‎ D.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③会周期性地消失,而结构①②不会 ‎6.如图是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B.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C.在细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 D.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7.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8.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9.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③的利用和⑥的产生在线粒体的同一位置进行 D.原核生物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11.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 B.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12.如图为光合作用某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该反应阶段必须无光 B.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 C.该反应阶段伴随ATP的合成 D.该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 ‎13.下列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 B.‎ 图中Y因素可表示温度 C.‎ 图中B点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同 D.‎ 图中z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大小 ‎14.如图是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受CO2浓度、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甲图B点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量有限 B.土壤溶液中镁离子增加,甲图中B点右移 C.随着叶芽萌发、张开,乙图O~B距离可延长 D.落叶植物由夏季到秋季,D~C距离将缩短 ‎15.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 B.CD段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D.DE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1‎ ‎16.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 D.AB段细胞中无染色单体 ‎17.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A.能观察到DNA、RNA分布的口腔上皮细胞 B.质壁分离后,需要诱导复原的细胞 C.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 D.运输水和矿物质的植物导管细胞 ‎18.动物细胞中有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图为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最合理的说法是(  )‎ A.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C.其中有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处于活动状态 D.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19.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 A.,分离规律 B.,分离规律 C.,自由组合规律 D.,自由组合规律 ‎2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处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22.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B.、 C.、 D.、‎ ‎2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24.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两种基因型的豌豆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3:3:1:1,这两种豌豆分别为 (  )‎ A.甲、乙 B.甲、甲 C.甲、丁 D.丙、丁 ‎25.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全部开红色花 B.F1测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1:2:1‎ C.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 D.图示过程体现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  条染色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A图所示细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  .‎ ‎(2)图A 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  阶段(填“2”、“2~4”或“4”),中心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期.‎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  期(填字母).‎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  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  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  .‎ ‎27.将20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  .‎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  (填“6h前”、“6h时”或“6h后”).‎ ‎(3)8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  ,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  (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  倍.‎ ‎(5)酵母菌的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h时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h时.‎ ‎(6)假设0~2h消耗0.1mol葡萄糖,能产生  mol ATP,产生的水中的氧  (填“能”或“不能”)进入CO2.‎ ‎28.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  ,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  .‎ ‎29.白化病(aa)是隐性遗传病,某正常男性(其母亲白化)与某正常女性(其父母正常,弟弟白化)婚配:‎ ‎(1)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  ;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2)正常男性父亲的基因型为  ;‎ ‎(3)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生下白化女儿的概率是  .‎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含a的精子失活,则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30.豌豆籽粒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 ‎(1)F2中基因型为Yyrr的占  .‎ ‎(2)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杂合子占  ;‎ ‎(3)F2中新类型占  或  .‎ ‎(4)F2中绿色圆粒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其比是  .‎ ‎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m,18m B.(m﹣4),18(m﹣4) C.(m﹣3),18(m﹣3)+4 D.(m﹣2),18(m﹣2)+4‎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与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的和.‎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线形肽链和一条环状肽链,且含有2个二硫键,因此失去的水分子数是(m﹣2),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m﹣2)+4.‎ 故选:D.‎ ‎ ‎ ‎2.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所示肽链肯定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可以形成两条肽链 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 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各1个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这说明肽酶可作用于肽键中的1处.‎ ‎【解答】解:A、如果R1、R2、R3、R4、R5有相同的R基团,则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数少于5种,A错误;‎ 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水解可以形成两条肽链,B错误;‎ C、题目中“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的信息可判断肽酶可作用于肽键中的1处,C正确;‎ 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只能说至少各1个,不能肯定就是各1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因为不知道R基中是否含有氨基或羧基,D错误.‎ 故选:C.‎ ‎ ‎ ‎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 5种;‎ ‎⑥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解答】解:①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①错误;‎ ‎②若a为核糖,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 ‎③若m为尿嘧啶,则b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③正确;‎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为RNA,因此a为核糖,④错误;‎ ‎⑤不论是DNA,还是RNA,组成元素都是C、H、O、N、P 5种,⑤正确;‎ ‎⑥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⑥错误;‎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因此含的化合物m共5种,⑦错误.‎ 故选:B.‎ ‎ ‎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过程:‎ ‎【解答】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第一步是取材制片:一般选择易获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第二步是水解:用盐酸处理使口腔上皮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第三步是冲洗:洗去盐酸;第四步是染色: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第五步是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故选:B.‎ ‎ ‎ ‎5.如图含有三种常见的细胞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结构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膜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B.结构①②产生的ATP都能被结构③利用 C.某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结构③的同时,一定也含有结构①②‎ D.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③会周期性地消失,而结构①②不会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车间”,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的“发送站”,叶绿体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③为细胞核.‎ ‎【解答】解:A、三种结构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但膜的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结构②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都能被结构③利用,B错误;‎ C、具有细胞核是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如动物细胞无叶绿体,蛔虫细胞无线粒体,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会周期性地消失,而结构①②不会,D正确.‎ 故选:D.‎ ‎ ‎ ‎6.如图是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B.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C.在细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 D.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解答】‎ 解:A、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即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大,A错误;‎ B、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说明细胞仍有吸水力,B错误;‎ C、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浓度差越大,导致细胞失水越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C正确;‎ D、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应逐渐降低,D错误.‎ 故选:C.‎ ‎ ‎ ‎7.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 ‎②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③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解答】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如用淀粉+淀粉酶作为实验组,淀粉+蛋白酶作为对照组)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如用淀粉+淀粉酶作为实验组,蛋白质+淀粉酶作为对照组),A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是酶的浓度,B错误;‎ 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C正确;‎ D、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PH,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多组接近最适pH的组别而且梯度差越小越准确,不能只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过碱或过酸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D错误.‎ 故选:C.‎ ‎ ‎ ‎8.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图甲ATP的水解过程,A为ATP,B为ADP,C为AMP.图乙表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图甲中的B是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神经细胞吸收K+为主动运输,消耗ATP,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也加速,B错误;‎ C、H2O2在不同的温度下,分解不同,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错误;‎ D、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D正确.‎ 故选:D.‎ ‎ ‎ ‎9.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③的利用和⑥的产生在线粒体的同一位置进行 D.原核生物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由图可知: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⑤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蓝藻原核生物能完成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解:A、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④,A错误;‎ B、⑤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的利用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⑥的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 D、蓝藻(原核生物)能完成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 ‎ ‎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装置2中的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 ‎【解答】解:A、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 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 C、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故选:B.‎ ‎ ‎ ‎11.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 B.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细胞器B是线粒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A、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被暗反应消耗,不能从叶绿体中运出,且乙产生的ATP也不能被甲利用,A错误;‎ B、细胞器甲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细胞器乙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细胞器甲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细胞器乙内生理活动强度,即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 C、由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所以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过程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 ‎ ‎12.如图为光合作用某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该反应阶段必须无光 B.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 C.该反应阶段伴随ATP的合成 D.该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解答】解:A、该反应阶段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有光和无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 B、反应场所为叶绿体的基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类囊体薄膜,B错误;‎ C、该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所以伴随ATP的水解,C错误;‎ D、该反应阶段除需要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外,还需要多种酶参与催化,D正确.‎ 故选:D.‎ ‎ ‎ ‎13.下列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 B.‎ 图中Y因素可表示温度 C.‎ 图中B点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同 D.‎ 图中z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大小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 浓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等.图中ABC均为研究单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的是,图B中该变量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最可能是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D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另一个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分析此图时仍然需要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A、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因为a点表示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图中的Y因素有可能是温度,因为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酶的活性会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 C、图中,B点是光补偿点,阴生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弱,光补偿点的值和光饱和点的值一般要比阳生植物的小,C错误;‎ D、图中z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D正确.‎ 故选:C.‎ ‎ ‎ ‎14.如图是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受CO2浓度、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甲图B点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量有限 B.土壤溶液中镁离子增加,甲图中B点右移 C.随着叶芽萌发、张开,乙图O~B距离可延长 D.落叶植物由夏季到秋季,D~C距离将缩短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分析图甲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温度等,a为二氧化碳的补偿点,b是二氧化碳的饱和点;分析题图乙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等,a点光照强度为0,该点纵轴对应的数值为呼吸作用强度,b点是光照强度的补偿点,该点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饱和点,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最大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低光照强度.‎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b点是二氧化碳的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叶绿素的含量、温度等,A正确;‎ B、镁离子是叶绿素的成分,土壤中镁离子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反应增强,二氧化碳的饱和度升高,b点右移,B正确;‎ C、叶面积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叶芽萌发、张开,叶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饱和点降低,光的补偿点降低,0b距离缩短,C错误;‎ D、落叶植物从夏季到秋季,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降低,最大光合作用强度降低,d~c距离将缩短,D正确.‎ 故选:C.‎ ‎ ‎ ‎15.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 B.CD段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D.DE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1‎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图解,其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CD段表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分裂末期.‎ ‎【解答】解:A、在BC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A错误;‎ B、CD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核膜和核仁才开始逐渐解体消失,因此该阶段并不是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进行了复制,因此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C正确;‎ D、DE段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0,D错误.‎ 故选:C.‎ ‎ ‎ ‎16.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 D.AB段细胞中无染色单体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这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 C、图乙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C正确;‎ D、AB段DNA分子没有复制,细胞处于G1期,所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A.‎ ‎ ‎ ‎17.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A.能观察到DNA、RNA分布的口腔上皮细胞 B.质壁分离后,需要诱导复原的细胞 C.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 D.运输水和矿物质的植物导管细胞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2、观察细胞分裂,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 ‎【解答】解: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失去活性,A错误;‎ B、质壁分离后,需要诱导复原的细胞,说明细胞保持选择透过性,即保持活性,B正确;‎ C、使用在解离液之后.经其处理之后的洋葱根尖细胞为死细胞,C错误;‎ D、导管细胞含有细胞壁,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B.‎ ‎ ‎ ‎18.动物细胞中有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图为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最合理的说法是(  )‎ A.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C.其中有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处于活动状态 D.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是打开的,A抗体基因和胰岛素基因为选择性表达基因,能产生抗体A的浆细胞,A抗体基因能打开才能表达出抗体,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在其他细胞是关闭的.据此作答.‎ ‎【解答】解: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是打开的,A抗体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属于选择性表达基因,B正确.‎ 故选:B.‎ ‎ ‎ ‎19.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解答】解:A、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A正确;‎ B、网织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转录形成的mRNA和核糖体,仍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 C、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 D、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错误.‎ 故选:D.‎ ‎ ‎ ‎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 A.,分离规律 B.,分离规律 C.,自由组合规律 D.,自由组合规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该夫妇均为杂合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性别无关,生男生女的几率各一半.‎ ‎【解答】解: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都是杂合体.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因为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故选:B.‎ ‎ ‎ ‎2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处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最初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0%,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该种群中个体连续自交n次后,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2n)/2、1/2n、(1﹣1/2n)/2.杂合子数量不断接近于0,而显隐性纯合子各自的数量不断趋近与0.5,纯合子总数不断趋近于1,因此a为纯合子,b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c为杂合子.‎ ‎【解答】解:A、Aa连续自交结果中杂合子比例越来越小,最终无限接近于0;纯合子无限接近于1,A正确;‎ B、Aa连续自交结果中杂合子比例越来越小,最终无限接近于0,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相等,无限接近于1/2,所以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正是b曲线所描述的形态,B正确;‎ C、Aa连续自交结果中杂合子比例越来越小,最终无限接近于0,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相等,无限接近于1/2,所以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正是b曲线所描述的形态,C错误;‎ D、Aa连续自交结果中杂合子比例越来越小,最终无限接近于0,所以c曲线可代表处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 ‎ ‎22.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 ‎【解答】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Aa占;配子概率是A=、a=.因此①‎ 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②组让其自由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故选:D.‎ ‎ ‎ ‎2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2 中高秆:矮秆=(75+25):(75+25)=1:1,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 ‎【解答】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F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故选:C.‎ ‎ ‎ ‎24.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两种基因型的豌豆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3:3:1:1,这两种豌豆分别为 (  )‎ A.甲、乙 B.甲、甲 C.甲、丁 D.丙、丁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错误;‎ B、甲(AaBb)×甲(AaBb),属于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B错误;‎ C、甲(AaBb)×丁(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3:3:1:1,C正确;‎ D、丙(AAbb)×丁(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C.‎ ‎ ‎ ‎25.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全部开红色花 B.F1测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1:2:1‎ C.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 D.图示过程体现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题图看出,该遗传是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效应的遗传现象.再分析问题要求可知题型是根据亲代基因型求出后代表现型的类型,用正推法写出遗传图解,然后结合题目信息直接解出.‎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为AaBb,由于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所以F1全部开粉色花,A错误;‎ B、F1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因此,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2:2:0,B错误;‎ C、F1自交后代基因型可表示为A﹣B﹣:A﹣bb:aaB﹣:aabb═9:3:3:1.其中基因型为aaB﹣和aabb的个体为白色;基因型为AAB﹣的个体为红色;由于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B﹣和A﹣bb的个体为粉色.因此,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C正确;‎ D、图示过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 8 条染色单体, 4 条染色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A图所示细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 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 ‎(2)图A 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 4 阶段(填“2”、“2~‎ ‎4”或“4”),中心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间 期.‎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 S 期(填字母).‎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 2 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 M 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 .‎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A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4条染色体.A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2)图ADNA含量是经过DNA复制后加倍了的,因此相当于处在C图的4阶段,中心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表明细胞中正进行DNA复制,则处在B图的间期的S期.‎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将停止复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也将停留在间期,即图C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M段(分裂期),增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 故答案为:‎ ‎(1)8 4 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2)4 间 ‎(3)S ‎(4)2 ‎ ‎(5)M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 ‎ ‎ ‎27.将20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 有氧呼吸 .‎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 6h前 (填“6h前”、“6h时”或“6h后”).‎ ‎(3)8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 不能 (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 3 倍.‎ ‎(5)酵母菌的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h时 大于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h时.‎ ‎(6)假设0~2h消耗0.1mol葡萄糖,能产生 3.8 mol ATP,产生的水中的氧 能 (填“能”或“不能”)进入CO2.‎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6CO2+12H2O+能量;‎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a曲线在4小时之内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不变,4小时之后,随时间推移,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0,因此a是有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b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 ‎(2)由于6h时密闭容器内酒精含量大于0,因此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6h前.‎ ‎(3)8小时时,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0,此时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合成ATP,第二阶段不能合成ATP,因此ATP不能来自丙酮酸分解.‎ ‎(4)a、b曲线相交的点,表示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3:1.‎ ‎(5)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和,由题图可知,密闭容器内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h时大于8h时.‎ ‎(6)根据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产生38mol ATP,故假设0~2h消耗0.1mol葡萄糖,则能产生3.8molATP,产生的水中的氧能进入CO2.‎ 故答案为:‎ ‎(1)有氧呼吸 ‎(2)6h前 ‎(3)细胞质基质 不能 ‎(4)3‎ ‎(5)大于 ‎(6)3.8 能 ‎ ‎ ‎28.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 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CO2 、 [H]和ATP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较高 (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 低 ,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光照强度 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丙表示ADP和Pi.‎ 图2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一般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时,自变量将不再成为限制因素.‎ ‎【解答】解:(1)根据图1光合作用过程可知,甲表示CO2‎ ‎,乙表示水光解生成的[H]和ATP;要想使C3化合物含量快速下降,可以使其合成减少(即不提供CO2)或去路增多(即增强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首先得从类囊体膜内出来(1层膜),再从叶绿体中出来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然后再进入线粒体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共5层膜.‎ ‎(2)图2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D点时CO2浓度较高,故还原时需消耗[H]和ATP较多,所以C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3)①从题意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为光合作用提供CO2,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根据题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时间越短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从图③可知,b点比a点相比圆叶上浮所需时间缩短,说明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此时NaHCO3溶液浓度b点较高,说明C5去路增加,但来源不变,故b点C5含量较低;bc段NaHCO3溶液浓度继续上升,所以此时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 ‎(1)CO2[H]和ATP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 4 ‎ ‎(2)光照强度 较高 ‎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②低 光照强度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 ‎ ‎29.白化病(aa)是隐性遗传病,某正常男性(其母亲白化)与某正常女性(其父母正常,弟弟白化)婚配:‎ ‎(1)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 AA或Aa ;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2)正常男性父亲的基因型为 AA或Aa ;‎ ‎(3)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生下白化女儿的概率是  .‎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含a的精子失活,则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100%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aa)是隐性遗传病,受一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某正常男性(其母亲白化)的基因型为Aa;某正常女性(其父母正常,弟弟白化)的基因型为AA或Aa.‎ ‎【解答】解:(1)由于正常女性的父母正常,而弟弟白化(aa),所以其父母都是Aa,则她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2)由于正常男性的母亲白化,所以其父亲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 ‎(3)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生下白化女儿的概率是××=.‎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含a的精子失活,说明正常的精子都含A基因,则这对夫妇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00%.‎ 故答案为:‎ ‎(1)AA或Aa ‎ ‎(2)AA或Aa ‎(3)‎ ‎(4)100%‎ ‎ ‎ ‎30.豌豆籽粒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 ‎(1)F2中基因型为Yyrr的占  .‎ ‎(2)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杂合子占  ;‎ ‎(3)F2中新类型占  或  .‎ ‎(4)F2中绿色圆粒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其比是 5:1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进行解答;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自交可以转化成Yy×Yy→YY:Yy:yy=1:2:1和Rr×Rr→RR:Rr:rr=1:2:1两个分定律问题.‎ ‎【解答】解:(1)由于子二代中,Yy=,rr=,因此Yyrr=.‎ ‎(2)子二代中黄色豌豆中纯合子占,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占,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是YYRR=,杂合子占.‎ ‎(3)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子二代中的新类型是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比例是Y_rr+yyR_=;如亲本基因型是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子二代中的新类型是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是Y_R_+yyrr=.‎ ‎(4)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yyRr=1:2,yyRR自交后代都是绿色圆粒,yyRr自交后代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因此F2中绿色圆粒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是yyrr=,两种性状的比例是5:1.‎ 故答案为:‎ ‎(1)‎ ‎(2)‎ ‎(3)‎ ‎(4)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