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9.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
一.选择题
1.图1、图2分别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都相同
B. 图中两个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C. 图中两个细胞都能产生两种子细胞
D. 图中两个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2. 图2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且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图中,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不一定相同,前者只能是基因突变,后者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A错误;
B.图1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图2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图中两个细胞都有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分裂后都能产生两种子细胞,C正确;
D.图1中的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图2中的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要求考生能够辨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模式图及识记相应的分裂时期的细胞的特征,考查考生对染色体组、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的理解。
2.2020
年,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成为全球的焦点。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B. 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
C. 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
D. 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新冠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2.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详解】
A.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A错误;
B.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因此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
C.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病毒,不能寄生在乳酸菌中,因此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C正确;
D. 病毒属于寄生在细胞内生物,病毒未进入细胞之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疫将病毒消灭,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结构及繁殖方式、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试识记病毒的种类、结构及增殖的方式,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3.下列关于“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加热和加入FeCl3都能提高反应速率,其原理是相同的
B. 实验时增加H2O2溶液的浓度可持续提高反应速率
C. 可用盐析的方法从肝脏研磨液中获得纯净的H2O2酶
D. 常温组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A. 加热和加入FeCl3都能提高反应速率,但原理不同,加热是提供活化能,加入FeCl3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A 错误;
B. 在酶量一定的情况下,超过一定的浓度, 增加H2O2浓度不会高反应速率,B错误;
C. 盐析会使蛋白质沉淀,而肝脏研磨液中有多种蛋白质,用盐析法无法获得纯净的H2O2酶,C错误;
D. 常温组为空白对照组,该组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促反应影响因素,要求考生识记酶促反应的原题,理解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识记盐析法的作用原理。
4.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或复原的过程,下图为他画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 此状态下,5处的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7处的浓度
C. 图中结构1不具有伸缩性,结构2和4具有伸缩性
D. 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只向原生质层外扩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液泡膜,5是细胞质,6是外界溶液,7是细胞液。
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应该由2、4、5组成,A错误;
B.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6处的浓度小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6处的浓度等于7处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
C.结构1是细胞壁,伸缩性比较小,C错误;
D.水分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既能向原生质层外扩散,也能向原生质层内扩散,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分离后复原的实验原理,要求考生辨识题图中的各个结构,并识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或复原实验的过程。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 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 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受体,B正确;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
【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某二倍体水稻品系中,高镉对低镉为显性,耐盐对不耐盐为显性。科研人员将低镉不耐盐水稻和高镉耐盐水稻进行杂交,再将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了3/16的低镉耐盐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稻体内含镉量高低与是否耐盐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B. 将F1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可育低镉植株
C. F2代低镉耐盐水稻植株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稳定遗传
D. F2代水稻中出现变异类型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理解。熟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并理解其出现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根据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和F2中低镉耐盐水稻的比例为3/16=(1/4)×(3/4),据此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者定律,A项正确;将F1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二倍体水稻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既有低镉植株也有高镉植株,B项错误;F2代低镉耐盐水稻植株中1/3为纯合子,可以稳定遗传,C项正确;F2代水稻中出现性状重组的根本原因是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
7.下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乙是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细胞g、h过程发生而c、d过程不发生,则此时该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O2中的O来自__________(化合物),图乙中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叶肉细胞中消耗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乙中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dm2·叶·h)。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的课题:_________。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答案】 (1). (2). H2O (3). 线粒体内膜 (4). 20 (5). CO2浓度 (6). O2浓度、H2O、温度或C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7). 无光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2.
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具体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C6H12O6→2丙酮酸+2ATP+4[H] (在细胞质中)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 (线粒体中)
③24[H]+6O2→12H2O+34ATP (线粒体中)
【详解】(1)若图甲中细胞g、h过程发生而c、d过程不发生,则此时该细胞内只进行呼吸作用,反应式为。
(2)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H2O的光解产生氧气,故O2中的O来自H2O,图乙中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中消耗NADH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C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15mg/ (dm2·叶·h),呼吸速率是5mg/ (dm2·叶·h) ,所以真光合速率为20mg/ (dm2·叶·h)。C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强,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4)某同学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由于细胞呼吸速率与O2浓度、H2O、温度或CO2浓度有关,因此提出的探究的课题可以是O2浓度、H2O、温度或C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选取的材料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在有光的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该实验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体过程和物质变化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内在联系,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8.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需克服进驻太空后机体产生的多种失重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失重会引起骨骼内钙、磷的流失,使宇航员返回地面后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食用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了促进钙、磷的吸收还需补充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下,机体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试写出人体减少散热的调节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条途径)。
(3)如果下丘脑受到损伤,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维生素D (2). 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失重会引起骨骼内钙、磷的流失,使宇航员返回地面后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食用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了促进钙、磷的吸收还需补充维生素D。
(2)寒冷环境下,机体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减少散热的调节途径有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果下丘脑受到损伤,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体温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中枢,寒冷条件下减少散热的途径,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9.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2/3,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污水排放,洪湖中N、P含量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这一过程中存在________ (正/负)反馈调节;洪湖遭到严重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_____尾/km2。
(3)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正 (2). 污染超过了一定限度(污染超过了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 (3).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4). 25 (5). 不属于 (6). 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体现的是同种生物高度的不一致,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解析】
【分析】
1.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人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等。
2.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
4. 正反馈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反馈,其作用正好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往往是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常见的例子是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力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详解】
(1)由于污水排放,洪湖中N、P含量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这一过程中存在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是正反馈调节;洪湖遭到严重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污染超过了一定限度(污染超过了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
(2
)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会直接导致水鸟种群密度增加。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当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水城面积为400km2,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则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20000×1/2÷400=25 (尾/k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可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
(3)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同种生物高度不一致导致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在垂查方向上的分布。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理解群落的空间特征,难度不大。
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三种,已知花色形成的途径是:
现将某蓝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F1蓝色∶红色=1∶1。若将F1蓝色花植株自交,所得 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花= 12∶3∶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有学者对花色形成的机理提出一种猜想,认为与白色底物有更强亲和力的酶是_____ (填“酶A”或“酶B” )。
(2)推测两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且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1红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纯合红色花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即6号同源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甲,其配子会随机获得6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或一条。为探究B/b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 将植株甲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继续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杂交,观察F2 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
①若F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
②若F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酶A (2). AaBB、aabb (3). 两 (4). 红色:白色=1:1 (5). 红色:白色=1:1 (6). 红色:白色=5:1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色=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基因型A_ B_、A_ _bb表现为蓝色,aaB_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_ B_ 时,酶A和酶B同时存在,表现为酶A控制的蓝色反应,很可能是因为酶A与白色底物的亲和力比酶B强。
(2) 亲本是AaBB、aabb,F1是1 AaBb∶1aaBb。由于F1蓝色花AaBb自交后代出现了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红色花aaBb植株与白色花杂交,后代是1aaBb∶1aabb,即红色∶白色=1∶1。
(3) 假设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等位基因B/b成对存在,等位基因A/a数量可能是2个或3个。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 (或aaa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 F1是aaBb (或aaaBb) ,继续测交,F2是1aaBb∶1aabb (或1aaaBb∶1aaBb∶1aaabb∶1aabb),表现型是红色∶白色=1∶1。另外,在上述分析中,红色花植株甲只有a基因、没有A基因,测交后代都不会含有A基因,所以只需要分析B基因即可。假设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F1中三体植株是aaBBb,产生的配子是1aBB∶2aBb∶2aB∶1ab,继续与aabb测交,F2是1aaBBb∶2aaBbb∶2aaBb∶1aabb,表现型是红色∶白色=5∶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花= 12∶3∶1是9∶3∶3∶1的变式,分析花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
11.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其中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各类特色食品,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很好的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地一号”苹果醋是我国著名的果醋。工业上酿制苹果醋通常是向捣碎的苹果汁中直接接种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经过一次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经常向发酵液中通入____________。
(2
)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与细菌相比,毛霉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3)泡菜的制作是中国传统发酵技术之一,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来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使泡菜滤液变得无色透明,在滤液中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随着泡制时间的延长,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醋酸菌 (2). 无菌空气 (3). 具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4). 青霉、酵母、曲霉 (5). 比色 (6). 氢氧化铝乳液 (7). 先增加后下降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泡菜制作的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1)参与醋酸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其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可先接种酵母菌获得果酒,再在果酒中接种醋酸菌进一步获得果醋。
(2)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与细菌(原核生物)相比,毛霉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等参与了豆腐的发酵。
(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因此实验室常采用比色法来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随着泡制时间的延长,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参与制作腐乳、果醋的微生物,识记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流程,识记检测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方法,并能正确表达。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问题
(1)多种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以及逆转录酶的发现,为DNA的切割、连接以及获得目的基因创造了条件。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中T-D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科学家设法使烟草细胞形成微创伤,受伤部位细胞产生的乙酰丁香酮可吸引农杆菌向受伤部位集中,这时农杆菌携带某种目的基因进入烟草细胞,获得的转基因烟草细胞通过___________技术最终获得转基因烟草,检测烟草细胞中该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出蛋白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利用___________处理植物体细胞可得到原生质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中除题(3)所述方法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酶 (2).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 携带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4). 植物组织培养 (5). 抗原-抗体杂交 (6).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7). 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切割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连需要用到DNA连接酶,而利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需要用到逆转录酶。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载体结构中T-DNA为可转移DNA,可以携带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将获得的转基因烟草细胞最终培养成转基因烟草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蛋白质可以采用DNA抗原-抗体杂交。
(4)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体细胞可得到原生质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的方法中,除了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还可以利用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点睛】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载体本身是DNA,除根据其来源分为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等外,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主要用途分为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根据它们的性质分为温度敏感型载体、融合型表达载体、非融合型表达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