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题: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2、将离体的蛙坐骨神经置于某溶液中,给予一定强度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如图①→⑤所示, 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点肯定位于乙的右侧某处 B.图②中甲处钾离子通道开放,乙处钠离子通道开放 C.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增大,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D.降低溶液中钠离子浓度,②、④的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 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 B 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 A 处,刺激 B 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 B 处,刺激 C 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 C 处,刺激 B 处,观察现象 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和 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 Na+相反 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 Na+相反 5、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Na+和 Cl-同时内流 6、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 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 B 细胞受损会导致血糖浓度偏高 B.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人血液循环 C.胰腺能分泌激素调节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血液运输至作用部位 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 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 X →①→②→③→胰岛 A 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蛋白 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9、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0、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 a1,散热量为 b1;处于 3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 a2,散热量为 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从 30℃的环境中进人 0℃的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从 30℃的环境中进入 0℃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 30℃环境相比,人处于 0℃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1>a2、b1a2,b1>b2,D 项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是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脾、扁桃体、 淋巴结和胸腺等,A 正确;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包括 B 细胞、T 细胞 等,B 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能够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 错误;机体有炎症发生时,扁桃体可能会肿大,淋巴结也可能肿大,D 正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方法①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方法②表示免疫预 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 正确;甲型肝炎患者已经患 病,所以此时应进行免疫治疗,即采用方法①比较好,A 错误;采用方法②,体内产生了记忆 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 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②比方法①免疫力更持久,B 错误;采用方法② 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C 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使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注射 抗原后,可剌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力,因此物质 乙为抗原。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 HIV,A 错误;据阁可知,HIV 的增殖速率与 T 细胞增殖速率不同, T 细胞浓度下降时,HIV 浓度上升,B 错误;人体被 HIV 侵入后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但随着 T 细胞被大量杀灭,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丧失,C 错误;据图可知,HIV 主要对人体 T 细胞有攻击 作用,D 正确。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A 正确; 过敏反应不是免疫缺陷引起的,而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 错误;B 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 A 组,说明B 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C 正确;通过 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C、D、E 组结果与 B 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 免疫作用,D 正确。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由负变正; 2.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兴奋 ; 抑制; 4.高级神经中枢; 5.单; 6. 神经元的活动; 新突触的建立 解析:1.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 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 2.图 2 中的①表示突触小泡, 里面有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进行细胞识 别;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 后膜兴奋或抑制。 3.由于图 3 中的Y 来自图 1 中的 A ,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说明传 递的信号是兴奋信号,因此Y 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 令是对这个刺激不做出反应,则 X 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以达到抑制效应 器产生反应的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但我们能在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时,并未将手指 缩回,说明一个反射孤中的低级中枢(脊髓)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5.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6.学习记忆与反射有关,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 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 忆细胞 解析:1.依据 a 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 a 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 Na 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 c 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 突触后膜, 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 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3.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细菌感染人体时,机体首先通过吞噬细胞对细菌进行吞噬,进而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 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