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5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选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C. 诱变育种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 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C正确;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基因分离的结果,若只出现个别白化苗则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故选D。
2.下列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 )
A.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一定能选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
B. 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 单倍体育种一般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基因工程育种是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以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率性,所以不一定能选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A错误;
B、若能稳定遗传则无需年年制种,因此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不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B错误;
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单倍体育种一般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属于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快捷的方法是( )
A. 人工诱变育种 B. 基因工程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先把AAbb跟aaBB杂交,得到AaBb,然后让其自交,筛选出双隐性个体,即可得aabb的新品种,所以最简捷获得基因型为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故选D。
4.达尔文在克格伦岛上考察时发现,岛上的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却翅膀异常发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 岛上的强风环境引起昆虫的多方向变异
C. 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
D. 翅膀发达的昆虫比不能飞的昆虫更能适应岛上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属于同一物种,能够自由交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昆虫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本身就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引起的,B错误;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使昆虫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海岛上经常刮大风,不能飞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不容易被吹到海里,而翅膀发达的昆虫由于翅膀很强壮、坚硬,也不容易被吹到海里,二者均能适应海岛环境,D错误。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
C.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D. 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A错误;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寄生或竞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错误;
D、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6.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 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 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金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A错误;
B、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并不一定消亡,D错误。
故选C。
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C.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Ⅰ段内,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0%、20%,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是1—40%—20%=40%,A的基因频率是40%+40%×1/2=60%,A项错误;
B、在Ⅱ、Ⅲ段,AA个体数在减少,aa个体数在增加,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项正确;
C、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在Ⅲ段内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0%、40%、40%,A的基因频率是20%+40%×1/2=40%,Ⅰ、Ⅲ段相比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
D、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D项错误。
故选B。
8.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结果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
B、物种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斗争和相互协助完成的,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念珠藻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一对性状可由一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在减数分裂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D。
10.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C. “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同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起始时间不同,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从而导致 “嵌合体”的产生,A正确;“嵌合体”根尖中的2N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38条,4N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76条,B错误;“嵌合体”的花,有的由2N细胞发育而成,有的由4N细胞发育而来,前者产生的花粉或卵细胞含有N=19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花粉或卵细胞含有2N=38条染色体,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确;综上分析,“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D正确。
1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
C.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了稳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B正确;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组织液中,C错误;
D、内环境稳态除了受自身化学成分影响外,还受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2.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稳定时人体也有可能患病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血红蛋白、生长激素、有氧呼吸酶、载体蛋白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D
【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外界温度发生改变,而体内的酶活性基本不变,故A正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稳定时人体也有可能患病,如高烧,故B正确。维持内环境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差即是神经细胞兴奋的基础,故C正确。生长激素分泌后一定到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故D错误。
13.生物的生命活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如酶,温度,激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都是与靶细胞膜外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的
B. 对于一个细胞来讲,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C. 神经递质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是不会对神经系统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激素的受体可能在细胞膜上,也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由于在不同时期,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一个细胞不同时期酶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使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也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对神经调节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存在信息传递 B. 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C. 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 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比如大脑皮层可以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排尿中枢),C正确;
D、有些非条件反射只需在低级中枢参与下就可以完成,例如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
15.下列神经调节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大脑皮层H区受损后,产生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将失去听觉
B. 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C. 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D. 同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脑皮层H区受损后,产生听觉性失语症,患者不会失去听觉,但听不懂语言,A错误;
B、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
C、下丘脑可以控制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和合成来调节体温和血糖,具有调节体温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C正确;
D、同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元间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A。
16.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 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 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渗透压升高
D.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正确;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
C、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浓度上升,渗透压升高,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可知,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D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1-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B. 人体血浆中K+进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 Na+和C1-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K+
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所以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血浆中K+进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的兴奋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C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正确。
18.经过调查发现某地区有120只弯曲尾雄鼠,80只正常尾雄鼠和150只雌鼠(只有正常尾),研究发现分别控制弯曲尾和正常尾的基因T、t位于X染色体上,则t的基因频率为( )
A. 76% B. 74%
C. 72% D. 70%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由于控制弯曲尾和正常尾的基因T、t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XTY=120,XtY=80,XtXt=150,所以Xt=(80+150×2)/(80+120+150×2)=76%。
故选A。
19.如图为垂体释放的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对激素作用方式及调节特点的体现不包括( )
A. 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特点 B. 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
C. 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 D. 激素可作为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B正确;
C、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但是图示没有体现,C错误;
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信息传递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2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称为“呆小症”
C.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则其膝跳反射无法完成
D.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正确;
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C错误;
D、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口服,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21.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 下列对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生理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 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C.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D. 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答案】A
【解析】
A.根据激素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雌激素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A错误;
B.据题干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B正确;
C.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靶细胞,C正确;
D.据题干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D正确;
答案选A。
2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 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可能是由环境引起,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B项错误;若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环境,经长期自然选择,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降为零,C项正确;不形成新物种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23.下列对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杂交育种中,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B. 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加倍
C. 在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筛选F1的花粉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D. 在诱变育种中,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为处理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杂交育种中,由于从F2才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一般从F2开始选种,A正确;
B、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在单倍体育种中,常先用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进行筛选和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在诱变育种中,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为处理材料,因为萌发的种子和幼苗细胞分裂旺盛,易被诱变,D正确。
故选C。
24.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
25.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B. 细胞代谢减弱,耗氧量降低
C. 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并调控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
D. 在寒冷环境中,健康人体的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致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感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主要分布在皮肤,另外还有内脏器官,A错误;
B、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B错误;
C、大脑皮层产生冷觉,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由下丘脑发出的神经控制,C错误;
D、在寒冷环境中,健康人体的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致相同,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26.下列有关马拉松长跑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跑步过程中身体大量排汗主要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
B. 跑步过程中血糖大量消耗,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 跑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稳态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D. 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跑步过程中身体大量排汗主要是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
B、跑步过程中血糖大量消耗,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错误;
C、跑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稳态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C正确;
D、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加快,D错误。
故选C。
27.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B. 过敏反应,会导致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 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
D. 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平衡,所以即使有过多的乳酸也不会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A错误;
B、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进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
C、呆小症是由于孕妇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D正确。
故选D。
2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病原体的抗药性是在接触病原体之前就已经产生的,药物只是对病原体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A错误;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B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障碍导致的结果,但它们之间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29.下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⑤为相关结构,下面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经过②转运和③主动运输释放至④处
B. 结构⑤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C. 结构①能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过程提供能量
D.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递质经过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A错误;结构⑤为突触后膜,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B正确;结构①为线粒体,在突触小体内,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C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B。
30.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
C.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D.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膜系统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
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
C、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光合色素,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C正确;
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从而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31.如图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B→C表示的育种方法都能将两个亲本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亲本上的,但A→B→C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D的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_____。
(2)选用抗性植株与纯合敏感型植株杂交,F1自交,若F2的性状比为15(敏感):1(抗性),则可初步推测_____。
(3)F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
(4)图中G→J过程表示基因工程育种过程;与E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该育种方法较明显的特点是_____;与A→D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该育种方法较明显的特点是_____。
【答案】 (1).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 该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 (3).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 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性强 (5). 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解析】
【详解】(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纯合体的含量;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方式,比较两种育种方式,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2)选用抗性植株与纯合敏感型植株杂交,F1自交,若F2的性状比为15(敏感):1(抗性),是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可初步推测该抗性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
(3)F过程是单倍体育种,所用试剂为秋水仙素,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4)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与诱变育种相比明显的特点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性强,与杂交育种相比明显的特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2.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
(1)试用箭头表示图Ⅰ中A、B、C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_____。
(2)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_。
(4)激素调节的作用特点包括:_____。
【答案】 (1). (2). 无机盐和蛋白质 (3). ③④ (4).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解析】
【详解】(1)A表示组织液,B表示血浆,C表示淋巴液,在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可以从毛细血管中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回流至血浆,还有部分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中形成淋巴,淋巴管在人的左右锁骨下方与血管相连,所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2)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3)根据分析,图Ⅱ中,①②表示促进作用,则③④表示抑制作用。
(4)激素作用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33.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研究中,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_______的—群生物。物种a的两个种群a1和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2)由于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a1和a2发生的突变和______可能不同,通过__________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a1和a2的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b和c两个物种。
(3)在此过程中,不论a1或a2,都是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可育后代 (2). 地理隔离 (3). 基因重组 (4). 自然选择 (5). 基因库 (6).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解析】
【详解】(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生物。物种a的两个种群a1和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2)a1和a2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能不同,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a1和a2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b和c两个物种。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4.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b激素和[ ]_____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产热量增加。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分泌_____的激素增加,该激素可以调节垂体合成并分泌_____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当d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调节。
【答案】 (1).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d 甲状腺(编号和名称各1分) (3).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4). 促甲状腺 (5). 下丘脑和垂体 (6). 反馈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A、B间为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由图可知,b是肾上腺素,d是甲状腺激素,两者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两者间为协同作用。
(3)人过度紧张时,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