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花药离体培养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3.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4.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变异频率,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B.结实率低、发育迟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5.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为获得隐性纯合体,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为了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3条染色体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峰是可育的单倍体 D.让番茄体细胞和马铃薯体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利用这个细胞的全能性再进一步发育成的杂种植株含2个染色体组 ‎8.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C.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 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10.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 A.后代100%为高茎 B.后代100%为矮茎 C.后代25%为高茎 D.后代50%为矮茎 ‎11.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环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12.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1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某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个体占19%,那么种群中该性状的杂合子的频率是(  )‎ A.1% B.18% C.9% D.81%‎ ‎14.某地甲、乙两个地雀种群的个体数和有关基因型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A.乙种群的基因库大于甲种群 B.甲种群的a基因频率小于乙种群 C.甲种群的基因突变不同于乙种群 D.两个种群的进化方向都由自然选择决定 ‎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 B.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 C.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16.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 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18.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0.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 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21.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22.下列生理现象不受其他部位的生长素影响的是(  )‎ A.棉花顶芽的生长 B.番茄子房壁细胞的发育 C.棉花侧枝的生长被抑制 D.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2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过敏反应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这是因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2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25.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果实发育 B.温特实验证明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27.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 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 D.此过程涉及到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28.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2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芽多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30.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 ‎ 二、非选择题(本题5道小题,共40分)‎ ‎31.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①]杂交将高蔓和抗病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通过[②]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稳定遗传个体.‎ ‎(2)图中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可快速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 ‎(3)将某杂草中的抗病基因(T)导入蕃茄叶肉细胞,获得的品种与原品种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4)科研人员挑选出成功导入基因T的抗性番茄植株,其整合情况可能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导人基因T的位置和数量.‎ ‎①实验方案:该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  ,则如图甲所示;‎ Ⅱ.若子代全部抗病,则如图乙所示;‎ Ⅲ.若  ,则如图丙所示.‎ ‎3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 ‎33.如图甲示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e、c、b和a共同组成  .‎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4)图甲中所画神经元有  个.‎ ‎34.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岛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I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  ,将其导入  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35.实验证明,2,4﹣D(见图1)能够破坏动物的细胞呼吸,破坏染色体;2,4﹣D使杂草萎蔫后,因杂草细胞中糖分明显升高,使牛羊等牲畜喜食,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如图2表示不同2,4﹣D浓度对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 ‎(1)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构成元素包括  ;其促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  来实现.‎ ‎(2)为确定2,4﹣D能破坏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可否将适当材料制成装片后,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是/否).‎ ‎(3)田间管理时可以使用2,4﹣D作为除草剂,上图2中表示杂草的曲线为  (甲或乙)‎ ‎(4)为验证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可在  条件下将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一定浓度  的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36.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的活动较其他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过程  增强,过程  减弱.‎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机能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疾病.‎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A正确;‎ B、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错误;‎ 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过程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 D、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诱变育种虽可提高突变率,但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D错误.‎ 故选:A.‎ ‎ ‎ ‎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花药离体培养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依据“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知不宜采用单倍体育种法,原因是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而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基因工程可从外源基因中得到该目的基因;杂交育种可从另一个体中获得改良的基因.‎ ‎【解答】解:由于诱变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其它生物的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所以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由于杂交育种可以通过杂交让不同形状的基因出现在同一个体中,所以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所以用花药离体培养,不能产生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故选:B.‎ ‎ ‎ ‎3.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因此不会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A错误;‎ 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B正确;‎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体,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合品系,C正确;‎ D、多倍体育种得到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A.‎ ‎ ‎ ‎4.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变异频率,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B.结实率低、发育迟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具有盲目性,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解答】解:A、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从而创造人类需要的新类型,A正确;‎ B、结实率低、发育迟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多倍体的特点,B错误;‎ C、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从而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C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获得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D正确.‎ 故选:B.‎ ‎ ‎ ‎5.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解答】解:(1)水稻的糯性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属于杂交育种,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D.‎ ‎ ‎ ‎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为获得隐性纯合体,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为了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A正确;‎ 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体,B错误;‎ C、隐性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杂交育种得到表现型符合生产要求即可,因而能缩短育种时间,C正确;‎ D、由于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育,所以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从而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D正确.‎ 故选:B.‎ ‎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3条染色体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峰是可育的单倍体 D.让番茄体细胞和马铃薯体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利用这个细胞的全能性再进一步发育成的杂种植株含2个染色体组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1、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如雄蜂(可进行假减数分裂形成可育配子);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如人类、马、驴等;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等.‎ ‎2、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有2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A、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水稻中的基因组只含有12条染色体,因此水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配子,因此属于单倍体,B错误;‎ C、马和驴是不同物种,它们杂交的后代骡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是不育的二倍体;雄蜂虽然是单倍体,但其可以进行假减数分裂形成可育配子,仍然是可育的,C正确;‎ D、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植株含四个染色体组,是异源四倍体,D错误.‎ 故选:C.‎ ‎ ‎ ‎8.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作用是通过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解答】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B错误;‎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环境中,未必存在地理隔离,C正确;‎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是对特定的环境而言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 ‎ ‎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C.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 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 ‎ ‎10.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 A.后代100%为高茎 B.后代100%为矮茎 C.后代25%为高茎 D.后代50%为矮茎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赤霉素促进植株茎秆伸长、增高,使表现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它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即不能改变基因型.‎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解答】解:赤霉素处理矮秆玉米后长成的高秆玉米,此过程赤霉素促进了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上述过程中纯种矮秆植物的基因型没有改变,自交后产生的后代都是矮秆植物.‎ 故选:B.‎ ‎ ‎ ‎11.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环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由题意和题图知,该种群在起始时,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并无限接近于1,但不等于1,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并无限接近于0,但不等于0,这说明具有A控制的性状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a控制的性状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 ‎【解答】解:A、由分析知,具有a控制的性状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因此aa的竞争力小,A错误;‎ B、由于a的基因频率无限将接近于0,但是不等于0,因此a在杂合子中保存,所以各基因型个体在此坏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AA=Aa>aa,B正确;‎ C、由A分析可知,C错误;‎ D、由A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B.‎ ‎ ‎ ‎12.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解答】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C错误;‎ D、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A.‎ ‎ ‎ ‎1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某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个体占19%,那么种群中该性状的杂合子的频率是(  )‎ A.1% B.18% C.9% D.81%‎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显性个体占19%,则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9%=81%,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9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90%=10%,因此杂合子的概率是2×90%×10%=18%.‎ 故选:B.‎ ‎ ‎ ‎14.某地甲、乙两个地雀种群的个体数和有关基因型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A.乙种群的基因库大于甲种群 B.甲种群的a基因频率小于乙种群 C.甲种群的基因突变不同于乙种群 D.两个种群的进化方向都由自然选择决定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种群基因库小于乙种群基因库.‎ ‎【解答】解:A、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种群基因库小于乙种群基因库,A正确;‎ B、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22+4×2+12+2×3+8+2×2)÷200×100%=30%,种群乙的基因a的频率=÷800×100%=30%,所以甲种群的a基因频率等于乙种群,B错误;‎ C、甲种群含有T、t,乙种群只有T,所以甲种群的基因突变不同于乙种群,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 ‎ ‎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 B.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 C.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先天性的疾病是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先天的;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相关;不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随自交次数的增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逐渐降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逐渐升高.‎ ‎【解答】解: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A正确;‎ B、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有些遗传病后天发作,B正确;‎ C、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C错误;‎ D、与基因突变相比,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D正确.‎ 故选:C.‎ ‎ ‎ ‎16.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 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即由①②④组成,A错误;‎ 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①②③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C错误;‎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血浆中,血浆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 ‎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 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 ‎ ‎18.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选项正确;‎ B、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如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B选项正确;‎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故C选项错误;‎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 ‎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解答】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故A选项错误;‎ 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故B选项正确;‎ C、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故C选项正确;‎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 ‎ ‎20.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 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A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D错误.‎ 故选:C.‎ ‎ ‎ ‎21.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 ‎【解答】解:A、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属于构成一个反射弧,在这里没有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用激素代替了,所以反射结构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B错误;‎ C、皮质醇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故选:B.‎ ‎ ‎ ‎22.下列生理现象不受其他部位的生长素影响的是(  )‎ A.棉花顶芽的生长 B.番茄子房壁细胞的发育 C.棉花侧枝的生长被抑制 D.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解答】解:A、棉花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生长,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A错误;‎ B、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中的种子提供生长素,B正确;‎ C、棉花顶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C正确;‎ D、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促进尖端下面的伸长区的生长,即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需要尖端供应生长素,D正确.‎ 故选:A.‎ ‎ ‎ ‎2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过敏反应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这是因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答】解:A、由于是自身的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疾病,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激素和抗体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其中激素一般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错误;‎ D、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这是因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正确.‎ 故选:D.‎ ‎ ‎ ‎2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考点】反射的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 故选:C.‎ ‎ ‎ ‎25.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1表示轴突,2表示突触小体,3表示轴突,4表示轴突.图中共有4个突触结构.突触的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答】解: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 B、刺激图中1、2、3处,均符合兴奋产生与传递的调节,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4处,兴奋不能逆突触传递到肌肉,B错误;‎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 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D错误.‎ 故选:A.‎ ‎ ‎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果实发育 B.温特实验证明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解答】解:A、赤霉素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多,能促进细胞的身长和果实发育,A正确;‎ B、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郭葛确认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B错误;‎ C、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并能极性运输,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正确;‎ 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正确.‎ 故选:B.‎ ‎ ‎ ‎27.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 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 D.此过程涉及到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知识.‎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 ‎【解答】解:A、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 BC、看到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睛接受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B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D错误.‎ 故选:A.‎ ‎ ‎ ‎28.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解答】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限度,则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C正确;‎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稳态调节机制,同时依赖各器官和系统协调配合,D错误.‎ 故选:D.‎ ‎ ‎ ‎2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芽多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解答】解: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A正确;‎ B、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处理的时间越短,B错误;‎ C、生长素类似物对环境中的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对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具有两个,D正确.‎ 故选:B.‎ ‎ ‎ ‎30.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是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C点对应的g浓度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小于g,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大于g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D点生长素的促进效应相同,E点生长素浓度升高到h时促进作用降低至0.‎ ‎【解答】解:A、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增强,因此如果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被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f且小于2f,A正确;‎ B、除草剂的原理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杂草生长,应该是大于h,B正确;‎ C、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大于近地侧所致,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h,C错误;‎ D、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D正确.‎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本题5道小题,共40分)‎ ‎31.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①]杂交将高蔓和抗病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通过[②] 连续自交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稳定遗传个体.‎ ‎(2)图中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单倍体幼苗 ,可快速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 ‎(3)将某杂草中的抗病基因(T)导入蕃茄叶肉细胞,获得的品种与原品种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 ‎(4)科研人员挑选出成功导入基因T的抗性番茄植株,其整合情况可能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导人基因T的位置和数量.‎ ‎①实验方案:该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 子代抗病:感病=3:1 ,则如图甲所示;‎ Ⅱ.若子代全部抗病,则如图乙所示;‎ Ⅲ.若 子代抗病:感病=15:1 ,则如图丙所示.‎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①②为杂交育种,其中①是杂交,②是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①③是单倍体育种,其中③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导入抗病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图2中,甲图植株相当于是抗病基因(T)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抗病基因(T);乙图植株相当于是抗病基因(T)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病基因(T);丙图植株相当于是抗病基因(T)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抗病基因(T).‎ ‎【解答】解:(1)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①]杂交将高蔓和抗病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通过[②]连续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稳定遗传个体.‎ ‎(2)图中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快速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将某杂草中的抗病基因(T)导入蕃茄叶肉细胞,获得的品种与原品种属于同一物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工程.‎ ‎(4)为确定导入基因T的位置和数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 ‎①该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子代抗病:感病=3:1,则如图甲所示;‎ Ⅱ.若子代全部抗病,则如图乙所示;‎ Ⅲ.若子代抗病:感病=15:1,则如图丙所示.‎ 故答案为:‎ ‎(1)连续自交 ‎(2)单倍体幼苗 ‎(3)属于 基因重组 ‎(4)②I.子代抗病:感病=3:1‎ Ⅲ.子代抗病:感病=15:1‎ ‎ ‎ ‎3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基因库 .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多样性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 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和 隔离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B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变异的不定向性 .‎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d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1)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叫这个种群的种群基因库.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环节是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4)由题意知,该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计算Aa基因型频率的公式是:Aa=2×p×q=2p(1﹣p)=﹣2(p﹣)2+,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即0<N≤50%.‎ ‎(5)图中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其中d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故答案为:‎ ‎(1)基因库  多样性 ‎ ‎(2)生物进化 ‎ ‎(3)自然选择  隔离 ‎ ‎(4)B ‎ ‎(5)变异的不定向性 d ‎ ‎ ‎33.如图甲示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e、c、b和a共同组成 反射弧 .‎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内负外正 .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内正外负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 突触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神经递质 .‎ ‎(4)图甲中所画神经元有 3 个.‎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小体、B是下一个神经元.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图中f为感受器、e为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反射弧.‎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这样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甲图中d表示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期和突触后膜组成.当发生反射时,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4)图甲中所画神经元有3个,分别是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 ‎(2)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 ‎(3)突触 神经递质 ‎ ‎(4)3‎ ‎ ‎ ‎34.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岛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等体积生理盐水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稍低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如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 抗原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I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将其导入 感受态 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激素调节过程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而调节生命活动.‎ ‎2、对照实验的设计必须确保单一变量,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岛血糖素的分泌”,则单一变量是否注射胰岛素,因变量是血液中胰岛血糖素的浓度.‎ ‎3、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解答】解:(1)同一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说明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即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依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适量的胰岛素,可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为控制无关变量,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胰高血糖素的变化量更大),应在机体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较低时进行实验,若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不会增加.‎ ‎(3)绘图要注意标注横纵坐标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值,血糖浓度的变化描点连线,再依据血糖浓度的变化绘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 ‎(4)根据题意可知,机体产生的针对病毒的抗体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抗原;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后,需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当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时,需先用Ca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故答案为:‎ ‎(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 ‎ ‎35.实验证明,2,4﹣D(见图1)能够破坏动物的细胞呼吸,破坏染色体;2,4﹣D使杂草萎蔫后,因杂草细胞中糖分明显升高,使牛羊等牲畜喜食,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如图2表示不同2,4﹣D浓度对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 ‎(1)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构成元素包括 C、H、O、Cl ;其促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 纵向伸长 来实现.‎ ‎(2)为确定2,4﹣D能破坏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可否将适当材料制成装片后,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是 (是/否).‎ ‎(3)田间管理时可以使用2,4﹣D作为除草剂,上图2中表示杂草的曲线为 甲 (甲或乙)‎ ‎(4)为验证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可在 无菌 条件下将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一定浓度 2,4﹣D 的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由图1可知,2,4﹣D的构成元素有:C、H、O、Cl;‎ 图2表示不同2,4﹣D浓度对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则甲为双子叶杂草,乙为单子叶农作物.‎ ‎【解答】解:(1)2,4﹣D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其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由图1可知构成元素包括C、H、O、Cl;其促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来实现.‎ ‎(2)由于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所以为确定2,4﹣D能破坏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可将适当材料制成装片后,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3)田间管理时可以使用2,4﹣D作为除草剂,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所以上图2中表示杂草的曲线为甲.‎ ‎(4)为验证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将2,4﹣D转化为亚硝酸盐,可在无菌条件下将牛羊胃肠道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一定浓度2,4﹣D的培养液中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故答案为:‎ ‎(1)C、H、O、Cl 纵向伸长 ‎(2)是 ‎ ‎ (3)甲 ‎ ‎(4)无菌 2,4﹣D ‎ ‎ ‎36.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① 的活动较其他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③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冷觉 .‎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过程 ①②④⑤ 增强,过程 ③ 减弱.‎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机能 亢进(或过度增强)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自身免疫性 疾病.‎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图中是甲状腺分泌调节的过程,根据图示: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④、⑤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 ‎【解答】解:(1)寒冷剌激后,图中过程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活动增强,过程③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感受到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过程为:冷刺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人体长期缺碘体内过程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④、⑤的促进作用增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②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4)根据题意,体中产生了大量TSH受体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所以促进了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抗体作用于自身正常的物质,所以为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①③‎ ‎(2)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冷觉 ‎(3)①②④⑤③‎ ‎(4)亢进(或过度增强)  自身免疫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