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B卷第6章生物的进化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 B 卷 第 6 章 生物的进 化 1、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能够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晚近地层中能够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晚近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 D.古老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 2、DNA 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头叶猴进化而来的,为三个不同物种,以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物种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 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的等位基因 D.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3、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层面分为定向选择、分裂选择和稳定选择三类。其中定 向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分布的一端有利的选择,分裂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的两侧极端有利却 不利于中间值的选择,稳定选择则是指对性状的中间类型有利的选择。依据上述资料,判断 以下选择的实例与选择类型不相符合的是( ) A.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不同植物都具有根系发达的特征——定向选择 B.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地雀来源于相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分布于盛产小种子的岛 上地雀的喙尖而短,盛产大种子的岛上地雀的喙粗而深——分裂选择 C.医学统计证明人类婴儿最适合的出生体重在 8 磅左右,体重超过 9 磅或是低于 7 磅的婴儿 生存概率都要降低——稳定选择 D.在非洲一些疟疾流行的地区,由于镰刀型红细胞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对于疟疾有较强的抵抗 力,从而使杂合体的生存能力远高于纯合体——定向选择 4、果蝇种群中某个体 X 染色体上重复了一个相同的完整基因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 形。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 B.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 D.变异的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6、如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下图中 4 个不规则的图形表示 I、Ⅱ、Ⅲ、 Ⅳ4 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最可能有被淘汰危险的物种是( ) A. Ⅰ B. Ⅱ C. Ⅳ D. Ⅲ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 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8、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 和 7 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 7 月 30 日至 8 月 15 曰前后,当地各类群生 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 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8 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 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 基因频率为 p,a 基因 频率为 q,且 2pq> p2 = q2,若 AA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 AA、Aa、aa 3 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 A.②③④ B.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10、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 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 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 DD、Dd D.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1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 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12、处于遗传平衡的进行有性生殖的甲、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且每胎只生一 个幼崽) 内,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 DD、Dd 的均表现为长尾,基因型为 dd 的均表现为短尾,而雄性个 体中基因型 为 DD 的表现为长尾,基因型为 Dd、dd 的均表现为短尾, 从乙种群中随机选出 一只雄性长尾 a,从甲种群中随机选出一只雌性长尾 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种群的 d 基因频率分别为 40%、60%,则两种群混在一起,d 基因的频率为 50% B.若甲种群内基因型为 dd 的个体占 25%,让 a 与 b 交配, 生出雄性长尾个体的概率为 1/3 C.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若存在地理隔离,则存在生殖隔离 D.该生物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异决定了该生物进化的方向 13、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捕食者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 用 C.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并经漫长进化过程 形成基 因、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及某些物种的绝灭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及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14、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如图是几种脊椎动物(蝾螈、鸡、人等)胚胎发 育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 有 ,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关 系。 (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从 到 。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的差异,能分辨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 期的 结果。 15、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 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已知鱼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这两种鱼之 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说,如图所示。 (1)在假说甲中,湖泊 I 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祖先是 。 (2)假说甲认为,湖泊 I、Ⅱ会形成上述两种鱼,是因为灰色鱼通过 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并在 的作用下,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 褐色鱼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被淘汰。 (3)假说乙认为,湖泊 I 中原有的红褐色鱼,由于洪水的作用,一部分进入到湖泊Ⅱ中,从而 产生 ,以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如果湖泊 I 中红褐色鱼与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乙。若湖泊 I 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存 在 ,可以确定它们是两个物种。 (4)连续两年对湖泊 I 中的金黄色鱼进行调查,发现 DD 和 dd 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 DD Dd 第一年 10% 70% 第二年 4% 64% 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理由 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 生物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陆生生物越多。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黑 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B 正确;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表型,C 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正确。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为从土壤中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都朝根系发达的方向发展,属于定向选择,A 正确;尖而短的喙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取食小种子效率更高,粗而深的喙对取食大种子效率更 高,进化选择了两个极端而不利于中间值,属于分裂选择,B 正确;婴儿的体重中间类型最适 合,超过或低于都不利,属于稳定选择,C 正确;疟疾地区选择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显性基因 的中间值——杂合子,两侧——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不利,属于稳定选择。D 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该变异产生新性状.如果不适应环境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A 正确;果蝇种群 中某个体 X 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B 错误。生 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该变异不一定引起生殖隔离,C 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 体 的所有基因,一个个体不一定含有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所以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 等位基因不能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D 错误。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最终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根 据人们的需求和爱好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选择者是人,因此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新品种不一 定适应自然环境,A 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引起种群的进化,其选择过 程是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 正确:人工选择也会导致生物进化因此自然选择不是 进化的唯一因素 C 正确;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错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生物Ⅰ的生存范围最小,且和 D 生存范围重叠,当环境剧烈变化后, 该物种会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A 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是个体,B 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但也不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生物进化理论 还在发展中,C 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D 正确。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随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 成传粉,A 正确;该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而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改变,故白花基因频率不变,B 正确, C 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红花需要蜂鸟完成传粉,说明花色改变,其传粉者也改变,这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D 正确。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p2,Aa 的 基因型频率是 2pq,aa 的基因 型频率是 q2,因为 2pq >p2= q2 所以起始状态是图③;由于 AA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所以 AA 的频率逐渐降低,aa 的频率逐渐升高,图形将先变为④后变为①,故 B 正确。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浅色岩 P 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 0.18,因为囊鼠的毛色(深色)与环境(浅色岩)差 异大易被天敌捕食,D 基因频率为 0.1,则 d 基因频率为 1-0.1=0.9;深色熔岩床区:深色表现型频率 为 0.95,因为囊鼠颜色与环境差异小不易被天敌捕食,D 的基因频率为 0.7,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1-0.7=0.3;浅色岩 Q 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0,因为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D 的基 因频率为 0.3,则 d 的基因频率为 1-0.3=0.7。 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 P 区和浅色岩 Q 区频率较低, 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 正确;浅色岩 P 区,囊鼠的 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 色岩 P 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 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 此,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 DD、Dd,C 正确;浅色岩 Q 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 =0.7×0.7=0.49,而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 Q 区相 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 A、a 的频率分别为 P(A)、P(a),则基因型 AA、Aa、aa 的频率 为:P(AA)=P(A)2,P(aa)=P(a)2,P(Aa)=2P(A)×P(a)。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孔雀开屏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对于整个种群是不利的。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使得只有受青睐的个体才有机会 将基因传递下去,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有利于求偶,但却不利于逃避 天敌。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两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若两种群的 d 基因 频率分别为 40%、60%,则两种群混 在一起,d 基因的频率不 —定为 50%,A 项错误;分析可知,雌性长尾的基因型是 DD (占 1/3)、 Dd (占 2/3),雄性长尾的基因型是 DD,二者杂交, 后代基因型为 Dd 的概率是 2/3×1/2=1/3,基 因型为 DD 的概 率是 2/3,因此生出雄性长尾个体的概率是 1/3, B 项正确;甲种群和乙种群 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 项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但不能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 项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著名 的寒武纪大爆发,形成了大量无脊椎动物,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进化历程中有些物 种的绝灭,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扱的,如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兴 盛腾出了空间,从而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共同的原始祖先 亲缘 (2)水生 陆生 (3)自然选择 解析:(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 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有共同的原始祖 先,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提示这些生物的共同祖先可以生活在水中。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辨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同一种灰色鱼 (2)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 (3)地理隔离 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 生殖隔离 (4)否 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解析:假说甲认为湖泊 I 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祖先是同一种灰色鱼。假说甲认为,两个 湖泊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灰色鱼通过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产生了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生 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被淘汰。假说乙认为湖泊 I 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洪水将湖泊 I 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泊Ⅱ,导致两个湖泊中的红褐色鱼产生了地理隔离而无法进行基因交 流;如果湖泊 I 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 乙;若湖泊 I 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存在生殖隔离,可以确定它们是两个物种。根据表格分 析,已知第一年,DD 占 10%,dd 占 70%,则 Dd 占 20%,因此 D 的基因频率=10%+1/2×20%=20%, d 的基因频率=70%+1/2×20%=80%;第二年,DD 占 4%,dd 占 64%,则 Dd 占 32%,因此 D 的基因频率=4%+1/2×32%=20%,d 的基因频率=64%+1/2×32%=8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通过上述计算可知,两年内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 进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