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癌变时,其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
C.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但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的识别及信息传递有关;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功能有:控制物质进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详解】A.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
B. 当细胞癌变时,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B正确;
C. 植物细胞的边界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都是细胞膜,C错误;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是40℃
B. 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不会对该实验产生影响
C. 20℃条件下,t3时温度提高10℃,产物浓度会增加
D. 60℃条件下,t2时增加底物的量不会改变产物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在40℃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60℃条件下,产物浓度不改变,说明高温使酶已经失活。
【详解】A. 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组设定的温度中40℃时酶活性最高,但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是40℃,A错误;
B. 实验过程中pH是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果pH变化会对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
C. 20℃条件下,t3时温度提高10℃,产物浓度不再增加,因为此时反应物已经消耗完,C错误;
D. 60℃条件下,酶已经失活,t2时增加底物的量不会改变产物浓度,D正确。
3.显微镜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显微镜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撕取菠菜叶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存在会干扰“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观察
D. 用洋葱根尖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居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线粒体时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而菠菜叶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对染色结果有影响;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黒藻叶片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其中叶绿体的存在可帮助判断质壁分离的程度;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占的比例大,因此实验观察的装片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详解】A. 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菠菜叶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不利于线粒体染色结果的观察,A错误;
B. 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因此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
C. 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液泡中没有色素,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C错误;
D. 用洋葱根尖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居多,D错误。
4.二十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二十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物质分布不均匀。为探究某植物幼苗向光生长是上述何种原因引起,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下列分析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正常情况下,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然后再向下运输,会导致a侧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将高于b侧琼脂块,据此分析。
【详解】若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幼苗向光生长可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也可能是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向光生长,故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①正确、②错误;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是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③错误、④正确;符合题意的有①④,D正确。
5.研究小组用某果蝇品系的雌雄两只果蝇进行了一代杂交实验,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总是存在。据此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可能是父本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B. 可能是亲本均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C.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D. 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显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总是存在”,说明很有可能雄果蝇有部分致死或者致死现象在雄性中比较多,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数量大致相当,而题干中显然雌性:雄性=2:1,很有可能雄果蝇中有部分个体致死或者致死现象在雄性中比较多,因此该致死很有可能与X染色体有关,推测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可能性比较大,D正确。
6.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壁虎活动范围加大,活动能力较强,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近岸区和湖心区处于水平方向上,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二、填空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7.
牛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乳制品,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环保科技兴趣小组从某牛奶厂排污口获取水样,希望从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细菌。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牛奶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筛选目的,该兴趣小组使用了如下配方的培养液。
在配制培养液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该配方中的蛋白质换成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
(3)为实现目的菌株的分离和计数,应在该配方中加入______________,制成平板,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为检测所使用的平板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1). 巴氏消毒法 (2). 既能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又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3). 不能 (4). 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细菌,配制培养液时必须以蛋白质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所以不能把蛋白质换成葡萄糖 (5). 琼脂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选择未接种的平板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解析】
【分析】
巴士消毒法是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进行消毒的方法,该方法是在70~75℃煮30min或80℃煮15min;用这种方法对牛奶进行消毒,既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又能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计数目的菌应使用加入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并制成平板,采用稀释涂布法进行接种。
【详解】(1)对牛奶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巴氏消毒法,其优点是既能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又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2)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细菌,因此在配制培养液时不能将该配方中的蛋白质换成葡萄糖,原因是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细菌,配制培养液时必须以蛋白质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所以不能把蛋白质换成葡萄糖。
(3)为实现目的菌株的分离和计数,应在该配方中加入琼脂制成平板,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为检测所使用的平板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可选择未接种的平板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应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8.菊天牛是菊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达到防治目的,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菊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的“运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填“蛋白质”、“DNA”或“RNA”)。培育“抗虫菊花”的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标记基因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首先将目的基因A(编码“蛋白A”)插入至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此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当植物体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____________,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此时修饰的T-DNA可以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__________中。
(3)实践发现,在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若直接在启动子的下游接上编码蛋白A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A。请根据基因表达原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或“鉴别和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 Ti质粒的T-DNA (5). 酚类化合物 (6). 菊花的染色体DNA (7). 编码A的DNA序列起始端无ATG,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终止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Ti质粒上有一段DNA叫做T-DNA,能进入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过程中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的“运载体”的化学本质是DNA,培育“抗虫菊花”的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其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首先将目的基因A(编码“蛋白A”)插入至Ti质粒的T-DNA,然后将此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当植物体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此时T-DNA可以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菊花的染色体DNA中。
(3)实践发现,在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若直接在启动子的下游接上编码蛋白A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A,原因是编码A的DNA序列起始端无ATG,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识记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生理作用等,难度不大。
三、读图填空题
9.某研究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分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提取到的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气含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图中色素带I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若缺少色素I,则植株对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会减弱。
(2)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III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进行了相关实验。所测得的相关数据(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______mg/100cm2.h)。
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1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于______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葡萄糖_______(填“会”或“不会”)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变 (2). 叶绿素a (3). 红光和蓝紫 (4). < (5). 4 (6). 线粒体(或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 (7). 不会 (8). 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色素带Ⅰ表示叶绿素b,色素带Ⅱ表示叶绿素a,色素带Ⅲ表示叶黄素,色素带Ⅳ表示胡萝卜素。
【详解】(1)由于研磨后叶绿体遭破坏,只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试管内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图中色素带II的名称是叶绿素a;色素带Ⅰ表示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缺少色素I,则植株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能力会减弱。
(2)表格中显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为3klx,因此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物甲达到光饱和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2+6=18mg/(100cm2•h),3klx时乙植物达到光补偿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4mg/(100cm2•h),所以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大,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8-14=4mg/(100cm2•h)。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此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于呼吸作用,因此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的线粒体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此时叶肉细胞中葡萄糖不会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因为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分析表格区分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能力,本题的难点在于表格中呼吸速率和特定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确定。
10.cAMP(环化-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TP脱去两个________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活化的酶P能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_______和_______。
(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酸 (2). 次级卵母细胞 (3). 极体 (4). 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G1蛋白可激活酶A,G2蛋白可抑制酶A,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激活G2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导致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详解】(1)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导致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引起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信息理顺胞内的信号分子作用机理,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1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联系的一种“语言”。据图回答:
(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产生的____________,完成该调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来自_____分泌的_________。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通过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可见,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反射弧 (3). 垂体 (4). 促甲状腺激素 (5).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6). 神经-体液-免疫 (7). 通过体液运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表示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促甲状腺激素,来自垂体。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T细胞通过C(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图示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肾上腺激素的神经调节的过程,很好的体现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综合作用。
12.
宽叶和狭叶是荠菜的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与狭叶荠菜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推知,该性状至少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定律。
(2)杂交组合三的子一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表示),其子二代中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若将杂交组合二的子二代中宽叶个体收获后,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子代表现出宽叶:狭叶=15:1的株系比例为__________。
(4)为了确定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从上述杂交组合得到子代个体在(F1或F2)中选取材料,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并预期结果。
【答案】 (1). 3 (2). 自由组合 (3). AaBbCc (4). 26 (5). 4/15 (6). 将杂交组合三的F1与F2中的隐性类型(狭叶)杂交,统计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预期结果:子代宽叶∶狭叶=7∶1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三个杂交组合中,宽叶与狭叶杂交,子一代都表现出宽叶性状,因此宽叶对狭叶是显性;杂交组合一子一代自交宽叶与狭叶性状分离比是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因此杂交组合一中有一对杂合子;杂交组合二,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宽叶:狭叶=15:1,狭叶的比例是1/16,可以写成1/4×1/4,因此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杂交组合二子一代含有2对杂合子;杂交组合三,子一代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宽叶:狭叶=63:1,狭叶的比例是1/64,可以写成1/4×1/4×1/4,符合三对杂合子自交实验,因此杂交组合三的子一代含有3对杂合子;综上分析,荠菜的宽叶和狭叶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由上表数据可推知,该性状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狭叶=63:1,则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Cc,其子二代个体的基因型有3×3×3=27种,其中aabbcc表现为狭叶,其他表现为宽叶,因此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
(3)杂交组合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_bb、aaB_表现为宽叶,A_B_中AaBb占4/9,宽叶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现出宽叶:狭叶=15:1的株系的基因型是AaBb,则子二代宽叶个体中AaBb的比例是4/15。
(4)为了确定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可选择将杂交组合三的F1即AaBbCc与F2中的隐性类型(狭叶即aabbcc)杂交,统计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预期结果:子代宽叶∶狭叶=7∶1。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熟练利用分离定律,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解答,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与一对性状性状的分离比结合起来,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等位基因的数目及遵循的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