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0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组成核酸的单体是(  )‎ A.DNA B.RNA C.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2.下列关于核酸、蛋白质和糖原这三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B.组成单体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普遍存在 ‎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B.中心体不存在于水稻细胞中 C.液泡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 D.线粒体内膜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 ‎4.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B.③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染色体 C.②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某些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5.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上可发生能量转换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6.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7.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不包括(  )‎ A.清除体内多余、无用的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 C.维持组织器官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D.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衰老过程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均体现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C.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无关 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增大,运输物质的功能降低 ‎9.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移植的细胞中所有基因都得到表达 C.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10.鉴定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测(  )‎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纺锤体 C.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D.染色体的分离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核糖核酸 B.酶提供使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C.在叶绿体基质中存在ATP合成酶 D.酶活性降低是因为其空间结构被破坏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B.细胞内ATP的存储量较多 C.ATP分子中含有脱氧核苷酸 D.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13.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 A.形成二氧化碳时 B.形成[H]时 C.形成水时 D.形成丙酮酸时 ‎14.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15.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发现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研磨时没有加入石英砂 B.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C.提取时丙酮加得太少 D.所用的菠菜叶片太嫩 ‎16.现有3支洁净试管甲、乙、丙,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如如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与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与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17.对于“H2O→O2”和“O2→H2O”这两个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可表示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前者产生的O2中氧全部来自H2O中的氧 C.后者可表示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D.后者O2中氧全部形成了H2O中的氧 ‎18.下列有关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后可能导致疾病 D.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19.如图是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①〜③的组成成分中,②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C.心肌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①和③‎ D.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0.若人体某个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会导致(  )‎ A.遗传性状的改变 B.遗传密码的改变 C.遗传信息的改变 D.遗传规律的改变 ‎2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生殖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消失 ‎22.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 ‎23.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染色体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直接染色观察 B.检测染色体时,不能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作为染色剂 C.经诱导处理,植株中仅部分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培育出的多倍体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24.如图是无子西瓜的培育流程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间存在生殖隔离 B.四倍体西瓜的叶肉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西瓜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无子西瓜植株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25.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他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2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种群基因库 B.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逐渐产生生殖隔离 ‎2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28.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会遗传给子代 B.不含有致病基因就不患遗传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29.某研究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30.如图是某家系中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个体Ⅰ﹣1的基因型是XAXaBb,个体Ⅲ﹣11的基因型是XaYBb C.个体Ⅲ﹣1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个体Ⅰ﹣1和个体Ⅰ﹣2‎ D.若Ⅱ﹣4携带致病基因,则Ⅲ﹣9与Ⅲ﹣12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31.实验探究是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根据下表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现象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情况 B 蛋清稀释液 双缩脲试剂A液、B液 蛋清稀释液的颜色反应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清水 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D 洋葱根尖细胞 秋水仙素、龙胆紫染液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上述四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需要使用盐酸的是  (填字母).‎ ‎(2)A组实验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甲基绿一吡罗红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现  .B组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的使用顺序是  .D组实验中秋水仙素的功能是  .‎ ‎(3)C组实验过程中,若视野中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缩小,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32.如图甲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曲线a、b分别代表物质进入该细胞的两种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构成结构①的基本支架是  .‎ ‎(2)若图甲为唾液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生物膜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3)图乙中曲线a、b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  .‎ ‎33.图甲表示某髙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物质代谢,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四种生理过程.图乙是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表示细胞呼吸的是  ,过程②可在该植物细胞的  中进行.过程③的进行除了C3、酶等物质外,还需要的物质是  .‎ ‎(2)图乙中在A和B两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  ,C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为  mg/100cm2叶▪h.C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4.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叙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该途径一般从F2开始选种的原因是  .‎ ‎(2)经过A、B、C途径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  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 ‎(3)在E方法育种途径中,常用  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35.果蝇的某染色体上存在正常翅、展翅基因(A、a),正常翅雌蝇与展翅雄蝇交配雌蝇全为展翅,雄绳全为正常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正常翅是  性状.‎ ‎(2)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3)已知果绳的受精卵无翅形控制基因则不能发育.在一组正常翅雌蝇与展翅雄蝇杂交实验中,F1出现了一只正常翅雌蝇,推测可能是父本产生配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以检验上述推测.‎ 杂交实验:让该只正常翅雌蝇与  .‎ 实验结果:若  ,则为A基因突变为a基因所致;若  ,则为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 ‎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二(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组成核酸的单体是(  )‎ A.DNA B.RNA C.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解答】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因此其单体是核苷酸;‎ 故选:C.‎ ‎ ‎ ‎2.下列关于核酸、蛋白质和糖原这三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B.组成单体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普遍存在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1、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 ‎2、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肪是动植物细胞的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为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有遗传信息.‎ ‎【解答】解:A、核酸、蛋白质和糖原这些有机物都是以C链为骨架构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核酸的组成单体核苷酸有8种,蛋白质的组成单体氨基酸有20种,B错误;‎ C、糖原含有C、H、O3种元素,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D错误.‎ 故选:A.‎ ‎ ‎ ‎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B.中心体不存在于水稻细胞中 C.液泡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 D.线粒体内膜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质体.‎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质体是植物的细胞器,包括白色体和有色体(有色体的代表就是叶绿体)白色体有淀粉体,造油体,以及蛋白体质体与糖类的合成与储存有关.‎ ‎【解答】解:A、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 B、中心体存在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水稻为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B正确;‎ C、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C正确;‎ D、线粒体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叶绿体通过内膜形成类囊体来增大内膜面积,以此为在叶绿体中发生的反应提供场所,D错误.‎ 故选:D ‎ ‎ ‎4.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B.③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染色体 C.②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某些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答】解:A、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具有双层膜,含有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③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②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④是核孔,是mRNA和某些蛋白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是DNA不能通过,D正确.‎ 故选:B.‎ ‎ ‎ ‎5.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上可发生能量转换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2、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合成ATP的场所包括: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A、线粒体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叶绿体类囊体膜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生成ATP,A正确;‎ 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车间,性激素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正确;‎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如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 D、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D.‎ ‎ ‎ ‎6.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解答】解:甲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甲运输不受影响.乙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细胞膜上没有载体蛋白,则乙运输被抑制.‎ 故D正确.‎ ‎ ‎ ‎7.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不包括(  )‎ A.清除体内多余、无用的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 C.维持组织器官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D.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衰老过程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答】解:A、清除对于、无用的细胞进行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错误;‎ B、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 C、细胞凋亡对于维持组织器官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 D、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衰老过程与细胞衰老有关,与细胞凋亡无关,D正确.‎ 故选:D.‎ ‎ ‎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均体现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C.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无关 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增大,运输物质的功能降低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人体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但血红蛋白基因只能在红细胞内表达,生长激素基因在垂体中表达,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 C、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有关,C错误;‎ D、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C.‎ ‎ ‎ ‎9.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移植的细胞中所有基因都得到表达 C.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分析】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肝衰竭、新衰竭、成骨不良等.‎ ‎【解答】解:A、该过程中胚胎干细胞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因此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故A错误;‎ B、移植的细胞分化形成了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B错误;‎ C、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说明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了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故C正确;‎ D、该过程只能说明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细胞,不能说明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故D错误.‎ 故选C.‎ ‎ ‎ ‎10.鉴定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测(  )‎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纺锤体 C.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D.染色体的分离 ‎【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A错误;‎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D错误.‎ 故选:C.‎ ‎ ‎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核糖核酸 B.酶提供使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C.在叶绿体基质中存在ATP合成酶 D.酶活性降低是因为其空间结构被破坏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正确;‎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暗反应不能合成ATP,因此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ATP合成酶,C错误;‎ D、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A.‎ ‎ ‎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B.细胞内ATP的存储量较多 C.ATP分子中含有脱氧核苷酸 D.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能)和呼吸作用(化学能),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答】解:A、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正确;‎ B、细胞内ATP的量比较少且稳定,B错误;‎ C、ATP分子中含有核糖核苷酸,C错误;‎ D、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人体细胞中ATP合成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 ‎ ‎13.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 A.形成二氧化碳时 B.形成[H]时 C.形成水时 D.形成丙酮酸时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反应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解答】解:由有氧呼吸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形成水.‎ 故选:C.‎ ‎ ‎ ‎14.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农耕松土等都是为了增加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解答】解:A、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错误.‎ 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正确.‎ 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 ‎ ‎15.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发现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研磨时没有加入石英砂 B.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C.提取时丙酮加得太少 D.所用的菠菜叶片太嫩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因为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丙酮来提取色素,在提取色素时要用新鲜的绿色叶片,研钵中要加入石英砂、碳酸钙和丙酮,其中石英砂能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能防止色素被破坏.‎ ‎【解答】解:A、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使色素未完全释放,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A错误;‎ B、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则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B错误;‎ C、提取时丙酮加得太少,会使提取到的色素溶液浓绿,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深,C正确;‎ D、所用的菠菜叶片太嫩,色素合成量较少,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D错误.‎ 故选:C.‎ ‎ ‎ ‎16.现有3支洁净试管甲、乙、丙,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如如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与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与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酶的特性;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和温度不同,实验的因变量是加入菲林试剂后呈现的颜色反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答】解:A、甲和乙试管对照,乙不能水解淀粉,故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故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 C、甲试管内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形成还原性糖,故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D.‎ ‎ ‎ ‎17.对于“H2O→O2”和“O2→H2O”这两个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可表示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前者产生的O2中氧全部来自H2O中的氧 C.后者可表示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D.后者O2中氧全部形成了H2O中的氧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 2C3‎ b.CO2的还原:2C3(CH2O)+C5 +H2O ‎2、有氧呼吸的过程:‎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A、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和O2,A正确;‎ B、水的光解产生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H2O中的氧,B正确;‎ C、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O2中氧全部形成了H2O中的氧,D正确.‎ 故选:C.‎ ‎ ‎ ‎18.下列有关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后可能导致疾病 D.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稳态遭到破坏后可能导致疾病,C正确;‎ D、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D.‎ ‎ ‎ ‎19.如图是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①〜③的组成成分中,②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C.心肌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①和③‎ D.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 ‎【解答】解:A、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③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错误;‎ C、心肌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①组织液,C错误;‎ D、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 ‎ ‎20.若人体某个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会导致(  )‎ A.遗传性状的改变 B.遗传密码的改变 C.遗传信息的改变 D.遗传规律的改变 ‎【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基因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基因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因此不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A错误;‎ B、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改变,如果在非编码区,则不会引起遗传密码改变,B错误;‎ C、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改变,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C正确;‎ D、基因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发生改变,不会改变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C.‎ ‎ ‎ ‎2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生殖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消失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 B、体细胞中也存在染色体组,B错误;‎ C、生殖细胞中也存在染色体组,C错误;‎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仍然存在,D错误.‎ 故选:A.‎ ‎ ‎ ‎22.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变异,A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是由于受精卵中多出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个别增加的变异,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C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故选:C.‎ ‎ ‎ ‎23.园艺工作者以野生的阔叶风铃草为材料,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染色体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直接染色观察 B.检测染色体时,不能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作为染色剂 C.经诱导处理,植株中仅部分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培育出的多倍体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低温处理幼苗→固定细胞的形态→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解答】解:A、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需要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进行观察,A错误;‎ B、检测染色体时,使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作为染色剂,B错误;‎ C、一般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植株中仅处于分裂前期之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培育出的多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能进行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 ‎ ‎24.如图是无子西瓜的培育流程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间存在生殖隔离 B.四倍体西瓜的叶肉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西瓜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无子西瓜植株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本题考查无子西瓜的形成过程.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四倍体(4N=44),这种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 ‎【解答】解: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四倍体西瓜的叶肉体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三倍体西瓜产生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无子西瓜植株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D正确.‎ 故选:C.‎ ‎ ‎ ‎25.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他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有可能有害.‎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解答】解: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为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即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最终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故选:B.‎ ‎ ‎ ‎2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种群基因库 B.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逐渐产生生殖隔离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 ‎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3、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解答】解: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因此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增大,A正确;‎ B、不能确定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由于环境不同,通过自然选择,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相同,C错误;‎ D、不能确定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逐渐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 ‎ ‎2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解答】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 ‎ ‎28.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会遗传给子代 B.不含有致病基因就不患遗传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A错误;‎ B、不含有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遗传病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C正确;‎ 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 ‎ ‎29.某研究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解答】解:A、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A错误;‎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B正确;‎ C、研究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C错误;‎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 ‎ ‎30.如图是某家系中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个体Ⅰ﹣1的基因型是XAXaBb,个体Ⅲ﹣11的基因型是XaYBb C.个体Ⅲ﹣1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个体Ⅰ﹣1和个体Ⅰ﹣2‎ D.若Ⅱ﹣4携带致病基因,则Ⅲ﹣9与Ⅲ﹣12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甲病:根据Ⅱ﹣3、Ⅱ﹣4和Ⅲ9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无法推断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病;‎ 分析乙病:如果该病属于隐性致病基因,根据“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后代Ⅲ﹣12不会患病,所以该病属于显性致病基因;如果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则由于Ⅱ﹣7患病,Ⅲ﹣13也肯定患病,与假设不相符合,所以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答】解:A、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C、①先判断乙病的基因型,根据Ⅰ﹣1患乙病,并且后代有正常的个体,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Tt;②如果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4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BB或Bb;如果甲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由于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TtBB或TtBb或TtXBXb;Ⅲ﹣11患乙病,并且Ⅲ﹣11的父亲Ⅱ﹣6是正常的,所以乙病的基因型为Tt,所以Ⅲ﹣11的基因型为Ttbb或TtXbY,BC错误;‎ D、若进一步检测发现Ⅱ﹣4 携带致病基因,则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9的基因型为bbtt,Ⅲ﹣12的基因型为BBTt、BbTt.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所以后代患病概率是+﹣×=,所以Ⅲ﹣9与Ⅲ﹣1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D正确.‎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31.实验探究是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根据下表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现象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情况 B 蛋清稀释液 双缩脲试剂A液、B液 蛋清稀释液的颜色反应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清水 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D 洋葱根尖细胞 秋水仙素、龙胆紫染液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上述四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A、C、D ,需要使用盐酸的是 A、D (填字母).‎ ‎(2)A组实验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甲基绿一吡罗红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现 红色 .B组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的使用顺序是 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 .D组实验中秋水仙素的功能是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3)C组实验过程中,若视野中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缩小,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解答】解:(1)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即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A、C、D.需要使用盐酸的是A、D,其中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需要盐酸处理细胞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盐酸对细胞进行解离,使细胞相互分离开.‎ ‎(2)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观察到细胞质呈红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该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秋水仙素的功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C组实验过程中,若视野中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缩小,则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逐渐失水.‎ 故答案为:‎ ‎(1)A、C、D A、D ‎(2)红色 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小于 ‎ ‎ ‎32.如图甲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曲线a、b分别代表物质进入该细胞的两种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④ (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②⑥ (填序号),构成结构①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 ‎(2)若图甲为唾液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生物膜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⑤→③→①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3)图乙中曲线a、b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自由扩散 、 主动运输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⑧依次为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细胞质基质.‎ 图乙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物质运输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而是维持稳定,可见该物质的运输和能量、载体有关,应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1)图甲细胞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②(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⑥(核糖体中含有RNA和蛋白质),构成结构①(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若图甲为唾液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生物膜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⑤→③→①,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3)图乙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b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④②⑥磷脂双分子层 ‎(2)⑤→③→①‎ ‎(3)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 ‎ ‎33.图甲表示某髙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物质代谢,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四种生理过程.图乙是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表示细胞呼吸的是 ①② ,过程②可在该植物细胞的 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中进行.过程③的进行除了C3、酶等物质外,还需要的物质是 [H](NADPH)和ATP .‎ ‎(2)图乙中在A和B两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为 20 mg/100cm2叶▪h.C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温度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图甲所示: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④表示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四种生理过程中,表示细胞呼吸的是①②,过程②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二和三阶段或无氧呼吸,发生在该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过程③是暗反应的还原过程,进行除了C3、酶等物质外,还需要的物质是[H](NADPH)和ATP供能和供氢.‎ ‎(2)图乙中在A点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呼吸,B两点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为15+5=20mg/100cm2叶▪h.C点是光饱和点,c后的一段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 ‎(1)①②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H](NADPH)和ATP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 温度 ‎ ‎ ‎34.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叙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该途径一般从F2开始选种的原因是 从F2幵始出现性状分离 .‎ ‎(2)经过A、B、C途径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染色体数目变异 ,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 4 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在E方法育种途径中,常用 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 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分析题图:A→D为杂交育种,A→B→C为单倍体育种,E为诱变育种,F为多倍体育种.‎ ‎【解答】解:(1)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该途径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故一般从F2开始选种.‎ ‎(2)经过A、B、C途径育种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AABB、AAbb、aaBB、aabb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E为诱变育种,在E诱变育种途径中,常用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从F2幵始出现性状分离 ‎(2)染色体数目变异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合理即可)‎ ‎ ‎ ‎35.果蝇的某染色体上存在正常翅、展翅基因(A、a),正常翅雌蝇与展翅雄蝇交配雌蝇全为展翅,雄绳全为正常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正常翅是 隐性 性状.‎ ‎(2)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正常翅:展翅二1:1 .‎ ‎(3)已知果绳的受精卵无翅形控制基因则不能发育.在一组正常翅雌蝇与展翅雄蝇杂交实验中,F1出现了一只正常翅雌蝇,推测可能是父本产生配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以检验上述推测.‎ 杂交实验:让该只正常翅雌蝇与 展翅雄蝇杂交得到F1 .‎ 实验结果:若 F1中雌蝇(展翅):雄绳(正常翅)=1:1 ,则为A基因突变为a基因所致;若 F1中雌蝇(展翅):雄蝇(正常翅)=2:1 ,则为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正常翅雌蝇与展翅雄蝇交配雌蝇全为展翅,雄绳全为正常翅,可见该对性状与性别有关,应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子代雌蝇全为展翅,故展翅为显性性状,正常翅为隐性性状.‎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翅是隐性性状.‎ ‎(2)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在此自由交配即雌雄个体互交,也是测交,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翅:展翅二1:1.‎ ‎(3)如果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所致,则这只正常翅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让这只与展翅雄蝇(XAY)交配得F1,则F1中雌蝇(展翅):雄绳(正常翅)=1:1;‎ 若是由于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断缺失所致,则这只正常翅雌蝇的基因型为XaX0,由于“果绳的受精卵无翅形控制基因则不能发育”,因此让这只与展翅雄蝇(XAY)交配得F1中的雌果蝇一半展翅(XBXb)、一半展翅(XBX0),而雄鼠只有正常翅(XaY),X0Y不能发育,故F1中雌蝇(展翅):雄蝇(正常翅)=2:1.‎ 故答案为:‎ ‎(1)X 隐性 ‎ ‎(2)正常翅:展翅二1:1(F2雌雄果蝇都有正常翅和展翅且数量相等)‎ ‎(3)展翅雄蝇杂交得到F1 F1中雌蝇(展翅):雄绳(正常翅)=1:1 F1中雌蝇(展翅):雄蝇(正常翅)=2:1‎ ‎ ‎ ‎2016年12月27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