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50 K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1)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1.(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17)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 A.设计思路一致 B.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3.(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调研考试,2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4.(2018湖南六校联考,10)如图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 B.结果1中全部为S型肺炎双球菌 C.结果1中部分为R型肺炎双球菌 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 ‎5.(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15)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双链DNA病毒。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而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发现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放射性。对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某些子代T2噬菌体会同时含有32P和35S B.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集中于离心管的沉淀中 C.该实验表明T2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进行增殖 D.该实验表明噬菌体的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并控制生物性状 ‎6.(2019届吉林长春期中,29)噬菌体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细菌(细菌体内含有32S和 31P两种元素)后,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S和P的分布规律是(  )‎ A.外壳含有35S和32S,头部内只含有32P B.外壳只含有32S,头部内只含有32P C.外壳含有35S和32S,头部内含有32P和31P D.外壳只含有32S,头部内含有32P和31P ‎7.(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C.不能用3H或18O替代32P或35S标记噬菌体 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含有少量放射性的主要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8.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9.(2019届河北石家庄质检,4)如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10.“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在搅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B.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 C.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中噬菌体中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数量增减,得出实验结论 D.本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遗传和繁殖过程中,DNA起作用 ‎11.(2019届北京第十三中学月考,13)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12.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而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用石碳酸处理能使蛋白质外壳去掉而只留下RNA,由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病毒,用新病毒感染烟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TMV的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杂交感染。‎ A.b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不同的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B.e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子代病毒增殖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TMV的RNA C.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子代病毒具有HR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 D.a与b、c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RNA是遗传物质,从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3.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1)某人曾重复做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均匀分为若干组,将相应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如图中文字说明部分);‎ 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请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其DNA。同时,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将盛有等量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标号A、B、C;‎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本实验,还能得出的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调研考试,43)‎ 下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4. ‎(1)实验中,①处应为________(填“35S”或“32P”),②处应为________(填“35S”或“32P”)。‎ ‎(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A组的结果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 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A错误;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小鼠、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2.D 【解析】由于S型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DNA),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患病,D错误。‎ ‎3.B 【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C错误;HIV(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4.B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A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结果1中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B错误、C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已失去,所以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只有R型菌,D正确。‎ ‎5.D 【解析】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 的大肠杆菌,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用T2噬菌体侵染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全部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5S,离心后放射性集中于沉淀物中,因此A、B正确。由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放射性可推知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5S ,从而可进一步推出T2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进行增殖,C正确;由于该实验中没有数据表明噬菌体的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并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6.D 【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元素含C、H、O、N、S,头部内的核酸含C、H、O、N、P,故噬菌体的S用35S标记的是其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的是其头部内的核酸;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中只含32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有少数含有32P。‎ ‎7.A 【解析】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S型细菌的DNA能促进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所以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B正确;因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H、O元素,因此不能用3H或18O替代32P或35S标记噬菌体,C正确;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搅拌不充分,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D正确。‎ ‎8.D 【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 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F组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F组出现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正确;A组经煮沸,D和E组为R型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9.D 【解析】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R型活细菌迅速增加,原因是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分裂增殖;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如果标记亲代一个噬菌体,则无论复制多少代,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 ‎10.C 【解析】由题图可知,搅拌过程中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存活率一直为100%,说明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A正确;随着搅拌,附着在细菌上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逐渐增大,而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放射性主要在细菌细胞内,细胞外32P的放射性很低,故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B正确;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差异,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D正确。‎ ‎11.B 【解析】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S型细菌的DNA被水解,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A正确;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只能说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B错误;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两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2,D正确。‎ ‎12.D 【解析】两种病毒均为RNA病毒,分析实验结果可知RNA是其遗传物质,但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复制时所需模板是其RNA,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烟叶细胞。‎ ‎13.(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①第二步:A中不加任何提取物,B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C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顺序可变) 第三步:在三组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等量的R型细菌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结果预测:A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B中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菌落;C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结论: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DNA只有在结构保持完整、未被破坏的前提下才具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功能 ‎【解析】第(2)题是验证实验。欲证明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可用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破坏,‎ 看其是否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解答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在对照组中,一组中不加任何提取物,另一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②单一变量的控制,即只有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S型细菌的DNA这一个实验变量,其余的条件(如接种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培养条件等)应基本相同。‎ ‎14.(1) 35S 32P (2)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3)② (4)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1)根据A组离心管上清液放射性高推知,A组应为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B组离心管中沉淀物放射性高推知,B组应为用32P标记的DNA,故实验中,①处应为35S,②处应为32P。(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不分离,A组的结果中沉淀物出现较高放射性。(3)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所以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