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0 KB
  • 2021-09-24 发布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 题,共52分)‎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C.新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 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4.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地雀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地雀存在隔离,导致其种类增多 B.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甲岛上的地雀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每个岛上的地雀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5.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6.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8.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9.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D.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一定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10.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1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12.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15.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以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家蝇种 群来源 敏感性纯 合子(%)‎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定向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如果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则两个种群必然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B.生殖隔离的产生并非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19.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20.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血液中pH相对稳定 C.细胞内、外的Na+和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去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处渗透压下降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C.③中产生的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23.近几年,有人利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除皱美容,这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一种)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  )‎ A.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B.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 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24.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25.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26.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激素 低血糖,甚至昏迷 B激素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激素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27.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8.下列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血友病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⑦大脖子病 ⑧‎ 夜盲症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②⑥ D.①④⑥⑧‎ ‎29.下图所示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30.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 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 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 ‎3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3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33.下列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的传导方式相同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散热量较少,产热量较多,体温会上升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t1到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 C.t2开始阶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体温会升高 D.t3以后,散热量比t1时多,体温下降 ‎35.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8分)‎ ‎1.(8分,每空1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__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2.(10分,每空2分)“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需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分)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 ,b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b的去向有 (2分)。‎ ‎4.(10分)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岛中 (2分)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分)。‎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2分)。‎ ‎5.(10分)Ⅰ .当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共同清除病毒。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____________的功能(2分),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激素(2分)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2)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则垂体释放的________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Ⅱ.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分析回答:‎ ‎“+”“-”表示兴奋和抑制 ‎(1)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 ‎(2)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图所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为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因而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 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2分)‎ ‎1-5:BDCCA 6-10:DCCDB 11-15:DABAD 16—20:DDBDA ‎ ‎21-25:AAAAC 26-30:CDCCC 31-35:CADBA ‎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8分,每空1分)‎ ‎(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生殖 ‎ ‎(4)种群 基本单位 (5)物种 ‎2.(10分,每空2分)‎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很低) ‎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3.(10分)‎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3)d、a  a、d ‎ ‎(4)细胞膜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2分)‎ ‎4.(10分)‎ ‎(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 脂肪 (3)胰岛A细胞(2分) 细胞间信息传递(或细胞间信息交流)(2分)‎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分)‎ ‎5.(10分)‎ Ⅰ.(1)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 (2)渗透压感受器(2分) 抗利尿激素(2分) ‎ Ⅱ.(1)突触 (2)C (3)神经递质  抑制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