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5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新疆哈密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碱基比例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B.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C.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可直接用含相应磷酸盐的培养基培养
D.tRNA识别并携带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2.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运载体的一组是( )
A.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B.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C.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3.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为3:1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限制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
D.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4.单倍体的概念是( )
A.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由花粉单独培育成的个体
C.由卵细胞进行孤雌生殖发育成的个体
D.不论细胞本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要是体细胞中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的个体
5.下列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三倍体无籽西瓜花粉可经培养得到单倍体但不育
D.基因工程育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得到任何人们想要的品种
6.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茵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7.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畸变
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
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
8.某一DNA分子片段,含有500个五碳糖和100个腺嘌呤,则其中胞嘧啶的数量是( )
A.100个 B.150个 C.200个 D.300个
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
10.已知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对下列四个遗传系谱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白化病的家系图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C.甲和丁不可能表示血友病的遗传
D.若乙图表示血友病遗传,则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11.育种工作中常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变和诱导多倍体,它作用的原理分别是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
A.间期和前期 B.间期和中期 C.间期和后期 D.前期和中期
12.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
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D.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13.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
B.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但是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D.逆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翻译时完全相同
1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15.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
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1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表达过程中有三种RNA的参与
②mRNA和ATP的组成元素不同
③在细胞核中形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了2层生物膜
④DNA上的起始密码子,既能开启肽链的合成,也能决定氨基酸的种类
⑤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tRNA理论上有61种
⑥tRNA由三个碱基组成,这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⑦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7.如图所示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脸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18.操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小段序列,它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可与特定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使RNA聚合酶不能与DNA相关序列接触而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纵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与阻遏蛋白结合后的操纵基因阻止了相关基因的转录
C.RNA聚合酶在核糖体合成并主要运往细胞核发挥作用
D.操纵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
19.为在酵母菌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菌偏爱的密码子AGA(精氨酸的密码子有:CGU、CGC、CGA、CGG、AGA、AGG),对此发生的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D.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
20.如图表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是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也需要ATP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21.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男性患者多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22.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患者由于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此事实说明( )
A.酪氨酸酶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B.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黑色素缺乏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24.下列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愚型 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25.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1表示 ,2表示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 .
(2)3有 种,中文名称分别是 .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 与 .
(5)图中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 个,若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的碱基G为x个,占其碱基总量的比例是y,则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是 .
27.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
G1
G2 .
(2)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 .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
(3)图中条带③用32P﹣32P表示,则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条带②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 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原则保证复制准确进行.
28.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 过程,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 ,该过程体现的特点是 .
(2)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内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核DNA/RNA/蛋白质),其根本原因为 .
(3)若在甲、乙、丙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错误,其遗传效应可传递到子代细胞的是 ;若仅有乙图中出现错误,丙中合成的G链的氨基酸序列 (一定/不一定)发生改变.
(4)图丙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精氨酸的密码子是 .
(5)若一个基因中G和C共占碱基总数的40%,一条链中有360个A,互补链中的A占整个基因碱基总数的10%,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的氨基酸分子为 个.
29.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回答下列问题:
(1)Ⅲ10所患遗传病是 染色体 遗传,Ⅱ4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2)若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3)Ⅲ11的基因型是 .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是 .若Ⅲ11与Ⅲ9结婚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4)根据婚姻法,Ⅲ11与Ⅲ9结婚属于近亲婚配.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易导致 .
30.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
①甲品种×乙品种→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
(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第①种方法,第①种方法的原理是 ,该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若F2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自交,在子代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中AAbb占 .
(2)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应有 种类型(理论数据).与第①种方法相比,第②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
(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机理是 .
(4)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 ,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 .
(5)第⑤种方法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 ,该方法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与第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育种的优势是 .
2016-2017学年新疆哈密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碱基比例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B.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C.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可直接用含相应磷酸盐的培养基培养
D.tRNA识别并携带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的碱基比例始终是1,不能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A错误;
B、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形态,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氨基酸上没有碱基,因此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2.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运载体的一组是( )
A.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B.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C.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子运输车”﹣﹣载体
①载体具备的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②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③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A、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A正确;
B、线粒体不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B错误;
C、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都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错误;
D、细菌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但不能作为运载体,D错误.
故选:A.
3.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为3:1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限制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
D.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显现的条件下,显性纯合子的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解答】解:A、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为1:1,B错误;
C、DNA解旋酶水解氢键,作用于②部位,限制核酸内切酶水解磷酸二酯键,作用于①部位,C正确;
D、由题意知,该基因是1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20%,因此鸟嘌呤G=2000×30%=600,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是7×600=4200个,D错误.
故选:C.
4.单倍体的概念是( )
A.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由花粉单独培育成的个体
C.由卵细胞进行孤雌生殖发育成的个体
D.不论细胞本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要是体细胞中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的个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解答】解:A、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由花粉单独培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B错误;
C、由卵细胞进行孤雌生殖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C错误;
D、不论细胞本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要是体细胞中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的个体,说明是由本物种配子发育而来的,都是单倍体,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三倍体无籽西瓜花粉可经培养得到单倍体但不育
D.基因工程育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得到任何人们想要的品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解答】解:A、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所以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即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少或替换而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C、三倍体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为奇数,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紊乱,不能获得正常的配子,因此不能进行花药离体培养,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是按照人类的意愿使生物获得新性状,能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但不能得到任何人们想要的品种,D错误.
故选:B.
6.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茵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DNA中含有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15N、32P放射性.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由于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所以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由于乙组用普通噬茵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DNA复制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故选:C.
7.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畸变
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
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④是肽链,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a→b.
【解答】解: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核仁,因此其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
B、图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畸变,但②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不可发生染色体畸变,B错误;
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这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C错误;
D、图中合成③、④的模板相同,因此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表示,D正确.
故选:D.
8.某一DNA分子片段,含有500个五碳糖和100个腺嘌呤,则其中胞嘧啶的数量是( )
A.100个 B.150个 C.200个 D.300个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DNA分子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结,则A=T,C=G.
【解答】解: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已知DNA分子含有500个五碳糖,则该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100,则C=G=÷2=150个.
故选B
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通常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A正确;
B、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基,B错误;
C、双链DNA中,胞嘧啶与鸟嘌呤配对,因此鸟嘌呤与胞嘧啶数目相等,C正确;
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D正确.
故选:B.
10.已知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对下列四个遗传系谱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白化病的家系图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C.甲和丁不可能表示血友病的遗传
D.若乙图表示血友病遗传,则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甲图: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乙图: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丙图: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但女患者的儿子正常,不可能是伴Y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分析丁图:双亲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白化病的家系图,A正确;
B、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B错误;
C、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丁不可能表示血友病的遗传,C正确;
D、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乙图表示血友病遗传,则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D正确.
故选:B.
11.育种工作中常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变和诱导多倍体,它作用的原理分别是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
A.间期和前期 B.间期和中期 C.间期和后期 D.前期和中期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DNA复制时期,DNA解旋,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诱变剂一般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分裂间期;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原理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
【解答】解: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诱变剂一般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分裂间期;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
故选:A.
12.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
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D.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解:A、染色体加倍是由于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正常的完成后期和末期这些阶段,A正确;
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B正确;
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由于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时,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但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13.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
B.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但是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D.逆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翻译时完全相同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解答】解: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A错误;
B、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B错误;
C、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导致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生物体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C正确;
D、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而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U﹣A、C﹣G、G﹣C,可见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翻译时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种类型:(1)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解答】解:A、一对等位基因Aa遗传,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A错误;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基因型应该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性状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可能是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15.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
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分析题意可知,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刚好缺失一个密码子,从而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解答】解:A、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错误;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C、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错误;
D、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表达过程中有三种RNA的参与
②mRNA和ATP的组成元素不同
③在细胞核中形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了2层生物膜
④DNA上的起始密码子,既能开启肽链的合成,也能决定氨基酸的种类
⑤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tRNA理论上有61种
⑥tRNA由三个碱基组成,这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⑦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①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有三种RNA的参与(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①正确;
②mRNA和AT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②错误;
③细胞核中形成的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③错误;
④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既能开启肽链的合成,也能决定氨基酸的种类,④错误;
⑤tRNA上含有多个碱基,其中与mRNA上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⑤错误;
⑥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⑥正确.
故选:A.
17.如图所示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脸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
BC、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BC错误;
D、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
故选:D.
18.操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小段序列,它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可与特定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使RNA聚合酶不能与DNA相关序列接触而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纵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与阻遏蛋白结合后的操纵基因阻止了相关基因的转录
C.RNA聚合酶在核糖体合成并主要运往细胞核发挥作用
D.操纵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操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小段序列”,它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可与特定的阻遏蛋白结合;RNA聚合酶用于转录过程合成mRNA,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合成RNA聚合酶的场所为核糖体.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操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小段序列”,因此操纵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
B、与阻遏蛋白结合后的操纵基因使RNA聚合酶不能与DNA相关序列接触,造成相关基因不能转录,B正确;
C、RNA聚合酶是蛋白质,故在核搪体合成并主要运往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
D、操纵基因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只是可与特定的阻遏蛋白结合,D错误.
故选:D.
19.为在酵母菌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菌偏爱的密码子AGA(精氨酸的密码子有:CGU、CGC、CGA、CGG、AGA、AGG),对此发生的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D.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
B、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
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C正确;
D、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故控制植酸酶的基因含有的氢键数目减少,D正确.
故选:A.
20.如图表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是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也需要ATP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 三个复制点复制的 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错误;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也需要ATP,C正确;
D、真核细胞的 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A.
21.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男性患者多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
(2)非同源区段中的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非同源区段的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4)分析题图:Ⅱ﹣1和Ⅱ﹣2表现型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Ⅲ﹣1,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患病的有男也有女,只能排除基因位于A区段的可能,但是不能确认是常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段)还是致病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B段),据此答题.
【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致病基因还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A错误;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患病的也有女性,B错误;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分三种情况讨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
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Y,该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XBXb),因此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D错误.
故选:C.
22.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患者由于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此事实说明( )
A.酪氨酸酶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B.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黑色素缺乏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酪氨酸酶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CD、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控制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B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双链分开,结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并可用于诱变育种,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获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没有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
C、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所以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其本身不能产生可育配子,C错误;
D、由花粉发育成的个体都叫单倍体,D错误.
故选:A.
24.下列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愚型 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先天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A正确;
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所致,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
D、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25.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
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则①表示4个染色体组,②表示2个染色体组,③表示3个染色体组,④表示1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但三倍体所结果实中没有种子,A错误;
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高度不育,所以没有籽粒,B错误;
C、四倍体(AAaa)经减数分裂可产生3种配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二倍体(Aa)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配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1:1.因此,它们杂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5:5:1,C正确;
D、如果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中的正常细胞,则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1表示 磷酸 ,2表示 脱氧核糖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 脱氧核苷酸 .
(2)3有 碱基 种,中文名称分别是 4 .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 氢键 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 3 与 4 .
(5)图中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 2 个,若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的碱基G为x个,占其碱基总量的比例是y,则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是 X(1+) .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之间由2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G、C之间通过3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2、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碱基,4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脱氧核苷酸.
(2)分析题图可知,从氢键数量分析,图中的碱基对有2种,G、C碱基对有3个氢键,A、T碱基对有2个氢键,故3有两种,可能是鸟嘌呤或胞嘧啶.
(3)DNA分子中连接2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的化学键是氢键.
(4)DNA分子的组成成分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因此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碱基,即图中的3和4.
(5)由于每条DNA单链中含有1个游离的DNA分子,故图中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数目为X,因此G、C碱基对为X,腺嘌呤=胸腺嘧啶=(﹣2X)÷2,由于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三个,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因此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3X+[(﹣2X)÷2]×2=X(1+).
故答案为:
(1)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碱基 4
(3)氢键
(4)3 4
(5)2 X(1+)
27.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 A
G1 B
G2 D .
(2)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 DNA复制需要能量 .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酶 .
(3)图中条带③用32P﹣32P表示,则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31P﹣31P ,条带② 31P﹣32P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半保留复制 .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 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保证复制准确进行.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本题是通过实验研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含有31P、32P的磷酸作为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参与DNA分子的复制,由于31P、32P的分子量不同,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2、分析试管:
DNA分子中两条DNA链中都是31P的分子量小,分布在试管的上方“轻”的位置,试管中①位置;
DNA分子中若一条链是31P、另一条链是32P,DNA的分子量处于中间,分布在试管的“中”的位置试管中②位置;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都是32P,DNA的分子量大,DNA分子在试管的下方“重”的位置,试管中③位置.
【解答】解:(1)G0是由题意可知,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的2个DNA分子的两条DNA链中都是31P,应位于试管的上方“轻”的位置,和A一致;
G1是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获得的,2个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是31P、另一条链是32P,分布在试管的“中”的位置,符合B类型;
G2是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2次细胞分裂后获得的,两个DNA分子中,一个DNA分子一条链是31P、另一条链是32P,分布在试管的“中”的位置,另一个DNA分子两条链都是32P,分布在试管的下方“重”的位置,符合D类型.
(2)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DNA复制需要能量.培养基中还需加入酶.
(3)图中条带③用32P﹣32P表示,则条带①用31P﹣31P表示,条带②31P﹣32P表示.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进行.
故答案为:
(1)ABD
(2)DNA复制需要能量 酶
(3)31P﹣31P 31P﹣32P
(4)半保留复制
(5)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28.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 DNA的复制 过程,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 细胞分裂间期 ,该过程体现的特点是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
(2)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内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RNA和蛋白质 (核DNA/RNA/蛋白质),其根本原因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3)若在甲、乙、丙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错误,其遗传效应可传递到子代细胞的是 甲 ;若仅有乙图中出现错误,丙中合成的G链的氨基酸序列 不一定 (一定/不一定)发生改变.
(4)图丙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精氨酸的密码子是 GCU .
(5)若一个基因中G和C共占碱基总数的40%,一条链中有360个A,互补链中的A占整个基因碱基总数的10%,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的氨基酸分子为 300 个.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做模板,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乙过程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单链结构,是转录过程;丙图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过程.
【解答】解:(1)图甲甲过程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做模板,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该过程体现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正常情况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内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是RNA和蛋白质.
(3)若在甲、乙、丙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错误,其遗传效应可传递到子代细胞的是甲DNA复制;若仅有乙图中转录出现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则翻译合成的G链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
(4)图丙中结构①是tRNA,其功能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由于携带精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A,所以精氨酸的密码子是GCU.
(5)若一个基因中G和C共占碱基总数的40%,则A+T占碱基总数的60%,一条链中有360个A,互补链中的A占整个基因碱基总数的10%,则占该互补链的20%,互补链中的T占40%,该链中的A也占40%,因此碱基总数为360÷40%×2=1800,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的氨基酸分子为1800÷6=300个.
故答案为:
(1)DNA的复制 细胞分裂间期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RNA和蛋白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甲 不一定
(4)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GCU
(5)300
29.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回答下列问题:
(1)Ⅲ10所患遗传病是 常 染色体 隐性 遗传,Ⅱ4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2)若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3)Ⅲ11的基因型是 AAXBXb或AaXBXb .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是 1 .若Ⅲ11与Ⅲ9结婚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4)根据婚姻法,Ⅲ11与Ⅲ9结婚属于近亲婚配.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易导致 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加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图谱可知:表现正常的Ⅱ3与Ⅱ4所生女儿Ⅲ10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乙病为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不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Aa;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Xb、XbY,不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XB、XBXb、XBY.
【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Ⅲ10所患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0患甲病,其基因型是aa,Ⅱ3与Ⅱ4的基因型均是Aa.Ⅱ6患甲病,其基因型是aa,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5的基因型是AA、Aa.因此Ⅱ4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2)Ⅱ3的基因型是AaXBY,Ⅲ9患乙病为XbY,则Ⅱ4的基因型是AaXBXb,若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3)Ⅲ12两病兼患,基因型为aaXbY,则Ⅱ7的基因型为AaXbY,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表现正常的Ⅲ11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Ⅱ4,Ⅱ4的色盲基因来自Ⅰ1,因此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是1.Ⅱ3与Ⅱ4的基因型均是Aa,则只患乙病的Ⅲ9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若Ⅲ11与Ⅲ9结婚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4)根据婚姻法,Ⅲ11与Ⅲ9结婚属于近亲婚配.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易导致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加.
故答案为:
(1)常 隐性
(2)
(3)AAXBXb或AaXBXb 1
(4)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加
30.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
①甲品种×乙品种→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
(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第①种方法,第①种方法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该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若F2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 97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自交,在子代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中AAbb占 .
(2)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应有 2n 种类型(理论数据).与第①种方法相比,第②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机理是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4)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 基因突变 ,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 萌发的种子有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DNA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基因突变 .
(5)第⑤种方法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 转录和翻译 ,该方法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与第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育种的优势是 打破物种界限 .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杂交育种,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多倍体育种,④是诱变育种,⑤是基因工程育种.
五种育种方法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技术复杂,成本高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解答】解:(1)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第①种杂交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方法属常规育种,由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若F2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1552×=97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自交,在子代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AAbb、Aabb)中AAbb占.
(2)在第②种单倍体育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由于1对等位基因能产生2种配子,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应有2n种类型.与方法①相比,由于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其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第④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在太空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由于萌发的种子有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DNA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
(5)第⑤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该方法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与第①种方法杂交育种相比,该方法育种的优势是能克服远缘亲本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从而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97
(2)2n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基因突变 萌发的种子有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DNA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基因突变
(5)转录和翻译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打破物种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