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基础达标]
1.(高考全国卷Ⅰ改编)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种间关系复杂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2.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
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解析:选 D。废弃池塘中发生次生演替。池塘泥中有机物丰富,草本植物种子容易生根发
芽,使池塘泥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长起
来,形成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便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种,灌木逐渐减少,
乔木逐渐成林。
3.右图表示两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处可表示发生特大火灾原有生物彻底灭绝
B.b 处可表示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岩
C.甲、乙演替的起点均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
D.如果时间允许,甲、乙都会形成森林
解析:选 B。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a 处遭受破坏但是物种
丰富度并未降到 0,即原有生物没有彻底灭绝;而 b 处所遭受的破坏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为 0,
即原有生物彻底灭绝,可表示火山爆发;初生演替的起点不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群落演替
最终能否形成森林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取决于气候条件。
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初生演替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
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代替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
解析:选 A。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解析:选 A。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群落
营养结构由简单→复杂,物种丰富度由小→大,优势物种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由
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转变为乔木优势物种,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
6.(2019·中山高二检测)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
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各种群的 K 值提高
解析:选 C。将天然林砍伐后种植单一的巨尾桉,属于人为影响的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物
种的丰富度下降;单一的巨尾桉林与天然林相比物种单一,若混种其他林木可以改善该地区
的环境。
[能力提升]
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解析:选 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 项正确;森
林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 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
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C 项正确;森林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复杂,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
D 项正确。
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
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
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B。弃耕的农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生物量应越来越多。在弃耕的农田上存在着
生物,故各曲线均不能从原点开始。从演替过程看:物种丰富度由少到多;总光合量逐渐增
加,后期稳定。
9.(2019·西安高二检测)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 20 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
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
方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年 第 5 年 第 10 年 第 15 年 第 20 年
物种 a 5 10 2 0 0
物种 b 1 2 5 3 3
物种 c 0 1 3 8 6
A.第 1~20 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 1~5 年内,物种 b 成为优势物种
C.退耕还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第 10~15 年内,物种 a 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选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表中数据仅反映出 a、b、c 三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
不能反映出第 1~20 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情况,A 错误;第 1~5 年内,物种
a 是优势物种,B 错误;退耕还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 错误;第 10~15 年内,物种 a 逐渐
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D 正确。
10.(2019·开封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
然演替方向相同
B.在“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趋于复杂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解析:选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展,也可以
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A 项正确;在“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
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 项正确;森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
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是初生演替,C 项正确;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自
然环境中的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高的方向进行,D 项错误。
11.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不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
光
C.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大
D.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 D。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
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
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 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大,
C 正确;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是因为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D 错误。
12.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
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
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c 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 a→b 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 b→c 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图中 O →a 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解析:选 C。c 点后,该群落如果能演替为森林阶段,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是乔木,
但山坡水资源较短缺,不一定会演替为森林,故 A 错误;图中 a→b 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
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 B 错误;图中 b→c 阶段,因为物种③成为优势种群,
对原来的物种②和①遮光较多,而物种②比物种①种群密度高,说明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
受弱光环境,故 C 正确;图中 O→a 阶段,群落物种丰富度虽然简单,但仍然存在分层现象,
故 D 错误。
1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
岩石风化成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微生
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A.地衣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解析:地衣能够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所以首先出现,被称为“先锋植物”;
当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植食性动物开始出现,物种变得多样化;在整个演替过程中,
地衣和苔藓阶段历时最长,而从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历时最短。
答案:(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有
机酸 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 苔藓阶段 (5)A
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
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
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
(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法。
(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阳坡和阴
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度越大,说明它们之间的资源竞争就越激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
松和刺槐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即油松和刺槐的竞争最激烈;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
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答案:(1)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2)样方
(3)油松和刺槐 阳光
15.将干草煮沸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它滋生大量细菌,然后加入一点池塘水(其中含有各
种原生动物),观察其中原生动物种群的变化过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可以看出,开始时培养液中含有的能量较多,出现的种群以________、________
占优势;随后能量逐渐下降,出现的优势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钟虫;最
后,培养液中所有的动物种群终将灭亡。
(2)这种演替与自然界中自养性演替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所示为干草浸泡液中的异养性演替,其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能量逐渐减少直至
最终消失。
答案:(1)滴虫 肾形虫 草履虫 腹毛虫 变形虫 (2)自养性演替中大多数群落的有机
物质是逐渐增加的,而该演替过程中,生物体随环境中的能量消耗而逐渐减少
[素养培优]
16.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
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
(2)如果图中曲线 B、C 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 B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A 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______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
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
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__(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________往往会使群落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1)初生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或者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而题中的弃
耕农田中具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曲线 C 表示植
物种类数的变化,曲线 B 表示植物个体数的变化。随着物种的丰富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
能量增多,形成的有机物增多,A 曲线可表示有机物量或生物量的变化。(3)草本植物阶段物
种数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其影响大;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进行。
答案:(1)种子 繁殖体
(2)植物个体数的变化 有机物量(或生物量)
(3)草本植物 基本不变 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