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作业
一、选择题
1.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
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群落中优势种不同于前一群落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初生演替既可以起源于陆地也可起源于海洋
D.围湖造田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不同,群落中的优势种也不相同,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B错误;初生演替在水生环境和陆地环境中都可能发生,C正确;围湖造田是人类的活动使水生群落变为陆地群落,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3.(2019·山西康杰中学模拟)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B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移栽植物使物种丰富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使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增强,A错误;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会明显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正确;边坡甲上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长出乔木,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错误。
4.(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方式相同
B.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均被淘汰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光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解析:
乱石窑裸地没有生物存在过,故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灌木植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灌木下面还有草本和地衣存在,B错误;随着演替进行,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阔叶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大于杂木植物群落,C错误;光照是决定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D正确。
5.(2019·湖南湘东五校联考)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D )
A.物种组成及比例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符合题意。
6.(2019·湖北武汉武昌区调研)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
B.平腹小蜂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二营养级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为互利共生关系
D.平腹小蜂、荔枝椿象、荔枝和龙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解析:平腹小蜂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说明二者间存在信息交流,A正确;平腹小蜂以初级消费者荔枝椿象的卵液为食,说明平腹小蜂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为寄生关系,C错误;生物群落包括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其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7.(2019·河北保定一模)
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右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8.(2019·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一模)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
图中各种植物分布在湿地中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9.(2019·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选拔考试)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某种植物由于土壤湿度的差异,在草地水平方向上呈现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植物所接受的光照强弱,引起草本植物分布的差异,从而影响其中动物类群的分布,A项正确;某种植物由于土壤湿度的差异,在草地水平方向上呈现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非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D项错误。
10.(2019·湖南长沙一中一模)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 d、20 d)和幼鱼(55 d)的捕食作用,结果见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C )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食蚊鱼雌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自变量为唐鱼的日龄、食蚊鱼性别,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不是都强于雄鱼,C错误;由于食蚊鱼会捕食唐鱼,故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D正确。
11.(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和30 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
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
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
解析:
比较图a和图b,虚线左侧,有污染的时候,乙水蚤生存占优势;而虚线右侧,无污染时,甲水蚤生存占优势,A正确。对比两图虚线左侧,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B正确。甲、乙两种水蚤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环境改变并不会改变两者的竞争关系,C错误。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时无铜培养液中甲水蚤占优势,而第5天时有铜培养液中乙水蚤占优势,因此不同环境条件下,甲与乙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改变,D正确。
12.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
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
解析: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B错误;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C错误;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西六校联考)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枯水期和汛期水位的改变及生态链的破坏,导致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大、鼠患严重。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解析:(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是在具有生物生存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所以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4.(2019·河北四校联考)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
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1)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的平均值。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是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1)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减小实验误差。表中数值为植物种类的平均值。(2)从A到B到C,随着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减小。(3)表中结果显示,随着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植被凋落物增多,即凋落程度增大,而土壤中有机碳储量逐渐降低。植被的凋落物进入土壤,最终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果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即使凋落物增加,也可能导致土壤中有机碳储量降低。(4)表中结果说明,外来物种入侵可以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而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
15.(2019·山东枣庄八中一模)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种群,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波动(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1、2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变化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
解析:(1)同一时间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曲线的增长趋势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此时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由图中曲线可知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